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的制作方法

2022-08-12 23:2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养蜂用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巢框的高度较高,由于蜜蜂的生物学习特性,蜜蜂喜欢将巢脾中间靠下及两侧空出作为产卵区,导致蜜蜂酿蜜成熟速度慢,整张巢脾的封盖速度变慢,完全封盖的时间变得更长,难以完全封盖,增加了蜂农酿巢蜜的成本和风险。当蜜源不充足或花期时间短时,需要使用巢框高度较低的浅继箱,高度较低的巢框能够较快达到完全封盖,但浅继箱中的巢框高度和正常的蜂箱高度差异较大,两者的高度兼容性较差。
3.上述的相关技术中,巢框的尺寸规格固定,不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蜂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得巢框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蜂箱,提升巢框使用的兼容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包括上梁和若干个底框,底框竖直设置且一侧开口,若干个底框沿竖直方向分布,上梁设置在最上方的底框顶部,底框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悬挂块,底框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挂钩,上梁和悬挂块上均开设有与挂钩配合的卡槽,挂钩卡设在卡槽内,上梁与底框卡接,且相邻的底框之间卡接;底框内设置有若干个巢蜜盒,巢蜜盒一侧开口,若干个巢蜜盒沿底框的长度方向分布,巢蜜盒与底框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上梁与蜂箱进行固定,当使用高度较低的浅继箱时,可以仅使用一层巢蜜框,当使用深继箱时,能够根据深继箱的高度,选择合适数量的巢蜜框,将相邻的底框的挂钩卡设在上方相邻的底框的卡槽内,使得相邻的底框之间卡接,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实现了多层巢蜜框的串联,从而使得巢蜜框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蜂箱,提升了巢蜜框使用的兼容性。并且蜜蜂泌蜡筑巢时对空巢脾接受较慢,通过若干个可串联的底框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已经完成封盖的巢脾下方继续挂设新的巢蜜框,有效提升了蜜蜂筑巢、酿蜜的速度。且底框一侧开口的设置,将巢蜜盒的一侧以及四周包裹起来,减少了蜜蜂在巢蜜盒外部吐蜡的情况,保持了巢蜜盒的洁净度。
8.可选的,所述上梁两端均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沿上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上梁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包括滑块和支撑块,滑块与支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滑块远离支撑块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容纳槽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蜂箱的规格不同,固定的巢蜜框尺寸很难适用于多种蜂箱,通过活动块的设置,当蜂箱尺寸较大时,将上梁两端的活动块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上梁长度的增加,使得巢蜜框能够适用于尺寸较大的蜂箱,提升了巢蜜框使用的兼容性。
10.可选的,所述上梁两端均开设有凹槽,凹槽沿上梁的四周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梁两端开设有凹槽,使得当蜂箱尺寸较小时,能够方便地由凹槽开设处对上梁进行裁剪,使得巢蜜框能够适用于尺寸较小的蜂箱,提升了巢蜜框使用的兼容性。
12.可选的,所述底框开口的一侧设置有上盖框,上盖框与底框可拆卸连接,上盖框呈框架状,上盖框包裹在巢蜜盒开口的一侧的四周边缘,上盖框与巢蜜盒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蜜蜂在巢蜜盒内进行筑巢酿蜜,上盖框对巢蜜盒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上盖框将巢蜜盒开口的边缘包裹起来,使得蜜蜂无法在巢蜜盒边缘吐蜡,保证巢蜜盒四周整洁干净。
14.可选的,所述巢蜜盒开口一侧的顶角上均固定设置有蜂路支撑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巢蜜框依次相向设置,通过蜂路支撑块的设置,使得相邻且相向设置的两个巢蜜框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从而限制了蜂路的宽度,使得蜜蜂在巢蜜框内酿造的巢蜜较为平整,提升了巢蜜的美观程度,便于后期销售。
16.可选的,所述底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上盖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挂扣,挂扣套设在限位块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上盖框将巢蜜盒的边缘包裹起来,上盖框两侧的挂扣套设在限位块上,使得上盖框与底框卡接,从而实现了上盖框与底框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在酿蜜完成后,能够将上盖框取下,从而可以将巢蜜盒与底框分离开来,并对存放有巢蜜的巢蜜盒进行封装销售。
18.可选的,所述巢蜜盒深度为12-30mm。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巢蜜盒的深度设置为12-30mm,使得为蜜蜂筑巢酿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蜜蜂在筑巢酿蜜的过程中,因巢蜜盒深度的限制,无法向其他空间延伸,使得巢蜜表面非常平整,提升了巢蜜的美观程度,便于后期的销售。
20.可选的,所述巢蜜盒开口的一侧盖设有盒盖,盒盖与巢蜜盒可拆卸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酿蜜过程完成后,将巢蜜框由蜂箱内取出,然后将上盖框从底框上拆卸下来,从而能够将巢蜜盒取下,然后将盒盖盖设在巢蜜盒开口的一侧,从而方便地实现了巢蜜盒的封装,便于后期的销售。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挂钩和卡槽的设置,使得相邻的底框之间卡接,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实现了多层巢蜜框的串联,从而使得巢蜜框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蜂箱,提升了巢蜜框使用的兼容性;
24.通过活动块的设置,当蜂箱尺寸较大时,将上梁两端的活动块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上梁长度的增加,使得巢蜜框能够适用于尺寸较大的蜂箱,提升了巢蜜框使用的兼容性;
25.通过上盖框的设置,在使用时,蜜蜂在巢蜜盒内进行筑巢酿蜜,上盖框对巢蜜盒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上盖框将巢蜜盒开口的边缘包裹起来,使得蜜蜂无法在巢蜜盒边缘吐蜡,保证巢蜜盒四周整洁干净。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显示安装槽的爆炸示意图;
30.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上梁;11、容纳槽;12、活动块;121、滑块;122、支撑块;13、凹槽;14、固定孔;2、底框;21、挂钩;22、悬挂块;221、卡槽;23、限位块;3、巢蜜盒;31、蜂路支撑块;32、盒盖;321、安装槽;4、上盖框;41、挂扣。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参照图1,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包括上梁1和底框2,底框2竖直设置在上梁1下方,底框2内设置有巢蜜盒3。使用时,上梁1用于将底框2固定在蜂箱内,底框2将巢蜜盒3的一侧包围起来,起到了对巢蜜盒3的保护和安装的作用,巢蜜盒3为蜜蜂的筑巢和酿蜜提供了空间。
34.参照图1和图2,底框2一侧开口,底框2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上梁1位于最上方的底框2顶部,底框2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挂钩21,底框2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悬挂块22,上梁1和悬挂块22上均开设有与挂钩21配合使用的卡槽221,挂钩21卡设在卡槽221内,上梁1与最上方的底框2卡接,且相邻的底框2之间卡接。
35.使用时,当使用浅继箱时,仅需使用一层的巢蜜框,将底框2顶部两端的挂钩21卡设在上梁1的卡槽221中,然后将上梁1固定在蜂箱内即可。当需要使用深继箱时,根据深继箱的高度选择合适的底框2层数,使得巢蜜框的高度与蜂箱高度相互适配,安装时,将下方相邻的底框2顶部两端的挂钩21卡设在上方相邻的底框2底部两端的卡槽221内,即可实现巢蜜框竖直方向上层数的增加,提升了巢蜜框使用的兼容性。一侧开口的底框2将巢蜜盒3的一侧以及四周包裹起来,减少了蜜蜂在巢蜜盒3外部吐蜡的情况,保持了巢蜜盒3的洁净度。
36.参照图1和图3,上梁1水平设置,上梁1两端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沿上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上梁1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12,活动块12包括支撑块122和两个滑块121,两个滑块121的一端均与支撑块122的同侧固定连接,滑块121远离支撑块12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容纳槽11内。上梁1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位于上梁1一端的卡槽221靠近同一端的活动块12处,凹槽13沿上梁1的四周设置,且凹槽13处开设有固定孔14,固定孔14沿竖直方向贯穿上梁1。
37.使用时,蜂箱的规格不同,当蜂箱的尺寸较大时,将上梁1两端的活动块12在容纳槽11内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上梁1长度的增加,从而上梁1两端的支撑块122能够与蜂箱固定;当蜂箱尺寸较小时,能够方便地由凹槽13开设处对上梁1进行裁剪,使得巢蜜框能够适用于尺寸较小的蜂箱,提升了巢蜜框使用的兼容性;当需要对蜂箱进行运输时,通过固定孔14的设置,使得可以在固定孔14内穿设钉子,从而将上梁1与蜂箱进行固定,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对蜂箱内的蜜蜂的挤压碰撞。
38.参照图2,巢蜜盒3深度为12-30mm,巢蜜盒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巢蜜盒3沿底框2的长度方向设置,巢蜜盒3靠近底框2开口的一侧呈开口状,巢蜜盒3远离开口的一侧固定设
置有蜂巢状纹路,巢蜜盒3开口一侧的顶角上均固定设置有蜂路支撑块31。
39.使用时,巢蜜框在蜂箱内依次相向设置,相邻的蜂路支撑块31相互抵接,使得相邻且相向设置的两个巢蜜框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从而限制了蜂路的宽度,同时,将巢蜜盒3的深度设置为12-30mm,使得为蜜蜂筑巢酿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蜜蜂在筑巢酿蜜的过程中,因巢蜜盒3深度的限制,无法向其他空间延伸,使得巢蜜表面平整,提升了巢蜜的美观程度。
40.参照图1和图4,巢蜜盒3开口的一侧盖设有盒盖32,盒盖32内壁开设有与巢蜜盒3开口的一侧边缘配合使用的安装槽321,巢蜜盒3开口的一侧边缘卡设在安装槽321内。使用时,在酿蜜过程完成后,将巢蜜框由蜂箱内取出,然后将巢蜜盒3由底框2内取下,再将盒盖32盖设在巢蜜盒3开口的一侧,并使得巢蜜盒3与盒盖32卡接,从而方便地实现了巢蜜盒3的封装。
41.参照图1和图5,底框2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呈框架状的上盖框4,上盖框4包裹在巢蜜盒3开口的一侧的四周边缘,并且将蜂路支撑块31包裹起来,且上盖框4与巢蜜盒3的边缘抵接。底框2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块23,若干个限位块23沿竖直方向分布,限位块23远离底框2的端面沿上盖框4向底框2远离开口的一侧朝着远离底框2的方向倾斜,上盖框4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与限位块23配合使用的挂扣41,挂扣41套设在限位块23上,从而上盖框4与底框2卡接。
42.使用时,上盖框4将巢蜜盒3的边缘包裹起来,使得上盖框4对巢蜜盒3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蜜蜂无法在巢蜜盒3边缘吐蜡,保证巢蜜盒3四周整洁干净,上盖框4两侧的挂扣41套设在限位块23上,使得上盖框4与底框2卡接,从而实现了上盖框4与底框2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在酿蜜完成后,能够将上盖框4取下,从而可以将巢蜜盒3与底框2分离开来,并对存放有巢蜜的巢蜜盒3进行封装销售。限位块23远离底框2的端面倾斜的设置,使得挂扣41套设在限位块23上的过程中更加便利,提升了上盖框4安装固定的便捷性。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叠加的全包围式巢蜜框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当进行酿蜜过程时,将若干个巢蜜盒3放置于底框2内,巢蜜盒3为蜜蜂的筑巢酿蜜提供了空间,然后将上盖框4包裹在巢蜜盒3开口的一侧,并将挂扣41套设在固定块上,实现了上盖框4的固定的同时起到了将巢蜜盒3固定的作用,上盖框4将巢蜜盒3的边缘包裹起来,保持了巢蜜盒3的洁净,然后将上梁1固定在蜂箱内,并将底框2与上梁1卡接,然后将相邻的底框2之间卡接,从而实现了多层巢蜜框的安装。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