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7:1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耳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追求更加完美的音频效果,对耳机的研究愈发深入。通常耳机在出厂时会进行测试,由人工耳来进行测听,通过频谱测试仪测试得到完美的声波曲线图,才可以出厂。
3.对于头戴式耳机而言,头戴式耳机的耳罩与耳朵之间的空腔会参与到声音的共鸣腔中,而不同个体的人的头型和耳型是有差异的,故而耳机套在不同人耳时腔体有所不同,甚至有些耳朵可能罩不完全,而耳机的低频会受这个腔体的影响,导致工厂调音出来的耳机给不同人带上后,低频效果有差异,声波曲线图有变化,听到的声音与出厂的声音有差别,且往往效果变得更差,而通过设置麦克风来拾取喇叭声音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时,麦克风由于距离喇叭太近拾音也容易饱和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头戴式耳机低频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包括
6.包括耳机本体以及与所述耳机本体连接的头戴部,所述耳机本体包括第一耳机;
7.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外壳以及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喇叭、第一喇叭支架、第一麦克风以及电路板;
8.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喇叭及所述第一麦克风电连接,所述第一喇叭支架将所述第一外壳内部分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
9.所述第一喇叭支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麦克风孔,所述第一麦克风嵌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孔内,且所述第一麦克风为双指向式麦克风,使所述第一麦克风可同时对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拾音。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喇叭支架设有第一喇叭槽,所述第一喇叭槽底部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喇叭嵌入所述第一喇叭槽内,且朝向所述第一出音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喇叭的旁侧,且所述第一喇叭以及所述电路板均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主壳以及第一包围式耳垫,所述第一主壳与所述第一包围式耳垫分别围合在所述第一喇叭支架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一主壳与所述第一喇叭支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室,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包围式耳垫与所述第一喇叭支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围式耳垫呈圆环状,且环绕所述第一喇叭支架侧面的边缘
处设置,使得佩戴时,所述第一喇叭支架、所述第一包围式耳垫以及人耳之间形成密封的所述第二腔室。
14.进一步地,还包括带有灯光芯片的第一灯板以及第一装饰灯,所述灯光芯片与所述第一装饰灯及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灯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喇叭槽的旁侧,另一端跨过所述第一喇叭槽开口固定于所述第一喇叭槽的另一旁侧,使得所述第一喇叭固定于所述第一喇叭槽内,所述电路板覆于所述第一灯板的表面。
15.进一步地,所述耳机本体还包括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通过所述头戴部与所述第二耳机连接,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喇叭、第二喇叭支架以及第二麦克风;
16.所述第二喇叭、第二麦克风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喇叭支架将所述第二外壳内部分成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
17.所述第二喇叭支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的第二麦克风孔,所述第二麦克风嵌于所述第二麦克风孔内,且所述第二麦克风为双指向式麦克风,使所述第二麦克风可同时对所述第三腔室及所述第三腔室拾音。
18.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
19.进一步地,还包括拾音麦克风以及麦克风外壳,所述拾音麦克风置于所述麦克风外壳内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麦克风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活动连接。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通过第一麦克风采集第一喇叭发出的声音,再与出厂声波曲线图进行对比得到差别,然后依据差别调整,针对不同的人按对比差别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调整,可以使得不同人佩戴同一款耳机获得体验与设计者设定的低频音效果,而且通过在第一喇叭支架上设置第一麦克风孔,采用双指向性麦克风,进行两面拾音,接受来自第一麦克风前方和后方的声音,抵消了大部分来自90度侧面的声音,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声压适当抵消,进而达到避免太靠近喇叭导致饱和失真的目的,提高拾音准确性,保证调整音频效果更好更准确,大大地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中第一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中第二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包括耳机本体以及与耳机本体连接的头戴部300,上述头戴部300用于在使用耳机时佩戴于头部,头戴部300可以是适配头顶的形状,上述耳机本体可以为一个耳机,或者为两个耳机,当只有一个耳机时,头戴部300与该耳机连接,并通过头戴部300进行佩戴,当耳机本体包括两个耳机时,两个耳机通过头戴部300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耳机本体包括第一耳机100,第一耳机100包括第一外壳110 以及置于第一外壳110内的第一喇叭120、第一喇叭支架140、第一麦克风130 以及电路板400;其中,电路板400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喇叭120及第一麦克风 130电连接,进而控制第一喇叭120播放声音,控制第一麦克风130拾音,第一喇叭支架140设于第一外壳110内部,将第一外壳110内部分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可用于容纳零部件,第二腔室为喇叭声音腔室,也即共鸣腔,具体地,第一喇叭支架140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第一麦克风孔,第一麦克风130为驻极体麦克风,可以嵌于第一麦克风孔内,且第一麦克风130为双指向式麦克风,使第一麦克风130可同时对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拾音。
30.上述电路板400的处理芯片安装有预设的音频对比程序,并存储有耳机出厂时测试得到的声波曲线图,当上述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出厂后,耳机开机并通过第一喇叭120发出声音后,第一麦克风130采集第一喇叭120发出的声音,并传输回到处理芯片,通过分析得到该声音的声波曲线图,再通过对比程序将该声波曲线图与出厂时的声波曲线图进行对比,若有不同,则针对两者差别对发出的声音进行调整,例如在对比显示低频比出厂时少的地方,则增加低频,在对比显示低频比出厂时多的地方,调少低频,进而使得第一喇叭120发出的声音与出厂时检测发出的声音效果相同,将声音分析得到声波曲线图以及将声波曲线图进行对比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这样针对不同的人按对比差别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调整,可以使得不同人佩戴同一款耳机获得体验与设计者设定的低频音效果。
31.而由于需要将第一麦克风130设置在第一喇叭120附近进行拾音,两者距离太近,麦克风拾音的音量太大,容易饱和失真,故在第一喇叭支架140上位于第一喇叭120旁侧的位置设置第一麦克风孔,采用双指向性麦克风,进行两面拾音,接受来自第一麦克风130前方和后方的声音,抵消了大部分来自90度侧面的声音,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声压适当抵消,进而达到避免太靠近喇叭导致饱和失真的目的,提高拾音准确性,保证调整音频效果更好更准确,大大地提高用户体验。
32.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固定第一麦克风130,可通过侧面粘贴固定在第一麦
克风孔内。进一步地,还包括麦克风框架141,麦克风框架141沿第一麦克风孔的边缘朝外延伸凸出,当第一麦克风孔为圆形时,该麦克风框架 141为空心圆柱状,第一麦克风130嵌入该空心圆柱状的麦克风框架141内以及第一麦克风孔内。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喇叭支架140用于支撑喇叭,具体地,第一喇叭支架140设有第一喇叭120槽,第一喇叭120槽底部设有第一出音孔,第一喇叭120 嵌入第一喇叭120槽内,且朝向第一出音孔,第一出音孔连通第二腔室。优选地,上述电路板400设置在第一喇叭120的旁侧,具体覆于第一喇叭120表面,两者通过导线连接,且第一喇叭120以及电路板400均置于第一腔室内。
3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0包括第一主壳111以及第一包围式耳垫112,两者边缘围合连接,具体地,第一主壳111与第一包围式耳垫112分别围合在第一喇叭支架140的两侧,使得第一主壳111与第一喇叭支架140围合形成第一腔室,也即第一主壳111与第一喇叭支架140围合得到的空间为第一腔室,以及使得第一包围式耳垫112与第一喇叭支架140围合形成第二腔室,也即第一包围式耳垫112与第一喇叭支架140围合得到的空间为第二腔室,上述第一包围式耳垫112可以设置多个通孔或通过设置镂空纱布等,使得佩戴时第二腔室与耳廊密封空间连通,上述第一包围式耳垫112壳可由软性材料制成,使得佩戴更舒服。
3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腔室为开放式腔室,当佩戴时才形成密封的腔室,具体地,第一包围式耳垫112呈圆环状,且环绕第一喇叭支架140侧面的边缘处设置,使得佩戴时,第一喇叭支架140、第一包围式耳垫112以及人耳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腔室。
36.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还包括带有灯光芯片的第一灯板160以及第一装饰灯,灯光芯片与第一装饰灯及电路板400电连接,第一装饰灯设于第一外壳110表面,第一灯板16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喇叭120槽的旁侧,另一端跨过第一喇叭120槽开口固定于第一喇叭120槽的另一旁侧,从而阻挡第一喇叭120从第一喇叭120槽脱离,使得第一喇叭120固定于第一喇叭120槽内,电路板400覆于第一灯板160的表面,且两者通过导线连接。
37.优选地,还包括带有导光芯片的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一导光灯150,上述第一导光灯150设于第一外壳110表面,且与第一导光板通过导线与导光芯片连接,上述第一导光板设于电路板400的一侧面,且为与第一灯板160相对的另一侧面,导光芯片通过导线与电路板400连接。
3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上述耳机本体还包括第二耳机200,第一耳机100通过头戴部300与第二耳机200连接,同理的,第二耳机200同样可通过麦克风拾音,进而调整低频音效,具体地,第二耳机200包括第二外壳210、第二喇叭、第二喇叭支架230以及第二麦克风240;其中,第二喇叭、第二麦克风240均与电路板400电连接,例如通过导线从第二耳机200沿头戴部300内部延伸,穿过头戴部300与第一耳机100中的电路板400连接,第二喇叭支架230 将第二外壳210内部分成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第二喇叭支架230上设有连通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的第二麦克风孔231,第二麦克风240嵌于第二麦克风孔231内,且第二麦克风240为双指向式麦克风,使第二麦克风240可同时对第三腔室及第三腔室拾音,第二麦克风240可通过侧边粘贴固定再第二麦克风孔 231内。
39.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壳210包括第二主壳211以及第二包围式耳垫212,两者边缘围合连接,具体地,第二主壳211与第二包围式耳垫212分别围合在第二喇叭支架230的两侧,
使得第二主壳211与第二喇叭支架230围合形成第三腔室,也即第二主壳211与第二喇叭支架230围合得到的空间为第三腔室,以及使得第二包围式耳垫212与第二喇叭支架230围合形成第四腔室,也即第二包围式耳垫212与第二喇叭支架230围合得到的空间为第四腔室,上述第二包围式耳垫212可以设置多个通孔或通过设置镂空纱布等,使得佩戴时第四腔室与耳廊密封空间连通,上述第二包围式耳垫212可由软性材料制成,使得佩戴更舒服
40.进一步地,第二喇叭支架230设有第二喇叭槽270,第二喇叭槽270底部设有第二出音孔,第二喇叭嵌入第二喇叭槽270内,且朝向第二出音孔,第二出音孔连通第四腔室,第二喇叭位于第三腔室内,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第二灯板 250以及第二导光板260,且均通过导线与电路板400电连接。第二外壳210上设置有装饰灯以及导光灯,第二灯板250与该装饰灯电连接,第二导光板260 与该导光灯电连接,进而控制装饰灯以及导光灯。
41.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低频自适应调节头戴式耳机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池500,电池500位于第三腔室内,且位于第二喇叭外侧,电池500与电路板400 通过导线电连接,以及通过导线与第二喇叭、第二灯板250及第二导光板260 电连接。
42.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拾音麦克风以及麦克风外壳,拾音麦克风置于麦克风外壳内,且通过导线与电路板400电连接,麦克风外壳与第一外壳110活动连接,通过移动麦克风外壳来调整拾音麦克风的位置。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