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自动调节的底部相机读码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0:42: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读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调节的底部相机读码结构。


背景技术:

2.读码器是一种用于读取产品码的装置,可对产品底面所镭雕的二维码进行扫码绑定,将其记录进mes系统,现有的读码机在校准的过程中,大多是通过手动调节螺丝以调节相机的位置,使其能够准确的扫码,但手动调节需要停机拆卸外壳,这会极大地降低生产效率,同时手动调节需要多次进行扫码验证,才能将相机调节至最佳的扫码位置,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的底部相机读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调节的底部相机读码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传动带,第一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丝杆,丝杆的两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座,且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且第二带轮套接于第一传动带的内壁上。
5.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且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上。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座,第四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二传动带,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且第四带轮套接于第二传动带的内壁上,第二传动带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二连接块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三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第三滑块上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座,且第三固定座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外壁上,第二连接块的底端设置有第四滑块,且第四滑块固定连接于第三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且第四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第三连接块的一侧外壁上螺丝固定有第五固定座,第五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相机本体,相机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镜头,镜头的底端设置有光圈,第三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块,且光圈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块
的一侧外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滑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感应片,第一感应片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且第一光电开关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感应片,且第二感应片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外壁上,第二感应片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光电开关,且第二光电开关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读码器,设计有自动调节机构,该机构可实现相机的纵向以及横向自动调节,该机构减少了相机的调节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读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14.图中:1、底板;2、第一固定座;20、第一电机;21、第一带轮;22、第一传动带;23、第二带轮;24、丝杆;25、第二固定座;26、第一滑块;27、第一连接块;3、第一安装板;30、第二安装板;31、第二滑块;32、第一滑轨; 33、第二电机;34、第三带轮;35、第二传动带;36、支架;37、第四带轮; 38、第二连接块;39、第三固定块;310、第三滑块;311、导向杆;312、第三固定座;313、第一感应片;314、第四滑块;315、第二滑轨;316、第一光电开关;317、第二感应片;318、第二光电开关;319、第四固定座;4、固定板; 40、第三连接块;41、第五固定座;42、相机本体;43、镜头;44、第四连接块;45、光圈。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调节的底部相机读码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2,第一固定座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1,第一带轮21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传动带22,第一电机20的一侧设置有丝杆24,丝杆24的两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座25,且第二固定座25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丝杆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23,且第二带轮23套接于第一传动带22的内壁上;丝杆2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6,第一滑块2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7,第一连接块27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30,第二安装板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32,且第二滑块 3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32上;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座319,第四固定座319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3,第二电机33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34,第三带轮34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二传动带
35,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36,支架36上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37,且第四带轮37套接于第二传动带35的内壁上,第二传动带3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38,第二连接块38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39,第二连接块38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滑块310,且第三滑块310固定连接于第三固定块39的一侧外壁上,第三滑块310上安装有导向杆311,导向杆3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座312,且第三固定座312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外壁上,第二连接块38的底端设置有第四滑块314,且第四滑块314固定连接于第三固定块39的一侧外壁上,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315,且第四滑块314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315上;第三固定块39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40,第三连接块40的一侧外壁上螺丝固定有第五固定座41,第五固定座4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相机本体42,相机本体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镜头43,镜头43的底端设置有光圈45,第三固定块39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块44,且光圈45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块44的一侧外壁上;第三滑块310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感应片313,第一感应片31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316,且第一光电开关316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3的上表面;第二电机3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感应片317,且第二感应片317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3 的一侧外壁上,第二感应片317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光电开关318,且第二光电开关318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
17.工作原理:使用本实用新型调节相机时,首先通过松动第五固定座41上的螺丝,竖直方向调节第五固定座41的位置,实现焦距调节,完成调节后,拧紧螺丝;启动第一固定座2上的第一电机20,带动第一带轮21转动,第一带轮 21经第一传动带22带动第二带轮23,第二带轮23带动丝杆24在第二固定座 25上转动,丝杆24带动其上的第一滑块26,第一滑块26经第一连接块27带动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带动第二安装板30,第二安装板30经其上的第二滑块31沿第一滑轨32纵向滑动,进行纵向调节;启动第四固定座319上的第二电机33,带动第三带轮34转动,第三带轮34经第二传动带35带动第四带轮37,第四带轮37在支架36上转动,第二传动带35上的第二连接块38带动第三固定块39,第三固定块39上的第三滑块310沿导向杆311横向滑动,同时第三固定块39上的第四滑块314沿第二滑轨315横向滑动,实现横向调节;其中,第一感应片313配合第一光电开关316实现对横向调节的限位,一旦第一光电开关316感应到第一感应片313,则第二电机33立即停止;第二感应片 317配合底板1上的第二光电开关318实现对纵向调节的限位,一旦第二光电开关318感应到第二感应片317,则第一电机20立即停止;第三固定座312用于安装导向杆311;固定板4用于固定第三连接块40,第三连接块40用于安装第五固定座41,相机本体42、镜头43和光圈45用于读码,第四连接块44用于安装光圈45。
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它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