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干衣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9:57: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衣物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热泵式干衣机采用热泵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具体地,热泵设置在热泵式干衣机的循环风道内,从干衣筒出来的湿热气流在热泵处进行除湿加热处理之后,形成热气流,热气流再次进入干衣筒内。
3.但是,热泵式干衣机一般只能用于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或者其他护理,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具备室内除湿功能的干衣设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干衣设备,包括:
6.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设置有循环风道以及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的安装口;
7.设置于所述箱体组件内的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置有衣物处理腔以及与所述衣物处理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循环风道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
8.热泵组件,所述热泵组件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安装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9.封板,所述封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安装口;
1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室内除湿组件,所述干衣设备具有烘干模式和室内除湿模式;当所述干衣设备处于所述烘干模式,所述室内除湿组件从所述循环风道中移除,所述封板关闭所述安装口;当所述干衣设备处于所述室内除湿模式,所述封板打开所述安装口,所述室内除湿组件从所述安装口置入所述循环风道中,以在所述循环风道中分隔出从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热泵组件的进风子风道以及从所述出气口延伸至所述出风口的出风子风道。
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之一位于其中另一的斜下侧。
1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室内除湿组件包括框架和隔挡件,所述框架具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隔挡件与所述框架连接,以用于在所述循环风道中分隔出所述进风子风道和所述出风子风道。
13.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框架包括围框和隔筋,所述隔筋设置在所述围框中,以在所述围框中分隔出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14.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隔筋从所述围框横向的一侧向所述围框横向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1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围框的外形为矩形,所述隔筋沿所述围框的对角线布置。
16.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隔挡件包括后挡板和隔板,所述后挡板和所述框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后挡板面向所述出风口且避让所述进风口。
1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隔挡件包括罩壳和隔板,所述罩壳罩设在所述框架的后侧,
所述隔板夹设在所述罩壳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隔开;
18.所述罩壳面向所述进风口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过风口,所述罩壳面向所述出风口的区域为封闭区,所述罩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1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室内除湿组件上设置有握持部。
2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风口处和/或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21.本技术实施例的干衣设备,在箱体组件上设置了循环风道以及与循环风道连通的安装口,当干衣设备处于烘干模式,室内除湿组件不安装在循环风道中,封板关闭安装口,干衣设备可以进行常规的衣物烘干处理。当干衣设备处于室内除湿模式,封板打开安装口,室内除湿组件从安装口置入循环风道中,外界的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循环风道,并在热泵组件处通过换热形成干燥的热气流之后再从出风口流出,以实现室内的除湿处理,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的干衣设备除了具备烘干功能之外,还具备室内除湿功能,相当于将干衣设备和除湿机的功能进行整合,由此,可以减少电器的使用数量,节省电器所占据的家居空间,在降低用户购买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用户生活品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干衣设备处于烘干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的粗箭头表示气流流动的方向;
24.图3为图1所示的干衣设备处于室内除湿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中的粗箭头表示气流流动的方向;
26.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的粗箭头表示气流流动的方向;
27.图6为图3所示的室内除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6所示的室内除湿组件的主视图;
29.图8为图7的d-d剖视图,图中的粗箭头表示气流流动的方向;
30.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室内除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图9所示的室内除湿组件的主视图;
32.图11为图10的e-e剖视图,图中的粗箭头表示气流流动的方向。
33.附图标记说明
34.箱体组件10;循环风道10a;进风子风道10b;出风子风道10c;安装口10d;筒体组件20;衣物处理腔20a;热泵组件30;蒸发器31;冷凝器32;封板40;室内除湿组件50;进风口50a;出风口50b;框架51;围框511;隔筋512;隔挡件52;后挡板521;隔板522;加强板523;避让口523a;罩壳524;第一过风口524a;第二过风口524b;握持部53;过滤网54。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横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干衣设备,请参阅图1至图5,干衣设备包括箱体组件10、筒体组件20、热泵组件30、封板40和室内除湿组件50。
38.箱体组件10设置有循环风道10a以及与循环风道10a连通的安装口10d。
39.筒体组件20设置于箱体组件10内,筒体组件20设置有衣物处理腔20a以及与衣物处理腔20a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循环风道10a连通进气口与出气口,也就是说,衣物处理腔20a内的气流可以从出气口流入循环风道10a,循环风道10a内的气流也可以从进气口流入衣物处理腔20a。
40.热泵组件30设置于循环风道10a内,且位于安装口10d与进气口之间。
41.具体地,热泵组件30主要包括蒸发器31、冷凝器32、压缩机等。夹杂有水汽的湿气流先在蒸发器31处通过换热析出水汽,以形成干燥的冷气流,冷气流再在冷凝器32处通过换热形成干燥的热气流,干燥的热气流通过进气口流入衣物处理腔20a。需要说明的是,冷气流是相对换热之前的湿气流而言的,冷气流的温度比湿气流的温度低,热气流是相对冷气流而言的,热气流的温度比冷气流的温度高。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热气流的温度可以是室温。
42.封板40设置于安装口10d处以打开或关闭安装口10d。封板40的结构不限,只要可以对安装口10d进行封闭即可,示例性地,封板40可以是一块独立的可以封闭安装口10d的板,也可以是其它功能件,比如,封板40可以是带有过滤功能的功能件。当封板40打开安装口10d,循环风道10a通过安装口10d与外界连通,当封板40关闭安装口10d,循环风道10a与外界隔离。
43.室内除湿组件50具有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干衣设备具有烘干模式和室内除湿模式。
44.当干衣设备处于烘干模式,室内除湿组件50从循环风道10a中移除,封板40关闭安装口10d,也就是说,烘干模式下,循环风道10a与外界隔离,循环风道10a中没有安装室内除湿组件50,封板40将外部的气流与内部的气流隔离,循环风道10a与衣物处理腔20a之间形成内循环风路,热泵组件30将干燥的热气流经进气口导入衣物处理腔20a内,在衣物处理腔20a中,干燥的热气流流经湿衣物表面,与湿衣物进行热湿交换,吸收衣物中的水分,变为湿气流,湿气流经出气口流出后先在蒸发器31处通过换热析出水汽,以形成干燥的冷气流,冷气流再在冷凝器32处通过换热形成干燥的热气流,干燥的热气流再次进入衣物处理腔20a,如此循环流动,以实现衣物的烘干处理。
45.当干衣设备处于室内除湿模式,封板40打开安装口10d,室内除湿组件50从安装口10d置入循环风道10a中,以在循环风道10a中分隔出从进风口50a延伸至热泵组件30的进风子风道10b以及从出气口延伸至出风口50b的出风子风道10c,也就是说,室内除湿模式下,室内除湿组件50安装在循环风道10a中,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位于安装口10d处,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与外界连通,循环风道10a与衣物处理腔20a通过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与外界空间形成外循环风路,外界的湿气流从进风口50a进入进风子风道10b,并沿进风子风道10b流向热泵组件30,湿气流先在蒸发器31处通过换热析出水汽,以形成干燥的冷气流,冷气流再在冷凝器32处通过换热形成干燥的热气流,干燥的热气流经进气口导入衣物处理腔20a内,再从出气口流出进入出风子风道10c,最后通过出风口50b流出至干衣设备的外部,如此循环流动,以实现室内的除湿处理。
46.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的干衣设备在箱体组件10上设置了循环风道10a以及与循环风道10a连通的安装口10d,当干衣设备处于烘干模式,室内除湿组件50不安装在循环风道10a中,封板40关闭安装口10d,干衣设备可以进行常规的衣物烘干处理。当干衣设备处于室内除湿模式,封板40打开安装口10d,室内除湿组件50从安装口10d置入循环风道10a中,外界的湿气流从进风口50a进入循环风道10a,并在热泵组件30处通过换热形成干燥的热气流之后再从出风口50b流出,以实现室内的除湿处理,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的干衣设备除了具备烘干功能之外,还具备室内除湿功能,在烘干模式下,封板40将外部气流与内部的气流隔离,气流可以在干衣设备的循环风道10a中进行内循环,将衣物烘干并凝结收集其中的水分,以实现循环气流干燥、吸湿、再干燥、再吸湿的过程,在室内除湿模式下,室内除湿组件50将干衣设备的循环风道10a由内循环切换成外循环,并通过热泵组件30对外界的气流进行除湿,相当于将干衣设备和除湿机的功能进行整合,由此,可以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干衣设备可以同时具备烘干功能和室内除湿功能。
47.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改善生活环境的家用电器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各种不同功能的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大多数居民的家居空间都比较有限,数量过多的家用电器占用过多的家居空间,反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48.而本技术实施例的干衣设备通过将干衣设备和除湿机的功能进行整合,可以减少家用电器的使用数量,节省家用电器所占据的家居空间,在提高用户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用户购买成本。
49.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至图8,图3至图8中的热泵组件30设置在筒体组件20的下侧,也就是说,循环风道10a位于出气口和热泵组件30之间的区域大致从上向下延伸,进风口50a可以设置在出风口50b的斜下侧。
50.具体地,由于循环风道10a自身结构的原因,当出风口50b和进风口50a沿竖向设置,会导致出风口50b靠近出风子风道10c一侧的出风量比远离出风子风道10c一侧的出风量要多,出风不均匀,另外,进风口50a靠近出风子风道10c的一侧还需要封闭,相当于减小了出风子风道10c的尺寸,由此,也会减少出风量。而当出风口50b和进风口50a沿横向设置,则进风口50a的上侧也需要封闭,相当于也减小了出风子风道10c的尺寸,由此,也会减少出风量。
51.而将进风口50a设置在出风口50b的斜下侧,可以便于布置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既不会减小出风子风道10c的尺寸,也可以保证出风均匀,还可以便于增大进风口50a出风口50b的面积,以提高流经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的气流流量。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出风口50b设置在进风口50a的斜下侧。
5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和图7,进风口50a处和出风口50b处可以分别设置过滤网54,也就是说,外界的湿气流从进风口50a流入干衣设备和干燥后的热气流从出风口50b流出干衣设备时都通过过滤网54进行过滤,以去除气流中的灰尘、杂质。
54.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也可以只在出风口50b处设置过滤网54,而进风口50a处不设置过滤网54,相当于外界的湿气流从进风口50a流入干衣设备时不进行过滤,而只在干燥后的热气流从出风口50b流出干衣设备时对干燥后的热气流进行过滤。
55.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进风口50a处设置过滤网54,而出风口50b处不设置过滤网54,或者,还可以在进风口50a处和出风口50b处均不设置过滤网54。
56.室内除湿组件50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至图8,室内除湿组件50包括框架51和隔挡件52,框架51具有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隔挡件52与框架51连接,以用于在循环风道10a中分隔出进风子风道10b和出风子风道10c,也就是说,当室内除湿组件50从安装口10d置入循环风道10a中,隔挡件52可以将循环风道10a中原有的内循环气流路径截断,并使原有的沿循环风道10a循环流动的内循环气流路径变为外循环气流路径,该外循环气流路径具有使气流沿进风子风道10b流动的进风路径以及使气流沿出风子风道10c流动的出风路径。
57.框架51上设置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示例性地,请参阅图6和图7,框架51包括围框511和隔筋512,隔筋512设置在围框511中,以在围框511中分隔出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在围框511中设置隔筋512的方式来形成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
58.通过调整隔筋512在围框511中的设置位置,可以相应地调整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的相对位置,比如,请参阅图6和图7,图6和图7中的隔筋512从围框511横向的一侧向围框511横向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由此使得出风口50b和进风口50a形成了一个在斜上侧,一个在斜下侧的结构形式。
59.围框511的外形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6和图7,图6和图7中的围框511的外形大致为矩形,隔筋512可以沿围框511的对角线布置,相当于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可以大致呈三角形,与隔筋512水平设置时所分隔出的两个较狭长的矩形进风口50a和矩形出风口50b相比,三角形的进风口50a和三角形的出风口50b可以更加有利于气流通过,进而可以提高气流流通的效率。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围框511的外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梯形、异形等等。
61.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隔筋512,比如,框架51上可以设置与围框511连接的前挡板,前挡板上可以设置出风口50b和进风口50a。
62.隔挡件52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有多种,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至图8,隔挡件52包括后挡板521和隔板522,后挡板521和框架51分别设置在隔板522的相对两侧,后挡板521面向出风口50b且避让进风口50a,也就是说,后挡板521和框架51间隔设置,隔板522位于后挡板521和框架51之间,后挡板521位于出风口50b的后侧,而不位于进风口50a的后侧,为了提高隔板522的强度,隔板522上可以设置加强筋。请参阅图5至图8,当室内除湿组件50安装在循环风道10a中,后挡板521遮挡蒸发器31面向出风口50b的区域,而避开蒸发器31面向进风口50a的区域,隔板522则用于在循环风道10a中分隔出进风子风道10b和出风子风道10c,从衣物处理腔20a流出的干燥的热气流从后挡板521与框架51之间的间隔处流入室内除湿组件50,再从出风口50b流出,而外界的湿气流穿过进风口50a后直接流向蒸发器31。
6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后挡板521与框架51之间还可以设置加强板523,加强板523可以起到提高框架51的强度的作用。加强板523可以只设置在后挡板521与框架51的顶部,还可以从后挡板521与框架51的顶部延伸至后挡板521与框架51的的侧面,加强板523上设置有避让口523a,避让口523a面向隔板522,干燥的热气流从避让口523a流入流入室内除湿组件50,再从出风口50b流出。
64.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加强板523。
65.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1,隔挡件52也可以包括罩壳524和隔板522,罩壳524罩设在框架51的后侧,隔板522夹设在罩壳524与框架51之间,以将进风口50a和出风口50b隔开,也就是说,隔板522在罩壳524内分隔出两条通道,一条与进风口50a两条,另一条与出风口50b连通。罩壳524面向进风口50a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过风口524a,外界的湿气流穿过进风口50a和第一过风口524a之后流向蒸发器31。罩壳524面向出风口50b的区域为封闭区,封闭区用于遮挡蒸发器31面向出风口50b的区域,罩壳52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过风口524b,第二过风口524b与出风口50b连通,从衣物处理腔20a流出的干燥的热气流穿过第二过风口524b后从出风口50b流出。
6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室内除湿组件50上可以设置握持部53,以便于用户从安装口10d处取放室内除湿组件50。
67.握持部53的结构形式不限,示例性地,图6和图7中的握持部53设置在隔筋512上,请参阅图8,握持部53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用户可以将手指从开口处伸入握持部53内,以便于握持。
68.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框架51的部分结构凹陷形成握持部53。
69.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握持部53。
7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技术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7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