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8-16 23:22: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渔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


背景技术:

2.稻田工程养鱼技术是近年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开发、试验研究、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此项技术可有效地利用稻田生态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不与种植业争地的基础上增产水产品,在稻田内养殖水产生物,还具有节水、节地、节肥(少施化肥)、除害、除虫、疏松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是一项生态农业生产技术。
3.稻渔养殖健身跑道需要依靠水流动使跑道内的鱼进行活动,提高鱼日常活动量,使鱼肉质更加紧致鲜美,目前通过池内减少稻渔健身跑道,池内水流速度慢,池水只能在稻渔健身跑道周围进行循环,无法起到良好的池水循环和处理,故而提出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包括环池和人工环岛,所述环池的内部建设有跑道墙,所述跑道墙的之间设置有跑池,所述跑道墙的左端设置有增氧机构和风送投饵机,所述跑池的内部左端设置有首部推水器,所述跑池的内部右端设置有尾部推水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氧机构包括框架、增氧管和增氧机,所述跑道墙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纵向排列有增氧管,所述增氧机通过管道与增氧管相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氧管呈等距离分布,相邻两个增氧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增氧管和框架均呈空心状,所述增氧管的外侧开设有增氧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跑池的内部设置有位于首部推水器右侧的第一滤网,所述跑池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尾部推水器左侧的第二滤网。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固定设置在跑池的内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滤网的顶部设置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内部设置有滑轮,能够在跑道墙的顶部进行左右滑动,所述限位座的内部设置有插销,所述跑道墙的顶部设置有与插销相适配的插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滤网固定设置在跑池的内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跑池的内部设置有u形网笼,所述u形网笼
的两个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吊耳。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通过将鱼池挖掘呈环形,池水通过首部推水器和尾部推水器推进进行循环,人工环岛内可种植植物净化池水,不仅可以将养殖尾水循环到植物养殖区域进行净化,同时,流动的池水还能够促进养殖鱼的活动,提高养殖鱼的运动量。
16.2、该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通过将插销拔出插槽,此时限位座与跑道墙之间失去限位,利用水流推动,第一滤网向右侧靠近,达到u形网笼(的左侧,利用吊车挂住吊耳上拉,使u形网笼向上移动,将鱼吊起,减少鱼活动范围,便于打捞和捕鱼,提高收鱼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中跑道墙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中u形网笼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的工作原理图。
21.图中:1、环池;2、人工环岛;3、浮游物挡板;4、跑道墙;5、跑池;6、框架;7、增氧管;8、首部推水器;9、尾部推水器;10、第一滤网;11、第二滤网;12、限位座;13、插销;14、u形网笼。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2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池1和人工环岛2,所述环池1的内部建设有跑道墙4,所述跑道墙4的之间设置有跑池5,所述跑道墙4的左端设置有增氧机构和风送投饵机,所述跑池5的内部左端设置有首部推水器8,所述跑池5的内部右端设置有尾部推水器9;
23.所述增氧机构包括框架6、增氧管7和增氧机,所述跑道墙4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框架6,所述框架6的内部纵向排列有增氧管7,所述增氧机通过管道与增氧管7相连通,推水器也称之为潜水推进器,常用于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和厌氧池,其产生低切向流的强力水流,可用于池中水循环及硝化、脱氮和除磷阶段创建水流等,在本方案中可推动水进行循环流动,环池1内搭建有位于跑道墙4前端的浮游物挡板3。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氧管7呈等距离分布,相邻两个增氧管7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增氧管7和框架6均呈空心状,所述增氧管7的外侧开设有增氧孔,增氧泵将氧气通过增氧管7传输到框架6内,最终通过增氧孔排出,对池水进行增氧。
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跑池5的内部设置有位于首部推水器8右侧的第一滤网10,所述跑池5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尾部推水器9左侧的第二滤网11,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11能够起到阻挡杂质作用,同时围住养殖鱼,防止逃跑。
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11固定设置在跑池5的内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鱼池挖掘呈环形,中部建设人工环岛2,人工环岛2内可种植植物,浮游物挡板3顶部可搭设桥梁,浮游物挡板3没入水面一米,底部池水贯
通,池水通过首部推水器8和尾部推水器9推进进行循环,跑道墙4尾端可搭建浮床养殖具有水质净化的植物,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在池水环形流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养殖尾水循环到植物养殖区域进行净化,同时,流动的池水还能够促进养殖鱼的活动,提高养殖鱼的运动量。
28.请参阅图1、3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稻渔养殖健身跑道构造,包括环池1和人工环岛2,所述环池1的内部建设有跑道墙4,所述跑道墙4的之间设置有跑池5,所述跑道墙4的左端设置有增氧机构和风送投饵机,所述跑池5的内部左端设置有首部推水器8,所述跑池5的内部右端设置有尾部推水器9;
29.所述增氧机构包括框架6、增氧管7和增氧机,所述跑道墙4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框架6,所述框架6的内部纵向排列有增氧管7,所述增氧机通过管道与增氧管7相连通,推水器也称之为潜水推进器,常用于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和厌氧池,其产生低切向流的强力水流,可用于池中水循环及硝化、脱氮和除磷阶段创建水流等,在本方案中可推动水进行循环流动,环池1内搭建有位于跑道墙4前端的浮游物挡板3。
3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氧管7呈等距离分布,相邻两个增氧管7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增氧管7和框架6均呈空心状,所述增氧管7的外侧开设有增氧孔,增氧泵将氧气通过增氧管7传输到框架6内,最终通过增氧孔排出,对池水进行增氧。
3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跑池5的内部设置有位于首部推水器8右侧的第一滤网10,所述跑池5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尾部推水器9左侧的第二滤网11。
3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网10的顶部设置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限位座12,所述限位座12的内部设置有滑轮,能够在跑道墙4的顶部进行左右滑动,所述限位座12的内部设置有插销13,所述跑道墙4的顶部设置有与插销13相适配的插槽,插销13与插槽用于定位,滑轮使限位座12在跑道墙4顶部移动时更加方便。
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网11固定设置在跑池5的内部。
3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跑池5的内部设置有u形网笼14,所述u形网笼14的两个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吊耳15。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需要打捞捕鱼时,通过将插销13拔出插槽,此时限位座12与跑道墙4之间失去限位,在池水的推力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一滤网10向右侧靠近,达到u形网笼14的左侧,利用吊车挂住吊耳15上拉,使u形网笼14向上移动,将鱼吊起,减少鱼活动范围,便于打捞和捕鱼,提高收鱼效率。
3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均属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各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在个别实施例中描述未详尽之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描述。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