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6:4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


背景技术:

2.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根据材质,聚氨酯、硅胶胃管应一月一换,粗细长短均有不同规格,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口胃管长约45cm,是经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饲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容易脱出,应粘贴牢固,防止反复插管和误吸,由管路、胃管注食口接头、胃管夹、十字结堵帽组成。
3.食管内留置鼻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会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气道不畅剧烈咳嗽等压力性刺激容易导致食管返流等并发症,也可以通过胃管抽取胃液,胃管的注食口接头一般有两个,最上面的堵帽打开只能用小注射器手动加压推杆和活塞打一些水一样的流质食物,下面能用助推器和100ml大注射器打一些稠一些的肉菜沫或用机械粉碎成膏状或糊状的面条等,可增加膳食纤维,有利于排便,促进消化和营养供给,但不能一次喂食过多过快,会导致胃排空不畅发生食管返流,大颗粒物进入会堵管,最上面是胃管堵帽,饲毕应即刻堵严并夹毕,需要避免胃管污染,胃管胶布应放在密闭的床头柜内,防止蟑螂污染。
4.在返流现象发生时,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封闭塞对管口进行封堵,但是封闭塞操作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控制液体返流,因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胃管不能及时控制液体返流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包括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内部设有用于减少液体返流的软毛层,所述胃管本体外部可拆卸连接有防返流夹,所述防返流夹包括转轴、依次转动连接在转轴外部的内轴壳和外轴壳、分别与转轴和内轴壳固接且相互卡接的若干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均开有可供胃管本体进入的管槽。
7.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8.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设有防返流夹,胃管本体通过管槽穿过防返流夹,防返流夹不会影响液体进入胃管本体,在返流发生时,将外壳体绕着转轴转动,使外壳体带动原本平直的胃管本体转动至折叠的位置,胃管本体折叠可以及时有效得防止液体返流,且操作过程快速、简便又卫生,解决了传统的胃管不能及时控制液体返流的问题;且将胃管本体的端部滑动至防返流夹内部的位置后,通过转动转轴使外壳体转动至管槽平行的位置,可对胃管本体的端部起到收纳防污的作用。
9.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中的胃管本体内部设有软毛层,软毛层在液体进入胃
管本体时顺着液体的流动方向,不会影响液体进入胃管本体,在液体返流发生时,软毛层与液体返流方向相反,对返流的液体形成一定的阻挡力,使液体返流的流量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进一步控制了液体返流。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设置的防返流夹和软毛层分别从胃管本体的外部和内部进行了液体返流的控制,解决了传统的胃管不能及时控制液体返流的问题。
11.进一步,所述胃管本体的一端设有螺纹头。螺纹头用于连接帮助液体进入胃管本体的部件,例如:漏斗等。
12.进一步,所述胃管本体远离螺纹头的一端设有软管头。软管头是进入人体的一端,软管可以防止人体受损。
13.进一步,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若干卡块,与设有卡块的外壳体配合使用的外壳体上对应开有可供卡块进入的卡槽。实现外壳体之间的卡接。
14.进一步,所述外轴壳上固接有把手。把手可以辅助医护人员使用本装置。
15.进一步,所述软毛层的朝向与液体流入胃管本体的方向相同。保证液体在进入胃管本体时不受到阻力,但在液体返流时软毛层可以形成阻力,减少部分液体返流。
16.进一步,所述软毛层和软管头均为柔性材质。保护使用者不受伤害。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防返流夹正视图;
20.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防返流夹左视图;
21.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正面剖视图;
22.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俯视剖视图;
23.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防返流夹使用左视图;
24.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防返流夹折叠使用示意图;
25.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局部a示意图;
26.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局部b示意图;
27.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的局部c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螺纹头1、胃管本体2、防返流夹3、软毛层4、软管头5、外壳体6、把手7、外轴壳8、内轴壳9、转轴10、卡块11、卡槽12、管槽13。
30.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31.一种新型防返流胃管,包括胃管本体2,胃管本体2的一端设有螺纹头1,螺纹头1用于连接帮助液体进入胃管本体2的部件,例如:漏斗等;胃管本体2远离螺纹头1的一端设有软管头5,软管头5是进入人体的一端,且软管头5为柔性材质,软管可以防止人体受损。
32.如图8所示:胃管本体2内部设有用于减少液体返流的软毛层4,软毛层4的朝向与液体流入胃管本体2的方向相同,软毛层4在液体进入胃管本体2时顺着液体的流动方向,保证液体在进入胃管本体2时不受到阻力,不会影响液体进入胃管本体2,但在在液体返流发生时,软毛层4与液体返流方向相反,对返流的液体形成一定的阻挡力,使液体返流的流量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进一步控制了液体返流,软毛层4为柔性材质,保护使用者不受伤害。
33.胃管本体2外部可拆卸连接有防返流夹3,如图9和图10所示:防返流夹3包括转轴10、依次转动连接在转轴10外部的内轴壳9和外轴壳8、分别与转轴10和内轴壳9固接且相互卡接的两个外壳体6,具体的:其中一个外壳体6在与和该外壳体6配合使用的外壳体6接触的两条侧边上各设有一个卡块11,与设有卡块11的外壳体6配合使用的外壳体6上对应开有可供卡块11进入的卡槽12,实现外壳体6之间的卡接;外壳体6上均开有可供胃管本体2进入的管槽13,外轴壳8上固接有把手7,把手7可以辅助医护人员使用本装置。
34.如图6所示:胃管本体2通过管槽13穿过防返流夹3,防返流夹3不会影响液体进入胃管本体2,如图7所示:在返流发生时,将外壳体6绕着转轴10转动,使外壳体6带动原本平直的胃管本体2转动至折叠的位置,胃管本体2折叠可以及时有效得防止液体返流,且操作过程快速、简便又卫生,解决了传统的胃管不能及时控制液体返流的问题;且将螺纹头1滑动至防返流夹3内部的位置后,通过转动转轴10使外壳体6转动至管槽13平行的位置,可对螺纹头1起到收纳防污的作用。
35.具体实现过程:第一步,保证外壳体6上的管槽13在同一轴线上,将胃管本体2通过管槽13穿过防返流夹3,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把手7增加对防返流夹3的手持稳定性,第二步,胃管本体2的软管头5一端进入人体,到达医疗需要的位置后,向胃管本体2中加入所需液体,在液体难以加入胃管本体2的情况下可通过螺纹头1给胃管本体2安装辅助部件,如:漏斗等,第三步,液体返流发生时,胃管本体2内部的软毛层4先对返流液体形成一定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返流液体的流量和速度,医护人员发现返流发生后,快速将外壳体6通过转轴10旋转至管槽13平行的位置,外壳体6带动原本平直的胃管本体2转动至折叠的位置,胃管本体2折叠可以及时有效得防止液体返流,第四步,不同材料的胃管本体2更换时间是不同的,需要反复多次使用的胃管本体2可以将螺纹头1一端滑动至防返流夹3内部的位置后,通过转动转轴10使外壳体6转动至管槽13平行的位置,可对胃管本体2的端部起到收纳防污的作用。
36.本装置设置的防返流夹3和软毛层4分别从胃管本体2的外部和内部进行了液体返流的控制,解决了传统的胃管不能及时控制液体返流的问题。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