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8-16 22:1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塑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纸塑模具是通过将需要使用的纸浆吸附在模具内,通过将纸浆吸附之后在模腔内成型制作出产品,但是纸塑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会由于纸浆吸附不够牢固,从而造成纸浆产品成型过程中不均匀,使得产品成型率低,,吸附性能较低,产品成型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优点是提高吸附性能,方便制作纸塑产品。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包括相互贴合固定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处固定上模固定件,所述上模固定件上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外表面上安装一层不锈钢网,所述模腔的外周设置纸浆通道,所述纸浆通道的外周设置上挡圈;
6.所述下模板处设置下模凹槽,所述下模凹槽与所述模腔抵接,所述模腔的外周设置下档圈,所述上挡圈与所述下档圈相互抵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在上模板处设置的模腔内注入纸浆,随后借助纸浆的吸附力将纸浆吸附在安装有不锈钢网的模腔上,随后将上挡圈与下档圈相互抵接,使得模腔内置于下模凹槽处,这样上模板与下模板能够更好地贴合,实现上模板与下模板内部设置的纸浆更好地吸附,提高产品成型率。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凹槽的两侧边设置承接台面,所述承接台面上设置导柱。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台面设置在下模凹槽的两侧边能够帮助用来支撑下模凹槽承受的吸附力。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固定件的两侧边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柱连接,将所述下模凹槽与所述模腔实现贴合。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柱与通孔相互配合连接,实现模腔与下模凹槽的固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不锈钢网上设置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网孔。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矩形阵列的网孔能够在纸浆吸附的过程中实现均匀吸附,便于制作出外形美观的产品。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腔的外表面设置凸台面,相邻两个所述凸台面之间设置凹台面。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交替设置的凹台面与凸台面能够方便模腔与下模凹槽相
互抵接。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腔外表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弧形承接面。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承接面能够更方便模腔与下模凹槽四角处的贴合使用。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挡圈设置均匀分布的纸浆流通孔。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纸浆流通孔将纸浆流入模腔与下模凹槽之间,形成纸塑产品。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台面低于所述下模凹槽的顶端。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低于下模凹槽顶端的承接台面能够更方便将下模凹槽与模腔进行合模。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通过在模腔的外表上安装不锈钢网,能够使得纸浆更好地吸附在模具内,经过上模和下模的组合将纸浆进行成型,提高了纸浆吸附成型制作产品的效率;
24.2.不锈钢网通过人工手动安装在模腔上,使得模腔的外周均匀包裹不锈钢网,以便提高吸附性能,提高产品成型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27.图3是本实施例的模腔正面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施例的模腔反面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施例的下模凹槽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上模板;2、下模板;3、模腔;4、不锈钢网;5、纸浆通道;6、上挡圈;7、下档圈;8、下模凹槽;9、承接台面;10、导柱;11、通孔;12、凸台面;13、凹台面;14、弧形承接面;15、纸浆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
33.一种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参见图1至图5,包括相互贴合固定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处固定上模固定件17,上模固定件17上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3,模腔3的外表面上安装一层不锈钢网4,模腔3的外周设置纸浆通道5,纸浆通道5的外周设置上挡圈6;下模板2处设置下模凹槽8,下模凹槽8与模腔3抵接,模腔3的外周设置下档圈7,上挡圈6与下档圈7相互抵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在上模板1处设置的模腔3内注入纸浆,随后借助纸浆的吸附力将纸浆吸附在安装有不锈钢网4的模腔3上,随后将上挡圈6与下档圈7相互抵接,使得模腔3内置于下模凹槽8处,这样上模板1与下模板2能够更好地贴合,实现上模板1与下模板2内部设置的纸浆更好地吸附,提高产品成型率,上挡圈6设置均匀分布的纸浆流通孔15;通过纸浆流通孔15将纸浆流入模腔3与下模凹槽8之间,形成纸塑产品。
34.不锈钢网4上设置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网孔;矩形阵列的网孔能够在纸浆吸附的过
程中实现均匀吸附,便于制作出外形美观的产品。
35.参见图1、图2、图3,下模凹槽8的两侧边设置承接台面9,承接台面9上设置导柱10;承接台面9设置在下模凹槽8的两侧边能够帮助用来支撑下模凹槽8承受的吸附力;承接台面9低于下模凹槽8的顶端;设置低于下模凹槽8顶端的承接台面9能够更方便将下模凹槽8与模腔3进行合模;上模固定件的两侧边设置通孔11,通孔11与导柱10连接,将下模凹槽8与模腔3实现贴合;通过将导柱10与通孔11相互配合连接,实现模腔3与下模凹槽8的固定。
36.参见图3、图4、图5,模腔3的外表面设置凸台面12,相邻两个凸台面12之间设置凹台面13;通过交替设置的凹台面13与凸台面12能够方便模腔3与下模凹槽8相互抵接;模腔3外表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弧形承接面14;通过设置弧形承接面14能够更方便模腔3与下模凹槽8四角处的贴合使用。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贴合固定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处固定上模固定件(17),所述上模固定件(17)上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3),所述模腔(3)的外表面上安装一层不锈钢网(4),所述模腔(3)的外周设置纸浆通道(5),所述纸浆通道(5)的外周设置上挡圈(6);所述下模板(2)处设置下模凹槽(8),所述下模凹槽(8)与所述模腔(3)抵接,所述模腔(3)的外周设置下档圈(7),所述上挡圈(6)与所述下档圈(7)相互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凹槽(8)的两侧边设置承接台面(9),所述承接台面(9)上设置导柱(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件的两侧边设置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导柱(10)连接,将所述下模凹槽(8)与所述模腔(3)实现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网(4)上设置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网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3)的外表面设置凸台面(12),相邻两个所述凸台面(12)之间设置凹台面(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3)外表面的四角处分别设置弧形承接面(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圈(6)设置均匀分布的纸浆流通孔(15)。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台面(9)低于所述下模凹槽(8)的顶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性强的纸塑模具,应用在纸塑产品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贴合固定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处固定上模固定件,上模固定件上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模腔的外表面上安装一层不锈钢网,模腔的外周设置纸浆通道,纸浆通道的外周设置上挡圈;下模板处设置下模凹槽,下模凹槽与模腔抵接,模腔的外周设置下档圈,上挡圈与下档圈相互抵接。通过在注塑的模腔内设置不锈钢网能够更高效的吸附纸浆,从而制作出成型的纸塑产品。纸塑产品。纸塑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陈甘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甘霖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5
技术公布日:2022/8/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