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18:41: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3.排,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经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日常生活,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进河流。不仅降低了雨水峰值过高时出现积水的几率,也减少了第一时间对水源的直接污染。
4.但目前市场上的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系统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雨水处理系统在碰到强降雨时,易造成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崩溃,增加了维护和更换成本,同时存在十分大的安全隐患;2、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过滤结构不利于长期实现对水体的净化,系统不能及时将净化后的污垢排出,还需人工排污,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解决现有技术中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易崩溃、不利于长期实现对水体的净化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包括:
7.渗透区,渗透区上侧形成一渗入端、下侧形成一渗出端;
8.缓冲区,缓冲区具有一缓冲通道,缓冲通道由其进水端至其排水端依次布置有旋转件、缓冲件及渗水层,缓冲通道的进水端高于渗入端设定距离,旋转件纵向转动布置于缓冲通道的进水端、其外侧均匀设有多个缓冲驱动端,缓冲驱动端用以在水进入缓冲通道时与之接触并驱动旋转件旋转,以缓冲水的冲击力,缓冲件包括安装框及转动叶片,安装框横设于缓冲通道、其两侧与转动叶片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透水孔,转动叶片转动设于安装框内、并能够在水流驱动下转动以缓冲水压,渗水层内填充有碎石、其中部均匀设有多个与渗水层连通的渗水管,多个渗水管下端均连通有用于沉淀杂质的沉淀管,且沉淀管上设有清理件,清理件的驱动端置于沉淀管内、用以通过沉淀管的出口导出其内部杂质,多个渗水管的一侧设有一与每个渗水管下部的一侧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旋转件包括连接轴及多个导水板,连接轴转动设于缓冲通道的进水端,多个导水板沿连接轴的外周面均匀布置、至少其中一导水板正对缓冲通道的进水端,旋转件设于缓冲通道的进水端及溢流管之间。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缓冲件由其靠近缓冲通道进水端的一侧至另一侧向下倾斜布置,透水孔及缓冲件均设有多组,每组透水孔均由多个出水孔组成,多个出水孔环绕于转动叶片的中心轴布置并与转动叶片的扇叶对应。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清理件包括电机及螺旋杆,螺旋杆于背离沉淀管出口的一端沿沉淀管的长度方向布置,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杆的中心轴相连、并同于驱动螺旋杆旋转。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渗水管均呈竖直设置,第二排水管的进水口处设有滤网。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缓冲通道内与沉淀管对应的位置处填设有泥土基层,沉淀管设于泥土基层内。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缓冲通道的进水端口内设有缓冲板及滤板,缓冲板及滤板均插设于缓冲通道,缓冲板设于缓冲通道靠近进水端口的一侧。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渗透区包括植被栽培层、碎石层及混凝土层,植被栽培层、碎石层及混凝土层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混凝土层内设有渗透孔、其下方依次设有透水布、支撑网及集水斗,透水布、支撑网及集水斗依次相连,集水斗的出水口与第一排水管连通,缓冲通道上与其进水端相对的一侧连通有一由其内至外的方向向上倾斜布置的溢流管。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渗水管上均匀开设有与渗水层连通的渗水孔,渗水孔的直径小于渗水层内碎石的直径。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道路雨水缓冲设施还包括有一净水池及一污水池,第一排水管上设有第一水质检测器、其出水端连通设有第一净水管及第一污水管,第一净水管及第一污水管上均设有与第一水质检测器通过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水阀,第二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水质检测器、其出水端连通设有第二净水管及第二污水管,第二净水管及第二污水管上均设有与第二水质检测器通过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水阀,第一净水管及第二净水管的出水口与净水池连通,第一污水管及第二污水管的出水口与污水池连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的旋转件、缓冲件、渗水层及渗水管,使设置的旋转件及缓冲件能够分别实现对水流的纵向缓流及横向缓流,设置的渗流层,使水体能够通过其中设置的碎石之间的间隙渗入至渗水管内,使雨峰值过大时,该装置能够实现对水的逐层缓冲,以减小水压,避免造成排水系统崩溃,减少了维护和更换成本;
19.通过设置的沉淀管及清理件,使在排水过程中,渗水管内水体的杂质经过渗水管沉淀并落入至沉淀管内,通过清理件将沉淀管内部的杂质通过沉淀管的出口导出,实现对杂质的沉淀及清理,利于该排水系统长期的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
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渗透区及缓冲区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沉淀管安装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缓冲件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缓冲件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渗水管连接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一实施方式的滤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渗透区;11、植被栽培层;12、碎石层;13、混凝土层;131、透水布;132、支撑网;133、集水斗;14、第一排水管;141、第一水质检测器;142、第一净水管;143、第一污水管;2、缓冲区;21、缓冲通道;211、缓冲板;212、滤板;22、旋转件;221、连接轴;222、导水板;23、缓冲件;231、安装框;2311、透水孔;232、转动叶片;24、渗水层;25、渗水管;251、渗水孔;26、沉淀管;361、泥土基层;27、清理件;271、电机;272、螺旋杆;28、第二排水管;281、第二水质检测器;282、第二净水管;283、第二污水管;284、滤网;29、溢流管;3、净水池;4、污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0.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包括:渗透区1、缓冲区2、净水池3及污水池4。
31.渗透区1上侧形成一渗入端、下侧形成一渗出端。
32.如图2、图4所示,缓冲区2具有一缓冲通道21,缓冲通道21由其进水端至其排水端依次布置有旋转件22、缓冲件23及渗水层24,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高于渗入端设定距离,旋转件22纵向转动布置于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其外侧均匀设有多个缓冲驱动端,缓冲驱动端用以在水进入缓冲通道21时与之接触并驱动旋转件22旋转,以缓冲水的冲击力,缓冲件23包括安装框231及转动叶片232,安装框231横设于缓冲通道21、其两侧与转动叶片232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透水孔2311,转动叶片232转动设于安装框231内、并能够在水流驱动下转动以缓冲水压,渗水层24内填充有碎石、其中部均匀设有多个与渗水层24连通的渗水管25,多个渗水管25下端均连通有用于沉淀杂质的沉淀管26,且沉淀管26上设有清理件27,清理件27的驱动端置于沉淀管26内、用以通过沉淀管26的出口导出其内部杂质,多个渗水管25的一侧设有一与每个渗水管25下部的一侧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28。
33.本装置中,雨水能够通过渗透区1的渗入端渗入至其渗出端,并通过第一排水管14排放,当雨水量到达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高于渗透区1的设定高度后,雨水通过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进入到缓冲通道21内,水体经由旋转件22及缓冲件23,缓冲件23的缓冲驱动端能够与水体接触,水体不断接触其多个缓冲驱动端,并驱动旋转件22进行转动,随后通过透水孔2311进入到安装框231内,驱动旋转动叶片232在安装框231内转动,实现了对水压的缓冲,最后水体流入到渗水层24,其能够顺延渗水层24内碎石之间的间隙逐渐下流,进一步实现了对水体的缓冲,水体最后渗入到渗水管25内,并通过第二排水管28排放,在排水时渗水管25内的杂质经过沉淀沉入至沉淀管26内,通过使用清理件27能够通过沉淀管26出口导出其内部的杂质,以此实现了对装置的清理,其结构合理,缓冲效果好,并且与生态结合,实现了良好的排水性。
34.如图1所示,渗透区1包括植被栽培层11、碎石层12及混凝土层13,植被栽培层11、碎石层12及混凝土层13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混凝土层13内设有渗透孔、其下方依次设有透水布131、支撑网132及集水斗133,透水布131、支撑网132及集水斗133依次相连,集水斗133的出水口与第一排水管14连通,,缓冲通道21上与其进水端相对的一侧连通有一由其内至外的方向向上倾斜布置的溢流管29;通过设置的植被栽培层11、碎石层12、混凝土层13、透水布131、支撑网132及集水斗133,使渗透区1上方的水流能够经由植被栽培层11、碎石层12、混凝土层13、透水布131、支撑网132渗透,并通过集水斗133集中,通过第一排水管14实现排放;通过设置的溢流管29,缓冲通道21内能够进行积水缓流,当水体漫过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及溢流管29时,缓冲通道21的水可通过溢流管29排放,溢流管29倾斜设置,其内壁能够缓冲部分水体的水压,可将溢流管29的出口正对田地或沟渠,同样实现了对水体的减压排放;
35.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缓冲设施好包括有一净水池3及一污水池4,第一排水管14上设有第一水质检测器141、其出水端连通设有第一净水管142及第一污水管143,第一净水管142及第一污水管143上均设有与第一水质检测器141通过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水阀,第二排水管28上设有第二水质检测器281、其出水端连通设有第二净水管282及第二污水管283,第二净水管282及第二污水管283上均设有与第二水质检测器281通过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水阀,第一净水管142及第二净水管282的出水口与净水池3连通,第一污水管143及第二污水管283的出水口与污水池4连通;当水质不达标,便通过控制器将第一污水管143上的水阀开启,此时水流向污水池4,第二水质检测器281同样以此控制第二水阀,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分类存放,实现对渗透区1及缓冲区2内排放的水体的分类储存,便于后期对水体的充分利用。
36.如图2所示,旋转件22包括连接轴221及多个导水板222,连接轴221转动设于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多个导水板222沿连接轴221的外周面均匀布置、至少其中一导水板222正对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旋转件22设于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及溢流管29之间,通过设置的连接轴221及多个导水板222,使得水体经由旋转件22时,其会与导水板222接触并推动连接轴221转动,以带动多个导水板222转动,使至少其中一导水板222正对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进而实现对旋转件22的循环驱动,从而实现对水体的缓冲;
37.缓冲通道21内与沉淀管26对应的位置处填设有泥土基层361,沉淀管26设于泥土基层361内,通过该设置,使沉淀管26设于泥土基层361内,实现对沉淀管26的固定。
38.如图3所示,清理件27包括电机271及螺旋杆272,螺旋杆272于背离沉淀管26出口的一端沿沉淀管26的长度方向布置,电机271的输出轴与螺旋杆272的中心轴相连、并同于驱动螺旋杆272旋转,通过设置的电机271及螺旋杆272,使电机271能够驱动螺旋杆272转动,螺旋杆272可驱动沉淀管26内的杂质向其出口端推动,直至杂质流出,从而实现对该装置中杂质沉淀结构的自动清理。
39.如图4、图5所示,缓冲件23由其靠近缓冲通道21进水端的一侧至另一侧向下倾斜布置,透水孔2311及缓冲件23均设有多组,每组透水孔2311均由多个出水孔组成,多个出水孔环绕于转动叶片232的中心轴布置并与转动叶片232的扇叶对应,通过该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缓冲件23能够与水体下落时的方向对应,水体能够针对透水孔2311进入到安装框231内,且本实施例中转动叶片232的扇叶均呈倾斜布置,水体接触扇叶时,与其扇叶局部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实现驱动转动叶片232的转动,其转动时实现了缓冲水压的作用。
40.如图6所示,每个渗水管25均呈竖直设置,第二排水管28的进水口处设有滤网284,通过将渗水管25均呈竖直设置,从而避免其承受渗水层24内碎石的重力,利于提高渗水管25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滤网284,避免杂质进入到渗水管25内,并且本实施例中,滤网284的过滤面置于渗水管25内,使滤网284上过滤的杂质会经由渗水管25落入沉淀管26内,便于对杂质进行清除;
41.渗水管25上均匀开设有与渗水层24连通的渗水孔251,渗水孔251的直径小于渗水层24内碎石的直径,通过水质的渗水孔251,使渗水层24内的水可通过渗水孔251流至渗水管25内,由于渗水孔251的直径小于渗水层24内碎石的直径,使渗水层24内的碎石不会通过渗水孔251进入到渗水管25内,避免造成渗水管25的堵塞。
42.如图2、图7、图8所示,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口内设有缓冲板211及滤板212,缓冲板211及滤板212均插设于缓冲通道21,缓冲板211设于缓冲通道21靠近进水端口的一侧,通过设置的缓冲板211及滤板212,且本实施例中滤板212上滤孔的直径为3

左右,滤板212的滤孔直径大于滤网284的滤孔直径,使滤板212置于缓冲通道21的进水端,用于阻止碎石等异物进入到缓冲通道21内,对该排水系统起保护作用,水体需依次经由缓冲板211及滤板212进入缓冲通道21内,设置的缓冲板211置于滤板212前端,其中沿缓冲板21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槽,通槽的宽度大于滤板212滤孔的直径,缓冲板211能够优先承受水流的冲击,进而起到了对滤板212的保护作用。
43.工作原理:雨水量较小时水体直接通过植被栽培层11、碎石层12、混凝土层13、透水布131及支撑网132渗透到集水斗133,通过集水斗133将水集中至第一排水管14排放,并经由第一水质检测剂检测,水质检测器上能够设置相应的检测值,当水体合格时,其被排放至净水池3,水体不合格时,其排放至污水池4,以便于对水体进行利用;当雨峰值过大时,水体的高度高于缓冲通道21的进水口,水体便经由缓冲板211及滤板212进入到缓冲通道21内,并再经过旋转件22及缓冲件23进行减压缓冲,最后透过渗水层24内的碎石渗入到渗水管25内,其中的杂质经过沉淀管26沉淀,最后水体经过第二排水管28排放,其排水原理与第一排水管14相同,当沉淀管26内需要进行清理时,可开启电机271驱动螺旋杆272旋转,使螺旋管将沉淀管26内的杂质导入至其管口处并将其导出,以实现对该装置中杂质的自动清理,便于该装置长期性的使用。
44.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旋转件22、缓冲件23、渗水层24及渗水管25,使设置的旋转件22
及缓冲件23能够分别实现对水流的纵向缓流及横向缓流,设置的渗流层,使水体能够通过其中设置的碎石之间的间隙渗入至渗水管25内,使雨峰值过大时,该装置能够实现对水的逐层缓冲,以减小水压,避免造成排水系统崩溃,减少了维护和更换成本;
45.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沉淀管26及清理件27,使在排水过程中,渗水管25内水体的杂质经过渗水管25沉淀并落入至沉淀管26内,通过清理件27将沉淀管26内部的杂质通过沉淀管26的出口导出,实现对杂质的沉淀及清理,利于该排水系统长期的使用。
46.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