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滑动式撑杆跳高训练装置

2022-08-03 16:50: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动式撑杆跳高训练装置,属于体育训练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下,撑杆跳高的技术分解和辅助训练器材较少,运动员通常都是采用埋入训练场地面的比赛用撑杆插斗进行训练,由于撑杆插斗固定在地面上,撑杆插入时的反作用力较大,且撑杆插斗的入口较小,撑杆难以插入,对于初涉撑杆跳高的运动员、伤后恢复期的运动员和比赛/训练前热身的运动员来说,不利于运动员的技术分解针对性训练、循序渐进训练和克服心理障碍,且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滑动式撑杆跳高训练装置,有助于运动员的技术分解针对性训练、循序渐进训练和克服心理障碍。
4.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滑动式撑杆跳高训练装置,包括若干个撑杆插斗(或称撑竿插斗),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底壁的前沿与后沿之间的间距)和底壁的后沿宽度不同。
5.优选的,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前沿宽度相同。
6.优选的,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前沿宽度小于底壁的后沿宽度(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呈等腰梯形)。
7.优选的,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05
°

8.优选的,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呈倒置的等腰梯形,所述前壁的侧沿与下沿之间的夹角为120
°

9.优选的,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的大小相同。
10.优选的,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和/或两个侧壁上设有配重。
11.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为包覆在所述前壁和/或两个所述侧壁外侧的铁皮。
12.所述配重可以包覆所述前壁和/或两个所述侧壁外侧的全部表面积,也可以包覆所述前壁和/或两个所述侧壁外侧的部分表面积。
13.优选的,所述撑杆插斗为木质撑杆插斗。
14.优选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底面为光滑表面。
15.优选的,所述撑杆插斗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撑杆插斗、第二撑杆插斗和第三撑杆插斗。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三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即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依次减小。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撑杆插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重量,所述第二撑杆
插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三撑杆插斗的重量,即按照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依次减小的顺序的各所述撑杆插斗的重量依次增大。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初涉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和伤后恢复期的运动员的技术分解针对性训练和循序渐进训练,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撑杆跳高技术水平和训练效率,避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撑杆跳高的初期训练或伤后恢复训练的初始阶段,由于运动员高速助跑后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起跳的技术水平不高或技术水平处于恢复期,撑杆的杆头会摆动较为严重,采用入口最大且重量最轻的撑杆插斗(第一撑杆插斗)进行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准确、顺利地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并模拟起跳,由于撑杆插斗的重量较轻,会在场地上向前滑动,避免运动员因肩带及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受伤;当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或有一定的撑杆跳高基础),持杆助跑较为自如,撑杆的杆头摆动幅度较小,且肩带及肌肉力量有所增加,采用入口较大且重量较重的撑杆插斗(第二撑杆插斗)进行训练,当运动员高速助跑并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后,撑杆插斗既能在场地上向前滑动,又能给运动员一定强度的反作用力,使运动员的模拟起跳高度有所增加且不会太高,运动员不会因起跳高度的突然增加而产生恐高心理;当运动员的技术较为成熟后,采用入口最小且重量最重的撑杆插斗(第三撑杆插斗,尺寸与比赛用撑杆插斗相同或相近)进行训练,当运动员高速助跑并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后,撑杆插斗仅会在场地上有较小的向前滑动,会能给运动员较大的反作用力,从而模拟真实的竞赛状态。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运动员进行比赛或训练前热身。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撑杆插斗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撑杆插斗的纵向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撑杆插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所有方向性指示(前、后、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构成对实际使用方向的限定,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3.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滑动式撑杆跳高训练装置,适于初涉撑杆跳高的运动员、伤后恢复期的运动员和比赛/训练前热身的运动员使用,有助于运动员的技术分解针对性训练、循序渐进训练和克服心理障碍。所述训练装置包括若干个撑杆插斗(或称撑竿插斗),所述撑杆插斗包括底壁1、前壁2和两个侧壁3,顶部敞口,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底壁的前沿与后沿之间的间距)和底壁的后沿宽度不同,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前沿宽度优选相同且小于底壁的后沿宽度(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呈等腰梯形),从而使各所述撑杆插斗的长度和入口宽度不同,以适于不同阶段的训练。
24.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α优选为105
°
,使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的内壁面相对于底壁的顶面呈向前倾斜的斜面,当运动员高速助跑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后(撑杆的杆头通常斜向下插在撑杆插斗的前壁与底壁的连接处),既能够保证撑杆的杆头与撑杆插斗之间的相对稳定接触,不产生相对意外滑动,又使撑杆的杆头能够以最适宜的角
度插在撑杆插斗的前壁与底壁的连接处,使撑杆的杆头对撑杆插斗的作用力能够产生最大的向前和向下的分力(撑杆插斗对撑杆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有助于运动员起跳。
25.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优选呈倒置的等腰梯形,所述前壁的侧沿与下沿之间的夹角β优选为120
°
,使所述撑杆插斗的整体呈左右对称结构,且两个侧壁的内壁面相对于底壁的底面呈向相应侧倾斜的斜面,便于使用和加工制作。
26.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的大小优选相同,前壁的高度(上沿与下沿之间的间距)通常为200-230mm,例如200mm、210mm、220mm或230mm。
27.所述撑杆插斗的前壁和/或两个侧壁上优选设有配重,使各所述撑杆插斗的重量适于相应阶段的训练。所述配重可以为包覆在所述前壁和/或两个所述侧壁外侧的铁皮,所述配重可以包覆所述前壁和/或两个所述侧壁外侧的全部表面积,也可以包覆所述前壁和/或两个所述侧壁外侧的部分表面积。当两个所述侧壁上设有配重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上的配重的重量相同且设置位置对称。
28.所述撑杆插斗优选为木质撑杆插斗,使用时平放在场地的地面上(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底面与场地的地面接触)。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底面为光滑表面,以使当运动员高速助跑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后,撑杆插斗可以在场地的地面上向前滑动。
29.所述撑杆插斗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撑杆插斗、第二撑杆插斗和第三撑杆插斗。所述第一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三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即各所述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撑杆插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重量,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三撑杆插斗的重量,即按照底壁的长度和底壁的后沿宽度依次减小的顺序的各所述撑杆插斗的重量依次增大。
30.实际应用中,各所述撑杆插斗可以采用如下尺寸和重量:
31.所述第一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为1200mm,底壁的后沿宽度为700mm,底壁的前沿宽度为150mm,前壁的高度为224mm,所述第一撑杆插斗的重量为1-2kg;
32.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为1100mm,底壁的后沿宽度为650mm,底壁的前沿宽度为150mm,前壁的高度为224mm,所述第二撑杆插斗的重量为4-5kg;
33.所述第三撑杆插斗的底壁的长度为1000mm,底壁的后沿宽度为600mm,底壁的前沿宽度为150mm,前壁的高度为224mm,所述第三撑杆插斗的重量为7-8kg。
34.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方式为:撑杆跳高的初期训练或伤后恢复训练的初始阶段,由于运动员高速助跑后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起跳的技术水平不高或技术水平处于恢复期,撑杆的杆头会摆动较为严重,采用所述第一撑杆插斗(入口最大且重量最轻)进行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准确、顺利地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并模拟起跳,由于撑杆插斗的重量较轻,会在场地上向前滑动,避免运动员因肩带及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受伤;当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或有一定的撑杆跳高基础),持杆助跑较为自如,撑杆的杆头摆动幅度较小,且肩带及肌肉力量有所增加,采用所述第二撑杆插斗(入口较大且重量较重)进行训练,当运动员高速助跑并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后,撑杆插斗既能在场地上向前滑动,又能给运动员一定强度的反作用力,使运动员的模拟起跳高度有所增加且不会太高,运动员不会因起跳高度的突然增加而产生恐高心理;当运动员的技术较为成熟后,采用所述第三撑杆插斗(入口最小且
重量最重,尺寸与比赛用撑杆插斗相同或相近)进行训练,当运动员高速助跑并将撑杆插入撑杆插斗后,撑杆插斗仅会在场地上有较小的向前滑动,会能给运动员较大的反作用力,从而模拟真实的竞赛状态。各阶段的训练中,撑杆插斗均平放在场地的地面上使用。
3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