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除湿元件、具备该除湿元件的除湿装置及除湿元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8-13 14:15: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除湿元件、具备该除湿元件的除湿装置及除湿元件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如业务用、家庭用、汽车用空调的除湿加湿用元件、冷冻车货箱、冷库及冰箱等的除湿材料等那样进行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解吸的除湿元件、具备该除湿元件的除湿装置及除湿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以往,有将具有吸湿放湿性的平面片材和波状片材通过粘接剂粘接并层叠而成的除湿元件。在这样使用了粘接剂的除湿元件中,在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不能发挥吸湿放湿功能。因此,存在为了增加吸湿有效面积而减少粘接部从而更高效地发挥除湿元件的性能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在先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809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在专利文献1中,在片材彼此的接触部分的一部分存在未粘接的部位。因此,若在反复干燥状态和湿润状态的环境下使用,则除湿元件反复膨胀及收缩,从而未粘接的部位扩展,有可能在片材间的粘接部分产生间隙。若这样的粘接部分的间隙在层叠结构的各处形成,则存在如下课题:风在有间隙的部位和没有间隙的部位不均衡地流动,吸湿性能变得不稳定。
8.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片材间的粘接部分处的间隙的产生而可得到稳定的吸湿性能的除湿元件、具备该除湿元件的除湿装置及除湿元件的制造方法。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公开的除湿元件通过具有吸湿放湿性的多个片材层叠多张而形成,多个片材中的至少一部分片材具有凹凸形状,其中,多个片材分别含有吸湿剂,该吸湿剂具有在吸湿时显现粘附性、在干燥时固化的再湿胶的性质,多个片材彼此通过吸湿剂粘接。
11.发明的效果
12.根据本公开,由于片材中含有的吸湿剂具有再湿胶的性质,因此,在吸湿剂吸湿时,显现粘附性而保持片材彼此的粘接状态,在放湿时,片材彼此保持粘接状态不变地收缩。因此,在片材间的粘接部分不易产生间隙。通过这样抑制片材间的粘接部分处的间隙的产生,能够得到稳定的吸湿性能。
附图说明
13.图1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立体图。
14.图2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中的层叠体的放大示意图。
15.图3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第一片材的放大示意图。
16.图4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第二片材的放大示意图。
17.图5是作为比较例的吸湿剂的作用说明图。
18.图6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中的吸湿剂的作用说明图。
19.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第二片材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
20.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21.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使用附图对除湿元件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23.实施方式1
24.图1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立体图。
25.除湿元件1在具有框形形状的壳体2中具有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交替层叠多个而成的层叠体5。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具有吸湿放湿性。作为具有框形形状的壳体2的形状,不仅能够采用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还能够采用与安装除湿元件1的装置相配合的任意形状。另外,作为壳体2的材质,能够根据要处理的空气的温湿度和风速等,适当选择塑料、金属或木材等各种原材料。另外,优选在壳体2与层叠体5之间,为了将两者固定而涂布粘结剂。
26.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含有吸湿剂6(参照后述的图2)。具体而言,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在表面或内部涂布或浸渍有吸湿剂6。作为吸湿剂6,能够列举出包含聚丙烯酸盐的高分子化合物等。
27.另外,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各自的片材基材的材质使用由纸浆形成的纸,但也可以选择其他材质。例如,作为片材基材的材质,也可以使用由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酯或人造丝等构成的无纺布基材。另外,作为片材基材的材质,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由铝或铜等导热性高的金属构成的金属纤维无纺布或树脂纤维无纺布等。
28.作为含有吸湿剂6的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能够列举出在树脂纤维中混合有吸湿剂6的片材状无纺布、或加入有吸湿剂6的纸等。作为使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含有吸湿剂6的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在吸湿剂6为分散液状或溶液状等的情况下,涂布在片材基材上、或浸渍在纸或无纺布等片材基材中。另外,也有如下的方法:在吸湿剂6为纤维状的情况下,将吸湿剂6自身用作构成纸或无纺布的纤维,并与其他纤维混合,从而使其含有吸附剂。
29.为了提高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的吸湿性能,另外,为了后述的各层的粘接,优选在第一片材3或第二片材4、或者两个片材的整体中含有吸湿剂6。通过在整个片材中含有吸湿剂6,形成层叠体5时的每单位体积的吸湿剂6的含量增加,可以期待吸湿特性的提高的效果。另外,如后所述,吸湿剂6在高湿度环境下吸湿而显现粘附性。因此,通过在整个片材中含有吸湿剂6,各片材彼此的接触面积增加,整个接触部被粘接。结果,层叠体5成为更牢固
的粘接状态。
30.图2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中的层叠体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第一片材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第二片材的放大示意图。
31.除湿元件1的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凹凸形状。在图2中,示出了第一片材3具有凹凸形状、第二片材4具有平板形状的例子。通过两个片材交替层叠,在片材间产生空隙,该空隙成为供风通过的风路5a。层叠体5以使可看到各片材之间的风路5a的面位于壳体2的开口面的方式配置在壳体2内。
32.作为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的吸湿性能,优选在20℃、相对湿度60%rh的环境下,每1平方米吸收10g以上的水分,更优选为吸收20g以上。另外,吸湿剂6的一部分是水溶性的,例如在20℃、相对湿度60%rh以上的环境下,良好地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吸湿剂6吸附大量水分,引起粘附性,在片材表面显现粘附性。另一方面,在相对湿度低于60%rh时,吸湿剂6进行放湿而固化。通过吸湿剂6放湿,片材表面的粘附性变得极小。这样,吸湿剂6包含在吸湿时显现粘附性、在放湿时固化而使粘附性极小的再湿胶。此外,在此所示的温度和湿度等数值表示优选的数值,并不限定于该数值。
33.在考虑将除湿元件1应用于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室内的湿度优选调节为40~60%rh。因此,通过使用具有在60%rh以上的湿度下吸附大量水分的性状的吸湿剂6来构成除湿元件1,室内湿度的调节变得容易。
34.在此,吸湿剂6的一部分为水溶性,参照以下的图5和图6说明通过使吸湿剂6的一部分为水溶性而产生的效果。
35.图5是作为比较例的吸湿剂的作用说明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中的吸湿剂的作用说明图。
36.在不具有水溶性而较硬的吸湿剂60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对片材30和片材40各自的表面的锚定效果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1的吸湿剂6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吸附水分而使吸湿剂6的一部分水溶时,吸湿剂6成为追随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各自的表面的凹凸的形状,对表面的锚定效果高。结果,能够在干燥时得到高的粘接效果。
37.作为一部分为水溶性的吸湿剂6的结构,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列举出以下的结构。吸湿剂6是聚丙烯酸盐的交联体,是相当于相对于单体的交联剂量为0.2(mol%)以下的交联度的聚合物和相当于相对于单体的交联剂量大于0.2(mol%)的情况的交联度的聚合物混合存在的结构。在此,交联度是溶剂浸渍后残留的聚合物相对于最初的聚合物的比率。
38.与水溶性有关的水合主要在亲水基附近进行,但由于交联部相对于整个聚合物的比例少,从而水合部相对于整个聚合物的比例增多,因此,水溶性提高。此外,由于交联部少,聚合物的网眼结构变少,因此分子量容易变小。例如,在分子量为1000万以下的情况下,在聚合物表面被水合时,容易溶于水,因此,由于交联部少,从而分子量变小,也能够期待水溶性提高的效果。
39.另一方面,当交联剂量多、交联部分多时,水溶性变低,但水分的保持量增加。水分的保持量多的聚合物的吸湿性也优异,因此,在吸湿剂6中也混合存在交联剂量多的聚合物。
40.在由碱土金属等二价以上的金属制备盐的情况下,发生分子间交联而凝胶化。由于凝胶化,除湿元件1中重要的吸湿性及水溶性有可能降低。吸湿剂6中使用的聚丙烯酸盐
是将包含丙烯酸盐的单体成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作为丙烯酸盐,优选为锂、钠、钾、铷及铯等碱金属盐或铵盐。吸湿剂6中使用的盐除此之外可以是单、二、三烷基或羟烷基铵盐、或多价金属盐,也可以并用这些盐。另外,对于羧基的中和,可以在丙烯酸阶段中中和而制成丙烯酸盐后进行聚合,也可以在聚合中或聚合后在聚丙烯酸阶段中中和而得到聚丙烯酸盐,还可以并用这些方法。
41.另外,中和可以用碱中和未中和的羧基即聚丙烯酸,也可以用酸中和已中和的羧基即聚丙烯酸盐。作为用于该中和的酸或碱,可列举出碱金属或氨的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各种碱以及盐酸或硫酸等各种酸。并且,作为中和以外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使羧基的酸和盐转化。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聚丙烯酸盐成为锂、钠、钾、铷及铯等碱金属盐、或铵盐。
42.如上所述,吸湿剂6含有部分交联的水溶性丙烯酸盐。作为这样的部分交联的水溶性丙烯酸盐中的交联成分,能够列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n-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亚油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羟乙酯等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单体。
43.另一方面,作为与这些交联成分共聚的成分,能够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苯乙烯、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异丙基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丙烯酸钠、丙烯酸铵、硬脂酸钠、硬脂酸铵和硬脂酸酰胺等。
44.作为该情况下的聚合催化剂,一般而言能够使用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等过硫酸盐,除此之外,还能够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等。
45.在如上构成的除湿元件1中,在具有湿气的空气流入壳体2内并通过形成于第一片材3与第二片材4之间的风路5a的情况下,空气中所含的水分被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各自所含有的吸湿剂6吸附。由此,空气被除湿,除湿后的空气从壳体2流出。另一方面,在干燥的空气流入壳体2内并通过形成于第一片材3与第二片材4之间的风路5a的情况下,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各自所含有的吸湿剂6所吸附的水分被施加到通过风路5a的空气。由此,空气含有水分,成为具有湿气的空气而从壳体2流出。
46.除湿元件1这样随着吸湿剂6中的水分的吸附解吸而膨胀及收缩。因此,在片材间的粘接部分不能承受伴随除湿元件1的膨胀及收缩而产生的应力的情况下,片材断裂或在片材间的粘接部分产生间隙。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吸湿剂6含有再湿胶,因此,在吸湿多的湿度(在此为60%rh以上)下显现粘附性。因此,在保持片材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粘接状态被缓和,在粘接部处片材彼此能够进行微小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缓和伴随除湿元件1的膨胀及收缩而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片材的断裂及片材间的间隙的产生。
47.另外,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优选具有通气性。也就是说,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优选在片材内也具有微细的空隙,优选空气在空隙内扩散而能够通过片材自身。关于这一点,使用以下的图7进行说明。此外,在图7中,对第二片材4进行图示说明,但第一片材3也可以说是同样的。
48.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第二片材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在图7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49.在第二片材4自身具有空隙的情况下,空气在第二片材4内的空隙中扩散,由此,如图7所示,与第二片材4内部的纤维7的表面所担载的吸湿剂6接触而被吸湿。也就是说,通过空气在第二片材4内的空隙中扩散,与空气无法通过第二片材4内的情况相比,空气与吸湿剂6的接触面积扩大。因此,第二片材4的吸湿能力提高,吸湿特性良好。在此,对吸湿时进行了说明,但在干燥时也能得到同样的作用,干燥能力提高。因此,通过使片材自身具有通气性,在从整个除湿元件1来看时,能够提高吸湿速度和干燥速度。为了高效地将吸湿剂6担载在纤维7的表面上,优选纤维7的润湿性高,优选使用亲水性纤维作为纤维7或对纤维7进行亲水化处理。
50.这样,优选片材具有通气性,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中的至少一方越是透气阻力度小、能够加快通气速度则越优选。空气向片材内的透过比例通过由jis p-8117:2009和tappi t460cm-02等定义的透气度或透气阻力度来评价。具体而言,优选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中的至少一方以高压型密度计的测定值计透气阻力度为5000秒/100cc以下。
51.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1通过具有吸湿放湿性的多个片材层叠多张而形成,多个片材中的至少一部分片材具有凹凸形状。多个片材分别含有吸湿剂6,该吸湿剂6具有在吸湿时显现粘附性、在干燥时固化的再湿胶的性质,多个片材彼此通过吸湿剂6粘接。
52.由于这样片材中含有的吸湿剂6具有再湿胶的性质,因此,在吸湿剂6吸湿时,显现粘附性而保持片材彼此的粘接状态,在之后的放湿时,片材彼此保持粘接状态不变地收缩。因此,在片材间的粘接部分不易产生间隙。通过这样抑制片材间的粘接部分的间隙的产生,能够抑制在除湿元件1中流动的风的不均衡,能够得到稳定的吸湿性能。另外,在吸湿剂6吸湿时,显现粘附性,在粘接部处片材彼此能够进行微小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缓和伴随除湿元件1的膨胀及收缩而产生的应力。结果,能够抑制片材的断裂及片材间的间隙的产生,能够构成耐久性优异的除湿元件1。
53.本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1通过凹凸形状的片材和平板形状的片材交替层叠而构成。
54.这样,作为将多个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5,能够设为将凹凸形状的片材和平板形状的片材交替层叠的结构。
55.吸湿剂6含有水溶性的聚丙烯酸盐。
56.这样,通过使吸湿剂6含有水溶性的聚丙烯酸盐,在再湿时吸湿剂6贴合于片材基材间,锚定效果提高,因此,能够将片材彼此牢固地粘接。另外,由于水溶性的聚丙烯酸盐具有较高的吸湿量,因此,除湿元件1的吸湿特性良好。
57.片材的基材是纸浆、树脂纤维或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基材具有通气性。
58.通过这样使基材具有通气性,空气在基材内扩散,因此,基材内含有的吸湿剂6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扩大,能够提高吸湿速度和干燥时的干燥速度。
59.《除湿元件的制造方法》
60.下面,对除湿元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61.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62.除湿元件1经过图8所示的各工序而制作。首先,使多个片材含有包含再湿胶的吸湿剂6(步骤s1)。然后,对多个片材的一部分片材进行凹凸加工(步骤s2)。此外,步骤s1和步骤s2的顺序也可以相反。也就是说,使片材含有吸湿剂6的定时可以是对片材进行凹凸加工之前也可以是进行了凹凸加工之后。选择哪一种能够考虑具有吸湿放湿性的片材状物的加工性和吸湿放湿剂的添加加工性等来决定。此外,以下,将在步骤s2中进行了凹凸加工的片材称为第一片材3,将其他片材称为第二片材4。
63.接着,使再湿胶的粘附性显现,将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层叠而制作层叠体5(步骤s3)。作为制作层叠体5的方法,有将进行了凹凸加工的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逐张依次层叠的方法(以下称为层叠方法1)。除此之外,也有将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进行粘接加工后进行层叠的方法(以下称为层叠方法2)。
64.(层叠方法1)
65.在将进行了凹凸加工的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逐张依次层叠的方法的情况下,向第一片材3喷射蒸汽或用刷子等将水涂布于表面。通过这样对第一片材3施加水分,使表面显现粘附性,在其上重叠第二片材4。此时,若也向第二片材4喷射蒸汽或用刷子等将水涂布于表面,则也能够使第二片材4的表面显现粘附性,能够进行更牢固的粘接,因此优选。
66.接着,在第二片材4中与粘接有第一片材3的面相反的面上,喷射蒸汽或用刷子等将水涂布于表面之后,重叠第一片材3。通过反复该工序,制作层叠体5。此外,如上所述,该片材在相对湿度为60%rh以上的环境下显现粘附性,因此,通过将层叠时的环境保持为高湿度,能够省略上述的喷射蒸汽的工序或用刷子等将水涂布于表面的工序。
67.(层叠方法2)
68.在对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进行粘接加工后进行层叠的方法的情况下,在第一片材3的凹凸形状的凸部的前端附近涂布粘接剂,将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粘接。作为粘接剂,优选密合性优异的粘接剂,例如可列举出硅酮填缝剂、环氧树脂、醋酸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粘接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或淀粉糊等。接着,层叠多个对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进行粘接加工而得到的粘接体。在该层叠时,向构成粘接体的片材的表面喷射蒸汽或用刷子等将水涂布于表面,与其他粘接体重叠粘接。或者,在高湿度环境下重叠多个粘接体。通过以上步骤,制作层叠体5。
69.在以上的层叠体5的制作工序结束之后,使层叠体5干燥,使片材表面的吸湿剂6的再湿胶固化(步骤s4),减少片材表面的粘附性。由此,各片材彼此粘接而固定。然后,将各片材彼此固定的层叠体5放入壳体2中。
70.通过以上的工序,制作除湿元件1。此外,在壳体2与层叠体5之间涂布粘结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对层叠体5进行干燥工序之前将其放入壳体2内,与粘结剂一起进行干燥工序。
71.此外,作为将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重叠的状态的形状,例如有单面瓦楞纸形状。作为制作单面瓦楞纸形状的方法,对于第一片材3,使用瓦楞机或齿条和小齿轮等夹入原纸,从而制成波浪形状。将第二片材4保持平面形状的状态不变地重叠在其上,从而成为平面形状和波浪形状组合的形状,能够制作单面瓦楞纸形状。这样,本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1只要对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凹凸加工即可,凹凸加工不限定于波浪形状,也可以是利用压花辊等进行的滚花加工等。
72.在上述中,记载了仅对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中的一方的片材进行凹凸加工的例子,但也可以对两个片材都进行凹凸加工。在两个片材都进行凹凸加工的情况下,以相互的凹凸不重叠的方式进行层叠。作为两个片材都进行凹凸加工的例子,可考虑对第一片材3和第二片材4进行波浪形状加工或滚花加工,在层叠时错开角度以使两个片材的凹凸不重叠等。此外,在两个片材都进行凹凸加工的情况下的层叠中,难以规定各片材的接触部分,难以瞄准重要部位来涂布用于固定的粘接剂。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1中,在整个片材担载有包含再湿胶的吸湿剂6。因此,通过使吸湿剂6含有水分并层叠干燥,各片材的接触部粘接而固定,因此,不需要涂布粘接剂,作业性良好。
73.实施方式2
74.本实施方式2涉及具备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1的除湿装置。
75.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76.除湿装置8具有壳体8a,在壳体8a形成有第一流入口10、第一流出口11、第二流入口12以及第二流出口13。在第一流入口10连接有外部空气管道16。在第一流出口11连接有供气管道17。在第二流入口12连接有返回空气管道18。在第二流出口13连接有排气管道19。
77.在壳体8a内,独立地形成有连通第一流入口10和第一流出口11的供气风路、以及连通第二流入口12和第二流出口13的排气流路。在供气风路中配置有供气风扇15和第一除湿元件1a。在排气风路中配置有排气风扇14和第二除湿元件1b。第一除湿元件1a和第二除湿元件1b均由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1构成。
78.在这样构成的除湿装置8中,当供气风扇15驱动时,第一流体从室外流入到外部空气管道16内,并经由第一流入口10流入供气风路。流入到供气风路的第一流体在通过了第一除湿元件1a之后,从第一流出口11流出,经过供气管道17供给到室内。在此,在供气风路中,第一流体通过第一除湿元件1a,从而第一流体所含的水分被第一除湿元件1a吸附,第一流体被除湿,另一方面,第一除湿元件1a被加湿。除湿后的第一流体向室内供给。
79.另外,当排气风扇14驱动时,第二流体从室内流入到返回空气管道18,并经由第二流入口12流入排气风路。流入到排气流路的第二流体在通过了第二除湿元件1b之后,从第二流出口13流出,经过排气管道19排出到室外。在此,在排气流路中,第二流体通过第二除湿元件1b,从而第二除湿元件1b所含的水分被施加到第二流体,第二流体被加湿,另一方面,第二除湿元件1b干燥。
80.在壳体8a内设置有切换风路的挡板(未图示)等风路切换构件,通过风路切换构件切换风路。具体而言,风路切换成使通过供气风路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二除湿元件1b,通过排气风路的第二流体通过第一除湿元件1a。
81.因此,当供气风扇15驱动时,第一流体从室外流入到外部空气管道16内,并经由第一流入口10流入供气风路。流入到供气风路的第一流体在通过了第二除湿元件1b之后,从第一流出口11流出,经由供气管道17供给到室内。在此,在供气风路中,第一流体通过第二除湿元件1b,从而第一流体所含的水分被第二除湿元件1b吸附,第一流体被除湿,另一方面,第二除湿元件1b被加湿。除湿后的第一流体向室内供给。
82.另外,当排气风扇14驱动时,第二流体从室内流入到返回空气管道18,并经由第二流入口12流入排气风路。流入到排气流路的第二流体在通过了第一除湿元件1a之后,从第二流出口13流出,经由排气管道19排出到室外。在此,在排气流路中,第二流体通过第一除
湿元件1a,从而第一除湿元件1a所含的水分被施加到第二流体,第二流体被加湿,另一方面,第一除湿元件1a干燥。
83.这样,通过切换风路,在风路切换前进行第一除湿元件1a的加湿及第二除湿元件1b的干燥,但在风路切换后则相反,进行第一除湿元件1a的干燥及第二除湿元件1b的加湿。
84.风路的切换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由此,能够交替地反复各除湿元件各自的加湿及干燥,能够连续地进行除湿运转。
85.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8由于具备实施方式1的除湿元件1,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吸湿性能。
86.附图标记说明
87.1除湿元件,1a第一除湿元件,1b第二除湿元件,2壳体,3第一片材,4第二片材,5层叠体,5a风路,6吸湿剂,7纤维,8除湿装置,8a壳体,10第一流入口,11第一流出口,12第二流入口,13第二流出口,14排气风扇,15供气风扇,16外部空气管道,17供气管道,18返回空气管道,19排气管道,30片材,40片材,60吸湿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