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前车灯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2:10: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车灯。


背景技术:

2.车辆在行驶时,受到车灯造型的限制,前车灯往往会产生雾气,雾气会影响到车灯的照明能力,前灯的雾气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车灯设计师们;传统汽车灯具为了节省初期的开发成本,往往采用在灯具内部增加干燥剂的方法来解决雾气凝结的问题,这种方法简单,初期开发成本低,但干燥剂存在失效期,2-3年需更换新的干燥剂,否则灯具起雾又会出现,因此增加了售后添加干燥剂的问题,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3.以现有的某一款车灯为例,如图1所示,该车的转向灯产光区域2和位置灯产光区域3为狭窄区域,同时又远离主光源产光区域1的高温区域,导致这两个狭窄区域易产生雾气凝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车灯,该车灯在原有的散热风道基础上设置了吹向转向灯产光区域、位置灯产光区域的除雾出风口,利用气流吹扫雾气,在不影响散热的同时解决了除雾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前车灯,包括主光源产光区域、转向灯产光区域、位置灯产光区域和风道,所述风道设有位于其一端部的进风口,所述风道还设有朝向主光源产光区域的散热出风口和除雾出风口,所述除雾出风口朝向转向灯产光区域和/或位置灯产光区域。
6.优选的,所述除雾出风口包括设置在风道不同端部的第一除雾出风口和第二除雾出风口;所述第一除雾出风口朝向转向灯产光区域,所述第二除雾出风口朝向位置灯产光区域。
7.优选的,所述散热出风口、第一除雾出风口和第二除雾出风口都为扁平状出风口。
8.优选的,所述风道还设有朝向主光源产光区域侧边的辅助散热出风口。
9.优选的,所述风道设有第一倾斜段、与第一倾斜段连接的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倾斜段连接且位于第一水平段上方的第一延伸段、与第一水平段连接的第二倾斜段、与第一水平段下端连接的第二延伸段,其中第一倾斜段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倾斜段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一倾斜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组合一起包围主光源产光区域;所述散热出风口位于第一延伸段的端部;第一除雾出风口位于第一延伸段的端部;第二除雾出风口位于第二延伸段的端部;辅助散热出风口位于第一倾斜段上。
10.优选的,所述风道还设有与第一水平段上端连接的固定段、连接在固定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的加强筋段。
11.优选的,第一延伸段与第一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2.优选的,风道具有三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第一端部位
于第一倾斜段的自由端,第二端部为第二倾斜段的自由端,第三端部为第二延伸段的自由端,进风口位于第一端部,第一除雾出风口位于第二端部,第二除雾出风口位于第三端部。
13.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呈正方形。
14.优选的,所述风道还设有多个固定部,固定部将风道固定在车辆前车灯的外壳上和/或车辆前车灯的其他部件上。
15.本实用新型车辆前车灯在原有的散热风道基础上充分利用灯体内的宝贵空间,将主体功能为散热的风道进行巧妙的改变,在保证主光源散热需求的同时,在易产生雾气淤积与功率比较高的转向灯产光区域、位置灯产光区域域增加出风口,利用气流吹扫雾气,从根本上解决耐热与雾气凝结的问题,无需再使用干燥剂,简化了车辆的售后检修工作,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6.图1为现有的车灯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前车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风道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光源产光区域、2转向灯产光区域、3位置灯产光区域、4风道、5风扇、6排风口、41进风口、42散热出风口、43第一延伸段、44第一除雾出风口、45第二延伸段、46第二除雾出风口、51第一倾斜段、52第一水平段、53第二倾斜段、54第一延伸段、55固定段、56加强筋段、421辅助散热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2.如图2所示,一种车辆前车灯,包括主光源产光区域1、转向灯产光区域 2和位置灯产光区域3,该车辆前车灯内还设置有包围光源产光区域1的风道 4,所述风道4设有位于其一端部的进风口41,进风口41与车辆前车灯的通风设备(图未示)连接。
23.所述风道4设有朝向主光源产光区域1下方的散热出风口42、朝向主光源产光区域1侧边的辅助散热出风口421、以及朝向转向灯产光区域2和/或位置灯产光区域3的除雾出风口。其中,散热出风口42主要负责主光源产光区域1的降温工作,除雾出风口负责转向灯产光区域2和/或位置灯产光区域 3的除雾工作。
24.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车辆前车灯的实际造型对风道4进行设计,考虑到该造型的前车灯转向灯产光区域2、位置灯产光区域3分处于不同的位置,所述除雾出风口包括有朝向转向灯产光区域2的第一除雾出风口44和朝向位置灯产光区域3的第二除雾出风口46,第二除雾出风口46主要负责位置灯产光区域3的降温与除雾功能。
25.具体地,所述风道4设有第一倾斜段51、与第一倾斜段51连接的第一水平段52、与第一水平段52连接且延伸至前车灯转向灯产光区域2附近的第二倾斜段53、与第一倾斜段
51连接且位于第一水平段52上方的第一延伸段43、与第一水平段52上端连接的固定段55、连接在固定段55和第二倾斜段53之间的加强筋段56以及与第一水平段52下端连接且延伸至延伸到位置灯产光区域3附近的第二延伸段45。其中,第一倾斜段51、第一水平段52和第一延伸段43围设呈半u型,以包围主光源产光区域1。
26.进风口41大致呈正方形且位于第一倾斜段51的端部;辅助散热出风口 421位于第一倾斜段51上,辅助散热出风口421朝向主光源产光区域1侧边吹风。
27.第一延伸段43与第一倾斜段5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散热出风口42位于第一水平段52;第一除雾出风口44位于第一延伸段43的端部;第二除雾出风口46位于第二延伸段45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风道4为不规则结构,其具有多个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三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第一端部位于第一倾斜段51的自由端,第二端部为第二倾斜段53的自由端,第三端部为第二延伸段45的自由端,进风口41位于第一端部,第一除雾出风口44位于第二端部,第二除雾出风口46位于第三端部。
28.为了使吹扫气流符合流体力学的要求,提升吹扫性能,所述散热出风口 42、第一除雾出风口44和第二除雾出风口46均为扁平状出风口。
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低除雾出风口对散热出风口散热性能的影响,所述进风口41设置在靠近散热出风口42处,气流经进风口41进入风道4内,先通过辅助散热出风口421和散热出风口42所在的区域然后在分别通过第一延伸段43、第二延伸段45由第一除雾出风口44、第二除雾出风口 46吹出,实现对转向灯产光区域2和位置灯产光区域3的除雾吹扫工作。
30.所述风道4还设有多个固定部60,固定部60将风道40固定在车辆前车灯的外壳(图未示)上和/或车辆前车灯的其他部件上。
31.本实用新型利用车辆前车灯内有限的空间,风道设置多个出风口,除满足本身主光源区域的降温工作外,又兼顾了由造型导致的凝雾问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