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8:2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室内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新风行业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本世纪出进入国内,是一个舶来品,主要因为工业发展带来一系列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导致对健康影响很大,所以最初的新风产品以过滤净化空气为主,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住宅以及室内空间的密封性极具提高,这阻挡了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室内空间有限,我们人在里面是要消耗氧气的,这样室内空气含氧量会下降,从而对我们呼吸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以致造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另外,我们现在的装饰、装修材料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合成,里面用到的大量的胶水、漆等材料,这些物品中含有大量苯、甲醛等有害物质,通常其挥发周期在10-15年之久;空间密闭,污染物挥发,非常容易使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标,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3.目前新风行业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大量产品还是从国外引进,而欧美国家的住宅状况、户外空气状况跟我们国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现行的很多产品跟我们的住宅适应度还很低。市面上现行的新风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主机跟户外对接采风和排风,通过送风通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跟房间的各个功能区连接,进行送风和排风,室内外空气在主机内的热回收核内进行能量交换,把排出室外空气的温度、湿度回收回来加载到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上,从而提高进入室内新鲜空气的舒适度,且达到节能的的效果,其主要的局限在于要要在装修前提前布设管道,布设送风管,还要布设回风管,布设管道多。另一种就是无管道的壁挂新风机,就像壁挂空调机的内机,把新风装在房间墙壁上,其内部结构原理一样,但送风和排风在在机器的两侧,直接送风、直接排风,因为进、排风口距离很近,造成大量空气短路,无法形成有效的空气循环,且无法空气死角非常严重,新风的体验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所述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将壳体内部分成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开有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开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管道,所述室内送风口和室外进风口连接进风管道,所述室外进风口连接送风机的进口,所述送风机位于进风管道内部,所述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机的出口,所述排风机位于排风管道内部,所述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内部分别密封安装有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过滤组件位于送风机与换热模块之间,所述送风机的出口朝向进
风过滤组件,所述排风过滤组件位于室内回风口与换热模块之间,所述换热模块内部设有多条换热风道,两条所述换热风道分别于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连通。
5.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面、底面、侧面均有预留风口或接口,根据不同场景安装,切换最佳方向室内送风口或室内回风口,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在室内有贴顶平装、贴墙角竖装、贴墙横装、贴墙竖装、墙体内嵌入式安装。
6.优选的,所述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的外部均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连接壳体,所述防护架为前后开口结构,所述防护架的顶部开有抽换孔,所述防护架通过抽换孔安装有防护网板。
7.优选的,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安装架内侧依次平行安装有初效滤网、hepa高效滤网、银离子抗菌滤网和活性炭滤网。
8.优选的,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的初效滤网分别朝向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
9.优选的,所述室内回风口连接风管。
10.优选的,所述防护网板顶部连接有拉手。
11.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装置的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通过换热模块,可以通过换热模块进行温度,湿度的高效回收;外观体积超薄,长度大最大化拉开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的距离,还可以通过在室内回风口处连接风管,通过风管让室内空气形成全面的大循环系统;多种安装方式,可适合各种工况环境。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的外侧视图;
13.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的进风过滤组件的剖面图
15.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中:1-壳体,2-横向隔板,3-换热模块,4-进风管道,5-排风管道,6-室内回风口,7-室内送风口,10-送风机,11-排风机,12-进风过滤组件,13-排风过滤组件,14-防护架,15-抽换孔,16-防护网板,17-拉手,18-安装架,19-初效滤网,20-hepa高效滤网,21-银离子抗菌滤网,22-活性炭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18.实施例1
19.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壳体1,壳体1很薄,厚度在15厘米以内,壳体1内部安装有横向隔板2和换热模块3,横向隔板2和换
热模块3将壳体1内部分成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壳体1的前侧面开有室内回风口6和室内送风口7,壳体1的后侧面开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室内回风口6和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管道5,室内送风口7和室外进风口连接进风管道4,室外进风口连接送风机10的进口,送风机10位于进风管道4内部,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机11的出口,排风机11位于排风管道5内部,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内部分别密封安装有进风过滤组件12和排风过滤组件13,进风过滤组件12位于送风机10与换热模块3之间,送风机10的出口朝向进风过滤组件12,排风过滤组件13位于室内回风口6与换热模块3之间,换热模块3内部设有多条换热风道,多条换热风道分别于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连通;
20.其中,室内回风口6和室内送风口7的外部均安装有防护架14,防护架14连接壳体1,防护架14为前后开口结构,防护架14的顶部开有抽换孔15,防护架14通过抽换孔15安装有防护网板16,防护网板16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防护网板16顶部连接有拉手17,拉手17便于更换防护网板16。
21.其中,进风过滤组件12和排风过滤组件13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架18,安装架18为框架结构,安装架18内侧依次平行安装有初效滤网19、hepa高效滤网20、银离子抗菌滤网21和活性炭滤网22,多级滤网可以实现对空气进行多级过滤,提高空气质量,进风过滤组件12和排风过滤组件13的初效滤网分19别朝向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6。
22.该装置安装时,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紧贴外墙面,在外墙开孔与户外连通,极大缩短进、排风管道,减少风阻,减低噪音;壳体1全部或部分可提前预埋在墙体内(窗台底下或窗框侧面),预留好电源线,房屋装修收尾时把壳体1内部器件塞入壳体1,连接好电源,盖上面板,设备就可正常启动工作。
23.实施例2
24.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壳体1,壳体1很薄,厚度在15厘米以内,壳体1内部安装有横向隔板2和换热模块3,横向隔板2和换热模块3将壳体1内部分成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壳体1的前侧面开有室内回风口6和室内送风口7,壳体1的后侧面开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室内回风口6和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管道5,室内送风口7和室外进风口连接进风管道4,室外进风口连接送风机10的进口,送风机10位于进风管道4内部,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机11的出口,排风机11位于排风管道5内部,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内部分别密封安装有进风过滤组件12和排风过滤组件13,进风过滤组件12位于送风机10与换热模块3之间,送风机10的出口朝向进风过滤组件12,排风过滤组件13位于室内回风口6与换热模块3之间,换热模块3内部设有多条换热风道,多条换热风道分别于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连通;壳体1顶面、底面、侧面均有预留风口或接口,可根据不同场景安装,切换最佳方向室内回风口6和室内送风口7;室内回风口6可以根据场景条件连接可埋在墙体、顶面或地面内的回风管(扁平管),通过回风管连接其他室内空间,从而实现远端管道回风,直接送风,最大限度拉大送、排风口距离;另外可通过回风管为多个室内通风,实现室内区域的空气最大循环,减少空气死角,杜绝空气短路现象,使空气使用效果最佳;
25.其中,进风过滤组件12和排风过滤组件13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架18,安装架18为框架结构,安装架18内侧依次平行安装有初效滤网19、hepa高效滤网20、银离子抗菌滤网21和活性炭滤网22,多级滤网可以实现对空气进行多级过滤,提高空气质量,进风过滤组件12
和排风过滤组件13的初效滤网分19别朝向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6。
26.本发明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嵌装和墙面平装,使用该装置时,启动送风机10和排风机11,送风机10通过室外进风口吸入外部空气,并将该空气通过进风过滤组件12进行过滤后送入换热模块3,换热模块3对空气进行制热或是制冷,然后再通过室内送风口7进行排除,对室内进行制热或制冷;排风机11通过排风管道5从室内回风口6吸入室内空气,室内空气通过排风过滤组件13后进入到换热模块3,换热模块3对温度,湿度进行回收,回收后的空气通过室外排风口排出。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