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2:45: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通过热风的对流加热,使热风在密闭的锅体内形成急速循环的热流,将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令食材无需滚油也能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空气炸锅炸制的食物具有少油、加热效率高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现有的空气炸锅只能炸制食物,无法实现煲汤、蒸煮或煎烤等功能,若想煲汤、蒸煮或煎烤食物只能使用其它的锅体,不仅增加了人们的使用成本,同时占用了厨房面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所述第一发热腔上端口扣合有罩壳,所述第一发热腔与所述罩壳配合形成第一烹饪空间,所述第一发热腔内设有热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腔上端口处设有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所述金属锅体的侧壁与所述罩壳的内壁具有间距,所述第二发热腔的开口处设有烹饪平台。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罩壳扣合在第一发热腔上并与第一发热腔形成第一烹饪空间,使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全部聚集在锅体组件内的食物上,避免热量流失,提高烹饪效率。通过设置热风装置可实现对锅体组件内的食物进行烹饪,锅体组件与罩壳内壁之间设置间距,使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风能够顺畅向上流动,提高加热食物的效率。通过将热风装置设置在第一发热腔内,不影响热风的方向和流速,降低热风装置的功率,节约电能,同时保证热量全部用于加热食物,提高加热效果,缩短加热时间。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7.进一步,所述第一发热腔上端口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热风装置隔离的防护板, 所述防护板上设有用于热风通过的热风孔,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
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板对锅体组件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同时避免取放锅体组件时,人手误碰发热管导致烫伤的情况,热风孔保证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风向上流动,加热金属锅体内的食物。
9.进一步,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和设置在金属锅体上的把手,所述热风孔围绕所述金属锅体下部设置。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金属锅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可将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锅体内的食物,保证食物的烹饪、加热效果;把手结构方便取放锅体;热风孔围绕锅体下部设置,使热量从下向上传递,保证锅体底部的食物的烹饪效果,避
免出现食物不熟的情况。
11.进一步,所述防护板上设有与所述金属锅体下部配合的限位台,所述金属锅体的下部放置在所述限位台上,所述热风孔设置在所述限位台的外围。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台对锅体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锅体发生滑动或晃动,保证锅体安装的稳定性,保证烹饪的安全性。
13.进一步,还包括环绕金属锅体侧壁设置的金属导风壳,所述金属导风壳上设有导风孔。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金属导风壳及导风孔对热风起到导向作用,使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均匀作用在锅体侧壁上,保证锅体内食物受热均匀,保证食物的烹饪口感。
15.进一步,所述金属导风壳的上端与所述金属锅体连接,所述金属导风壳的下端敞开设置;或者,所述金属导风壳上端与所述金属锅体连接,其下端设有向内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金属锅体的下部抵触,所述翻边上设有导风孔。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金属导风壳的下端敞开设置或在金属导风壳的翻边上设置导风孔,均能够实现将热风导向至金属锅体上,提高加热效果,保证金属锅体内的食物受热均匀,保证烹饪口感。
17.进一步,所述第一发热腔与第二发热腔连通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的相邻侧壁连接为一体,所述相邻侧壁上设置通风孔;或者,所述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共用一个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通风孔,用以将第一发热腔内的热量传输至第二发热腔内。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发热腔与第二发热腔连通,将第一发热腔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发热腔,减少加热装置的数量,降低电路的复杂性,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热装置的利用率。
19.进一步,所述烹饪平台为设置在第二发热腔上端口的台阶,所述台阶上设有第二锅体,所述第二发热腔的壁上设有用于给第二锅体加热的加热装置。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发热腔的底壁和侧壁上设置加热装置,对第二锅体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均匀性,保证食物的烹饪口感;通过热风装置和加热装置实现对食物进行不同方式的烹饪,满足不同食物的不同方式的烹饪需求,或者对同一种食物,进行不同方式的烹饪,满足人们日常食用需求,提高该烹饪器具的利用率。通过在第二发热腔的侧壁上设置加热装置,对第二锅体中部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均匀性,保证食物的烹饪口感。
21.进一步,所述烹饪平台为设置在第二发热腔上端口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二锅体,所述第二发热腔的底壳、侧壁和所述面板形成的空间内设有加热装置。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底壳、侧壁和面板形成的空间内,增加加热装置加热的范围,提高加热效率,保证第二锅体内的食物均匀受热,保证食物具有良好的口感。
23.进一步,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发热管、热风叶、导风罩和电机,所述导风罩位于所述发热管和所述热风叶的外侧,所述电机穿过所述导风罩与所述热风叶连接,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热风叶的下方。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热风叶将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形成热风,加快热量流通的速度,对食物进行充分加热,导风罩将热量聚集的食物上,提高加热效率,保证食物受热均匀,提高烹饪口感。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架和金属锅体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第一发热腔;2、第二发热腔;3、防护板;4、金属锅体;5、罩壳;6、第二锅体;7、发热管;8、导风罩;9、热风叶;10、冷风叶;11、电机;12、热风孔;13、加热装置;14、金属导风壳;15、导风孔; 16、通风孔;17、支架;18、限位台一;19、限位台二。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扣合有罩壳5,为了方便取放罩壳5,罩壳5上设有把手,罩壳 5采用透明材质,从而方便观察食物的烹饪情况,所述第一发热腔1与所述罩壳5配合形成第一烹饪空间,聚集热量提高烹饪效率,所述第一发热腔1内设有热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处设有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4,锅体组件设置在热风装置的上方,所述金属锅体4的侧壁与所述罩壳5的内壁具有间距,通过设置间距方便热风向上流动加热食物,提高烹饪效率,所述第二发热腔2的开口处设有烹饪平台,所述烹饪平台上为设置在第二发热腔2开口处的面板,所述面板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食物可直接放置在面板上,实现煎烤或加热食物。
38.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4和支架17,支架放置在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上,金属锅体4放置在支架17上,所述支架17上设有用于放置金属锅体4 的限位槽,限位槽保证金
属锅体4稳定放置在第一烹饪空间内。
39.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发热管7、热风叶9、导风罩8和电机11,所述导风罩8 位于所述发热管7和所述热风叶9的外侧,所述电机11穿过所述导风罩8与所述热风叶9连接,所述电机11位于所述热风叶9的下方。热风叶9将发热管7 产生的热量形成热风吹向锅体组件加热食物,导风罩8将热风聚集在食物上,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同时避免热风影响电机11的使用寿命。
40.所述第二发热腔2包括底壳以及围绕底壳设置的侧壁,所述第二发热腔2 的底壳、侧壁和所述面板形成的空间内设有加热装置13。所述第二发热腔2的上端口设有面板,也就是第二发热腔2的侧壁处设有面板,所述面板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13,加热装置为加热管,加热管焊接在面板的底部,加热装置工作时,对第二发热腔2内第二锅体6的食物进行加热。
41.可选的,支架17直接与金属锅体4焊接在一起,且支架17上设置有把手。
42.可选的,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冷风叶10,冷风叶10与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且与电机11位于导风罩8的同一端,电机11工作时,带动冷风叶10转动,实现对电机11进行散热,提高电机11的使用寿命。
43.综上所述,通过罩壳5与第一发热腔1配合形成第一烹饪空间,将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全部聚集在第一烹饪空间内,保证食物的烹饪效率;通过将热风装置设置在锅体组件的下方,热量向上升起并在热风叶9的作用下,加快向上流通,提高热风流动速度,提高烹饪效率;通过将金属锅体4的侧壁与罩壳5 之间设置间距,保证热量传递至金属锅体4内,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通过将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设置在同一个壳体上,实现对食物进行不同方式的烹饪,满足人们食用多种食物的烹饪需求,提高利用率。
44.实施例2
45.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还设有防护板3。
4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扣合有罩壳5,所述第一发热腔 1与所述罩壳5配合形成第一烹饪空间,所述第一发热腔内1设有热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处设有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4,所述金属锅体4的侧壁与所述罩壳5的内壁具有间距,所述第二发热腔2的开口处设有烹饪平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热风装置隔离的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用于热风通过的热风孔12,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防护板3上。防护板3对锅体组件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同时可避免取放锅体组件时,人手误碰发热管7导致烫伤的情况,并可避免发热管7发生损伤,提高发热管7的使用寿命,热风孔12保证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风向上流动,烹饪锅体组件内的食物。
47.其中,所述热风孔12为多个环形槽。
48.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4和设置在金属锅体4上的把手,所述热风孔 12围绕所述金属锅体4下部设置。金属锅体4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可将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锅体内的食物,保证食物的烹饪、加热效果;把手结构方便取放和安装锅体;热风孔12围绕金属锅体4下部设置,使热量从下向上传递,保证锅体底部的食物的烹饪效果,避免出现食物不熟的情况。
49.如图3所示,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与所述金属锅体4下部配合的限位台一 18,所述
金属锅体4的下部放置在所述限位台一18上,所述热风孔12设置在所述限位台一18的外围。限位台一18对金属锅体4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金属锅体4发生滑动或晃动,保证金属锅体4安装的稳定性,保证烹饪的安全性。
50.所述烹饪平台为设置在第二发热腔2上端口的面板,所述面板周围设有环形围边,所述环形围边可采用塑料材质,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二锅体6,所述第二发热腔2的底壳、侧壁和所述面板形成的空间内设有加热装置13。所述加热装置13为电磁线圈,所述面板的侧壁为微晶面板,所述电磁线圈设置在微晶面板下方,对金属锅体4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从而减轻该烹饪器具的整体重量。通过将电磁线圈设置在底壳、侧壁和面板形成的空间内,使得加热装置安装简单,节省了第二发热腔2的空间,提高加热效率,保证食物均匀受热,使食物具有良好的口感。
51.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二锅体6,所述第二锅体6为蒸锅、煮锅或炒锅,从而满足不同方式的烹饪需求,提高该烹饪器具的使用范围。
52.可选的,也可以设置三个发热腔,三个发热腔呈三角形设置或呈一字型设置,每个发热腔内采用不同的锅体,从而实现对食物进行更多方式的烹饪。
53.可选的,也可以设置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发热腔,每个发热腔内设置不同的发热装置和锅体,从而实现一个烹饪器具完成多种烹饪方式,提高烹饪食物的效率,提高人们食用的便利性。
54.可选的,热风孔12可以为多个圆孔。
55.参照图3所示,所述防护板3可拆卸的放置在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把手,把手可以设置在防护板3的外沿或其它位置。所述防护板可以为金属网或带通风结构的金属板。
5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护板3也可以固定在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上,防护板3可以为金属网或带有通风结构的金属板。
57.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结构可以和实施例一一致,或者与实施例一进行组合。
5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处设置防护板3对锅体组件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同时可避免取放锅体组件时,人手误碰发热管7 导致烫伤的情况,并可避免发热管7发生损伤,提高发热管7的使用寿命。通过在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内分别设置热风装置和加热装置,可根据烹饪食物的种类或烹饪要求,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提高烹饪效果,满足多种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59.实施例3
60.请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3锅体组件还包括金属导风壳14。
6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扣合有罩壳5,所述第一发热腔1与所述罩壳5配合形成第一烹饪空间,所述第一发热腔1内设有热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处设有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4,所述金属锅体4的侧壁与所述罩壳5的内壁具有间距,所述第二发热腔2的开口处设有烹饪平台。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环绕金属锅体4侧壁设置的金属导风壳14,所述金属导风壳14上设有导风孔15。导风孔15沿着金属导风壳14的高度方向延伸,导风孔15设有多个,多个导风孔 15沿着金属导风壳14侧壁均匀间隔设置。金属导风壳14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导风孔15对热风起到导向作用,使
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均匀作用在锅体侧壁上,保证锅体内食物受热均匀,保证食物的烹饪口感。
62.所述烹饪平台为设置在第二发热腔2上端口面板,所述面板为金属面板,所述金属面板包括底壁和设置在底壁周围的环形围边,面板上设有第二锅体6,所述环形围边和第二锅体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环形围边上设有用于给第二锅体6加热的加热装置13。加热装置13为加热带,通过在环形围边的壁上设置加热装置13,实现对第二锅体6进行独立加热,并保证加热的均匀性,提高食物的烹饪口感。
63.如图5所示,所述金属导风壳14的上端与所述金属锅体4连接,所述金属导风壳14的下端敞开设置,使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传输至金属锅体4内。
64.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处设有限位台二19,金属导风壳14的下端放置在限位台二19上,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并实现对金属锅体4进行稳定支撑,保证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导风壳14上的导风孔15吹至金属锅体4上,提高加热效果。
65.具体的,金属锅体4的上设有把手,金属锅体4的把手放置的金属导风壳 14上。
6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处设有可拆卸的防护板13,所述防护板3将发热管7与金属导风壳14和金属锅体4隔离,金属锅体4放置在防护板3上,避免人手误碰发热管7,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用于热风通过的热风孔12,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热风孔12向上传递至金属锅体4底部,并通过金属导风壳14上的导风孔15将热量传递至金属锅体4侧壁上,保证金属锅体4内的食物受热均匀。
6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发热腔2内设置加热装置13,从而可实现单独进行工作或与第一发热腔1同时进行工作,满足不同食物同时进行烹饪的需求,提高了该烹饪器具使用的灵活性。通过在金属锅体4的外侧设置下端敞开的金属导风壳14,加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可传递至金属锅体4的底部,同时热风可通过通过金属导风壳14上的导风孔15将热量传递至金属锅体4侧壁上,保证金属锅体4内的食物受热均匀,保证烹饪口感。
68.实施例4
69.请参照图6所示,实施例4对金属导风壳14进一步改进。
70.请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扣合有罩壳5,所述第一发热腔1与所述罩壳5配合形成第一烹饪空间,所述第一发热腔1内设有热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腔1上端口处设有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金属锅体4,所述金属锅体4的侧壁与所述罩壳5的内壁具有间距,所述第二发热腔2的开口处设有烹饪平台。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风壳14 上端与所述金属锅体4连接,其下端设有向内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金属锅体4的下部抵触,所述翻边上设有导风孔15,导风孔15为长条形凹槽,导风孔15将热风传导至金属锅体4的下端部,对下端部的食物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71.所述第二发热腔2的结构和实施例3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这种结构实现对第二锅体6进行独立加热,并保证加热的均匀性,提高食物的烹饪口感。
7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发热腔1的上端口处设有可拆卸的防护板13,所述防护板3将发热管7与金属导风壳14和金属锅体4隔离,金属锅体4放置在防护板3上,避免人手误碰发热管7,所述防护板3上设有用于热风通过的热风孔12,热风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热风孔12向上传递至金属锅体4底部,并通过金属导风壳14上的导风孔15将热量传递至金属锅体4
侧壁上,保证金属锅体4内的食物受热均匀。
73.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结构可以和实施例一一致,或者与实施例一进行组合。
7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发热腔内设置加热装置13,从而可实现单独进行工作或与第一发热腔1同时进行工作,满足不同食物同时进行烹饪的需求,提高了该烹饪器具使用的灵活性。通过在金属导风壳14上设置翻边,既能增加金属锅体4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热风可通过翻边上的导风孔15对金属锅体4的下端部进行加热,通过在金属导风壳14的翻边和侧壁上均设置导风孔 15,保证金属锅体4内食物受热均匀,保证烹饪口感。
75.实施例5
76.请参照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只在第一发热腔1内设置了热风装置,热风穿过通风孔16传递至第二发热腔2。
7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所述第一发热腔1与第二发热腔2连通设置,用以将第一发热腔1内的热量传输至第二发热腔2内;所述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共用一个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通风孔16用以将第一发热腔1内的热量传输至第二发热腔2内。通过设置通风孔16将第一发热腔1内的热风传导至第二发热腔2,对第二发热腔2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减少了热风装置的数量,提高热风装置的利用率,降低用户成本。
78.可选的,所述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的相邻侧壁连接为一体,所述相邻侧壁上设置通风孔16,用以将第一发热腔1内的热量传输至第二发热腔2 内。为了提高热效率,可以在通风孔处设置挡板,当只需要第一发热腔1内的热风装置工作时,可以将挡板挡上;当需要给第二锅体6内的食物加热时,则将挡板打开,以将第一发热腔1内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发热腔2内。同样,为了提高热效率,也可以在通风孔16处设置排风扇,当需要给二发热腔2内的锅体加热时,排风扇打开,将第一发热腔1内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发热腔2内的锅体上,比如温奶或者热粥等。
79.可选的,当发热腔设置两个以上时,多个发热腔之间可以相互连通,多个发热腔共用一个热风装置,从而实现同时加热。
80.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结构可以和实施例一一致,或者与实施例一进行组合。
8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在两个发热腔之间设置通风孔16,采用一个热风装置实现对两个发热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提高热风装置的利用率,降低用户成本,简化了该烹饪器具的结构,便于维修。
82.实施例6
83.请参照图8所示,本实施例只对第二发热腔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8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发热腔1和第二发热腔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腔2为纵截面为u型的金属壳,所述金属壳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金属壳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13,加热装置13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接线端穿过金属壳上的通孔伸入壳体和金属壳组成的空间内,与设置在该空间内的电控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烹饪平台为设置在第二发热腔2上端口的台阶,第二锅体6放置在台阶上,第二锅体6位于加热管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二锅体6的锅底与加热管接触,加热装置工作时,对第二发热腔2内第二锅体6的食物进行加热。
85.当然,可以理解的,设置在金属壳内的加热装置13也可以为内嵌加热管的铸铝盘。
这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方案都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86.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腔1的结构可以选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任意一个,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87.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将加热装置13设置在第二发热腔2内,并与第二锅体6直接接触,可直接对第二锅体6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同时方便对加热管进行拆卸和维护。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