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通信用电线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8:50: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通信用电线。


背景技术:

2.在汽车等领域中使用的通信用电线中,以减少噪声从外部的侵入或噪声向外部的释放为目的,有时在芯线的外侧设置屏蔽层。作为那样的屏蔽层的例子,能够列举:使用将粉末状磁性材料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得到的材料包围芯线外周的形态的屏蔽层。
3.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磁性屏蔽线缆,磁性屏蔽线缆具备磁遮蔽层,磁遮蔽层通过磁性体粉层由涂膜层夹持而形成。作为具体的线缆的构成之一,具备中心导体、包覆在中心导体的周围的绝缘层、包覆在绝缘层的周围的电磁遮蔽层、包覆在电磁遮蔽层的周围的内部包覆层、包覆在内部包覆层的周围的磁遮蔽层、以及包覆在磁遮蔽层的周围的外部包覆层,磁遮蔽层可列举磁性体粉层由涂膜层夹持而形成的方式。电磁遮蔽层构成为使用铜或铜合金线材的编织遮蔽层或者横缠遮蔽层。在假设使用1ghz以上的高频的通信用电线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在如上述的方式那样设置金属编织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屏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其外侧设置包含粉末状磁性材料的屏蔽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75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0127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8664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116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5.在通信用电线中,出于在以端子为首的外部构件连接末端部等的目的,大多实施将外周部的包覆层局部除去的加工。此时,当由在高分子材料混合有粉末状磁性材料得到的材料构成的屏蔽层设置成为包覆层时,则在将该屏蔽层除去时,磁性材料的粒子与高分子材料一起形成粉状物(渣),容易引起剥落、飞散。当那种渣产生并附着于导体等通信用电线的构成构件、连接对象的外部构件时,则有给通信用电线与外部构件之间的电连接或物理连接带来影响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通信用电线具有由金属编织构成的屏蔽体,且在其外周设置有含磁性材料包覆层的情况下,从包覆层产生的渣容易以嵌入到屏蔽体的编织结构的网眼的状态被保持,给予通信用电线和外部构件的连接的影响变大。
6.鉴于以上,以提供如下通信用电线为课题:是具备含有粉末状磁性材料的包覆层的通信用电线,在加工包覆层时,能够抑制含磁性材料的粉状物的产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7.本公开的通信用电线具有:导体;绝缘包覆部,将所述导体的外周包覆;以及磁性
护套层,将所述绝缘包覆部的外侧包覆,所述磁性护套层含有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采取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纵横比为4以下的粒子形状。发明效果
8.本公开的通信用电线是具备含有粉末状磁性材料的包覆层的通信用电线,在加工包覆层时,能够抑制含磁性材料的粉状物的产生。
附图说明
9.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用电线的构成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上述通信用电线的末端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通信用电线具有:导体;绝缘包覆部,将所述导体的外周包覆;以及磁性护套层,将所述绝缘包覆部的外侧包覆,所述磁性护套层含有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采取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纵横比为4以下的粒子形状。
[0011]
上述通信用电线在芯线的外周具有含有磁性材料的磁性护套层,所述芯线在导体的外周设置有绝缘包覆部。通过磁性材料吸收成为噪声原因的电磁波,从而磁性护套层示出噪声遮蔽性,能够抑制噪声从外部的侵入、及噪声向外部的释放。在此,通过磁性护套层含有的磁性材料采取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纵横比为4以下的粒子形状,从而在通信用电线的末端部的磁性护套层的除去等、针对磁性护套层实施加工时,能够抑制含磁性材料的粉状物的产生。其结果是,不易发生如下事情:产生的粉状物由于发生飞散、剥落,从而附着于导体等通信用电线的构成构件、外部构件,给通信用电线与外部构件之间的电连接或物理连接带来影响。
[0012]
优选的是,所述磁性材料的纵横比为2以下。于是,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对磁性护套层实施加工时的粉状物的产生。
[0013]
优选的是,在所述磁性护套层中,所述磁性材料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相对于所述高分子材料100质量份,所述磁性材料含有350质量份以上且750质量份以下。于是,能够充分得到磁性护套层的噪声遮蔽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从磁性护套层产生粉状物。
[0014]
优选的是,所述通信用电线在所述绝缘包覆部与所述磁性护套层之间还具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构成为金属线材的编织体。于是,通过编织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用电线中的噪声遮蔽性。通过编织层存在于磁性护套层的内侧,从而在对磁性护套层实施加工时产生粉状物时,该粉状物嵌入到编织体的网眼,除去变得困难,但是在本通信用电线中,通过磁性护套层含有的磁性材料的粒径及纵横比被限制为预定的上限以下,从而可抑制粉状物的产生,所以即使设置编织层,也不易发生那样的现象。
[0015]
在该情况下,优选所述通信用电线具有所述磁性护套层被除去而露出所述编织层的编织露出部。那样的编织露出部能够通过在通信用电线的末端等将包括磁性护套层在内的、设置于编织层的外侧的层除去而形成,能够利用于与端子等外部构件的连接。在将磁性护套层除去时,需要在磁性护套层形成切口等的加工,在进行那些加工时,从磁性护套层产
生粉状物而引起飞散、剥落的可能性减少,从而不易引起如下事态:粉状物嵌入到编织层的网眼,给利用编织露出部的与外部构件的连接带来影响。
[0016]
在该情况下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通信用电线还具有所述磁性护套层、所述编织层、所述绝缘包覆部均被除去而露出所述导体的导体露出部。于是,通过从磁性护套层产生粉状物被抑制,从而不易引起如下事态:粉状物附着于导体的表面,在将导体露出部与端子等外部构件连接时,粉状物给该连接带来影响。
[0017]
优选的是,所述通信用电线还具有外部护套层,所述外部护套层将所述磁性护套层的外周包覆,不含有所述磁性材料。于是,利用外部护套层对磁性护套层进行物理保护,容易将磁性护套层的噪声遮蔽效果维持得高。另外,通过设置外部护套层,从而在对磁性护套层实施加工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粉状物从磁性护套层飞散、剥落。
[0018]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磁性护套层和所述外部护套层含有具有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于是,通过外部护套层,抑制粉状物从磁性护套层飞散、剥落的效果进一步升高。
[0019]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用电线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0]
(通信用电线的整体构成)图1中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用电线1示出与轴线方向垂直地切断的剖视图。另外,图2中用侧视图示出通信用电线1的末端部的结构。
[0021]
通信用电线1构成为同轴线缆。具体地,通信用电线1具备芯线4,芯线4具有导体2和将导体2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3。并且,在芯线4的外周,作为金属屏蔽层7,设置有金属箔5和构成为金属线材的编织体的编织层6。金属箔5将芯线4的外周包覆,进一步以将金属箔5的外周包覆的方式设置有编织层6。在金属屏蔽层7的外周设置有含有磁性材料的磁性护套层8。另外,进一步在磁性护套层8的外周设置有不含有磁性材料的外部护套层9。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用电线1中,如后面详细所述,磁性护套层8含有的磁性材料的粒径及纵横比被限制在预定的上限以下。
[0022]
优选在通信用电线1的两侧的末端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露出部10,露出部10包括编织露出部11及导体露出部12。在编织露出部11中,外部护套层9及磁性护套层8被除去,露出编织层6。导体露出部12与编织露出部11邻接地设置于通信用电线1的顶端侧,除了外部护套层9及磁性护套层8之外,编织层6、而且金属箔5及芯线4的绝缘包覆部3也被除去,露出构成芯线4的导体2。通过在通信用电线1的末端形成露出部10,能够将通信用电线1与端子等外部构件电连接。例如,只要将在编织露出部11露出的编织层6连接到外导体端子,并且将在导体露出部12露出的导体2连接到内导体端子即可。例如,在通信用电线1的末端附近,在外部护套层9及磁性护套层8遍及全周形成切口,将比切口靠通信用电线1的顶端侧的部位以拔出的方式除去,由此能够形成编织露出部11。并且,通过将露出的编织层6中的顶端侧的一部分除去,进一步在相同部位也将金属箔5及绝缘包覆部3除去,从而能够形成导体露出部12。于是,在通信用电线1的末端部,形成导体2和编织层6邻接并呈段状露出的露出部10。
[0023]
作为在芯线4的外周具备金属屏蔽层7和磁性护套层8的同轴线缆而构成的、如上述的通信用电线1能够适当使用于传输1ghz以上的高频的信号。但是,本公开的通信用电线只要是以将芯线4的外侧包覆的方式设置有磁性护套层8的结构,就不限于具有如上述的结
构,只要采用与通信频率或用途相应的构成即可。磁性护套层8无论是将芯线4的外周直接包覆的结构,还是隔着诸如上述金属屏蔽层7的其他层将芯线4的外周包覆的结构都可以。
[0024]
例如,在上述的方式中,作为芯线4使用单独的绝缘电线,但是也可以使用多条绝缘电线。具体地,能够将一对绝缘电线相互绞合或者并行地、且以传输差动信号的方式构成芯线。另外,在噪声的影响不那么大的情况下,作为金属屏蔽层7,也可以仅配置金属箔5和编织层6的任一方,进一步地,也可以省略金属屏蔽层7。另外,作为金属屏蔽层7,也可以使用横缠线等除金属箔5、编织层6以外的方式的金属屏蔽层。关于外部护套层9,在对磁性护套层8的保护等功能的要求不那么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另外,也可以使在上述方式中说明的各层分别与内侧的构成层的外周直接接触地形成,但是通信用电线1也可以适当包括除在上述中说明的各层以外的构成层。以下,对在上述中例示的同轴线缆型的通信用电线1的各构成构件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5]
(芯线)芯线4是在通信用电线1中担负电信号传输的芯线,具有导体2和将导体2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3。构成导体2及绝缘包覆部3的材料不作特别限定。
[0026]
作为构成导体2的材料,能够使用种种金属材料,但是从具有高导电率等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铜合金。导体2也可以构成为单线,但是从提高弯折时的柔软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构成为多根线材(例如7根)绞合而成的绞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使线材绞合后进行压缩成形而形成为压缩绞线。在导体2构成为绞线的情况下,无论全部由相同线材构成,还是包括两种以上线材都可以。
[0027]
优选绝缘包覆部3通过将绝缘性的高分子材料作为主要成分而构成。作为高分子材料,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等卤素系高分子、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等工程塑料、各种弹性体、橡胶等。其中,从提高通信特性的观点出发,作为高分子材料优选使用低分子极性的高分子材料。特别是优选使用以聚丙烯为首的聚烯烃等无极性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无论仅使用一种,还是通过混合、层积等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都可以。高分子材料也可以交联,另外,也可以发泡。绝缘包覆部3除了高分子材料之外,也可以适当含有阻燃剂等添加剂。但是,绝缘包覆部3不含有诸如磁性护套层8含有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添加剂较好。
[0028]
导体2的直径、绝缘包覆部3的厚度不作特别限定。作为导体截面积,能够例示0.05mm2以上且1.0mm2以下的范围。另外,作为绝缘包覆部3的厚度,能够例示0.1mm以上且0.5mm以下的范围。
[0029]
(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层7设置于芯线4与磁性护套层8之间,具有金属箔5和编织层6层积而成的两层结构。
[0030]
金属箔5构成为金属材料的薄膜。构成金属箔5的金属的种类不作特别限定,能够例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箔5无论由单一的金属种构成,还是层积两种以上金属种的层都可以。另外,金属箔5除了由独立的金属薄膜构成的方式之外,也可以是在高分子膜等的基材通过蒸镀、电镀、粘接等结合有金属层的金属箔。从提高噪声遮蔽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金属箔5相对于芯线4配置成纵向附加状。
[0031]
编织层6构成为通过多根金属线材相互编入而成形为中空筒状的编织体。作为构
成编织层6的金属线材,能够例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在它们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利用锡等实施电镀的金属线材。
[0032]
金属屏蔽层7是在同轴线缆结构中构成外导体的金属屏蔽层,通过静电遮蔽,起到对侵入芯线4的噪声、另外从芯线4释放的噪声进行遮蔽的作用。如后所述,在通信用电线1中,噪声遮蔽效果也通过磁性护套层8发挥,但是在将通信用电线1使用于如1ghz以上的高频通信的情况下,噪声的影响容易变得严重,通过与磁性护套层8一起设置金属屏蔽层7,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的影响。作为金属屏蔽层7,通过将金属箔5和编织层6并用,能够提高噪声遮蔽效果。金属箔5和编织层6的层积顺序不作特别限定,但是出于减少信号损失等理由,优选将金属箔5配置于内侧,并将编织层6配置于外侧。
[0033]
(磁性护套层)磁性护套层8是将芯线4的外周包覆的磁性护套层。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金属屏蔽层7将芯线4的外周包覆。
[0034]
磁性护套层8含有粒子状磁性材料。磁性护套层8含有的磁性材料优选是强磁性材料,进一步优选是具有软磁性的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通过磁性护套层8含有磁性材料、特别是软磁性材料,从而在通信用电线1中能够得到优良的噪声遮蔽效果。也就是说,能够抑制如下现象:来自通信用电线1的外部的噪声侵入通信用电线1而对传输芯线4的信号赋予影响的现象,以及起因于在芯线4传输的信号的噪声向通信用电线1的外部释放的现象。这是因为:由于磁性护套层8含有的磁性材料中的磁性损失,能成为噪声的主要原因的高频电磁波被吸收而衰减。
[0035]
作为在1ghz以上的高频区域中示出高噪声遮蔽性的软磁性材料,能够例示铁(纯铁或者含少量碳的铁)、硅钢、fe-si-al合金(铁硅铝磁性合金)、fe-cr-al-si合金、fe-cr-si合金等磁性不锈钢、fe-ni系合金(坡莫合金)、铁氧体等。在这些材料中,从噪声遮蔽性特别优良等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fe-si-al合金或者铁氧体。作为铁氧体,能够适当使用ni-zn系的铁氧体、mn-zn系的铁氧体。磁性材料无论使用一种,还是通过混合等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都可以。
[0036]
在磁性护套层8中,磁性材料采取粒子的形状,分散于基质材料中。作为基质材料,优选使用非磁性的介电体。进一步优选的是,从确保柔软性等的观点出发,作为基质材料,最好使用树脂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作为高分子材料,与构成芯线4的绝缘包覆部3的高分子材料同样,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等卤素系高分子、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等工程塑料、各种弹性体、橡胶等。其中,从绝缘性及耐热性优良等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以聚丙烯为首的聚烯烃或者聚氯乙烯。高分子材料无论仅使用一种,还是通过混合、层积等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都可以。高分子材料也可以交联,另外,也可以发泡。构成磁性护套层8的高分子材料无论是与构成芯线4的绝缘包覆部3的高分子材料同种的高分子材料,还是不同的高分子材料都可以。
[0037]
磁性护套层8除了高分子材料之外,也可以适当含有阻燃剂等添加剂。但是,磁性护套层8中作为具有磁性的添加剂,除了不可避免的杂质之外,优选不含有具有比以下说明的上限大的粒径、纵横比的添加剂。另外,关于不具有磁性的添加剂,也除了不可避免的杂质之外,优选不含有具有比以下对磁性材料说明的上限大的粒径、纵横比的添加剂。
[0038]
磁性护套层8含有的磁性材料的粒子的平均粒径(电子显微镜观察下的圆当量直
径的d50值)变为50μm以下。当磁性材料的粒径过于大时,则容易引起如下事态:磁性材料分散于基质材料中的复合材料的组织变脆,磁性材料与基质材料一起形成粉状物(渣)而从磁性护套层8脱离。但是,通过预先将磁性材料的平均粒径抑制成50μm以下,从而磁性材料与基质材料之间的亲和性升高,磁性材料与基质材料之间的结合变强。于是,在针对磁性护套层8实施切断等加工时,磁性材料与基质材料一起形成渣,所形成的渣从磁性护套层8脱离而引起飞散、剥落的事态不易发生。具有50μ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磁性材料在噪声遮蔽中也发挥优良的效果。从使得进一步高度得到高噪声遮蔽效果及抑制渣的产生的效果的观点出发,磁性材料的粒径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为20μm以下、15μm以下。磁性材料优选在基质材料中分散,不会由于凝结等而形成次级粒子,但是在形成次级粒子的情况下,优选不仅初级粒径,而且次级粒径也变为上述的上限以下。
[0039]
对磁性材料的粒径不特别设置下限。但是,从避免由于粒子的微细化导致渣产生的抑制效果饱和的观点出发,另外从确保磁性材料的处理性观点出发,其平均粒径最好预先设为0.5μm以上。进一步地,最好预先设为1μm以上、另外为5μm以上。
[0040]
另外,磁性护套层8含有的磁性材料的粒子的纵横比成为4以下。当磁性材料的粒子的纵横比变大时,则磁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变大,以较大的面积与基质材料接触。于是,在对磁性护套层8实施加工时,含磁性材料的基质材料形成渣,容易引起飞散、剥落。但是,通过预先将磁性材料的纵横比抑制成4以下,减小比表面积,从而在加工时不易产生渣。从进一步提高抑制渣产生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将磁性材料的纵横比设为3以下、进一步为2以下。
[0041]
磁性材料的粒子的纵横比的下限从渣产生的观点出发不作特别限定。但是,增大纵横比能够提高磁性护套层8的噪声遮蔽效果,所以优选纵横比为1.5以上。如上所述,从特别是提高在对磁性护套层8实施加工时抑制渣产生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预先将磁性材料的纵横比设为2以下,但是在使噪声遮蔽效果的提高优先的情况下,只要使纵横比大于2即可。也就是说,磁性材料的纵横比只要在4以下的范围内根据渣产生的抑制及噪声遮蔽所要求的水准来选择即可。
[0042]
如上,作为磁性护套层8含有的磁性材料的粒子,通过使用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另外纵横比为4以下的磁性材料的粒子,从而在对磁性护套层8实施切断等机械加工时,能够抑制产生渣而引起飞散、剥落。当从磁性护套层8产生含磁性材料的渣而引起飞散、剥落时,该渣附着于通信用电线1的其他构成构件、以端子为首的与通信用电线1连接的外部构件,有给通信用电线1与外部构件之间的电连接或物理连接带来影响的可能性。渣的产生量只要被抑制成可肉眼看到附着于通信用电线1的任一部位的渣,但是不可确认从通信用电线1落下的程度,则渣给通信用电线1和外部构件的连接赋予的影响是能忽视的程度,但是在产生大量的渣,且附着于通信用电线1的渣不能留在通信用电线1的表面,而是达到从通信用电线1落下的量的情况下,渣能够给通信用电线1和外部构件的连接赋予大的影响。
[0043]
例如,当在导体2与内导体端子之间、编织层6与外导体端子之间等、形成电连接的部位夹着渣时,则电阻由于渣而上升,有引起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在相互接触的构件之间夹着渣,从而有物理连接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当渣的产生进一步变得显著时,则形成渣的量的构成材料从磁性护套层8缺损自身也能够产生对外部构件连接磁性护套层8时的作业性的降低等影响。当从磁性护套层8的渣的产生及飞散、剥落被抑制时,则能够避
免如上述的渣的产生导致的影响,能够在通信用电线1与外部构件之间确保良好的电连接及物理连接、以及连接时的作业性。
[0044]
特别是,在通信用电线1如上所述在磁性护套层8的内侧具有编织层6的情况下,如果从磁性护套层8产生渣,则产生的渣以嵌入到编织层6的网眼的方式附着,容易以该状态保持于编织层6。但是,通过利用磁性护套层8中的磁性材料的粒径及纵横比的限制来抑制渣的产生,从而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渣向编织层6的附着。如上所述,通过在通信用电线1的末端部进行将磁性护套层8除去的加工,从而形成编织露出部11,露出的编织层6与端子等连接,但是在进行用于形成编织露出部11的加工时,来源于磁性护套层8的渣不易附着于露出的编织层6,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编织层6和端子等的连接。关于导体露出部12也同样通过抑制渣的附着,从而能够与端子等形成良好的连接。
[0045]
在磁性护套层8中,磁性材料的含量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从提高噪声遮蔽效果的观点出发,也可以相对于基质材料100质量份预先设为350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从有效地抑制从磁性护套层8产生渣的观点出发,优选其含量预先设为750质量份以下。
[0046]
另外,磁性护套层8的厚度从提高噪声遮蔽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设为0.2mm以上。另一方面,从避免通信用电线1的过度大径化的观点出发,其厚度优选预先设为0.5mm以下。作为磁性护套层8,也可以使含有的磁性材料的种类、量不同,将多种层层积地设置。
[0047]
磁性护套层8的噪声遮蔽效果的大小能够通过使用的磁性材料的种类、粒径、纵横比、密度等参数来调整。噪声遮蔽效果能够以向通信用电线1输入信号时的噪声量的方式来评价,例如,如后面的实施例所示,只要选择与使用的磁性材料有关的参数以使得噪声量变为-100db以下、进一步为-110db以下即可。
[0048]
(外部护套层)外部护套层9是以将磁性护套层8的外周包覆的方式设置的层,在通信用电线1整体上的外周露出。外部护套层9除了不可避免的杂质之外,不含有磁性材料。
[0049]
优选外部护套层9通过将高分子材料作为主要成分而构成。作为具体的高分子材料,与构成磁性护套层8的基质材料同样,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等卤素系高分子、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等工程塑料、各种弹性体、橡胶等。其中,从绝缘性及耐热性优良等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以聚丙烯为首的聚烯烃或者聚氯乙烯。高分子材料无论仅使用一种,还是通过混合、层积等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都可以。高分子材料也可以交联,另外,也可以发泡。磁性护套层8除了高分子材料之外,也可以适当含有阻燃剂等添加剂。
[0050]
构成外部护套层9的高分子材料无论是与构成磁性护套层8的基质材料同种的高分子材料,还是不同种的高分子材料都可以。优选的是,构成外部护套层9的高分子材料和构成磁性护套层8的基质材料具有相容性。进一步优选的是,两者由同种的高分子材料构成。而且,外部护套层9除了不含有磁性材料的方面之外,最好由与磁性护套层8相同的材料构成。例如,在磁性护套层8由将磁性材料分散于聚丙烯得到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外部护套层9最好由不含有磁性材料的聚丙烯构成。
[0051]
外部护套层9起到对磁性护套层8及更内侧的各构成构件从与外部物体的接触等上进行物理保护的作用。另外,在磁性护套层8中,由于含有磁性材料,从而硬度升高,有时容易产生龟裂、裂纹等损伤,但是通过磁性护套层8由外部护套层9包覆,从而即使有时磁性
护套层8产生龟裂、裂纹等损伤,也能够抑制该损伤发展而达到大的空隙的形成。于是,不易引起如下事态:由于损伤的发展,在磁性护套层8的面形成空隙,电磁波经由该空隙泄漏,从而磁性护套层8的噪声遮蔽性能降低。进一步地,通过磁性护套层8被外部护套层9包覆,从而在对磁性护套层8实施加工时,能够有效地抑制从磁性护套层8产生渣并向外侧飞散。在构成外部护套层9的高分子材料与磁性护套层8的基质材料具有相容性的情况下,进一步在是同种的情况下,外部护套层9与磁性护套层8之间的密合性提高,利用外部护套层9抑制渣从磁性护套层8产生、飞散的效果尤其升高。
[0052]
外部护套层9的厚度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从尤其是提高针对磁性护套层8的保护性能及抑制渣飞散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设为0.1mm以上。另外,优选设为磁性护套层8的厚度以上。另一方面,从避免通信用电线1的过度大径化的观点出发,外部护套层9的厚度优选预先设为0.5mm以下。另外,优选预先设为磁性护套层8的厚度的2倍以下。实施例
[0053]
以下示出实施例。此外,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例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各特性的评价在室温、大气中进行。
[0054]
[试样的制作]在作为铜合金的绞线而构成的导体的外周,使用交联发泡聚丙烯形成绝缘包覆部,形成为芯线。导体截面积为0.22mm2,绝缘包覆部的厚度为0.195mm。芯线的外径为0.85mm。
[0055]
在芯线的外周,将铜箔作为金属箔配置成纵向附加状。而且,在铜箔的外周形成有编织层。编织层构成为由镀锡软铜线(ta线)构成的一层编织。
[0056]
在编织层的外周形成有磁性护套层。作为磁性护套层,将以聚丙烯为基质材料混合磁性材料的粉末得到的材料挤压成形使壁厚为0.25mm。关于磁性材料,对试样a1~a6及试样b1~b3各自如表1所示选择种类、平均粒径、纵横比、含量。在哪个试样中,形成磁性护套层的状态下的外径都是2.7mm。
[0057]
进一步地,关于各试样,通过在磁性护套层的外周将不含有磁性材料的聚丙烯挤压成形,形成外部护套层,从而使通信用电线完成。外部护套层的壁厚为0.25mm。通信用电线整体上的外径为3.2mm。
[0058]
[评价](1)剥皮性为了对制作的各通信用电线估计磁性护套层加工时的渣的产生程度,而进行了剥皮性的评价。具体地,在各通信用电线的末端部,首先将外部护套层及磁性护套层从编织层的外周除去,形成编织露出部。而且,在该编织露出部的末端侧,将编织层及铜箔、绝缘包覆部从导体的外周除去,形成导体露出部。经由这些加工,如图2所示,得到在通信用电线的端部使编织层和导体呈段状露出的露出部。
[0059]
如上所述,在通信用电线的末端部形成露出部后,目视观察露出部及其周边。关于来源于磁性护套层的渣的生成,在无论是附着于通信用电线的形态还是从通信用电线落下的形态都不可确认的情况下,评价为剥皮性特别高( a)。在露出部可肉眼看到在编织层或者导体附着有渣,但是渣的产生量少而不可确认渣从通信用电线落下的情况下,评价为剥皮性高(a)。在附着于编织层或者导体的渣达到不留在通信用电线而是落下的量的情况下,
评价为剥皮性低(b)。
[0060]
(2)噪声遮蔽性作为通信用电线的通信性能,按照iec62153-4评价噪声量。在测量时,关于通过上述制作的各试样的通信用电线,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输入频率1.5ghz的信号时的噪声量。
[0061]
[结果]表1中对试样a1~a6及试样b1~b3各自将剥皮性及噪声量的评价结果与磁性护套层含有的磁性材料的构成一起示出。表中,磁性材料的平均粒径表示电子显微镜观察下的圆当量直径的d50值,磁性材料的含量用将基质材料(聚丙烯)设为100质量份的情况下的质量份数表示。[表1][表1]
[0062]
根据表1,在磁性护套层中的磁性材料采取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纵横比为4以下的粒子形状的试样a1~a6中,在磁性材料由铁氧体及fe-si-al合金的哪个构成的情况下都得到高剥皮性(a或者a )。也就是说,可抑制末端加工时从磁性护套层产生渣。另外,噪声量的测量值变为-105db以下,通过磁性护套层得到高噪声遮蔽效果。
[0063]
与这些试样a1~a6不同,在磁性材料的平均粒径超过50μm的试样b1、及纵横比超过4的试样b2、b3中,剥皮性降低(b)。也就是说,在末端加工时,从磁性护套层产生从通信用电线落下的程度的大量渣。特别是在纵横比增大的试样b2、b3中,与试样a1~a6比较,尽管将磁性材料的含量设为一半以下,也在末端加工时产生大量渣。这样,从试样a1~a6和试样b1~b3的剥皮性的比较来看,作为磁性护套层含有的磁性材料,通过使用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纵横比为4以下的粒子,可确认能够抑制加工磁性护套层时的渣产生。
[0064]
进一步地,当将试样a2~a5相互比较时,与磁性材料的纵横比成为3以上的试样a4、a5比较,在纵横比成为2的试样a2、a3中,剥皮性进一步升高(a ),可高度抑制从磁性护套层产生渣。由此可知:即使在纵横比为4以下的范围中,也通过使纵横比更小,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从磁性护套层产生渣。试样a1~a3成为磁性材料的粒径相互不同的试样,但是哪个都可得到特别高的剥皮性(a )。
[0065]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0066]1ꢀꢀꢀꢀ
通信用电线2
ꢀꢀꢀꢀ
导体3
ꢀꢀꢀꢀ
绝缘包覆部4
ꢀꢀꢀꢀ
芯线5
ꢀꢀꢀꢀ
金属箔6
ꢀꢀꢀꢀ
编织层7
ꢀꢀꢀꢀ
金属屏蔽层8
ꢀꢀꢀꢀ
磁性护套层9
ꢀꢀꢀꢀ
外部护套层10
ꢀꢀꢀ
露出部11
ꢀꢀꢀ
编织露出部12
ꢀꢀꢀ
导体露出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