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炉炼铁用隔热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1:36: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冶金炼铁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炼铁用隔热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炼铁工艺系统主要分为高炉炼铁和非高炉炼铁两种,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这种方法生产的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以上。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工业最主要的环节,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固体原料按规定配料比由炉顶装料装置分批送入高炉,并使炉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矿石在炉内形成交替分层结构,矿石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被还原、熔化成铁和渣,聚集在炉缸中,定期从铁口、渣口放出,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高炉冶炼目的是将矿石中的铁元素提取出来,生产出来的主要产品为铁水,副产品有水渣、矿渣棉和高炉煤气等,在高炉炼铁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出渣口、出铁口位置以及对铁水取样检测,而这些操作均为人员亲自现场作业,在作业时由于温度较高需要进行隔热处理。
3.在现有的隔热结构中,如公告号为cn201132838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炉出铁场底部隔热板,该隔热板由上层金属基板和下层隔热材料层粘接复合而成,所述上层金属基板和下层隔热材料层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件。采用金属基板与隔热材料层复合结构制成隔热板,其受热面为导热系数小的隔热材料层,可起到优异的防热辐射作用;其金属基板处于温度较低的隔热材料层背面,不会因高温发生形变或失效,可确保隔热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两者相结合使隔热板具有强度高、隔热性好、工作寿命长、维护费用少等诸多特点,可有效保护出铁场底部结构及设施,进而大幅降低高炉生产的成本。
4.上述现有技术中,是对隔热板进行改进,对于高炉的出渣口、出铁口位置需要按点安装,其安装位置为固定安装,并不会跟随人员的位置进行移动,且由于隔热板的设置,人员在对锅炉检查时,需要避开隔热板的位置才能看到检查位置,直接导致隔热板在人员检查时阻挡了人员视线的同时也不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且由于锅炉为大体积结构,绕其一圈检查时,在高温的区域下,消耗体力较大,人员行走过程中未能进行休息,基于此,在现有的隔热结构的现有技术之上,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高炉炼铁用隔热机能够在转位操作过程中进行同步位置的隔热以及对人员身位限制,本技术特意提供一种高炉炼铁用隔热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炉炼铁用隔热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炉炼铁用隔热机,包括环形滑轨,所述的环形滑轨上设置有移动滑座,移动滑座与控制电路开合的启动开关相连接,移动滑座的两端设置有带有万向轮的支撑架;
8.所述的支撑架上滑动设置有隔热操作室,所述的隔热操作室包括电动滑块、隔热室、可视层、隔热伸缩罩、供电模块、气泵、输送管、散热模块和扶手杆,所述的电动滑块安装
在支撑架开设的隐藏槽中,所述的电动滑块的上端安装有隔热室,所述的隔热室的前端设置有可观察外界的可视层,所述的可视层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手臂套入的隔热伸缩罩,所述的隔热室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供电模块,所述的供电模块与气泵之间串联连接,所述的气泵与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的输送管安装在隔热室上,所述的输送管的出气口与可控制气流大小的散热模块连接,所述的隔热室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扶手杆。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高炉炼铁时检查出渣口、出铁口位置,人员走入到隔热室内,将隔热伸缩罩从隔热室内取出,将手臂套入到隔热伸缩罩内,在手部上套上隔热手套,之后将隔热伸缩罩重新嵌入套设到可视层上,之后通过电动滑块带动隔热室向环形滑轨位置靠近,向内移动到最大值时,供电模块形成通路,气泵通电后将外界风吸入到输送管后从散热模块吹出,从而对隔热室内进行降温散热处理,手拿启动开关启动,移动滑座通电后带动隔热操作室进行转动从而转动至指定位置,此时关闭启动开关,移动滑座位置静止,人员手持隔热手套在高炉边缘进行作业,通过隔热操作室将人员与高炉之间进行隔开式作业,并配合风送散热,从而降低了隔热操作室内的热感。
10.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架之间安装有限位平台,所述的限位平台包括平台框、脚踏板、拦截板、坐垫板、支撑杆、限位板和抵靠块,所述的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平台框,所述的平台框内装有清水,所述的平台框的上端安装有网格结构的脚踏板,所述的平台框的前端与拦截板的一端为水平转动配合连接,拦截板的另一端与平台框之间为纵向插销锁定连接,所述的拦截板的中部与坐垫板之间为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的拦截板与水平放置的坐垫板之间支撑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前后两端通过销轴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的隔热室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与限位板位置对应的抵靠块。
11.优选的,所述的拦截板的上端、限位板均嵌入固定安装有散热网格板,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与拦截板为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抵在坐垫板下端开设的顶撑槽内。
12.优选的,所述的坐垫板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定位板,充当扶手状态的限位板贴合在定位板内侧,所述的坐垫板上开设有透气孔,利于散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平台框内的清水吸除部分热量,从而降低踩在脚踏板上的脚部的热量,拦截板、坐垫板、支撑杆、限位板之间可调节成座椅结构或者背靠限位结构,当需要座椅结构时,保持当前状态,通过支撑杆对坐垫板的下端进行抵住支撑,通过定位板对限位板外侧限位使得限位板临时充当扶手结构,此时人员可坐在坐垫板上休息,当需要背靠限位结构时,向上轻微抬起坐垫板,支撑杆与顶撑槽之间脱离,二者解锁,此时,支撑杆向下角度调节,松开坐垫板使其自然角度垂落,之后将限位板向两侧反向角度调节,使得限位板靠在抵靠块上,此时通过拦截板、展开的限位板对人员身后进行限位。
14.优选的,所述的可视层包括移动板、内置弹簧、连接框、隔热玻璃,移动板滑动设置在隔热室开设有滑动槽内,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的移动板侧壁与滑动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作用的内置弹簧,所述的移动板的弧形凸起面上通过铰链与连接框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连接框的另一端通过横向插销的方式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的连接框的内部安装有用于观察外界的隔热玻璃。
15.优选的,所述的隔热玻璃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脸部对应的向外凸起结构的玻璃罩,玻璃罩的设置利于人员脸部的放置,提高了人员作业时的舒适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视层的设置保证了人员隔热作业时,视线透过隔热玻
璃观察外界而不受阻挡。
17.优选的,所述的隔热伸缩罩包括嵌入套、伸缩管和收紧袖口,所述的嵌入套嵌入套设在移动板上,所述的嵌入套与收紧袖口之间连接有可弯曲的伸缩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伸缩罩的设置保证了人员手臂伸入到隔热伸缩罩内后与外界隔热,隔热伸缩罩与移动板之间为可拆式套设连接,在手臂套入时,需要将隔热伸缩罩单独取出从而套设在手臂外部,之后再将隔热伸缩罩重新套设在移动板上。
19.优选的,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绝缘框、电源组、复位伸缩杆、导电块、受压杆、挤压轨道和导线,所述的绝缘框安装在隔热室的外侧壁上,所述的绝缘框的内腔安装有电源组、导电块,所述的电源组、导电块与气泵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左右布置的导电块之间未接触,所述的导电块之间设置有受压杆,所述的受压杆上端的导电层与绝缘材质制成的复位伸缩杆连接,所述的复位伸缩杆安装在绝缘框的内部,所述的受压杆的下端贴合在挤压轨道,所述的挤压轨道安装在支撑架的外侧壁上。
20.优选的,所述的受压杆的下端设置有可滚动的连接辊,所述的连接辊移动在挤压轨道上,所述的挤压轨道靠近移动滑座的一侧开设有下凹式的弧形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电模块的设置保证了隔热室内部的风送模式,在人员作业时,隔热室会移动到最内侧,此时,受压杆的连接辊会移动到挤压轨道的弧形面上,此时在复位伸缩杆的作用下受压杆下沉使得导电层与导电块接触,供电模块与气泵之间形成通路,气泵通电后吸入空气开启风送模式。
22.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管的进气口位置远离环形滑轨,所述的输送管的出气口位置伸入到隔热室内。
23.优选的,所述的散热模块包括出风口和隔断架,所述的输送管的出气口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出风角度可进行调节,所述的隔断架滑动设置在隔热室内侧壁上,所述的隔断架的一端滑动深入到输送管内,从而控制输送风量。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模块的设置将空气从出风口吹出,从而吹打在人员身上,人员可通过出风角度的位置来控制吹出的风接触到人员身上的位置,当觉得风量较大或者较小时,移动隔断架的位置从而控制输送管的输送腔的截面大小,进而控制风送量。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隔热结构(隔热操作室)通过环形导轨的方式进行转动,保证了隔热操作室能够到达人员的作业位置,且隔热操作室采用室内隔热的方式将人员与高炉进行直接隔开,并配有风送模式(供电模块、气泵、输送管、散热模块相配合)对人体以及室内进行风吹降温,提高了散热效果,且直接作业用到的手臂配套套设有隔热伸缩罩,其可弯曲可伸缩的结构,保证了手臂角度的自由度,再通过手部的隔热手套的佩戴,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隔热的同时维持着手部的灵敏度,可视层的设置保证了隔热操作室的设置并不会阻挡正常的视线;
27.2.人员在维修途中可脚踩在限位平台上控制移动滑座进行环形转动,从而抵达到作业位置,无需人员走动,节省了体力,同时拦截板、坐垫板、支撑杆、限位板之间可调节成座椅结构或者背靠限位结构,从而进行适应性调节,给予人员在当前环境下的最佳姿势,且清水的吸热以及网格结构的脚踏板均是减小了脚部受热的可能性,提高了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支撑架、启动开关、移动滑座与隔热操作室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支撑架、启动开关、移动滑座与隔热操作室之间的主视图。
31.图4是本技术支撑架、启动开关、移动滑座与隔热操作室之间的左视图。
32.图5是本技术图4的a-a剖视图。
33.图6是本技术支撑架、启动开关、移动滑座、隔热操作室、限位平台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34.图7是本技术限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除抵靠块以外)
35.图8是本技术平台框、脚踏板之间的剖视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环形滑轨;2、移动滑座;3、放置架;4、隔热操作室;5、限位平台;6、启动开关;41、电动滑块;43、隔热室;44、可视层;45、隔热伸缩罩;46、供电模块;47、气泵;48、输送管;49、散热模块;50、扶手杆;441、移动板;442、内置弹簧;443、连接框;444、隔热玻璃;445、玻璃罩;451、嵌入套;452、伸缩管;453、收紧袖口;461、绝缘框;462、电源组;463、复位伸缩杆;464、导电块;465、受压杆;466、挤压轨道;467、导线;491、出风口;492、隔断架;51、平台框;52、脚踏板;53、拦截板;54、坐垫板;55、支撑杆;56、限位板;57、抵靠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炉炼铁用隔热机,能够在转位操作过程中进行同步位置隔热以及对人员身位限制,大大提高实际高炉炼铁时隔热的实用性。
39.实施例一:
40.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炉炼铁用隔热机,包括环形滑轨1,所述的环形滑轨1上设置有移动滑座2,环形滑轨1由两个弧形的滑轨合并组成,移动滑座2可在环形滑轨1上环形移动,移动滑座2与控制电路开合的启动开关6相连接,移动滑座2的两端设置有带有万向轮的支撑架3;
41.参照图2-5所示,为了能够在高炉炼铁中人员为隔热式作业,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架3上滑动设置有隔热操作室4,所述的隔热操作室4包括电动滑块41、隔热室43、可视层44、隔热伸缩罩45、供电模块46、气泵47、输送管48、散热模块49和扶手杆50,所述的电动滑块41安装在支撑架3开设的隐藏槽中,所述的电动滑块41的上端安装有隔热室43,所述的隔热室43的前端设置有可观察外界的可视层44,可视层44的设置保证了人员作业时能够查看到作业位置,所述的可视层44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手臂套入的隔热伸缩罩45,将手臂套入到隔热伸缩罩45内,从而与外界进行隔热处理,并配合隔热手套,保证隔热的同时维持着手部的灵敏度,所述的隔热室43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供电模块46,所述的供电模块46与气泵47之间串联连接,只有隔热室43移动至最内侧时,供电模块46内部才会形成通路,从而对气泵47通电,所述的气泵47与输送管48相连通,所述的输送管48安装在隔热室43上,所述的输送管48的出气口与可控制气流大小的散热模块49连接,所述的隔热室43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扶手杆50,扶手杆50的设置辅助人员走动。
42.在实际高炉炼铁时检查出渣口、出铁口以及取样过程中,人员走入到隔热室43内,
将隔热伸缩罩45从隔热室43内取出,将手臂套入到隔热伸缩罩45内,在手部上套上隔热手套,之后将隔热伸缩罩45重新嵌入套设到可视层44上,之后通过电动滑块41带动隔热室43向环形滑轨1位置靠近,向内移动到最大值时,供电模块46形成通路,气泵47通电后将外界风吸入到输送管48后从散热模块49吹出,从而对隔热室43内进行降温散热处理,手拿启动开关42启动,移动滑座2通电后带动隔热操作室4进行转动从而转动至指定位置,此时关闭启动开关42,移动滑座2位置静止,人员手持隔热手套在高炉边缘进行作业,通过隔热操作室4将人员与高炉之间进行隔开式作业,并配合风送散热,从而降低了隔热操作室4内的热感。
43.参照图5所示,所述的可视层44包括移动板441、内置弹簧442、连接框443、隔热玻璃444,移动板441滑动设置在隔热室43开设有滑动槽内,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的移动板441侧壁与滑动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作用的内置弹簧442,所述的移动板441的弧形凸起面上通过铰链与连接框44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连接框443的另一端通过横向插销的方式与移动板441连接,当需要打开连接框443、隔热玻璃444时,只需拔出横向插销即可解锁,所述的连接框443的内部安装有用于观察外界的隔热玻璃444,所述的隔热玻璃444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脸部对应的向外凸起结构的玻璃罩445,玻璃罩445的设置利于人员脸部的放置,提高了人员作业时的舒适度。
44.可视层44的设置保证了人员隔热作业时,视线透过隔热玻璃444观察外界而不受阻挡。
45.参照图5所示,所述的隔热伸缩罩45包括嵌入套451、伸缩管452和收紧袖口453,所述的嵌入套451嵌入套设在移动板441上,所述的嵌入套451与收紧袖口453之间连接有可弯曲的伸缩管452,伸缩管452的弯曲伸缩设计,保证了人员手臂的顺利摆动,不会因伸缩管452的套设出现束缚感,收紧袖口453提高了与手环之间的密封性。
46.隔热伸缩罩45的设置保证了人员手臂伸入到隔热伸缩罩45内后与外界隔热,隔热伸缩罩45与移动板441之间为可拆式套设连接,在手臂套入时,需要将隔热伸缩罩45单独取出从而套设在手臂外部,之后再将隔热伸缩罩45重新套设在移动板441上。
47.参照图3所示,所述的供电模块46包括绝缘框461、电源组462、复位伸缩杆463、导电块464、受压杆465、挤压轨道466和导线467,所述的绝缘框461安装在隔热室43的外侧壁上,所述的绝缘框461的内腔安装有电源组462、导电块464,所述的电源组462、导电块464与气泵47之间通过导线467串联连接,左右布置的导电块464之间未接触,所述的导电块464之间设置有受压杆465,所述的受压杆465上端的导电层与绝缘材质制成的复位伸缩杆463连接,复位伸缩杆463对受压杆465始终保持向下推动的趋势,所述的复位伸缩杆463安装在绝缘框461的内部,所述的受压杆465的下端贴合在挤压轨道466,所述的挤压轨道466安装在支撑架3的外侧壁上,所述的受压杆465的下端设置有可滚动的连接辊,连接辊的滚动设置减小了与挤压轨道466之间移动时的摩擦力,所述的连接辊移动在挤压轨道466上,所述的挤压轨道466靠近移动滑座2的一侧开设有下凹式的弧形面。
48.供电模块46的设置保证了隔热室43内部的风送模式,在人员作业时,隔热室43会移动到最内侧,此时,受压杆465的连接辊会移动到挤压轨道466的弧形面上,此时在复位伸缩杆463的作用下受压杆465下沉使得导电层与导电块464接触,供电模块46与气泵47之间形成通路,气泵47通电后吸入空气开启风送模式。
49.参照图5所示,所述的输送管48的进气口位置远离环形滑轨1,由于环形滑轨1环绕安装在高炉边缘,而高炉周边热量较高,而进气口远离环形滑轨1的设置保证了吸入的空气温度不高,较冷的空气风送至隔热室43内利于降低隔热室43内的温度,所述的输送管48的出气口位置伸入到隔热室43内。
50.参照图5所示,所述的散热模块49包括出风口491和隔断架492,所述的输送管48的出气口与出风口491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491出风角度可进行调节,所述的隔断架492滑动设置在隔热室43内侧壁上,所述的隔断架492的一端滑动深入到输送管48内,从而控制输送风量。
51.散热模块49的设置将空气从出风口491吹出,从而吹打在人员身上,人员可通过出风角度的位置来控制吹出的风接触到人员身上的位置,当觉得风量较大或者较小时,移动隔断架492的位置从而控制输送管48的输送腔的截面大小,进而控制风送量。
52.实施例二:
53.参照图6-8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对隔热室43内的人员提供休息位置或者身位限位,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支撑架3之间安装有限位平台5,所述的限位平台5包括平台框51、脚踏板52、拦截板53、坐垫板54、支撑杆55、限位板56和抵靠块57,所述的支撑架3之间安装有平台框51,所述的平台框51内装有清水,所述的平台框51的上端安装有网格结构的脚踏板52,网格结构的设计利于热量被平台框51内的水吸除部分,所述的平台框51的前端与拦截板53的一端为水平转动配合连接,拦截板53的另一端与平台框51之间为纵向插销锁定连接,方便人员的进出,所述的拦截板53的中部与坐垫板54之间为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的拦截板53与水平放置的坐垫板54之间支撑有支撑杆55,所述的支撑杆55前后两端通过销轴连接有限位板56,所述的隔热室43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与限位板56位置对应的抵靠块57,抵靠块57对展开状态的限位板56起到范围限位的作用。
54.通过平台框51内的清水吸除部分热量,从而降低踩在脚踏板52上的脚部的热量,拦截板53、坐垫板54、支撑杆55、限位板56之间可调节成座椅结构或者背靠限位结构,当需要座椅结构时,保持当前状态,通过支撑杆55对坐垫板54的下端进行抵住支撑,通过定位板58对限位板56外侧限位使得限位板56临时充当扶手结构,此时人员可坐在坐垫板54上休息,当需要背靠限位结构时,向上轻微抬起坐垫板54,支撑杆55与顶撑槽之间脱离,二者解锁,此时,支撑杆55向下角度调节,松开坐垫板54使其自然角度垂落,之后将限位板56向两侧反向角度调节,使得限位板56靠在抵靠块57上,此时通过拦截板53、展开的限位板56对人员身后进行限位。
55.参照图7所示,所述的拦截板53的上端、限位板56均嵌入固定安装有散热网格板,利于散热,所述的支撑杆55的下端与拦截板53为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55的上端抵在坐垫板54下端开设的顶撑槽内,起到顶撑的作用。
56.参照图7所示,所述的坐垫板54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定位板58,充当扶手状态的限位板56贴合在定位板58内侧,定位板58的设置是对充当扶手时的限位板56起到外侧限位的作用,所述的坐垫板54上开设有透气孔,利于散热。
5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58.(1):安装,将环形滑轨1环绕安装在高炉边缘。
59.(2):准备,人员走入到隔热室43内,将手臂套入到单独取出的隔热伸缩罩45内,将
隔热手套套在手部,套上后将隔热伸缩罩45重新嵌入套设到可视层44上。
60.(3):风送降温,通过电动滑块41带动隔热室43移动到最内侧后,供电模块46形成通路,气泵47通电后将外界风吸入从散热模块49吹出,吹出的风吹至人员身上,从而对人员、隔热室43内进行降温处理。
61.(4):作业,手持启动开关42控制移动滑座2的移动位置,从而带动隔热操作室4转动至作业位置,人员通过隔热手套在高炉边缘进行作业。
62.(5):适应性调节,根据当前作业环境选择座椅或者背部限位。
63.当需要座椅结构时,保持当前状态,通过支撑杆55对坐垫板54的下端进行抵住支撑,通过定位板58对限位板56外侧限位使得限位板56临时充当扶手结构,此时人员可坐在坐垫板54上休息;
64.当需要背靠限位结构时,向上轻微抬起坐垫板54,支撑杆55与顶撑槽之间脱离,二者解锁,此时,支撑杆55向下角度调节,松开坐垫板54使其自然角度垂落,之后将限位板56向两侧反向角度调节,使得限位板56靠在抵靠块57上,此时通过拦截板53、展开的限位板56对人员身后进行限位。
6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