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

2022-08-03 17:42: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


背景技术:

2.普通除湿机使用制冷循环的蒸发器以冷凝除湿的方式处理空气,然后使用冷凝器对除湿后的空气再热。由于制冷循环的冷凝器容量大于蒸发器容量,且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分别处理空气的全热和显热负荷,该类除湿机的送风温度将显著高于进风温度,被控房间的温度无法较好保障,需要其它辅助排热设备。
3.针对该问题,一类调温除湿机通过单独设置的调节再热热量,实现送风温度的控制。例如,申请号为201921610396.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冷型调温除湿机”,空气经蒸发器降温除湿至需求的含湿量,然后经过电加热装置再热至需求温度,实现送风温、湿度的精确调节。但是,该系统需要同时制取冷、热量,能耗较高;即使将电加热装置替换为能耗较低的热水加热装置,仍不是能效较优方案。
4.因此,另一类调温除湿机仍使用冷凝器的废热对空气进行“免费再热”,从而减小制取再热热量部分的能耗。该类系统使用两个冷凝器,其中冷凝器ⅰ再热除湿后的空气,冷凝器ⅱ将制冷循环多余的冷凝废热排至外界;通过调节两个冷凝器的容量,调节再热量,将送风处理至所需温度。冷凝器ⅱ可分为风冷(例如:韩旭,李永茅,靳丰.并联型调温除湿机制冷剂调节优化方案策略及实验研究.制冷学报,2012)和水冷(例如:方芳.高温高湿环境下低风量除湿机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6)两种形式,其中,水冷形式因冷凝温度较低,具有较高的能效。冷凝器ⅰ和冷凝器ⅱ可通过制冷剂管道并联(例如:吴瑾,张建珍.调温型除湿机的双冷凝器连接模式的分析.制冷与空调,2007)或串联(例如:易勇,杜海存,吴亚彬.全新风调温除湿机冷凝水回收性能实验研究.暖通空调,2018)。
5.使用两个冷凝器的调温除湿机可较高效地调节送风的温湿度,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6.1.连接两个冷凝器的制冷剂管路复杂;
7.2.两个冷凝器的冷凝压力相同,换热量具有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空气再热量调节不方便。
8.因此,调温除湿机的上述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送风温度难以调节的缺陷,实现了大范围的送风温度控制,并且简化了制冷剂系统的管路,方便调节冷凝废热用于再热空气部分的热量比例。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包括:
11.风道,形成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风道腔和送风口;
12.调温除湿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依次连通的蒸发器、压缩机、三介质冷凝器和
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风道腔内靠近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风道腔内靠近所述送风口处;
13.冷却水系统,包括通过冷却水管道依次连通的冷却器和冷却泵,所述冷却水系统适于与所述三介质冷凝器发生换热;
14.风机,设于所述风道腔内,且所述风机的出口朝向所述送风口设置;
15.其中,在所述风道腔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风机之间形成有并联的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上设有风阀,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上设有所述三介质冷凝器。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在保障送风含湿量需求的前提下,可通过风阀调节经过冷凝器的风量、以及通过冷却泵调节冷却水的流量,从而改变空气再热量,可实现大范围的送风温度控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调温除湿机的两个冷凝器串联或并联的方案,简化了制冷剂系统的管路,且方便调节冷凝废热用于再热空气部分的热量比例。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阀的开度可调节,且所述风阀适于通过调节开度,以调节流经所述第一空气通路的风量与流经所述第二空气通路的风量的比例。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水管道具有第一管道段,所述第一管道段流经所述三介质冷凝器,所述冷却水管道适于通过所述冷却泵调节所述第一管道段内冷却水的流量。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流装置设于所述风道腔内,或者,所述节流装置设于所述风道外。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和所述第二空气通路均连通所述风机的入口,所述风机适于调节流经所述风道腔内的总风量。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发器为管翅式换热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内壁限定出所述第一空气通路,所述第二风道的内壁限定出所述第二空气通路;
23.或者,所述风阀和所述三介质冷凝器在所述风道腔内并排设置,所述风道腔内形成对应于所述风阀的第一空气通路和对应于所述三介质冷凝器的第二空气通路。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风道腔内,或者,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风道外。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内设有至少一个风阀;
26.在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内设有多个风阀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风阀在所述第一空气通路的流通直径上间隔分布。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
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风道;11、进风口;12、风道腔;13、送风口;14、第一风道;15、第二风道;21、蒸发器;22、压缩机;23、三介质冷凝器;24、节流装置;26、制冷剂管道;31、冷却器;32、冷却泵;33、冷却水管道;331、第一管道段;4、风机;5、风阀;61、第一空气通路;62、第二空气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
41.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包括风道1、调温除湿系统、冷却水系统和风机4。
42.风道1形成有进风口11、风道腔12和送风口13,进风口11、风道腔12和送风口13相互连通。
43.调温除湿系统包括蒸发器21、压缩机22、三介质冷凝器23和节流装置24,蒸发器21、压缩机22、三介质冷凝器23和节流装置24通过制冷剂管道26依次连通。蒸发器21设置于风道腔12内靠近进风口11处,蒸发器21用于对进入进风口11的气流进行冷凝除湿。三介质冷凝器23设置于风道腔12内靠近送风口13处,三介质冷凝器23用于对除湿后的气流进行再加热,从而保证气流从送风口13排出后的温度。
44.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器31和冷却泵32,冷却器31和冷却泵32通过冷却水管道33依次连通,冷却水系统适于与三介质冷凝器23发生换热。风机4设于风道腔12内,风机4在送风方向上位于三介质冷凝器23和风阀5的下游,且风机4的出口(图中未示出)朝向送风口13设置。
45.其中,在风道腔12内,蒸发器21和风机4之间形成有并联的第一空气通路61和第二空气通路62,第一空气通路61上设有风阀5,第二空气通路62上设有三介质冷凝器23。
46.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第一空气通路61和第二空气通路62指的是空气在风道腔12内不同的流通路径。
47.具体地,如图1、2和4所示,第一空气通路61和第二空气通路62的形成可以是因为风阀5的存在而导致,也即风阀5的存在导致了从蒸发器21流出的空气分为两路,此时风道1为单风道1结构,流通风阀5的一路空气的流通路径即为第一空气通路61,流通三介质冷凝器23的一路空气的流通路径即为第二空气通路62。
48.或者,第一空气通路61和第二空气通路62的形成也可以是由于管道的分隔而形成的,例如图3所示,风道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5,此时风道1为双风道1结构,第一风道14的内壁限定出第一空气通路61,第二风道15的内壁限定出第二空气通路62。
49.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些,并不构成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空气通路61和第二空气通路62的具体限制。
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51.空气从风道1的进风口11进入风道腔12内,气流首先经过蒸发器21,蒸发器21以冷凝除湿的方式处理空气,当被处理的空气经过蒸发器21处理至需求的送风含湿量后,空气气流分流为旁通空气和被加热空气,旁通空气沿着第一空气通路61经过风阀5,被加热空气沿着第二空气通路62经过三介质冷凝器23,并被三介质冷凝器23加热,被加热空气和旁通空气在混合后流入风机4,风机4将混合后的空气通过送风口13排出至房间内。
52.在相关技术中,普通的除湿机使用制冷循环的蒸发器以冷凝除湿的方式处理空气,然后使用冷凝器对除湿后的空气再热。由于制冷循环的冷凝器容量大于蒸发器容量,且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分别处理空气的全热和显热负荷,因此,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除湿机存在以下缺陷:送风温度将显著高于进风温度,被控房间的温度无法较好保障,需要其它辅助
排热设备。
53.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除湿机的送风温度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增设了风阀5、冷却水系统、三介质传感器等部件,并通过调节风阀5和/或调节冷却泵32实现送风温度的精准控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介质冷凝器23中的三种介质指的是冷却水、空气和制冷剂,三介质传感器可以通过内部流通的制冷剂同时对空气和冷却水进行传热。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55.在调温除湿过程中,一方面,冷却器31对冷却水系统中流通的介质进行加热以得到低温的冷却水,冷却水管道33内低温的冷却水与三介质传感器内的制冷剂之间发生换热,其中,冷却泵32可以调节冷却水管道33内冷却水的流量,从而间接调节制冷剂分别向空气传热与向冷却水传热之间的传热比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空气再热量,实现送风温度的调节;另一方面,风阀5可以通过调节其开启程度,以调节流经第一空气通路61的风量,从而实现旁通空气与被加热空气的风量比例的调节,进而间接调节制冷剂分别向空气传热与向冷却水传热之间的传热比例,也即通过风阀5的开启程度的调节也可以调节空气再热量,以实现送风温度的调节。
56.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在保障送风含湿量需求的前提下,可通过风阀5调节经过冷凝器的风量、以及通过冷却泵32调节冷却水的流量,从而改变空气再热量,可实现大范围的送风温度控制。
57.此外,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调温除湿机的两个冷凝器串联或并联的方案,简化了制冷剂系统的管路,且方便调节冷凝废热用于再热空气部分的热量比例。
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风阀5的开度可调节,且风阀5适于通过调节开度,以调节流经第一空气通路61的风量与流经第二空气通路62的风量的比例。也即,风阀5可以通过开度(即开启程度)的调节以实现旁通空气与被加热空气的风量比例的调节。
59.例如,当用户要求送风温度较高时,风阀5可以完全关闭,此时,从蒸发器21流出的空气全部进入第二空气通路62,三介质蒸发器21对风道1内的全部空气进行再加热,从而满足用户较高送风温度的需求。
60.又例如,当用户要求送风温度适宜时,风阀5可以处于部分开启的状态(即开度大于零小于百分百的状态),此时,从蒸发器21流出的空气分为旁通空气和被加热空气,旁通空气从风阀5经过,被加热空气从三介质冷凝器23经过并被其加热,混合后的气流被排出并达到适宜温度,以满足用户要求。
61.再例如,当用户要求送风温度较低时,风阀5可以完全开启,此时,流经风阀5的旁通空气的风量占风道1内总风量的比例增大,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的被加热空气的风量占风道1内总风量的比例减小,从而混合后的空气的温度较低,进而达到用户较低送风温度的需求。
6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在冷却水管道33内冷却水的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的空气的风量减小时,由于被加热空气的总量减小,因此送风温度也随之降低;在冷却水管道33内冷却水的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的空气的风量增大时,由于被加热空气的总量增大,因此送风温度也随之升高。
63.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气通路61内设有至少一个风阀5;在第一空气通路61内设有多个风阀5的情况下,多个风阀5在第一空气通路61的流通直径上间隔分布。
64.这样,当设有多个风阀5时,可以通过调节不同风阀5的开启程度,以实现第一空气通路61内风量的精细调节,从而使得送风温度的调节更加精细。
65.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个,并不构成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风阀5的数量以及安装位置的具体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对于风阀5的具体结构也不做特殊限制,例如,风阀5可以为单向阀或者双向阀等结构。
66.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冷却水管道33具有第一管道段331,第一管道段331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冷却水管道33适于通过冷却泵32调节第一管道段331内冷却水的流量。
67.例如,当用户要求送风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冷却泵32以减小第一管道段331内冷却水的流量,从而使得制冷剂向冷却水传热的热量的占比减小,同时使得制冷剂向空气传热的热量的占比增大,进而满足用户较高送风温度的要求。
68.又例如,当用户要求送风温度适宜时,可以通过调节冷却泵32以使得第一管道段331内冷却水的流量适中,从而使得制冷剂向冷却水传热的热量的占比适中,同时使得制冷剂向空气传热的热量的占比适中,进而满足用户适宜送风温度的要求。
69.再例如,当用户要求送风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调节冷却泵32以增大第一管道段331内冷却水的流量,从而使得制冷剂向冷却水传热的热量的占比增大,同时使得制冷剂向空气传热的热量的占比减小,进而满足用户较低送风温度的要求。
70.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在风阀5的开启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当第一管道段331内冷却水的流量减小时,由于制冷剂向冷却水传递的热量在制冷剂总传递热量的占比减小,因此制冷剂向空气传递的热量在制冷剂总传递热量的占比增大,从而送风温度也随之增大;在风阀5的开启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当第一管道段331内冷却水的流量增大时,由于制冷剂向冷却水传递的热量在制冷剂总传递热量的占比增大,因此制冷剂向空气传递的热量在制冷剂总传递热量的占比减小,从而送风温度也随之减小。
71.通过上文中对于风阀5以及冷却水系统的描述可知,对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而言,不仅可以通过调节风阀5的开度以实现送风温度的调节,还可以通过调节冷却泵32以实现送风温度的调节,这样,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实现送风温度的调节,避免一种调节方式的不可用而导致整体送风温度的不可调,提高了装置的避险性能。
72.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描述两种调节方式(即风阀5调节和冷却泵32调节)的结合所带来的送风温度的调节过程:
73.例如,当用户要求更高的送风温度时,可以调小风阀5的开启程度,并且利用冷却泵32减小第一管道段331内的冷却水流量,一方面,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的被加热空气的风量占风道1内总风量的比例增大,从而提高送风温度,另一方面,制冷剂向空气传递的热量在制冷剂总传递热量的占比增大,从而也可以提高送风温度,这样,上述两种变化的叠加将会导致送风温度进一步的提高,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74.又例如,当用户要求更低的送风温度时,可以调大风阀5的开启程度,并且利用冷却泵32增大第一管道段331内的冷却水流量,一方面,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的被加热空气的
风量占风道1内总风量的比例减小,从而降低送风温度,另一方面,制冷剂向空气传递的热量在制冷剂总传递热量的占比减小,从而也可以降低送风温度,这样,上述两种变化的叠加将会导致送风温度进一步的降低,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7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节流装置24设于风道腔12内,或者,节流装置24设于风道1外。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对于节流装置24相对于风道1的安装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厂商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改变节流装置24相对于风道1的安装位置。
76.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空气通路61和第二空气通路62均连通风机4的入口(图中未示出),风机4适于调节流经风道腔12内的总风量。
77.如图1所示,例如,风机4的入口朝向风阀5和三介质冷凝器23,从而流经风阀5的旁通空气和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的被加热空气都可以汇集在风机4的入口处并进入风机4,最后混合后的空气依次通过风机4的出口和风道1的送风口13被排出至房间内。
7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蒸发器21为管翅式换热器。当然,本实用新型对于蒸发器21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蒸发器21可以对进入风道1内的空气起到冷凝除湿的作用即可,例如蒸发器21也可以采用盘管式换热器等结构。
7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三介质冷凝器23可以采用管翅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80.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风道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5,第一风道14的内壁限定出第一空气通路61,第二风道15的内壁限定出第二空气通路62。
81.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可以为双风道1结构,也即风道1包括形成第一空气通路61的第一风道14和形成第二空气通路62的第二风道15,风阀5设在第一风道14内以控制第一风道14内的风量大小,三介质冷凝器23设于第二风道15内以对流经第二风道15的空气进行再加热。
82.如图1、2和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风阀5和三介质冷凝器23在风道腔12内并排设置,风道腔12内形成对应于风阀5的第一空气通路61和对应于三介质冷凝器23的第二空气通路62。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为单风道结构,也即风道1内同时设有风阀5和三介质冷凝器23。
8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压缩机22设于风道腔12内,或者,压缩机22设于风道1外。本实用新型对于压缩机22相对于风机4的设置位置不做特殊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更改压缩机22的设置位置。
8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85.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包括风道1、调温除湿系统、冷却水系统、风阀5和风机4。
86.蒸发器21设于风道腔12内靠近进风口11处,三介质冷凝器23设于风道腔12内靠近送风口13处,风机4的入口朝向风阀5和三介质冷凝器23设置,风机4的出口朝向送风口13设置。风阀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风阀5沿第一空气通路61的流通直径间隔设置,并且风阀5和三介质冷凝器23并排设置。
87.蒸发器21、节流装置24、三介质冷凝器23和压缩机22通过制冷剂管道26依次连通,
冷却器31和冷却泵32通过冷却水管道33依次连通。冷却水管道33包括流经三介质冷凝器23的第一管道段331。
88.其中,风道1为单风道结构,并且压缩机22和节流装置24均位于风道腔12内。
89.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22和节流装置24均位于风道1外。
90.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为双风道结构,风道1包括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5,第一风道14内设有风阀5,第二风道15内设有三介质冷凝器23。
91.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风道1为上下双层结构,进风口11和送风口13均设在风道1的同一侧壁上,风阀5、三介质冷凝器23和蒸发器21并排设置。
92.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有效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一个三介质冷凝器23代替两个冷凝器,实现制冷剂同时向空气和冷却水传热,并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调节制冷剂分别向空气和向冷却水的传热量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空气再热量;此外,通过风阀5调节经过三介质冷凝器23的风量,也可调节送风再热量,实现送风温度的调节。
9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一个三介质冷凝器23代替传统调温除湿机的两个冷凝器的形式,实现将被处理空气再热和将多余的冷凝废热排至外界的目的,简化了制冷剂系统的管路连接情况。
9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