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07-30 14:5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布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使用粘结强度较高的粘结剂,把碳纤维布紧紧的贴在需要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上,使碳纤维布和混凝土构件能够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工作,通过黏贴碳纤维布能够使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受弯刚度大大的提高,从而起到了加固、提高强度的作用。当今应用广泛的是普通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由于某些结构构件对于变形和防止开裂的要求较高,单纯的使用普通的碳纤维布加固,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要使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就是在碳纤维布贴于混凝土构件之前,预先通过某种设备施加一定的拉力,在碳纤维布保持预应力的状态下,将其黏贴于混凝土构件之上,使之能够和混凝土构件共同的参与工作,这样一来大大提够了结构构件的抗弯刚度,减小了变形,从而也抑制了裂缝的开展。
3.但现有技术中,碳纤维布加固技术中的预应力拉伸过程、涂胶过程和粘贴过程等大部分还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操作,使得智能化较低,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碳纤维布两端分别固定夹持,一端设置有拉力测量设备,另一端用过收卷缠绕提高碳纤维布的拉伸预应力;
8.s2、当拉力传感器探测到碳纤维布的拉伸预应力达到相应的应变值后,停止碳纤维布的收卷缠绕,保持拉伸预应力不变;
9.s3、再自动对碳纤维布双面进行喷胶处理,同时对需加固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表面处理;
10.s4、将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提升到碳纤维布的侧壁上,使得碳纤维布与混凝土构件相固定。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碳纤维布拉伸预应力的应变值范围为7000-15000微应变值。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拉力测量设备为拉力传感器。
13.一种实现上述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构件推送装置,所述底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自动喷胶装置,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
有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相对一端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辊,所述固定辊上设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侧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动杆的一端。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构件推送装置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开设在底板的上侧,所述放置槽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自动喷胶装置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内部填充有胶水,所述储存箱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侧壁上,所述储存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侧壁上连接有两个输胶软管,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输胶软管分别贯穿两个通孔,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杆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侧壁,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每个所述输胶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管的侧壁上,每个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四连接管,每个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射嘴。
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位于下方所述连接板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毛刷。
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的侧壁上,所述拉力传感器的探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每个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压板和第三固定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压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呈锥形的第一卡槽。
1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锥,所述固定辊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将碳纤维布两端分别固定夹持,一端设置有拉力测量设备,另一端用过收卷缠绕提高碳纤维布的拉伸预应力,当拉力传感器探测到碳纤维布的拉伸预应力达到相应的应变值后,停止碳纤维布的收卷缠绕,保持拉伸预应力不变,再自动对碳纤维布双面进行喷胶处理,同时对需加固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表面处理,将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提升到碳纤维布的侧壁上,使得碳纤维布与混凝土构件相固定,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碳纤维布的预应力拉伸过程、涂胶过程和粘贴过程均采用自动化智能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高。
21.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的装置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的装置中两个第二侧板之间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的装置中多个喷射嘴与第三连接管之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0.1、第一侧板;2、第一伸缩气缸;3、第一连接管;4、移动板;5、储存箱;6、输胶软管;7、第一固定板;8、连接板;9、固定杆;10、第三连接管;11、碳纤维布;12、圆板;13、底板;14、抽吸泵;15、第二连接管; 16、第一滑动杆;17、通孔;18、毛刷;19、混凝土构件;20、第二伸缩气缸;21、放置板;22、第四连接管;23、喷射嘴;24、第二固定板;25、拉力传感器;26、第一压板;27、第一固定锥;28、第一卡槽;29、第三固定板;30、第一弹簧;31、第四固定板;32、转动杆;33、固定辊;34、第二固定锥;35、第二压板;36、第五固定板;37、伺服电机;38、第二卡槽; 39、第二弹簧;40、滑动槽;41、第二滑动杆;42、第二侧板;43、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3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将碳纤维布11两端分别固定夹持,一端设置有拉力测量设备,另一端用过收卷缠绕提高碳纤维布11的拉伸预应力;
36.s2、当拉力传感器探测到碳纤维布11的拉伸预应力达到相应的应变值后,停止碳纤维布11的收卷缠绕,保持拉伸预应力不变;
37.s3、再自动对碳纤维布11双面进行喷胶处理,同时对需加固的混凝土构件19进行表面处理;
38.s4、将混凝土构件19的表面提升到碳纤维布11的侧壁上,使得碳纤维布11与混凝土构件19相固定。
39.具体的,碳纤维布11拉伸预应力的应变值范围为7000-15000微应变值。
40.具体的,拉力测量设备为拉力传感器25。
41.一种实现上述智能预应力碳纤维布控制方法的装置,包括底板13,底板 13的上侧设有构件推送装置,底板1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气缸2,第一伸缩气缸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移动板4的侧壁上设置有自动喷胶装置,底板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装置,底板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侧板42,两个第二侧板 42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2,两个转动杆32相对一端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圆板12,两个圆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辊33,固定辊33上设有第二固定装置,第二侧板4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板36,第五固定板3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7,伺服电机3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动杆32的一端。
42.具体的,构件推送装置包括放置槽,放置槽开设在底板13的上侧,放置槽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20,第二伸缩气缸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1。
43.具体的,自动喷胶装置包括储存箱5,储存箱5的内部填充有胶水,储存箱5固定连接在移动板4的侧壁上,储存箱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第一连接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吸泵14,抽吸泵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5的侧壁上连接有两个输胶软管6,第一固定板7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7,两个输胶软管6分别贯穿两个通孔17,移动板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杆16,每个第一滑动杆16贯穿第一固定板7的侧壁,每个第一滑动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每个固定杆 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0,每个输胶软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管10的侧壁上,每个第三连接管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四连接管22,每个第四连接管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射嘴23,位于下方连接板8 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毛刷18。
44.具体的,第一固定装置包括拉力传感器25,拉力传感器25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7的侧壁上,拉力传感器25的探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31,第四固定板3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4和第三固定板29,第二固定板24和第三固定板29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43,两个限位杆4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26,每个限位杆4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0,每个第一弹簧30 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压板26和第三固定板29的侧壁上,第一压板26 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锥27,第三固定板2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呈锥形的第一卡槽28。
45.具体的,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滑动槽40,每个滑动槽40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9,每个第二弹簧3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41,两个第二滑动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35,第二压板3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锥34,固定辊3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38。
4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47.首先将混凝土构件19放置在放置板21上侧,然后再将第二压板35拉离固定辊33,使得碳纤维布11的一端位于第二压板35与固定辊33之间,之后在第二弹簧39的作用下,第
二压板35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固定锥34可穿刺碳纤维布11的侧壁并进入到第二拉槽38中,进而将碳纤维布11的一端固定,同理再将第一压板26拉离第三固定板29,然后将碳纤维布11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压板26拉离第三固定板29之间,之后再第一弹簧30的作用下,第一固定锥27穿刺碳纤维布11的侧壁并进入到第一拉槽28中,进而将碳纤维布11 的另一端固定,之后再启动伺服电机37进行转动,伺服电机37转动可通过转动杆32、圆板12和固定辊33带动碳纤维布11进行缠绕收卷,进而可拉伸碳纤维布11,拉伸碳纤维布11过程中,拉力传感器25可探测到碳纤维布11 的拉力应变值,当碳纤维布11的拉伸预应力达到相应的应变值后,停止伺服电机37旋转,使得,碳纤维布11保持拉伸预应力不变,之后启动第一伸缩气缸2伸长,可通过移动板4、第一滑动杆16、连接板8和固定杆9带动多个喷射嘴23在碳纤维布11上下两侧进行左右移动,位于下方的连接板8左右移动过程中,连接板8上的毛刷18可将混凝土构件19表面清理,同时启动抽吸泵14,抽吸泵14可将储存箱5内的胶水通过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15、输胶软管6、第三连接管10和多个第四连接管22输入到多个喷射嘴 23中,多个喷射嘴23中可将胶水喷射在碳纤维布11上下两侧,当碳纤维布 11上下两侧胶水喷射完成后,再启动第二伸缩气缸20伸长,第二伸缩气缸 20可将混凝土构件19抵在碳纤维布11的侧壁上并固定住。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