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热管与直膨机结合的一体化热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22:5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管与直膨机结合的一体化热风机组。


背景技术:

2.为了使热风机组实现模块化、一体化,方便快键组合与设计安装。在高湿度温度场所进行热回收需要先对回风进行去湿处理后再进行热量回收,为了得到干燥热风又需要进一步加热空气,因此为了充分回收回风热量同时去湿后再次加热送分,设计一种简约型高效一体化热风机组,充分利用重力式热管换热器的特性与直膨式热泵机组的稳定性,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回收热量的同时保证末端使用要求。通过设计一体化机组,将使得热回收系统能效提高,热回收装置换热能力提升,扩展其适用领域,可有效推广利用到需要干燥热风的需求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与直膨机结合的一体化热风机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回收回风余热量,利用直接膨胀式热泵机组直膨器的冷量进行二次除湿,将热泵机组的压缩机、循环部件及冷凝器布置在热风道实现对系统的预热与二次加热。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与直膨机结合的一体化热风机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分为送风道与回风道,所述送风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箱体外部连通;所述回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回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送风道连通,所述送风道与所述回风道相连通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回风机;
5.所述送风道内部设置有热管换热器,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冷凝段前端设置有节流装置与压缩机,所述冷凝段的后端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送风机;
6.所述回风管道内部设置有热管换热器的蒸发段,所述蒸发段的靠近所述送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除尘过滤器,所述蒸发段的靠近所述回风机的一侧设置有直膨器;所述直膨器与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压缩机均相互连接。
7.优选的,所述热管换热器贯穿所述送风道和所述回风道的内侧壁,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冷凝段位于所述热管换热器的蒸发段的上部。
8.优选的,所述电动风阀包括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和第三电动风阀,所述第一电动风阀、所述第二电动风阀和所述第三电动风阀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一电动风阀位于所述送风道靠近所述回风机一侧的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电动风阀位于所述送风道靠近所述送风机一侧的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三电动风阀位于所述第二电动风阀下方并与所述回风道连通。
9.优选的,所述压缩机一端与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直膨器通过管道连通。
10.优选的,所述节流装置的一端与冷凝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直膨器通过管道连通。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回风机和送风机均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箱体外部设置有若干组检修门,若干组所述检修门包括第一检修门、第二检修门、第三检修门和第四检修门。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热管换热器的节能性与直膨式热泵机组的稳定型,将两者进行有机耦合,提高了热回收系统的能效,简约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同时是一种节能环保低碳余热利用技术,具备很好的推广前景与广阔应用方向;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热管换热器与直膨式热泵机组进行耦合设计组合,热管换热器与直膨泵机组可根据空气温湿度参数需求进行灵活调节配置,本装置可以模块化设计组装,方便灵活应用于实际工程。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热风机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节流装置;2、压缩机;3、热管换热器;4、冷凝段;5、冷凝器;6、送风机;7、除尘过滤器;8、蒸发段;9、直膨器;10、回风机;11、第一电动风阀;12、第二电动风阀;13、第三电动风阀;14、第一检修门;15、第二检修门;16、第三检修门;17、第四检修门;18、箱体;19、送风道;20、回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与直膨器机结合的一体化热风机组,包括箱体18,箱体18内部分为送风道19与回风道20,送风道19的两端均与箱体18外部连通;回风道20的一端与箱体18的外部连通,回风道20的另一端与送风道19连通,送风道19与回风道20相连通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回风机10;送风机6、热管换热器3的冷凝段4及送风道19与除尘器、热管换热器3的蒸发段8、直膨器9及回风道20通过热回收机组上下分开布置互不交叉,两处风道通过机组前段布置的回风机10进行联结;直膨式热泵机组的冷凝器5设置在热管换热器3的冷凝段4之后,直膨式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布置在热管换热器3蒸发段8之后,回风流通
过回风机10提供动力依次通过第三电动风阀13、除尘器、蒸发段8、直膨器9进入送风道19,完成闭式循环;新风依次通过第一电动风阀11、热管换热器3的冷凝段4、冷凝器5通过送风机6提供动力送至工作空间。
22.送风道19内部设置有热管换热器3,热管换热器3的冷凝段4前端设置有节流装置1与压缩机2,冷凝段4的后端设置有冷凝器5,冷凝器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送风机6,压缩机2一端与冷凝器5通过管道连通,压缩机2的另一端与直膨器9通过管道连通;节流装置1的一端与冷凝器5通过管道连通,节流装置1的另一端与直膨器9通过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热管换热蒸发段8与直膨器9可以对回风进行两次除湿,热管换热器3的除湿量固定,直膨器9除湿量可根据实际工作场所需求调整压缩机2的输气量进行调整,因此机组可以根据工作场湿度的监测控制调整压缩机2的输气量控制送风的湿度参数。
23.回风管道内部设置有热管换热器3的蒸发段8,蒸发段8的靠近送风机6的一侧设置有除尘过滤器7,蒸发段8靠近回风机10的一侧设置有直膨器9;直膨器9与节流装置1和压缩机2均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热管换热蒸发段8与直膨器9可以对回风进行两次除湿,热管换热器3的除湿量固定,直膨器9除湿量可根据实际工作场所需求调整压缩机2的输气量进行调整,因此机组可以根据工作场湿度的监测控制调整压缩机2的输气量控制送风的湿度参数。
24.热管换热器3贯穿送风道19和回风道20的内侧壁,热管换热器3的冷凝段4位于热管换热器3的蒸发段8的上部。本装置中设置的热管换热器3冷凝段4与直膨式热泵机组的冷凝器5可对送风空气进行两次加热,同时将压缩机2等运转部件设置在送风道19的入口处可以对送风气流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气流经两次加热后送至工作空间。设置的直膨式热泵机组的冷凝器5可以根据压缩机2的输气量进行余热量调整,因此可以根据工作场温度的监测控制调整压缩机2的输气量控制送风的温度参数。
25.电动风阀包括第一电动风阀11、第二电动风阀12和第三电动风阀13,第一电动风阀11、第二电动风阀12和第三电动风阀13均设置在箱体18的侧壁连通;第一电动风阀11位于送风道19靠近回风机10一侧的箱体18的侧壁上,第二电动风阀12位于送风道19靠近送风机6一侧的箱体18的侧壁上,第三电动风阀13位于第二电动风阀12下方并与回风道20连通。第一电动风阀11、第二电动风阀12、第三电动风阀13、回风机10和送风机6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电动风阀与回风机10及送风机6组成联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工作场所需求的送风流量进行调节电动风阀的开合度与送、回风机的频率转速进行风量连续控制,并根据工作场所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控制调整新回风比例,满足对新风的需求。
26.箱体18外部设置有若干组检修门,若干组检修门包括第一检修门14、第二检修门15、第三检修门16和第四检修门17,便于及时的对箱体18内部的装置进行快速的检修,也有利于在闲置时对装置进行检修。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管与直膨机结合的一体化热风机组装置,在充分有效的利用回风热能的同时,降低运行能耗,简化了加热系统流程,提高热回收装置的加热能力,提高了热回收换热效率,拥有稳定换热流道,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且本实用新型采用新颖的结构和合理的设备,可以根据设置的电动风阀,送、回风机按需调整送回风的比例、送风气流的温度、湿度以及送风气流中新风的比例。良好的调节性与模块式组装灵活性,具有很好的使用前景,可广泛地应用暖通空调领域热风需求的场所,提高了热回收效率的同时降低了
系统能耗。
28.工作过程:回风系统运行模式:工作场所回风经过第三电动风阀13进入机组,首先经过除尘过滤器7进行除尘过滤,过滤后的干净空气经热管换热器3的蒸发段8进行冷却去湿,去湿后的空气再经过直膨器9进行二次冷却去湿,深度去湿后的空气经回风机10送至上部送风道19;
29.送风系统运行模式:室外新风经过第一电动风阀11进入机组,新风与回风在回风机10上部空间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气流经压缩机2等部件的机械散热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气流经过热管换热器3的冷凝段4进行回风余热回收对送风气流进行一次加热,之后再通过冷凝器5进行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空气流经过送风机196通过第二电动风阀12送至工作空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