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5:23: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农业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


背景技术:

2.高山林地在我国国土中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基本与平原面积相当,近年来,我国高山林地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面积在山坡地(坡度30
°
以下)乃至陡坡山地(坡度30
°
以上)种植各类特色果树林木,如山核桃,己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支柱产业。但是高山林地果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存在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劳动力需求大,高海拔远距离施肥、灌溉作业难度大,水、肥资源缺乏且难以存储,作业成本高,危险性强等诸多现实问题。
3.传统的做法是,将化肥、有机肥料和灌溉水通过人工或车辆运输至林地内,实施对果树林木的施肥及灌溉。传统的施肥、灌溉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且过度依赖化肥,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灌溉及施肥管理,无法实现科学种养以及对高山林地的土地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高山林地林地的灌溉及施肥问题,充分挖掘高山林地的土地资源价值,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包括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集成混料系统、提升管道、喷施管道及若干喷施装置,其中:
6.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构位于第一海拔处的山谷或山脚,集成混料装置靠近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设置;
7.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有机废弃物以获得有机肥料;
8.从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排出的有机肥料在集成混料系统内与经预混后形成的预混液混合,以形成水肥混合物;
9.提升管道的进料端与集成混料系统的出料口连接,提升管道用于将集成混料系统内的水肥混合物提升至第二海拔处的山坡或山顶;
10.喷施管道的进料端与提升管道的出料端连接,喷施管道自山坡或山顶向下延伸并依次经过若干待喷施的种植区域;
11.各喷施装置设置在对应的种植区域内,喷施装置与喷施管道连接,喷施装置用于将喷施管道内的水肥混合物喷施至目标区域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至少包括可移动的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集装箱体及安置在集装箱体内的发酵干燥装置、蒸汽锅炉和除臭冷却塔,其中:
13.发酵干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形成有发酵腔,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发酵腔连通的进料口、出料口及出气口,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发酵腔隔离的蒸汽循环
管路,蒸汽循环管路的两端向外穿出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蒸汽进口和冷凝水出口;
14.蒸汽锅炉与第一蒸汽进口之间经第一蒸汽管连接;
15.除臭冷却塔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形成有冷却除臭腔,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冷却除臭腔连通的第二蒸汽进口,第二蒸汽进口与出气口之间经第二蒸汽管连接,第二蒸汽管上连接有真空泵。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后道的发酵陈化装置及分筛装置,其中:有机废弃物经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处理后形成的有机肥料被导入至发酵陈化装置内,发酵陈化装置用于实施对有机肥料的二次发酵及陈化处理;经二次发酵及陈化处理的有机肥料被导入至分筛装置内,有机肥料经分筛装置分筛后进入集成混料系统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混料装系统包括可移动的集成式混料罐和预混池,其中:集成式混料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及出料口,集成式混料罐内设置有旋流曝气组件;从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排出的有机肥料经第一进料口进入至集成式混料罐内;预混池设置在集成式混料罐的边侧,水和辅料在预混池内预混以形成预混液,预混液经第二进料口进入至集成式混料罐内;旋流曝气组件用于实施对有机肥料和预混液的旋流曝气,从而形成混合均匀的水肥混合物;集成式混料罐的出料口连接提升管道的进料端。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混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料口处的双轴撕碎机及设置在第二进料口处的液压输送泵,其中:从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排出的有机肥料经双轴撕碎机撕碎后,再进入至集成式混料罐内;液压输送泵用于驱动集成式混料罐内的水肥混合物进入至提升管道内,并最终流入至喷施管道内。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施装置包括连接支管、自动喷施管网及人工喷施软管,其中:连接支管的一端连接在喷施管道上,连接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自动喷施管网预先布置在对应的种植区域内,且经第一快接头连接在喷施管道上;人工喷施软管经第二快接头连接在喷施管道上。
20.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山林地喷施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海拔处和第二海拔处之间的中间连接管道,其中:中间连接管道的第一端连接在提升管道上,中间连接管道的第二端连接在喷施管道上;中间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打开时,提升管道内的水肥混合物经中间连接管道流入至喷施管道内;喷施管道位于中间连接管道的上方的管段上设置有提升泵。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升管道及中间连接管道上均连接有缓存发酵罐,缓存发酵罐用于实施对有机肥料的缓存及发酵。
22.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还包括物联控制中心,所述物联控制中心至少用于:
23.获取缓存发酵罐内的液位信息,当缓存发酵罐内的液位低于预定的低值时,启动液压输送泵,并开启缓存发酵罐进出料口处的电磁阀,驱动集成式混料罐内的水肥混合物流入至缓存发酵罐内;
24.测量各种植区域的土壤状况,并基于测量结果控制相应位置处的喷施装置开启或关闭,从而实施对各种植区域的精准喷施。
25.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还包括光伏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组件
用于实施对陵山地远距离喷施系统的供电。
26.本实用新型依高山林地地势,在山脚和山谷处设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和集成混料装置,并沿山势往上铺设提升管道、沿山势往下铺设喷施管道,最终构成了一套完善的水肥喷施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位于山坡或山顶处的种植区域的自动灌溉、自动施肥,最终实现了对高山林地土地价值的充分挖掘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率。
27.特别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一方面可实施对周边区域内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从而提升了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实现了对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现了有机肥料的就地生产,最终大幅度地降低了山林作物的种植成本。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移动的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移动的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移动的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的各功能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集成混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至图5中包括:
35.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
36.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11:集装箱111、发酵干燥装置112、蒸汽锅炉113、除臭冷却塔114、第一蒸汽管115、第二蒸汽管116、进料口1121、出料口1122;
37.发酵陈化装置12;
38.分筛装置13;
39.集成混料系统2:
40.集成式混料罐21、预混池22、双轴撕碎机23、液压输送泵24、旋流曝气组件25、提升泵26;
41.提升管道3;
42.喷施管道4;
43.喷施装置5:连接支管51、自动喷施管网52、人工喷施软管53;
44.中间连接管6;
45.提升泵7;
46.缓存发酵罐8;
47.物联控制中心9;
48.光伏发电组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5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包括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集成混料系统2、提升管道3、喷施管道4及若干喷施装置5,其中:
51.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位于第一海拔处的山谷或山脚,集成混料装置2靠近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设置。
52.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实施对机废弃物的就地处理以获得有机肥料,有机废弃物的来源多样,如周边牲畜养殖场产生的动物粪便、周边鱼塘底部沉积的塘底污泥、周边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等。
53.从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排出的有机肥料在集成混料系统2内与经预混形成的预混液混合,从而形成水肥混合物。
54.提升管道3的进料端与集成混料系统2的出料口连接,提升管3用于将集成混料系统2内的水肥混合物提升至第二海拔处的山坡或山顶。
55.喷施管道4的进料端与提升管道3的出料端连接,喷施管道4自山坡或山顶向下延伸并依次经过若干待喷施的种植区域。
56.各喷施装置5设置在对应的种植区域内,喷施装置5与喷施管道4连接,喷施装置5用于将喷施管道内的水肥混合物喷施至对应的目标区域内。
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58.将就近获取的有机废弃物投入至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对有机废弃物实施处理,从而获取到有机肥料。
59.将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排出的有机肥料,以及由水和辅料预混形成的预混液导入至集成混料系统2的混合空间内进行充分混合,从而获取到呈悬浮状态的、易流动的水肥混合物。
60.提升管道3将集成混料系统2内的水肥混合物提升至山坡或山顶处。
61.当需要实施灌溉时,打开设置在喷施管道4的进料端处的电磁阀。被提升至山坡或山顶处的水肥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喷施管道4内,并沿喷施管道4顺势向下依次流过若干待喷施的种植区域。同步的,开启设置在目标种植区域内的对应喷施装置5,即能实施对目标种植区域的喷施。
62.可选的,也可以在山坡或山顶处设置缓存设施,如缓存罐或缓存池,提升管道3将水肥混合物提升并缓存至缓存设施内。
63.可见,本实用新型依高山林地地势,在山脚和山谷处设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和集成混料装置2,并沿山势往上铺设提升管道3,沿山势往下铺设喷施管道4,最终构成了一套完善的水肥喷施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位于山坡或山顶处的种植区域的自动喷施,最终实现了对高山林地土地价值的充分挖掘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率。
64.特别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一方面可实施对周边区域内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从而提升了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实现了对有
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现了有机肥料的就地生产,最终大幅度地降低了山林作物的种植成本。
65.继续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至少包括可移动的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11。该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11能够实施对有机废弃物的发酵、干燥处理,从而获得干燥的有机肥料。
66.由于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11被配置为可移动,因此,其可以方便地被运输并安装在山脚或山谷的目标位置处,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其安装位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11可直接安装在有机废弃物的产生地,如山脚或山谷处的养猪场、鱼塘处。
67.如图2至图4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1包括集装箱体111及安置在集装箱体111内的发酵干燥装置112、蒸汽锅炉113和除臭冷却塔114,其中:
68.发酵干燥装置112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形成有发酵腔,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发酵腔连通的进料口1121、出料口1122及出气口,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发酵腔隔离的蒸汽循环管路,蒸汽循环管路的两端向外穿出第一壳体形成第一蒸汽进口和冷凝水出口。
69.蒸汽锅炉113与第一蒸汽进口之间经第一蒸汽管115连接。
70.除臭冷却塔包114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形成有冷却除臭腔,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冷却除臭腔连通的第二蒸汽进口,第二蒸汽进口与出气口之间经第二蒸汽管116连接,第二蒸汽管116上还连接有真空泵(未图示)。
71.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1对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如下:
72.启动蒸汽锅炉113,蒸汽锅炉113内产生的高温蒸汽经第一蒸汽管115、第一蒸汽进口进入至发酵干燥装置112内的蒸汽循环管路内并沿蒸汽循环管路流动,在此过程中,高温蒸汽与发酵干燥装置112产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发酵干燥装置112的预热。预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预置在发酵腔内的微生物菌的激活。经热交换后的高温蒸汽最终经冷凝水出口流出蒸汽循环管路。
73.预热结束后,打开进料口1121,将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经进料口1121投入至发酵干燥装置112的发酵腔内。可选的,为了提升发酵效果,也可以将微生物菌经进料口1121随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一并投入至发酵腔内。可选的,可以通过进料螺旋输送器将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送入至发酵干燥装置112。
74.有机废弃物投放完毕后,关闭进料口1121,微生物菌开始对有机废弃物实施发酵分解。同时,由于蒸汽锅炉113对有机废弃物的加热,有机废弃物内的水、油等液体成分及某些易于挥发的有机成分转化为混合蒸汽并脱离有机废弃物。随着发酵的持续,有机废弃物的湿度不断降低,其中的有机成分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被分解、去除。
75.发酵分解持续预定时长后即可完成。完成发酵后,开启真空泵,发酵腔内的气压不断降低,最终形成负压环境。负压环境下,有机废弃物内的水、油等液态成分的沸点提高,从而加速了有机废弃物的干燥速度。此外,发酵腔内的混合蒸汽在空气在真空泵的驱动下经第二蒸汽管116抽入至除臭冷却塔114内。除臭冷却塔114实现对混合蒸汽的降温、冷凝。
76.由于经过微生物菌的充分发酵后,有机废弃物内的有机成分基本被分解、去除,因
此,发酵腔内的混合蒸汽为干净的高温水蒸汽,高温水蒸汽都抽入至除臭冷却塔114进行冷凝后即能进行直接排放或回收利用。
77.经过发酵及干燥处理后的干燥物料最终经出料口1122排出发酵干燥装置112。可选的,干燥物料经与出料口1122连接的出料螺旋输送器被抽离发酵腔,并最终被输送至集成混料系统2内。
78.可见,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1实现对有机废弃物的就地处理,并获取到干燥的有机肥料。特别的,发酵干燥装置112、蒸汽锅炉113、除臭冷却塔114等功能组件均被集成安置在同一个集装箱111内,其能够实现方便运输。从而保证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1能够被方便地安装至目标位置。
79.继续参考图1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还包括设置在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11后道的发酵陈化装置12及分筛装置13,其中:集成式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11排出的有机肥料被导入至发酵陈化装置12内,由发酵陈化装置12实施对有机肥料的二次发酵及陈化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有机肥料的品质。
80.经二次发酵及陈化处理的有机肥料则被导入至分筛装置13内,有机肥料经分筛装置13分筛后再被投入至集成混料系统2内。
81.如图5所示,可选的,集成混料装系统2包括可移动的集成式混料罐21和预混池22,其中:
82.集成式混料罐21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及出料口,集成式混料罐21内设置有旋流曝气组件25,从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排出的有机肥料经第一进料口进入至集成式混料罐21内。
83.预混池22设置在集成式混料罐21的边侧,水和辅料在预混池内完成预混,从而获得预混液,预混液经第二进料口进入至集成式混料罐21内。
84.集成式混料罐21内的旋流曝气组件25用于实施对有机肥料和预混液的旋流曝气,其一方面能够实施对水肥混合物的旋流、搅拌,从而获取到悬浊状的、易于流动的水肥混合物。其另一方面能够实施对水肥混合物的曝气补氧,提升其中的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加快水肥混合物的发酵速度。
85.集成式混料罐21的出料口连接提升管3的进料端,集成式混料罐21内的水肥混合物经出料口进入提升管3内。
86.集成式混料罐21的构建及工作过程如下:
87.完成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的安装布置后,将集成式混料罐21安装至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1的边侧,并在集成式混料罐21的边侧构建预混池22。
88.将水和辅料投入至预混池22内并充分混合,从而形成预混液。
89.接着,将有机废弃物投入至集成式混料罐21内,同步的,将预混液导入至集成式混料罐21内。启动旋流曝气组件25,使得有机废弃物和预混液在集成式混料罐21内充分混合,从而形成混合均匀的,呈悬浊状态的易于流动的水肥混合物。最后,由提升管道3将水肥混合物提升至山坡或山顶。
90.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种植区域内的山林作物的种类及土壤情况对辅料的种类进行灵活选择。
91.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辅料包括土壤生物素和沼液肥,具体的,有机肥料、水、土壤
生物素及沼液肥的复配比例为100:1-3:10-30:5-10,其中,土壤生物素能够实施对土壤修复及改良,而沼液肥则能进一步提升水肥混合物的肥力。
92.又如,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辅料包括土壤生物素和元素肥,其中,有机肥料、水、土壤生物素及元素肥的复配比例为100:1-3:10-30:2-5,其中,土壤生物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而元素肥则能够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93.继续参考图5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集成混料系统2还包括设置在集成式混料罐21的第一进料口处的双轴撕碎机23,以及设置在集成式混料罐21的第二进料口处的液压输送泵24,其中:
94.从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排出的有机肥料经双轴撕碎机23撕碎后,再进入至集成式混料罐21内。可选的,双轴撕碎机23将有机肥料撕碎成粒径小于1cm的颗粒状的有机肥料,如此,能够保证,经集成式混料罐21混合后,有机肥料能够充分分散、悬浮在预混液中,从而形成呈悬浊状态的,易于流动的水肥混合物。
95.液压输送泵24用于驱动集成式混料罐21内的水肥混合物进入至提升管道3内,并最终流入至喷施管道4内。液压输送泵24可根据需要选用已有的大功率液压输送泵,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输送泵24为液压柱塞泵,其扬程达到800m,输送距离为20km,其完全满足对绝大多数的高山林地的提升需求。
96.可选的,预混池22内设置有提升泵26,提升泵26经管道与集成式混料罐21的第二进料口连接,由提升泵26将预混池22内预混液自动提升至集成式混料罐21内。
97.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通过液压输送泵24将所有的水肥混合物直接提升至山顶处,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且对液压输送泵24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98.鉴于此,可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山林地喷施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海拔处和第二海拔处之间的中间连接管道6,其中:
99.中间连接管道6的第一端连接在提升管道3上,中间连接管道的第二端连接在喷施管道4上,中间连接管道6上设置有电磁阀。
100.喷施管道4位于中间连接管道6的上方的管段上设置有提升泵7。
101.中间连接管道6上的电磁阀被打开时,提升管道3内的水肥混合物能够经中间连接管道6直接流入至喷施管道4内。
102.流入至喷施管道4内的部分水肥混合物在提升泵7的驱动下沿喷施管道4继续向上流动,从而实施对位于中间连接管道6上方的各种植区域的喷施,其余的部分水肥混合物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喷施管道4向下流动,从而实施对位于中间连接管道6下方的各种植区域的喷施。
103.继续参考图1所示,可选的,提升管道3及中间连接管道6上均连接有缓存发酵罐8,缓存发酵罐8用于实施对水肥混合物的缓存及发酵。
104.通过设置缓存发酵罐8,一方面能够将水肥混合物缓存在山坡的不同海拔处,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施对不同海拔处的种植区域的针对性喷施。另一方面,缓存在缓存发酵罐8内的水肥混合物能够完成较长时间的发酵,提升水肥混合物中的发酵液肥的含量。
105.为了防止水肥混合物中的有机肥在缓存发酵罐8内沉积,造成流动性降低,可选的,缓存发酵罐8内设置有搅拌旋流组件。通过搅拌旋流组件的搅动,缓存发酵罐8内的水肥混合物可保持悬浊状态。
106.可选的,缓存发酵罐8内设置有液位计,缓存发酵罐8的进出料口处设置有电磁阀。其中液位计用于监测发酵罐8内的液位,电磁阀用于控制进出料口的开/闭。
107.当缓存发酵罐8内的液位低于预定的低位时,开启电磁阀,水肥混合物在液压输送泵24的驱动下进入缓存发酵罐8罐内。而当需要放出缓存发酵罐8内的发酵后的水肥混合物时,则关闭液压输送泵24,并打开电磁阀,缓存发酵罐8内的水肥混合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出缓存发酵罐8。
108.当然,可以在缓存发酵罐8内设置抽吸组件及泵出组件,如此,能够更将快速地将水肥混合物吸入至缓存发酵罐8内,以及将水肥混合物泵出缓存发酵罐8。
109.继续参考图1所示,可选的,喷施装置5包括连接支管51、自动喷施管网52及人工喷施软管53,其中:连接支管51的一端连接在喷施管道4上,连接支管5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
110.自动喷施管网52预先布置在对应的种植区域内,且经第一快接头连接在喷施管道4上,自动喷施管网52上连接有若干高压喷头,其能够将水肥混合物多点、均布地喷施至在种植区域内。人工喷施软管53经第二快接头连接在喷施管道4上,通过人工喷施软管53可以人工将水肥混合物喷施至在种植区域。
111.当然,各喷施装置5的连接支管51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打开电磁阀,即能实施对对应的种植区域的喷施,关闭电磁阀,则结束喷施。
112.继续参考图1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高山林地喷施系统还包括物联网控制中心9,物联网控制中心9能够实现下面的一种或几种功能。
113.获取缓存发酵罐8内的液位信息,当缓存发酵罐8内的液位低于预定的低值时,启动液压输送泵24及缓存发酵罐8进出料口处的电磁阀,从而驱动集成式混料罐21内的水肥混合物流入至缓存发酵罐8内。
114.测量各种植区域的土壤状况,并基于测量结果开启相应位置处的喷施装置5,从而实施对各种植区域的精准喷施。可选的各种植区域内均预埋有与物联网控制中心9信号连接的土壤肥力及湿度传感器,传感器器通过对土壤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到对应区域的土壤状况。
115.可选的,物联网控制中心9的终端控制程序安装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操作人员通过手机、电脑既能实施对本实用新型的远程控制。
116.继续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还包括光伏发电组件10,光伏发电组件10用于实施对陵山地远距离喷施系统中的各用电组件的供电,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高山林地远距离喷施系统能够被布置在远离电网的偏远山区。
117.可见,本实用新型集有机废弃物基质化转化、配混料、高海拔远距离输送、山腰/山顶储存、林间喷施、林木植保、抗旱、森防等多功能于一体,解决了目前高山林地果木等经济作物高海拔远距离施肥、灌溉作业难度大,水、肥资源缺乏且难以存储,作业成本高,危险性强等诸多现实问题。此外,通过科学配比预混料,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耕作模式对化肥的过度依赖,改良土壤活化地力,提高作物品质,实现了对高山林地耕作模式的现代化技术提升,实现了对高山林地土地价值的充分挖掘利用。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