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实验蚯蚓保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21:13: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实验设施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实验蚯蚓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中学生物课程中通过有关蚯蚓观察的实验教导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体态特征进行了解。
4.蚯蚓观察实验过程中,需要对蚯蚓完成触摸和棉球擦拭等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时,蚯蚓需要回收后重复使用以节省实验素材,现有的回收方式为学生统一将蚯蚓保存在一容器内,下一批学生实验时,再从容器中取出重复进行实验,蚯蚓观察实验处于室内光源条件且干燥的环境下,与蚯蚓的习性并不相符,经过实验操作后蚯蚓处于被刺激的状态,多次重复实验使得蚯蚓因容易刺激过度而损毁造成实验素材损耗,与此同时,用于回收蚯蚓的容器内,蚯蚓会聚集成团,再取出时相互拉扯同样造成实验素材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实验蚯蚓保存装置,在箱体上设置与箱体内部相连通且透明的蚯蚓回收管,实验完成的蚯蚓放入回收管内,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使蚯蚓运动至箱体内部的覆土层中恢复,避免蚯蚓因重复实验难以恢复导致的刺激过度而损毁,从而节省实验素材损耗。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生物实验蚯蚓保存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观察腔,观察腔内设有覆土层;箱体一侧设有蚯蚓取出口,另一侧设有透明的蚯蚓回收管,蚯蚓回收管顶部开口,底部与覆土层连通,蚯蚓取出口与蚯蚓回收管分别位于箱体相对布置的两侧板上。
8.进一步的,箱体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顶盖,顶盖为透明板。
9.进一步的,顶盖上表面设有遮光布。
10.进一步的,蚯蚓回收管顶部开口高度与顶盖平齐,底部与覆土层连通处的高度不超过滤水板的高度。
11.进一步的,蚯蚓取出口与箱体侧板铰接。
12.进一步的,箱体内部设有水平布置的滤水板,滤水板将箱体内部分为位于箱体顶部的观察腔和位于箱体底部的排水腔。
13.进一步的,滤水板具有阵列布置的滤水孔。
14.进一步的,箱体侧部设有通风孔。
15.进一步的,排水腔底部设有排水口。
16.进一步的,排水口连接排水堵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8.1、蚯蚓取出口与蚯蚓回收管分别位于箱体相对布置的两侧板上,形成一定的相对距离,进入回收管的蚯蚓利用其避光性运动至观察箱内部的覆土层中,蚯蚓经回收管底部返回覆土层到重新被取出时,已经在覆土层中停留一段时间,能够恢复因实验产生的刺激,避免蚯蚓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刺激过度而损毁造成实验素材浪费。
19.2、箱体形成适合蚯蚓生存的微型环境,在蚯蚓观察实验中形成临时保存蚯蚓的装置,能够保存养殖或是捕获的蚯蚓,有利于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1.图1是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布卷起状态下辅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布展开状态下辅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布展开状态下辅助装置的后侧视图;
24.图4是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布卷起状态下辅助装置的右侧视图;
25.图5是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滤水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顶盖,2、蚯蚓取出口,3、提手,4、蚯蚓回收管,5、遮光布,6、滤水板,7、覆土层,8、排水腔,9、排水口,10、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8.蚯蚓观察实验,是中学生物课程中教导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体态特征进行观察的实验课程,学生进行实验时,蚯蚓需要回收后重复使用以节省实验素材。
29.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频繁多次重复实验使得蚯蚓难以从刺激状态恢复,容易刺激过度而损毁造成实验素材损耗;同时,现有的回收方式会将蚯蚓收集至一容器内,容器内的蚯蚓会聚集成团,再取出时相互拉扯同样造成实验素材损耗。
30.因此,以下实施例给出了一种生物实验蚯蚓保存装置,通过观察箱形成模拟蚯蚓生存的微环境,在观察箱上设置与箱体内部相连通且透明的蚯蚓回收管,实验完成的蚯蚓放入回收管内,利用蚯蚓生活在阴暗且潮湿环境的特性,使蚯蚓自行运动至观察箱内部的覆土层中恢复,避免蚯蚓因重复实验产生刺激过度而损毁,从而更好的保存实验素材避免损耗。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实验蚯蚓保存装置,包括矩形的箱体,箱体顶部设有透明的顶盖1,顶盖1上表面设有遮光布5,箱体内部设有水平布置的滤水板6,滤水板6将箱体内部分为位于顶部的观察腔和底部的排水腔8,观察腔内设有覆土层7;箱体一侧设有蚯蚓回收管4另一侧设有蚯蚓取出口2,蚯蚓回收管4顶部开口,底部与覆土层7连通。
33.顶盖1与箱体可拆卸连接,蚯蚓取出口2与蚯蚓回收管4分别位于箱体相对布置的两侧。
34.遮光布5依据使用需求卷绕收纳(如图1所示)或覆盖在顶盖1上表面(如图2所示)。
35.顶盖1和蚯蚓回收管4均为透明材料,例如可以为透明亚克力或玻璃。
36.箱体模拟蚯蚓的生活环境用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例如,每3-5名学生为一组,将取得的蚯蚓(野外捕获或养殖)放置在覆土层7中,覆土层7放置蚯蚓食物(腐植质、植物叶、根及茎等)并喷水保持湿度,水被覆土吸收使覆土层7柔软产生黏性不会进入到蚯蚓回收管4内,保持蚯蚓回收管4的干燥状态;利用顶盖1上表面的遮光布5维持箱体内的阴暗环境,箱体两侧的通风孔10保持观察腔内空气流通,从而模拟蚯蚓的生存环境。
37.观察实验过程中,在遮光布5卷绕收纳时,能够从箱体上方,即透明的顶盖1处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利用蚯蚓取出口2连接的提手3,打开观察腔的部分区域,取出蚯蚓进行实验;取出完毕后,遮光布5覆盖在顶盖1上表面维持阴暗环境。
38.蚯蚓观察实验按教材要求,需抚摸蚯蚓体表,感受蚯蚓体表的黏液;用棉球沾水湿润蚯蚓体表;将蚯蚓放置在糙纸上,观察蚯蚓身体粗细变化和长短变化。
39.实验结束后,将蚯蚓放入回收管4,如图3-4所示,由于蚯蚓回收管4为透明的管状(可以为圆管或是矩形管,本实施例以矩形管为例),顶部开口与顶盖1平齐,底部与覆土层7相连通且连通处的高度不低于滤水板6的高度,蚯蚓回收管4是干燥的环境,且没有遮光布5的遮挡而存在光照,蚯蚓受避光性的影响,会由回收管4底部,经与覆土层7相连通的区域逐步运动至覆土层7内部,返回潮湿、阴暗的环境。
40.下一次实验开始,从蚯蚓取出口2重新取出蚯蚓进行实验。
41.蚯蚓观察实验中转移、抚摸蚯蚓的操作都会对蚯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刺激,同时观察实验在室内光源条件下进行,蚯蚓具有避光性同样对蚯蚓产生刺激,蚯蚓在短时间内频繁被刺激后,运动能力下降,使得观察实验中蚯蚓身体粗细变化和长短变化不明显,蚯蚓停留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即可恢复。
42.关于蚯蚓的避光性,蚯蚓会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而中学阶段的生物实验室采取日光灯或自然光照明,包含较多的紫外线和蓝光,蚯蚓回收管4是透明材质,会使得蚯蚓主动寻找更为黑暗和潮湿的覆土层7。
43.而蚯蚓回收管4与蚯蚓取出口2分别位于箱体相对的两侧,存在一定的相对距离,观察腔内存在多条蚯蚓,实验完毕后的蚯蚓返回覆土层7到重新被取出时,已经在覆土层7中停留一段时间,则能够恢复因实验产生的刺激,避免蚯蚓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刺激过度而损毁造成实验素材浪费。
44.观察腔内存在多条蚯蚓,使用完毕后的蚯蚓由回收管4放入,实验所需的蚯蚓由取出口2取出,蚯蚓回收管4与蚯蚓取出口2分别位于箱体相对的两侧形成蚯蚓使用的循环,从而节省实验素材。
45.依据测试,蚯蚓的运动速度为每分钟20-30cm,当蚯蚓回收管4与蚯蚓取出口2分别位于箱体相对的两侧时,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能够满足蚯蚓在覆土层7中停留一段时间而恢复的要求,与此同时,覆土层7中的蚯蚓会主动寻找观察腔内放置的食物(腐植质、植物叶、根及茎等),有利于学生了解蚯蚓的习性;例如,在食物底部与覆土层7接触的腐烂区域(含有腐植质)能够找到蚯蚓。
46.取出蚯蚓时,若取出口2覆盖的区域没有发现蚯蚓,可以将顶盖1与箱体分离便于扩大操作面积,取出蚯蚓后重新连接恢复。本实施例中,顶盖1与箱体实现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不受限制,可以为螺栓、卡扣或任意一种已有的连接结构。
47.本实施例中,蚯蚓取出口2位于箱体前侧,蚯蚓回收管4位于箱体后侧,蚯蚓取出口2与箱体侧板铰接实现转动连接,从而开启和关闭。
48.传统回收蚯蚓的方式是使用底部封闭的容器,回收的多条蚯蚓相互碰撞受到振动刺激使得蚯蚓容易成团,而本实施例中,蚯蚓回收管4与观察腔内的覆土层7连通并不封闭,放入其中的蚯蚓会主动寻找阴暗、潮湿的覆土层7而从连通处返回覆土层7,从而缓解成团的现象,避免成团的蚯蚓在重新取出实验时的相互拉扯。
49.滤水板6用于过滤覆土层7中多余的水分,防止蚯蚓窒息。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滤水板6具有阵列布置的滤水孔,用于过滤覆土层7中多余的水分。
50.排水腔8底部设有排水口9,用于多余水分的排净。排水口9连接排水堵头,在排水腔8内积水到达一定高度后,拆除排水堵头排净积水。
51.箱体形成适合蚯蚓生存的微型环境,在蚯蚓观察实验中形成临时保存蚯蚓的装置,能够保存养殖或是捕获的蚯蚓,有利于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52.箱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有利于多个箱体的堆叠存放。
53.蚯蚓回收管底部与覆土层连通,进入回收管的蚯蚓利用其避光性运动至观察箱内部的覆土层中恢复,避免蚯蚓因重复实验难以恢复导致的刺激过度而损毁。
54.蚯蚓取出口与蚯蚓回收管分别位于箱体相对布置的两侧板上,形成一定的相对距离,实验完毕后的蚯蚓经回收管底部返回覆土层到重新被取出时,已经在覆土层中停留一段时间,能够恢复因实验产生的刺激,避免蚯蚓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刺激过度而损毁造成实验素材浪费。
55.箱体的观察腔形成满足蚯蚓生存条件的微型环境,在蚯蚓观察实验中形成临时保存蚯蚓的装置,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