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过滤净化装置

2022-08-14 00:2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过滤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农村的水体生态环境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农村的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将会发生不可逆的影响,从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形成全方位的污染,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过滤净化,当前生活中经常采用离心对污水进行过滤。
3.公开号为cn109158225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离心过滤机,通过叶轮带动沉淀桶内的液体旋转,在停止叶轮旋转而液体会继续旋转,液体旋转使其内的渣滓受液体的旋转力集中至中间同时沉底至沉淀桶底部,渣滓在沉淀过程中通过电动三通阀沉淀至杂物桶内,使得液体中的较大颗粒或渣滓得到去除。
4.但是上述方案每次过滤中间间隔时间较长,不能持续工作,并且只能进行单桶过滤,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多筒连续工作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过滤净化装置。
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过滤净化装置,包括反应池和水泵,所述反应池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安装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腔体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三腔体安装有两个第三过滤板,所述水泵进水口固定连接有两个进水管,其中一个所述进水管与第一腔体连通,另外一个所述进水管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水泵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连通有三个进料管,所述反应池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进料管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第四过滤板,所述第四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内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移动机构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连接机构和离心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三个转筒,三个所述转筒与三个所述进料管一一对应,所述转筒周侧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转筒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内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开关,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止水阀,所述开关与所述止水阀电连接,所述卡槽内插设有卡板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卡板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固定杆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固定杆插设于所述第一环形槽,所述转筒底部连接有三个挡板,三个所述挡板相互贴合,三个所述挡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插设有滑动块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
内开设有三个第一滑槽,三个所述第一滑槽与三个所述滑动块一一对应,所述滑动块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插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插设有第一转轴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连接块内部的部分绕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三个第一电机,三个所述第一电机与三个所述转筒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有三个圆盘,三个所述圆盘与三个所述第一电机一一对应,所述圆盘插设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杆通过第一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杆套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插设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一转杆插设于所述第三转杆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三转杆通过第二皮带连接,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有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圆盘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插设有第二转轴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通过两个第三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套设有蜗轮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插设于所述圆盘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三个第一转动杆,三个所述第一转动杆与三个所述转筒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开设有三个第二滑槽,三个所述第二滑槽与三个所述第二滑动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滑动杆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滑动杆,所述第三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通过第四皮带连接,所述第三滑动杆转动连接有第八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套设有第九齿轮、第一扇形齿和第二扇形齿,所述第七齿轮、所述第九齿轮均与所述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扇形齿啮合有第十齿轮,所述第十齿轮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离心机构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插设有三个丝杆,所述移动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齿轮,所述第一扇形齿、所述第十齿轮均与所述第十一齿轮啮合,所述移动架固定连接有上离合,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有下离合,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所述下离合通过第五皮带连接,所述上离合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转筒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啮齿,所述转动板上的啮齿与对应的所述转筒上的啮齿啮合,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刮除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刮除组件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插设于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移动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螺纹杆通过第六皮带连接,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套设有第三弹簧和滑动板,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
接,所述滑动板铰接有三个第二转动杆,三个所述第二转动杆与三个所述挡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挡板铰接,所述第二腔体内插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螺纹杆轴线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开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开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下方,所述第二溢流口位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三过滤板上方,所述第二溢流口位于所述第一溢流口下方,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有排水管。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三过滤板之间放置有滤材。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了转筒、挡板、固定杆、开关、止水阀、卡板、固定板、连接板、插杆、滑动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连接块、第一转轴、牵引绳、第一电机、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皮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三转杆、转盘、第一滑动杆、第五齿轮、齿圈、支架、蜗轮、蜗杆和第六齿轮,通过第一转轴的转动能够控制转筒的移动,将转筒移动至离心机构的下方,并且能够将三个转筒依次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多个转筒持续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5.(2)本发明采用了第一转动杆、第二滑动杆、第三滑动杆、第七齿轮、第四转杆、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一扇形齿、第二扇形齿和第十齿轮,当转筒移动到离心机构下方时,即可通过第一转动杆将第八齿轮与第七齿轮和第九齿轮啮合,进而通过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一扇形齿和第二扇形齿驱动离心机构进行运动,不用再另外设置驱动控制离心机构,提高机构之间的联动性。
16.(3)本发明采用了丝杆、第十一齿轮、移动架、上离合、下离合、第二电机、第五皮带、第三转轴、转动板、第三电机、螺纹杆、第六皮带、刮板、支撑杆、第三弹簧、滑动板、第二转动杆和排污管,通过上离合和下离合接触,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使得转动板与转筒啮合,从而带动转筒进行离心,离心出去的液体进入第二腔体内,然后在通过螺纹杆带动刮板对转筒内的固体进行刮除,刮除后的残渣通过排污管直接从反应池内排出,不用再单独对转筒内的残渣进行清理,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过滤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与之连接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反应池、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2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2中去掉第一支撑架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5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第一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图5中去掉圆盘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驱动机构和移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移动机构示意图。
27.图11是驱动机构示意图。
28.图12是图11中去掉第三皮带之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图12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14是连接机构与离心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15是图14中去掉第二支撑架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6是连接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17是图16中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4.图18是离心机构示意图。
35.图19是图18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6.图20是刮除组件示意图。
37.图21是转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号:1、反应池;2、水泵;3、移动机构;301、转筒;302、过滤孔;303、固定杆;304、卡槽;305、止水阀;306、卡板;307、固定板;308、挡板;309、插杆;310、滑动块;311、第一滑槽;312、第一弹簧;313、第二弹簧;314、连接块;315、第一转轴;316、牵引绳;4、驱动机构;401、第一电机;402、第一转杆;403、第二转杆;404、第一齿轮;405、第二齿轮;406、第三齿轮;407、第四齿轮;408、第三转杆;409、转盘;410、导向槽;411、第一滑动杆;412、第五齿轮;413、第二皮带;414、齿圈;415、支架;416、第二转轴;417、第三皮带;418、蜗轮;419、蜗杆;420、第六齿轮;421、圆盘;422、第一皮带;5、连接机构;501、第一转动杆;502、第二滑动杆;503、第二滑槽;504、第三滑动杆;505、第七齿轮;506、第四皮带;507、第八齿轮;508、第四转杆;509、第九齿轮;510、第一扇形齿;511、第二扇形齿;512、第十齿轮;6、离心机构;601、移动架;602、丝杆;603、第十一齿轮;604、上离合;605、下离合;606、第二电机;607、第五皮带;608、第三转轴;609、转动板;610、啮齿;7、刮除组件;71、螺纹杆;72、第三电机;73、第六皮带;74、刮板;75、支撑杆;76、第三弹簧;77、滑动板;78、第二转动杆;79、排污管;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第三腔体;11、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13、第三过滤板;14、进水管;15、出水管;16、环形管;17、进料管;18、第一支撑架;19、第四过滤板;20、第二支撑架;21、第二溢流口;22、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41.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过滤净化装置,由反应池1、水泵2、第一腔体8、第二腔体9、第三腔体10、第一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2、第三过滤板13、进水管14、出水管15、环形管16、进料管17、第一支撑架18、第四过滤板19、第二支撑架20、移动机构3、驱动机构4、连接机构5和离心机构6联接构成。
42.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过滤净化装置,包括反应池1和水泵2,反应池1开设有第一腔体8、第二腔体9和第三腔体10,第一腔体8内安装有第一过滤板11,污水最开始进入第一腔体8,第一腔体8内的第一过滤板11将固体废物进行过滤,然后废水进入第一腔体8内,第二腔体9安装有第二过滤板12,第二腔体9内的第二过滤
板12用于过滤离心后的废水以及固体废物,第三腔体10安装有两个第三过滤板13,第三过滤板13能够对第二腔体9内离心出来和第一腔体8内上层的清液进行再过滤,水泵2进水口固定连接有两个进水管14,其中一个进水管14与第一腔体8连通,另外一个进水管14与第二腔体9连通,水泵2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固定连接有环形管16,环形管16连通有三个进料管17,反应池1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8,进料管17插设于第一支撑架18,第一支撑架18上安装有第四过滤板19,第四过滤板19位于第二过滤板12上方,设置的第四过滤板19能够对离心之后的液体进行过滤,提高最终的过滤效率,第一支撑架18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20,第一支撑架18内设有移动机构3,第二支撑架20与移动机构3之间设有驱动机构4,第二支撑架20上设有连接机构5和离心机构6。
43.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移动机构3包括三个转筒301,初始状态下,其中一个转筒301位于离心机构6正下方,并且已经离心完成,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当第一电机401启动后,位于中间的转筒301能够向外移动,同时另外一个转筒301能够向内移动,保证三个转筒301能够依次运动,不会同时向内或者向外运动,保证三个转筒301之间不会发生干涉,三个转筒301与三个进料管17一一对应,转筒301周侧开设有若干过滤孔302,转筒301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303,第一支撑架18内侧壁开设有卡槽304,卡槽304内设有开关,进料管17上安装有止水阀305,开关与止水阀305电连接,卡槽304内插设有卡板306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卡板306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07,固定板307靠近固定杆303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固定杆303插设于第一环形槽,设置的固定板307对卡板306和固定杆303进行支撑,如图21所示,转筒301底部连接有三个挡板308,三个挡板308相互贴合时,三个挡板308与连接板能够组成一个半球形壳体,此时能够将转筒301底部进行封闭,当三个挡板308向外运动时,转筒301底部开口显示出来,三个挡板308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插杆309,如图7所示,插杆309插设有滑动块310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设置的插杆309和滑动块310对连接板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架18内开设有三个第一滑槽311,三个第一滑槽311与三个滑动块310一一对应,滑动块310在第一滑槽311内滑动,插杆309套设有第一弹簧312,第一弹簧312与滑动块310固定连接,滑动块310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13,第二弹簧313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14,连接块314插设有第一转轴315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15位于连接块314内部的部分绕设有牵引绳316,牵引绳316一端与第一转轴315固定连接,牵引绳316另一端与滑动块310固定连接,当转筒301没有位于刮板74正下方时,第二弹簧313处于被压缩状态,并且牵引绳316绕设于第一转轴315上处于收紧状态。
44.如图8、图9、图11、图12和图13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三个第一电机401,三个第一电机401与三个转筒301一一对应,第一电机401与第二支撑架2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20固定连接有三个圆盘421,三个圆盘421与三个第一电机401一一对应,圆盘421插设有第一转杆402和第二转杆403,第一电机401输出轴与第一转杆402通过第一皮带422连接,具体的,第一电机401输出轴和第一转杆402上均设有带轮,在两个带轮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电机401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422驱动第一转杆402转动,第一转杆402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04,第二转杆403套设有第二齿轮405和第三齿轮406,第二齿轮405与第一齿轮404啮合,第三齿轮406啮合有第四齿轮407,设置第二齿轮405和第三齿轮406的目的起到减速作用,通过第一齿轮404的转动带动第四齿轮407缓慢转动,第四齿轮407插设有第三转杆408,第一转杆402插设于第三转杆408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第三转杆408与第二支撑架20转动连接,第三转
杆408固定连接有转盘409,转盘409开设有导向槽410,导向槽41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411,转盘409转动的同时,第一滑动杆411能够在导向槽410内滑动,第一滑动杆411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412,第五齿轮412能够随着第一滑动杆411的运动而运动,圆盘421靠近第五齿轮412的一侧和第二支撑架20上均开设有第二环形槽,两个第二环形槽正对,第一滑动杆411能够在第二环形槽内滑动,第二环形槽在图中未进行标示,设置的第二环形槽对第一滑动杆411进行支撑,同时对第一滑动杆411进行限制,使得第一滑动杆411只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第五齿轮412与第三转杆408通过第二皮带413连接,第五齿轮412啮合有齿圈414,第五齿轮412与齿圈414内侧齿啮合,齿圈414与第二支撑架20转动连接,圆盘421上固定连接有支架415,支架415插设有第二转轴416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416与第一转轴315通过两个第三皮带417连接,第二转轴416套设有蜗轮418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蜗轮418啮合有蜗杆419,蜗杆419插设于圆盘421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设置蜗轮418和蜗杆419的目的是为了将蜗杆419竖直方向上的转动转换为蜗轮418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转轴416和第三皮带417带动第一转轴315转动,蜗杆419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420,第六齿轮420与齿圈414啮合,具体的,第六齿轮420与齿圈414内侧齿啮合,通过第五齿轮412驱动齿圈414转动,齿圈414带动第六齿轮420转动,第六齿轮420在蜗轮418和蜗杆419的作用下驱动第二转轴416和第一转轴315绕着一个方向转动,通过第五齿轮412驱动第六齿轮420沿着反方向转动,从而控制第一转轴315和第二转轴416反向转动,进而控制滑动块310向内移动和向外移动,实现对不同转筒301移动。
45.如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连接机构5包括三个第一转动杆501,三个第一转动杆501与三个转筒301一一对应,第一转动杆501与第一支撑架18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501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动杆502,第一支撑架18开设有三个第二滑槽503,三个第二滑槽503与三个第二滑动杆502一一对应,第二滑动杆502在第二滑槽503内滑动,第一转动杆501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滑动杆504,第三滑动杆504与第二支撑架20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20上转动连接有第七齿轮505,第七齿轮505与第一电机401输出轴通过第四皮带506连接,第三滑动杆504转动连接有第八齿轮507,第二支撑架20转动连接有第四转杆508,第四转杆508套设有第九齿轮509、第一扇形齿510和第二扇形齿511,具体的,第一扇形齿510与第二扇形齿511之间的啮齿完全不重合,第七齿轮505、第九齿轮509均与第八齿轮507啮合,第二扇形齿511啮合有第十齿轮512,第十齿轮512与第二支撑架20转动连接。
46.如图18和图19所示,离心机构6包括移动架601,移动架601插设有三个丝杆602,移动架601与丝杆602螺纹连接,丝杆602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齿轮603,第一扇形齿510、第十齿轮512均与第十一齿轮603啮合,设置第一扇形齿510、第十一齿轮603和第二扇形齿511、并且第一扇形齿510和第二扇形齿511中间角度为九十度的目的是:当第一扇形齿510与第十齿轮512啮合时,能够带动第十齿轮512转动,转动九十度后,第二扇形齿511带动第十一齿轮603转动,第十一齿轮603带动第十齿轮512反向转动,从而控制丝杆602的正转和翻转,实现移动架601的上下移动,通过一个机构即可实现丝杆602正转和反转,不用再另外设置驱动,灵活方便,移动架601固定连接有上离合604,第二支撑架20转动连接有下离合605,上下离合605贴住后,下离合605能够带动上离合604转动,第二支撑架20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06,第二电机606输出轴与下离合605通过第五皮带607连接,上离合604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608,第三转轴608固定连接有转动板609,转动板609与转筒301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啮
齿610,转动板609上的啮齿610与对应的转筒301上的啮齿610啮合,通过转动板609上的啮齿610和转筒301上的啮齿610啮合,使得转动板609能够带动转筒301转动,移动架601上设有刮除组件7。
47.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刮除组件7包括螺纹杆71,螺纹杆71插设于第三转轴608,移动架6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72,第三电机72输出轴与螺纹杆71通过第六皮带73连接,通过第六皮带73能够驱动螺纹杆71进行旋转和上下运动,螺纹杆71插设于第三转轴608,并且螺纹杆71能够在第三转轴608内一边旋转一边上下运动,通过第三转轴608对螺纹杆71进行支撑,螺纹杆71固定连接有刮板74,刮板74能够与转筒301内侧壁贴合,通过刮板74将转筒301内的残渣进行刮除,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5,支撑杆75套设有第三弹簧76和滑动板77,滑动板77能够在支撑杆75上滑动,第三弹簧76一端与滑动板77固定连接,第三弹簧76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滑动板77铰接有三个第二转动杆78,三个第二转动杆78与三个挡板308一一对应,第二转动杆78与挡板308铰接,第二腔体9内插设有排污管79,排污管79与螺纹杆71轴线重合,转筒301能够移动至与排污管79和螺纹杆71轴线重合的状态(转筒301、排污管79、螺纹杆71三者轴线重合),目的是保证刮板74能够伸入转筒301内将转筒301内的残渣刮除掉,并且刮除掉的残渣能够通过排污管79从第二腔体9内排出。
48.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腔体8与第二腔体9之间开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二腔体9与第三腔体10之间开设有第二溢流口21,第一溢流口位于第一过滤板11下方,第二溢流口21位于两个第三过滤板13上方,第二溢流口21位于第一溢流口下方,设置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的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腔体8内的上层清液和第二腔体9内离心出来的上层液体流入第三腔体10内,第三腔体10连通有排水管22。
49.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第三过滤板13之间放置有滤材,具体的,两个第三过滤板13之间放置有砂石、活性炭等材质,对第二溢流口21进入的液体进行物理过滤和消毒等处理,然后排入第三腔体10内,再经由排水管22排出用于生活用水或者再净化使用。
50.本发明公开的工作原理为:(1)外部污水最先进入第一腔体8内,污水中的大尺寸固体废物留在第一过滤板11上,液体以及较小的固体通过第一过滤板11进入第一腔体8内,第一腔体8内放置有絮凝剂,能够与第一腔体8内的液体中的一部分杂质发生反应并产生沉淀,启动水泵2,水泵2将第一腔体8内的沉淀和悬浮状杂质通过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吸入环形管16内,环形管16内的沉淀通过进料管17进入转筒301内,转筒301会随着沉淀的增加而下沉,转筒301会带动固定杆303和固定板307运动,转筒301带动挡板308和连接板运动,连接板压缩第一弹簧312,连接板带动插杆309在滑动块310内滑动,固定板307带动卡板306运动,卡板306触发开关,开关向止水阀305发出信号,止水阀305将进料管17堵住,进料管17停止向转筒301内输送沉淀。
51.(2)启动第一电机401,第一电机401输出轴带动通过第一皮带422带动第一转杆402转动,第一转杆402带动第一齿轮404转动,第一齿轮404带动第二齿轮405转动个,第二齿轮405带动第二转杆403转动,第二转杆403带动第三齿轮406转动,第三齿轮406带动第四齿轮407转动,第四齿轮407带动第三转杆408转动,第三转杆408通过第二皮带413带动第一滑动杆411转动,第一滑动杆411带动第五齿轮412转动,第三转杆408同时能够带动转盘409转动,转盘409转动的同时第一滑动杆411在导向槽410内沿着导向槽410的方向运动,第五齿轮412带动齿圈414沿着一个方向转动,齿圈414带动第六齿轮420转动,第六齿轮420带动
蜗杆419转动,蜗杆419带动蜗轮418转动,蜗轮418带动第二转轴416转动,第二转轴416通过第三皮带417带动第一转轴315转动,随着第一转轴315的转动,第一转轴315上缠绕的牵引绳316松开,滑动块310随着第一弹簧312的复原能够在第一滑槽311内滑动,转筒301能够移动至转动板609正下方。
52.(3)转筒301运动到转动板609正下方时,滑动块310能够推动三个第二滑动杆502运动,第二滑动杆502通过第一转动杆501带动第三滑动杆504运动,第三滑动杆504带动第八齿轮507运动,将第八齿轮507与第七齿轮505和第九齿轮509啮合,第一电机401输出轴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第四皮带506带动第七齿轮505转动,当第八齿轮507与第七齿轮505和第九齿轮509啮合后,第七齿轮505带动第八齿轮507转动,第八齿轮507带动第九齿轮509转动,第九齿轮509带动第四转杆508转动,第四转杆508带动第一扇形齿510和第二扇形齿511转动,第一扇形齿510带动第十一齿轮603转动,第十一齿轮603带动丝杆602转动,丝杆602转动的同时,移动架601向下运动,移动架601向下运动的同时带动上离合604运动,上离合604与下离合605接触后,并且转动板609与转筒301啮合,启动第二电机606,第二电机606输出轴通过第五皮带607带动下离合605转动,下离合605带动上离合604转动,上离合604带动转动板609转动,转动板609带动转筒301转动,进行离心运动,将转筒301内的液体甩出,甩出的液体通过第二过滤板12和第四过滤板19进行第二腔体9内,转筒301内剩余残渣,第一扇形齿510与第十齿轮512脱离啮合后,然后第二扇形齿511与第十一齿轮603接触,第二扇形齿511带动第十一齿轮603转动,第十一齿轮603带动第十齿轮512反向转动,第十齿轮512带动丝杆602反向转动,丝杆602带动移动架601运动,移动架601带动转动板609向上运动,此时转动板609与转筒301脱离接触,离心完成。
53.(4)启动第三电机72,第三电机72输出轴通过第六皮带73带动螺纹杆71转动,螺纹杆71转动的同时向下运动,螺纹杆71带动刮板74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刮板74伸入转筒301内,刮板74将转筒301内侧壁的残渣进行刮除,刮板74在向下运动过程中会带动滑动板77运动,滑动板77压缩第三弹簧76,滑动板77通过第二转动杆78控制挡板308向外运动,挡板308能够将转筒301底部的开口打开,转筒301内被刮除掉的残渣从转筒301底部掉落,掉落的残渣通过排污管79从反应池1内排出,然后第三电机72输出轴反转,将刮板74从转筒301内移出,此时随着滑动板77的向上运动,第三弹簧76复原,并且滑动板77通过第二转动杆78带动挡板308运动,挡板308将转筒301底部开口封堵,此时步骤(2)中的第五齿轮412运动到第六齿轮420附近,并且第五齿轮412带动第六齿轮420翻转,第六齿轮420通过蜗杆419以及蜗轮418带动第二转轴416反转,第二转轴416通过第三皮带417带动第一转轴315反转,第一转轴315将缠绕的牵引绳316收紧,并且第二弹簧313被压缩,此时滑动块310向外运动,并且滑动块310带动转筒301向外移动,转筒301不再位于转动板609正下方,并且转筒301和连接板随着第一弹簧312的复位向上运动,向上运动过程中卡板306触发开关,开关将信号传递给止水阀305,止水阀305将进料管17的通道打开,进料管17再次向转筒301内输送沉淀,此时下一个转筒301向里面移动,并且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运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