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5:26: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减振器。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695号公报)记载有支承构件。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支承构件由橡胶形成。支承构件具有主体部、头部以及颈部。
3.主体部沿着支承构件的轴向延伸。主体部在支承构件的轴向上具有端面。头部位于支承构件的顶端。头部的外径随着靠近支承构件的顶端而变小。颈部将主体部的端面和头部连接起来。头部贯穿于在作为振动源的装置的壳体形成的贯通孔。由此,支承构件能够吸收来自于作为振动源的装置的振动。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6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8.在欲提高支承构件的振动吸收能力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由tanδ的值大的橡胶形成支承构件。然而,tanδ的值越大橡胶的变形速度越小,因此,在贯通孔的内径相对于头部的外径的比例小的情况下,头部难以贯穿于贯通孔。
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来完成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器,能够确保向贯通孔的贯穿性,并且提高振动吸收能力。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减振器是橡胶制,包括减振器主体和多个第1立壁。主体部在沿着减振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即轴向上延伸,在轴向上具有端面。第1立壁沿着轴向从端面朝向减振器的顶端竖立,并且在俯视时从中心轴线沿着与轴向正交的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第1立壁具有第1部分、第2部分以及第3部分。第1部分与端面连接。第2部分与第1部分的在轴向上位于与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连接。第3部分与第2部分的在轴向上位于与第1部分相反的一侧的端连接。第1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比第2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小。第3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随着远离第2部分而变小。橡胶的tanδ为0.25以上。
12.也可以是,上述的减振器还包括加强部。也可以是,加强部与在沿着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即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1立壁和端面连接。
13.也可以是,上述的减振器还包括多个第2立壁。第2立壁沿着轴向从端面朝向顶端竖立,并且在俯视时从中心轴线沿着径向呈放射状延伸。也可以是,第2立壁位于在沿着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即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1立壁之间。也可以是,第2立壁具有:第4部分,其与端面连接;第5部分,其与第4部分的在轴向上位于与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连接;以及第6部分,其与第5部分的在轴向上位于与第4部分相反的一侧的端连接。也可以是,
第4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比第5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小。也可以是,第6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随着远离第5部分而变小。也可以是,在沿着轴向距顶端的距离相同的位置上,第6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比第3部分的径向上的宽度小。
14.也可以是,上述的减振器还包括加强部。也可以是,加强部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立壁和第2立壁以及端面连接。
15.发明的效果
16.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减振器,能够确保向贯通孔的贯穿性,并且提高振动吸收能力。
附图说明
17.图1是减振器10的主视图。
18.图2是减振器10的俯视图。
19.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20.图4是减振器10a的主视图。
21.图5是减振器70的主视图。
22.图6是减振器70的俯视图。
23.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24.图8是减振器80的主视图。
25.图9是减振器80的俯视图。
26.图10是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进行重复的说明。
28.(第1实施方式)
29.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器(以下,称为“减振器10”)。
30.《减振器10的结构》
31.减振器10由橡胶形成(是橡胶制)。在减振器10中使用的橡胶的tanδ为0.25以上。在减振器10中使用的橡胶的tanδ优选为0.3以上。在减振器10中使用的橡胶的tanδ例如为2.5以下。橡胶的tanδ通过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394:2007的方法来测量。更具体地说,使用动态粘弹性测量装置rheogel-e4000(株式会社ubm制造),在以下的表1所记载的试验条件下,测量在减振器10中使用的橡胶的tanδ。
32.[表1]
[0033]
试验片形状长度15mm
×
宽度5mm
×
厚度2mm测量模式拉伸初始应变拉伸13.0%振幅
±
0.013%测量温度25℃测量频率30hz
[0034]
如表1所示,测量tanδ时的测量温度为25℃。测量tanδ时的测量频率为30hz。测量tanδ时的试验片形状为长度15mm
×
宽度5mm
×
厚度2mm的矩形条状。测量tanδ时的测量模式设为拉伸模式。测量tanδ时的初始应变设为
±
0.013%。在测量tanδ时,试验片以被施加13.0%的初始应变的方式伸长。
[0035]
另外,橡胶的tanδ越大,橡胶的力学特性越接近粘性体(橡胶的tanδ越接近0,橡胶的力学特性越接近弹性体)。因此,通过由tanδ较大的橡胶形成减振器10,从而减振器10的振动吸收能力变高,另一方面,向贯通孔的贯穿性降低。
[0036]
作为具有0.25以上的tanδ的橡胶的具体例,举出包括普通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在内的丁基系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丁腈橡胶(nbr)、丁苯橡胶(sbr)、硅橡胶及天然橡胶。作为具有0.3以上的tanδ的橡胶的具体例,举出包括普通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在内的丁基系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丁腈橡胶(nbr)以及丁苯橡胶(sbr)。但是,减振器10使用的橡胶不限于此。
[0037]
图1是减振器10的主视图。图2是减振器10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减振器10具有中心轴线a。减振器10在沿着中心轴线a的方向(以下,称为“轴向”)上具有顶端10a和基端10b。基端10b是轴向上的位于与顶端10a相反的一侧的端。减振器10具有减振器主体1和多个第1立壁2。另外,减振器主体1和第1立壁2一体成形。
[0038]
减振器主体1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柱状的形状。减振器主体1在观察与轴向正交的截面时,例如具有圆形形状。减振器主体1具有端面1a和端面1b。端面1a和端面1b是减振器主体1在轴向上的端面。端面1b是轴向上的与端面1a相反的面。端面1a在轴向上位于比端面1b靠近顶端10a的位置。
[0039]
减振器主体1具有外周面1c。在外周面1c形成有环状槽1d。环状槽1d在沿着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以下,称为“周向”)上环绕。外周面1c在环状槽1d处朝向中心轴线a侧凹陷。在减振器主体1形成有孔1e。孔1e形成于端面1b。孔1e沿着轴向从端面1b朝向端面1a延伸。孔1e在观察与轴向正交的截面时,具有圆形形状。另外,孔1e也可以贯通减振器主体1。
[0040]
第1立壁2沿着轴向从端面1a朝向顶端10a竖立。在从顶端10a侧沿着轴向观察减振器10时(以下,称为“俯视时”),第1立壁2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径向”)呈放射状延伸。
[0041]
在图1~图3所示的减振器10的例子中,第1立壁2的数量是四个。但是,第1立壁2的数量只要是两个以上即可,不限于此。在图1~图3所示的减振器10的例子中,第1立壁2在周向上的间隔一定,但该间隔也可以不是一定。
[0042]
第1立壁2具有第1部分21、第2部分22以及第3部分23。第1部分21的下端与端面1a连接。第2部分22的下端与第1部分21的上端连接,第3部分23的下端与第2部分22的上端连接。
[0043]
将第1部分21的径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1。宽度w1是第1部分21的径向端和中心轴线a之间的距离。将第2部分22的径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2。宽度w2是第2部分22的径向端和中心轴线a之间的距离。将第3部分23的径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3。宽度w3是第3部分23的径向端和中心轴线a之间的距离。
[0044]
宽度w1比宽度w2小。宽度w1和宽度w2例如沿着轴向成为一定。从另一观点来说的话,在第1立壁2的径向端,在第1部分21和第2部分22的交界处,形成有台阶。宽度w2大于供第1立壁2贯穿的贯通孔的内径的1/2。
[0045]
宽度w3随着远离第2部分22而变小。由此,第1立壁2容易向贯通孔贯穿。第3部分23的下端的宽度w3与宽度w2相等。
[0046]
将第1立壁2的厚度设为厚度t。厚度t与位置无关地成为一定。厚度t也可以沿着径向随着远离中心轴线a而变小。在该情况下,贯穿时的阻力进一步降低,向贯通孔的贯穿性进一步提高。厚度t也可以沿着轴向随着靠近顶端10a而变小。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更显著地感觉到随着贯穿进行而增加的阻力的变化,因此,容易通过触感来判断贯穿完成,提高作业性。
[0047]
《减振器10的效果》
[0048]
一边与比较例的减振器(以下,称为“减振器10a”)对比一边说明减振器10的效果。
[0049]
图4是减振器10a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对于减振器10a的结构,除了代替第1立壁2而使用颈部3和头部4这点以外,与减振器10的结构相同。
[0050]
颈部3从端面1a朝向顶端10a沿着轴向延伸。在观察与中心轴线a正交的截面时,颈部3具有圆形形状。将颈部3的半径设为半径r1。半径r1与宽度w1相等。颈部3的轴向上的长度与第1部分21的轴向上的长度相等。
[0051]
头部4从颈部3的上端朝向顶端10a沿着轴向延伸。头部4具有第1部分41和第2部分42。第1部分41与颈部3的上端连接。第2部分42与第1部分41的上端连接。在观察与中心轴线a正交的截面时,第1部分41和第2部分42具有圆形形状。
[0052]
第1部分41和第2部分42的轴向上的长度分别与第2部分22和第3部分23的轴向上的长度相等。将第1部分41的半径设为半径r2。将第2部分42的半径设为半径r3。半径r2与宽度w2相等。半径r3与宽度w3相等。
[0053]
说明使用减振器10和减振器10a进行的向贯通孔贯穿的贯穿试验。在该贯穿试验中使用的减振器10和减振器10a由普通丁基橡胶形成。
[0054]
该贯穿试验通过使贯通孔的内径相对于宽度w2(半径r2)的2倍的比例变化来评价是否能够将第1立壁2(颈部3和头部4)贯穿到贯通孔中来进行。该结果在表2中表示。表2中的
“○”
表示第1立壁2(颈部3和头部4)能够贯穿于贯通孔,表2中的
“×”
表示第1立壁2(颈部3和头部4)无法贯穿于贯通孔。
[0055]
[表2]
[0056][0057]
如表2所示,在减振器10a中,当贯通孔的内径相对于半径r2的2倍的比例小于98.3%时,无法使颈部3和头部4贯穿于贯通孔。另一方面,在减振器10中,即使贯通孔的内径相对于宽度w2的2倍的比例为86.2%,也能够使第1立壁2贯穿于贯通孔。
[0058]
如此,根据减振器10,即使使用tanδ为0.25以上的橡胶,也能够确保向贯通孔的贯
穿性。此外,减振器10由于使用tanδ为0.25以上的橡胶,因此,能够提高振动吸收能力。
[0059]
(第2实施方式)
[0060]
以下,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减振器(以下,称为“减振器70”)。在此,主要说明与减振器10不同的点,不再进行重复的说明。
[0061]
减振器70具有中心轴线a、顶端10a以及基端10b。减振器70具有减振器主体1和多个第1立壁2。关于上述内容,减振器70的结构与减振器10的结构相同。
[0062]
图5是减振器70的主视图。图6是减振器70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减振器70还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加强部5。关于这点,减振器70的结构与减振器10的结构不同。
[0063]
将加强部5的径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4。宽度w4是加强部5的径向端和中心轴线a之间的距离。宽度w4为宽度w1以下。宽度w4随着从加强部5的下端侧朝向加强部5的上端侧而变小。加强部5的数量优选与第1立壁2的数量相等。加强部5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1立壁2和端面1a连接。
[0064]
在第1立壁2已贯穿于贯通孔之后从贯通孔拔出第1立壁2的这样的载荷作用于减振器10的情况下,第2部分22支承形成有贯通孔的构件,从而抑制第1立壁2从贯通孔脱出。
[0065]
然而,若这样的载荷变大,则第1立壁2变形而第2部分22无法支承形成有贯通孔的构件,其结果是,第1立壁2有可能从贯通孔脱出。
[0066]
另一方面,在减振器70中,即使从贯通孔拔出第1立壁2的这样的载荷作用于减振器70,由于第1立壁2的变形被加强部5制限,因此,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立壁2从贯通孔脱出。
[0067]
(第3实施方式)
[0068]
以下,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减振器(以下,称为“减振器80”)。在此,主要说明与减振器70不同的点,不再进行重复的说明。
[0069]
减振器80具有中心轴线a、顶端10a以及基端10b。减振器80具有减振器主体1、多个第1立壁2以及加强部5。关于这些方面,减振器80的结构与减振器70的结构相同。
[0070]
图8是减振器80的主视图。图9是减振器80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x-x线的剖视图。如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减振器80还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立壁6。关于这点,减振器80的结构与减振器70的结构不同。
[0071]
第2立壁6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1立壁2之间。优选的是,第2立壁6的数量与第1立壁2的数量相等。另外,加强部5将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立壁2、第2立壁6和端面1a连接起来。
[0072]
第2立壁6具有第4部分61、第5部分62以及第6部分63。第4部分61的下端与端面1a连接。第5部分62的下端与第4部分61的上端连接,第6部分63的下端与第5部分62的上端连接。
[0073]
将第4部分61的径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5。宽度w5是第4部分61的径向端和中心轴线a之间的距离。将第5部分62的径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6。宽度w6是第5部分62的径向端和中心轴线a之间的距离。将第6部分63的径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7。宽度w7是第6部分63的径向端和中心轴线a之间的距离。
[0074]
宽度w5比宽度w6小。宽度w5和宽度w6例如沿着轴向成为一定。从另一观点来说的
话,在第2立壁6的径向端,在第4部分61和第5部分62的交界处,形成有台阶。宽度w5为宽度w4以上且宽度w1以下。宽度w6例如与宽度w2相等。宽度w7随着远离第5部分62而变小。第6部分63的下端的宽度w7与宽度w6相等。在沿轴向距顶端10a的距离相同的位置进行比较时,宽度w7比宽度w3小。
[0075]
在减振器80,在从贯通孔拔出第1立壁2的这样的载荷作用于减振器80的情况下,不仅能够通过第2部分22支承形成有贯通孔的构件,还能够通过第5部分62支承形成有贯通孔的构件。因此,根据减振器80,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立壁2从贯通孔脱出。另外,在减振器80中,由于在沿轴向距顶端10a的距离相同的位置进行比较时,宽度w7比宽度w3小,因此,抑制与追加设置第2立壁6相伴的向贯通孔的贯穿性的降低。
[0076]
如以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此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007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8]
上述的实施方式特别有利地应用于在音频组件(日文:
コンポーネントオーディオ
)、汽车音频、唱片播放器、扬声器等音响设备或精密设备等的贯通孔中贯穿来使用的减振器。
[0079]
附图标记说明
[0080]
1、减振器主体;1a、1b、端面;1c、外周面;1d、环状槽;1e、孔;2、第1立壁;21、第1部分;22、第2部分;23、第3部分;3、颈部;4、头部;41、第1部分;42、第2部分;5、加强部;6、第2立壁;61、第4部分;62、第5部分;63、第6部分;10、减振器;10a、顶端;10b、基端;10a、减振器;70、80、减振器;a、中心轴线;r1、r2、r3、半径;t、厚度;w1、w2、w3、w4、w5、w6、w7、宽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