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31 04:44: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然而,目前电子设备的形式单一,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6.光学装置,用于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能以第一角度范围形成图像;
7.检测装置,包括:
8.容纳空间和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以外的区域不满足光线透过条件;
9.检测组件,朝向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用于通过所述开口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
10.其中,所述环境光亮度参数能用于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
1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12.显示装置,用于出射所述图像对应的光线,其中,所述光学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光线的出射范围内;
13.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获得的环境光亮度参数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
14.穿戴装置,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使用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图像位于所述使用者的视野范围内。
15.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具有第一口径,所述检测组件距离所述开口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口径和所述第一距离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确定;
16.其中,所述第一口径和所述第一距离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的一半的正切函数确定。
17.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18.覆盖组件,满足光线透过条件,位于所述开口处,用于覆盖所述开口。
19.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装置包括所述覆盖组件,
20.其中,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局部用于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局部为所述覆盖组件。
2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22.所述光学装置具有第一基准和第二基准;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局部能以所述第一
基准改变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方向,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局部能以所述第二基准改变入射所述容纳空间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其中,所述第二基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或,
23.所述光学装置具有第一基准,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局部能以所述第一基准改变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方向,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局部能以所述第一基准改变入射所述容纳空间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或,
24.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局部不改变入射容纳空间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
25.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局部与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局部在第一方向下满足重叠条件,使得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在第二方向下满足相同条件;
2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27.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28.如果所述覆盖组件能改变入射容纳空间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处理装置用于以第二关系确定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关系与第一关系不同,所述第一关系为环境光的亮度参数和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的对应关系。
29.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30.所述光学装置形成图像的第一角度范围能够调整;
31.所述检测组件通过所述开口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能够随着所述第一角度范围调整而调整。
32.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装置通过焦距的调整而能够调整所述第一角度范围;或
33.所述第二角度范围通过第一距离的调整而能够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组件距离所述开口的距离;和/或,所述第二角度范围通过所述开口的第一口径的调整而能够调整。
3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学装置,用于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能以第一角度范围形成图像;检测装置,包括:容纳空间和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以外的区域不满足光线透过条件;检测组件,朝向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用于通过所述开口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光亮度参数能用于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110、检测装置;111、容纳空间;112、开口;113、检测组件;120、光学装置;121、第一局部;122、第二局部;130、覆盖组件;140、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42.在本技术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45.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学装置120和检测装置110。光学装置120用于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20能以第一角度范围形成图像;检测装置110包括:检测组件113、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其中,所述开口112以外的区域不满足光线透过条件。检测组件113朝向所述开口112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1,检测组件113用于通过所述开口112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光亮度参数能用于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由于检测装置110能够检测到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且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此时,通过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环境光亮度参数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比较准确,能够防止检测装置110检测的环境光角度范围太大而影响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的准确性,保证电子设备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46.目前的环境光传感器的检测角度非常大,检测角度接近180
°
。环境光传感器不仅接收到图像所在区域的外界环境光亮度,图像区域外的外界环境光也同时被传感器所接受;因此,环境光传感器容易受到干扰,例如,电子设备的顶侧的照明光源使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受影响,无法准确地反馈图像区域的外界环境光亮度;通过本技术能够使检测区域的视角范围与形成图像区域的角度范围大体一致,能够大大地减小图像区域外的外界环境光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4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头戴设备。作为一示例,电子设备可以为ar光学眼镜。
48.这里,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本体140。本体140可以为框状结构,以便通过本体140将电子设备放置于使用者的头部。作为一示例,本体140可以为ar光学眼镜的框体;这里,光学装置120和检测装置110都可以设置于本体140。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学装置12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即可。例如,光学装置120可以包括透镜。
50.这里,光学装置120能以第一角度形成图像。第一角度由光学装置120的焦距和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尺寸确定。例如,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尺寸为b,光学装置120的焦距为c,
第一角度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显示图像即可。例如,显示装置可以为微型显示芯片;显示装置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和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制成;这里,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结构。又例如,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显示器;这里,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之外的结构。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10包括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其中,所述开口112以外的区域不满足光线透过条件,也即,开口112以外的区域不能透过光;此时,外界环境的光线只能通过开口112进入容纳空间111。
53.这里,检测装置110可以具有壳体,壳体包括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当然,检测装置110也可以不包括壳体,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本体140或本体140上的其他结构件形成。
54.这里,开口112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开口1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又例如,开口1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或正方形。作为一示例,开口112的截面形状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形状相同。
55.这里,开口112具有第一口径,第一口径可以为固定值。当然,第一口径的值也可以调整。作为一示例,形成所述开口112的壁体能够运动而使第一口径的值能够调整。
5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13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检测组件113能够通过所述开口112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即可。例如,检测组件113可以包括感光器件。又例如,检测线件可以包括光传感器。
57.这里,检测组件113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1,检测组件113的检测面朝向开口112,以便检测组件113通过所述开口112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
58.这里,检测组件113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所示,检测组件113与形成所述开口112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便检测组件113能够通过开口112检测到对称方向的外界环境光线。作为一示例,开口112设置于第一壁体,检测组件113设置于第二壁体,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间隔且大体平行设置,开口112的中心与检测组件113的中心之间形成第一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一壁体满足垂直条件,垂直条件是指垂直或大体垂直。
59.这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相同条件是指相同或大体相同。当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120确定的情况下,第一角度范围确定,基于第一角度范围能够确定第二角度范围。所述检测组件113距离所述开口112第一距离;第二角度范围与第一口径和第一距离相关;其中,所述第一口径和所述第一距离能够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确定。例如,所述第一口径和所述第一距离能够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的一半的正切函数确定。作为一示例,如图1所示,第一口径为d,第一距离为l,第二角度此时,如果通过第一角度fov1确定了第二角度fov,再给第一口径d和第一距离l中的一个取值,另一个能够通过第一角度范围的一半的正切函数确定,例
如,
60.这里,所述环境光亮度参数能用于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光学装置120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的亮度,且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使得光学装置120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的亮度与环境光亮度参数匹配,以便图像和外界环境叠加在一起的情况下,光学装置120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与外界环境互不影响;如果外界环境光亮度太亮,则用户无法清晰地观察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的图像,如果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的亮度过高,则会影响到用户观察外界环境。通过本技术能够使光学装置120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的亮度与环境光亮度参数匹配,保证外界环境的背景亮度与光学装置120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的亮度参数在一定比例范围内,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装置和处理装置。显示装置用于出射所述图像对应的光线,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光线的出射范围内;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113获得的环境光亮度参数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这里,显示装置和处理装置为电子设备的结构件,以便通过电子设备自带的显示装置能够出射所述图像对应的光线,以及通过电子设备自带的处理装置能够基于所述检测组件113获得的环境光亮度参数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不需要电子设备之外的设备提供显示和处理功能,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62.这里,上述已经对显示装置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3.这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至少部分是指所述光学装置120的入光侧。
64.这里,处理装置内可以存储有环境光亮度参数与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的对应关系,以便处理装置能够基于所述检测组件113获得的环境光亮度参数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
65.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不包括显示装置和处理装置,此时,电子设备需要外部设备的显示和处理功能。
6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穿戴装置,穿戴装置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使用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图像位于所述使用者的视野范围内,以便使用者通过穿戴装置能够观看图像。
67.这里,穿戴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ar光学眼镜,穿戴装置可以包括ar光学眼镜的镜腿,也可以包括ar光学眼镜的镜框,还可以包括ar光学眼镜的鼻托。
68.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不包括穿戴装置,此时,电子设备需要基于外部设备的穿戴结构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使用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6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覆盖组件130,覆盖组件130满足光线透过条件,覆盖组件130位于所述开口112处,覆盖组件130用于覆盖所述开口112,以便通过覆盖组件130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容纳空间111而影响检测组件113工作。
70.在本实现方式中,覆盖组件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覆盖组件130可以为平镜结构,此时,覆盖组件130不影响进入开口112的光线方向,如图2所示。又例如,覆盖组件130可
以为透镜结构或透镜组,此时,覆盖组件130影响进入开口112的光线方向;这里,透镜组可以包括凸透镜,也可以包括凹透镜,还可以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
71.这里,覆盖组件130可以位于容纳空间111内,也可以位于容纳空间111外。当然,覆盖组件130还可以位于开口112内,此时,覆盖组件130既不位于容纳空间111内,又不位于容纳空间111外。
72.示例一,如图4所示,覆盖组件130卡设于开口112处,覆盖组件130为透镜结构。此时,检测装置110位于覆盖组件130的焦平面位置,第二角度范围由覆盖组件130的焦矩和检测组件113的感光面的尺寸确定。作为一示例,覆盖组件130的焦矩为f,检测组件113的感光面的尺寸为a,第二角度此时,如果通过第一角度fov1确定了第二角度fov,再将焦矩f和检测组件113的感光面的尺寸a中的一个确定,另一个能够通过第一角度范围的一半的正切函数确定,例如,
73.这里,覆盖组件130可以包括凸透镜。
74.这里,第二角度fov与开口112的第一口径没有关系。
75.这里,检测组件113设置于覆盖组件130的焦平面位置处,此时,可以根据需要将覆盖组件130的焦距设置的较小,从而能够减小覆盖组件130和检测组件113之间的距离,使检测装置110的厚度设置的较薄,检测装置110的厚度是指从检测组件113至覆盖组件130形成的厚度。同时,由于覆盖组件130为透镜结构,此时,通过覆盖组件130形成第二角度范围的边界更小,第二角度范围的误差也更小。
76.示例二,所述光学装置120可以包括所述覆盖组件130,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用于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为所述覆盖组件130;这里,光学装置120既能够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又能够保护检测组件113,不需要单独再设置覆盖组件130,大大地减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
77.在示例二中,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的透光性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的的透光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8.例如,所述光学装置120具有第一基准,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能以所述第一基准改变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方向,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能以所述第一基准改变入射所述容纳空间111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
79.这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的光学特性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的光学特性相同。作为一示例,第一基准可以包括第一焦点,以便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能够以相同焦点聚焦光线。当然,第一基准也可以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一焦矩。
80.这里,使用者的眼睛一般位于第一光轴上;此时,检测装置110不在第一光轴上,光线经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时,光线会发生改变,此时,可以提前设置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及第一距离,使经过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入射检测装置110光线为第二角度范围。
81.又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光学装置120可以具有第一基准和第二基准;所述光学装
置120的第一局部121能以所述第一基准改变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方向,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能以所述第二基准改变入射所述容纳空间111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其中,所述第二基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
82.这里,第一基准表征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的光线特性,第二基准表征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的光线特性。第一基准和第二基准不同。作为一示例,第一基准可以包括第一焦点,第二基准可以包括第二焦点;第一基准和第二基准可以为光学装置120的两个不同焦点,以便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能够以不同焦点聚焦光线。当然,第一基准也可以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一焦矩,第二基准也可以包括第二光轴和第二焦矩,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平行。
83.这里,第二角度范围由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的焦矩和检测组件113的感光面的尺寸确定,上述已经记载了基于第一角度范围确定焦矩和检测组件113的感光面的尺寸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84.再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不改变入射容纳空间111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此时,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为平镜结构,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为透镜结构。
85.这里,第二角度范围由第一口径和第一距离确定,可以基于第一角度范围确定第一口径和第一距离,上述已经记载了基于第一角度范围确定第一口径和第一距离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86.在示例二中,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的相对位置不作限定。
87.例如,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位于光学装置120的中部,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位于光学装置120的边部。
88.又例如,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在第一方向下满足重叠条件,使得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在第二方向下满足相同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满足垂直条件;以便使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的第一角度范围与检测组件113通过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在第二方向的角度相同。
89.这里,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在第一方向下满足重叠条件是指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在第一方向的投影满足重叠条件,重叠条件是指重叠或大体重叠。
90.这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方向可以竖直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又例如,第一方向可以水平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
91.作为一示例,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满足重叠条件,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在水平方向满足相同条件;以便使检测装置110检测的水平视角和光学装置120形成图像的水平视角相同,由于人眼更关注水平视野,通过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12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满足重叠条件,能够使检测装置110检测的水平视角和光学装置120形成图像的水平视角相同,从而大大地提高电子设备适应能力。
92.作为又一示例,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局部121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局部
122在水平方向的投影满足重叠条件,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在竖直方向满足相同条件;以便使检测装置110检测的水平视角和光学装置120形成图像的竖直视角相同。
93.在本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覆盖组件130能改变入射容纳空间111的环境光的光线方向,处理装置用于以第二关系确定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关系与第一关系不同,所述第一关系为环境光的亮度参数和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的对应关系;以便通过处理装置将覆盖组件130对环境光的亮度的影响以及检测装置110对环境光的亮度的影响去除掉。
94.这里,第一关系的具体值不作限定。例如,环境光的亮度参数为e1,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为e2,第一关系为e2=e1。
95.这里,第二关系的具体值不作限定。例如,显示装置的亮度参数为e2,检测装置110检测的环境光的亮度参数为e3;如果覆盖组件130包括凸透镜,第二关系可以为这里,k1可以为1.1;如果覆盖组件130包括凹透镜,第二关系可以为e2=k2
×
e3,这里,k2可以为1.2;如果覆盖组件130存在杂质影响覆盖组件130的透光率,第二关系可以为e2=k3
×
e3,这里,k3可以为1.3;当然,实际使用中可以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而设置第二关系。
9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装置120形成图像的第一角度范围能够调整;所述检测组件113通过所述开口112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能够随着所述第一角度范围调整而调整,以便电子设备基于需要能够调整第一角度范围,从而改变电子设备的形成图像的视角;同时,由于第二角度范围能够随着第一角度范围调整而调整,此时,检测装置110检测的环境光亮度的角度范围能够保持与光学装置120形成图像的角度范围一致,从而保证光学装置120形成图像的亮度参数与检测装置110检测的环境光亮度参数一致。
97.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装置120形成图像的第一角度范围能够调整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光学装置120可以通过焦距的调整而能够调整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作为一示例,光学装置120为液态变焦装置,光学装置120可以包括:透明容器和封装在透明容器件内互不相溶的电解液和绝缘液。所述透明容器具有相对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电解液和绝缘液在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交界曲面;通过改变交界曲而实现改变焦距。作为又一示例,光学装置120可以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透镜部、第二透镜部和第三透镜部。第一透镜部具有第一焦距,第二透镜部具有第二焦距,第三透镜部具有第三焦距。第一透镜部、第二透镜部和第三透镜部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的本体140转动至第一透镜部、第二透镜部和第三透镜部中的一个透镜部用于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此时,与显示装置位置对应的透镜部工作;通过转动第一透镜部、第二透镜部和第三透镜部使不同的透镜部与显示装置的位置对应,能够使显示装置形成图像的视角不同,也即,第一角度范围不同;这里,当光学装置120切换不同的透镜部时,显示装置与光学装置120之间距离需要适应性地调整,此时,显示装置可以可移动地设置,通过调整显示装置能够调整显示装置与光学装置120之间的距离。
98.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角度范围调整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99.例如,当第二角度范围由第一口径和第一距离确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角度范围
可以通过第一距离的调整而能够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组件113距离所述开口112的距离;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也可以通过所述开口112的第一口径的调整而能够调整。当然,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也可以既通过第一距离的调整而能够调整,又通过所述开口112的第一口径的调整而能够调整;此时,第一口径和第一距离可以同时调整。作为一示例,电子设备包括第三壁体和第四壁体,第三壁体和第四壁体形成开口112,第三壁体能够向靠近或远离第四壁体侧移动而调整第一口径;第四壁体能够向靠近或远离第三壁体侧移动而调整第一口径。作为又一示例,检测装置110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空间111内,检测装置110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开口112侧移动而调整第一距离。作为又一示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壁体,开口112设置于第一壁体,第一壁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电子设备,第一壁体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检测装置110侧移动而调整第一距离。
100.又例如,如图4所示,覆盖组件130为透镜结构,此时,第二角度范围由检测组件113的感光面的尺寸和覆盖组件130的焦矩f确定,此时,可以通过改变覆盖组件130的焦矩f来调整第二角度范围,这里,第一距离与焦矩f大体相同,检测组件113与覆盖组件130之间的距离也需要适应地调整;覆盖组件130的焦矩f的调整方式与上述光学装置120调整焦距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检测组件113与覆盖组件130之间距离的调整方式与上述第一距离的调整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10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学装置120,用于基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20能以第一角度范围形成图像;检测装置110,包括: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其中,所述开口112以外的区域不满足光线透过条件;检测组件113,朝向所述开口112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1,用于通过所述开口112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外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光亮度参数能用于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由于检测装置110能够检测到第二角度范围的环境光亮度参数,且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与所述光学装置120的第一角度范围满足相同条件,此时,通过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环境光亮度参数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比较准确,能够防止检测装置110检测的环境光角度范围太大而影响调整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参数的准确性,保证电子设备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
10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