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及其鞋子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3:42: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及其鞋子。


背景技术:

2.鞋子,穿在脚上防止脚受到伤害的一种物品。
3.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
4.飞织面料是一种采用聚酯纤维等材料以各种不同的密度针织而成,比皮革材料更加透气,整个材料用线编织而成,一次成型,不需要针车缝合,不增加重量,减轻了编织时的劳动量,还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做到千变万化。
5.使用者穿着鞋子上楼梯时无法对脚背处的空气进行往复交换以使得脚背处于凉感状态,不利于使用者穿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及其鞋子。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包括用于保护脚趾部位的前鞋面、设置于所述前鞋面上用于脚部穿入的后鞋面,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鞋面与所述后鞋面之间用于在上楼梯时对脚背处的空气进行往复交换以使得脚背处于凉感状态的交换凉感中鞋面。
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包括用于与外部鞋底连接防止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上表面受压时发生形变的上刚性层、设置于所述上刚性层下表面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防止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受压发生形变的下刚性层、设置于所述上刚性层与所述下刚性层之间用于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受驱动向上活动并在由抬脚转为跺脚期间受驱动向下活动的活动层、设置于所述活动层内用于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受惯性力驱动所述活动层向上活动并在由抬脚转为跺脚期间驱动所述活动层向下活动的驱动块、开设于所述下刚性层上用于所述下刚性层上下之间空气流动的若干个流动孔、形成于所述活动层与所述下刚性层之间的交换室以用于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所述驱动块受惯性力驱动所述活动层向上活动将所述下刚性层下方的空气通过若干个所述流动孔交换至所述交换室内并在由抬脚转为跺脚期间所述驱动块驱动所述活动层向下活动将所述交换室内的空气通过若干个所述流动孔交换至所述下刚性层下方。
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下刚性层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带给脚背柔软触感并具备吸湿透气性能的柔触吸湿透气层。
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包括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带给脚背柔软触感并具备吸湿透气性能的桑蚕丝纤维经线、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带给脚背柔软触感并具备吸湿透气性能的聚乳酸纤维纬线,所述桑蚕丝纤维经线与所述聚乳酸纤维纬线编织设置。
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下刚性层与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之间形成有在脚背抵顶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时对脚背进行缓冲以防止抵顶到所述下刚性层的缓冲防顶区。
1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上位于所述缓冲防顶区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悬垂性的悬垂加强层。
1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刚性层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刚性层上表面受磨损的耐磨飞织面料层,所述耐磨飞织面料层上表面设置有具有装饰功能的至少一个装饰绣织物层。
14.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层内的若干个驱动块主体,所述驱动块主体设置于所述流动孔一侧。
15.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刚性层与所述活动层之间形成有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扩大所述活动层向上活动范围的扩容室,所述扩容室内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下刚性层下方交换至所述交换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至少一块相变填充物。
1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聚乳酸纤维环保鞋子,包括鞋底、设置于所述鞋底上的鞋面,所述鞋面为如上述所述的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使用者穿着鞋子上楼梯时,脚部从后鞋面穿入,前鞋面用于保护脚趾部位,设置于前鞋面与后鞋面之间的交换凉感中鞋面用于在上楼梯时对脚背处的空气进行往复交换以使得脚背处于凉感状态;使用者穿着鞋子上楼梯时能够对脚背处的空气进行往复交换以使得脚背处于凉感状态,有利于使用者穿着。
18.进一步的效果:柔触吸湿透气层在脚背抵顶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带给脚背柔软触感并具备吸湿透气性能。
19.进一步的效果:聚乳酸纤维生物可降解性,绿色环保。
20.进一步的效果:悬垂加强层用于增加柔触吸湿透气层悬垂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对应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中柔触吸湿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4.参看图1至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聚乳酸纤维环保鞋子,包括鞋底(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鞋底(图中未示出)上的鞋面,所述鞋面为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聚乳酸纤维环保鞋面包括用于保护脚趾部位的前鞋面1、设置于所述前鞋面1上用于脚部穿入的后鞋面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鞋面1与所述后鞋面2之间用于在上楼梯时对脚背处的空气进行往复交换以使得脚背处于凉感状态的交换凉感中鞋面。
25.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包括用于与鞋底(图中未示出)连接防止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上表面受压时发生形变的上刚性层3、设置于所述上刚性层3下表面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防止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受压发生形变的下刚性层4、设置于所述上刚性层3与所述下刚性层4之间用于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受驱动向上活动并在由抬脚转为跺脚期间受驱动向下活动的活动层5、设置于所述活动层5内用于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受惯性力驱动所述活动层5向上活动并在由抬脚转为跺脚期间驱动所述活动层5向下活动的驱动块、开设于所述下刚性层4上用于所述下刚性层4上下之间空气流动的若干个流动孔6、形成于所述活动层5与所述下刚性层4之间的交换室7以用于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所述驱动块受惯性力驱动所述活动层5向上活动将所述下刚性层4下方的空气通过若干个所述流动孔6交换至所述交换室7内并在由抬脚转为跺脚期间所述驱动块驱动所述活动层5向下活动将所述交换室7内的空气通过若干个所述流动孔6交换至所述下刚性层4下方。
26.所述下刚性层4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带给脚背柔软触感并具备吸湿透气性能的柔触吸湿透气层8。
27.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8包括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带给脚背柔软触感并具备吸湿透气性能的桑蚕丝纤维经线9、用于在脚背抵顶所述交换凉感中鞋面下表面时带给脚背柔软触感并具备吸湿透气性能的聚乳酸纤维纬线10,所述桑蚕丝纤维经线9与所述聚乳酸纤维纬线10编织设置。桑蚕丝纤维质地细腻柔软,触感好,能提高吸湿透气,且亲肤。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及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绿色环保,轻柔滑顺,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吸湿透气。
28.所述下刚性层4与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8之间形成有在脚背抵顶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8时对脚背进行缓冲以防止抵顶到所述下刚性层4的缓冲防顶区11。
29.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8上位于所述缓冲防顶区11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柔触吸湿透气层8悬垂性的悬垂加强层12。
30.所述上刚性层4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刚性层3上表面受磨损的耐磨飞织面料层13,所述耐磨飞织面料层13上表面设置有具有装饰功能的至少一个装饰绣织物层14。耐磨飞织面料层13在专利号为cn201922310634.8、名称为一种耐磨飞织面料中有记载,装饰绣织物在专利号为cn202120908929.x、名称为一种潮绣杯套中有记载,本技术均不在赘述,装饰绣织物可以增加美观性,使穿着者心情愉悦舒畅。
31.所述驱动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层5内的若干个驱动块主体15,所述驱动块主体15设置于所述流动孔6一侧。
32.所述上刚性层3与所述活动层5之间形成有在上楼梯向上抬脚至预定位置期间扩
大所述活动层5向上活动范围的扩容室16,所述扩容室16内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下刚性层4下方交换至所述交换室7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至少一块相变填充物17。相变填充物17为在大于预定温度时由固体变为液体吸收能量,在小于预定温度时由液体变为固体释放能量的相变石蜡填充物。
3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者穿着鞋子上楼梯时,脚部从后鞋面穿入,前鞋面1用于保护脚趾部位,设置于前鞋面1与后鞋面3之间的交换凉感中鞋面用于在上楼梯时对脚背处的空气进行往复交换以使得脚背处于凉感状态;使用者穿着鞋子上楼梯时能够对脚背处的空气进行往复交换以使得脚背处于凉感状态,有利于使用者穿着。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