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二合一取水增氧泵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9:0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水增氧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合一取水增氧泵。


背景技术:

2.增氧泵可叫做空气泵,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以达到让部分氧气融入水中,增加水的含氧量,保证水中鱼类生长的需要。
3.现有的增氧泵只具有向水箱中输送氧气的作用,使用功能单一,无法做到取水的作用。
4.可见,亟需一种二合一取水增氧泵,用于提升增氧泵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合一取水增氧泵,具备能够取水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增氧泵功能单一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合一取水增氧泵,包括防护机构和安装在防护机构内部的工作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保护底壳,所述保护底壳的顶部安装有保护顶壳,所述保护顶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操作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led灯,所述的背面还安装有挂钩;
9.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控制电路板、工作泵和蓄电池,所述工作泵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控制电路板、工作泵和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输出口上安装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顶端安装有阻氧头打氧头,输入口和输出口在不使用的时候均套有密封帽。
10.进行增氧的时候,通过操作板来控制工作泵进行工作,从而从输入口的位置抽取空气,并通过延伸管和阻氧头打氧头传输空气至水体中,从而实现对水体中进行增氧;
11.在进行取水的时候,另外使用延伸管插接在输入口的外表面,从而使延伸管与输入口贯通,并将延伸管放在水外部水源中,通过控制工作泵工作来使输入口抽取水源并通过输出口位置的延伸管排出,从而实现了取水的效果。
12.优选的,所述保护底壳和保护顶壳的投影面积相等,所述操作板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13.保护底壳和保护顶壳相互配合,从而对工作机构的主体部分进行保护,且控制电路板的控制开关贯穿至操作板的部分,从而方便进行操作。
14.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的通过螺栓与保护底壳内部支撑柱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底部与控制电路板的内部之间留有间隙。
15.控制电路板与保护底壳的内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对控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并方便线路连接,同时在控制电路板工作的时候能够方便进行散热。
16.优选的,所述输入口和输出口均延伸至保护底壳和保护顶壳的外表面,所述输入口和输出口均卡接在保护底壳的内部。
17.输入口和输出口均延伸至保护底壳和保护顶壳的外表面,从而方便延伸管的连接,并在不使用的时候方便密封帽的插接,避免灰尘通过输入口和输出口进入到工作泵的内部。
18.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卡接在保护底壳的内部,所述蓄电池还连接有usb 充电头,usb充电头延伸至保护底壳左侧。
19.蓄电池被卡接在保护底壳的内部,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蓄电池晃动,并通过usb充电头与电源适配器进行连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20.优选的,所述延伸管使用插接头连接在输入口或输出口上。
21.延伸管用于延长输入口和输出口的长度,从而方便使输入口和输出口与水体进行接触。
22.优选的,所述阻氧头打氧头插接在延伸管的顶端,所述延伸管与阻氧头打氧头贯通。
23.阻氧头打氧头用于将空气进行分割,从而使空气在水体中能够产生大量的带有氧气的气泡。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合一取水增氧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该二合一取水增氧泵,通过操作板来控制工作泵进行工作,从而从输入口的位置抽取空气,并通过延伸管和阻氧头打氧头传输空气至水体中,并通过阻氧头打氧头分割气体,使气体在水体中产生大量带有氧气的气泡,从而实现对水体中进行增氧,通过使用延伸管插接在输入口的外表面,从而使延伸管与输入口贯通,并将延伸管放在水外部水源中,通过控制工作泵工作来使输入口抽取水源并通过输出口位置的延伸管排出,从而实现了增氧或取水二合一的效果。
26.2、该二合一取水增氧泵,通过使用延伸管插接在输入口或输出口的外表面,从而使延伸管与输入口或输出口贯通,并通过插接打氧头来实现增氧或取水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延伸管和打氧头的自由组合实现不同的运用方案,达到了使用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电路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泵电路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指示灯电路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指示电路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输入电路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底壳背面示意图。
35.其中:1、防护机构;101、保护底壳;102、保护顶壳;103、操作板104、 led灯;105、挂钩;2、工作机构;201、控制电路板;202、工作泵;203、输入口;204、输出口;205、蓄电池;206、延伸管;207、打氧头。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8,一种二合一取水增氧泵,包括防护机构1和安装在防护机构1内部的工作机构2,防护机构1包括保护底壳101,保护底壳101的顶部安装有保护顶壳102,保护顶壳102的外表面设置有操作板103,操作板103 上设置有led灯104,101的背面还安装有挂钩105,led灯104用于提醒当前的工作状态及其进行辅助照明,而挂钩105侧能够方便的将装置进行固定;
38.工作机构2包括控制电路板201、工作泵202和蓄电池205,工作泵202 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控制电路板201、工作泵202和蓄电池205电性连接,输出口204上安装有延伸管206,延伸管206的顶端安装有阻氧头打氧头207,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在不使用的时候均套有密封帽,从而在不使用的时候避免灰尘进入到工作泵202的内部,输出口204上还能够配置不锈钢曲型导管配件,用于在取水的时候方便引导水。
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增氧的时候,通过操作板103来控制工作泵202 进行工作,从而从输入口203的位置抽取空气,并通过延伸管206和阻氧头打氧头207传输空气至水体中,从而实现对水体中进行增氧;
40.在进行取水的时候,另外使用延伸管206插接在输入口203的外表面,从而使延伸管206与输入口203贯通,并将延伸管206放在水外部水源中,通过控制工作泵202工作来使输入口203抽取水源并通过输出口204位置的延伸管206排出,从而实现了取水的效果。
41.具体的,保护底壳101和保护顶壳102的投影面积相等,操作板103与控制电路板201电性连接。
4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底壳101和保护顶壳102相互配合,从而对工作机构2的主体部分进行保护,且控制电路板201的控制开关贯穿至操作板 103的部分,从而方便进行操作。
43.具体的,控制电路板201的通过螺栓与保护底壳101内部支撑柱连接,控制电路板201的底部与控制电路板201的内部之间留有间隙。
4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路板201与保护底壳101的内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对控制电路板201上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并方便线路连接,同时在控制电路板201工作的时候能够方便进行散热。
45.具体的,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均延伸至保护底壳101和保护顶壳102 的外表面,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均卡接在保护底壳101的内部。
4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均延伸至保护底壳101和保护顶壳102的外表面,从而方便延伸管206的连接,并在不使用的时候方便密封帽的插接,避免灰尘通过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进入到工作泵202 的内部。
47.具体的,蓄电池205卡接在保护底壳101的内部,蓄电池205还连接有 usb充电头,usb充电头延伸至保护底壳101左侧。
4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蓄电池205被卡接在保护底壳101的内部,从而能够有效的避
免蓄电池205晃动,并通过usb充电头与电源适配器进行连接对蓄电池205进行充电。
49.具体的,延伸管206使用插接头连接在输入口203或输出口204上。
5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管206用于延长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的长度,从而方便使输入口203和输出口204与水体进行接触。
51.具体的,阻氧头打氧头207插接在延伸管206的顶端,延伸管206与阻氧头打氧头207贯通。
5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阻氧头打氧头207用于将空气进行分割,从而使空气在水体中能够产生大量的带有氧气的气泡。
53.在使用时,通过操作板103来控制工作泵202进行工作,从而从输入口 203的位置抽取空气,并通过延伸管206和阻氧头打氧头207传输空气至水体中,从而实现对水体中进行增氧;
54.在进行取水的时候,另外使用延伸管206插接在输入口203的外表面,从而使延伸管206与输入口203贯通,并将延伸管206放在水外部水源中,通过控制工作泵202工作来使输入口203抽取水源并通过输出口204位置的延伸管206排出,从而实现了取水的效果。
5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