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继电器外壳的盖合设备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9:4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盖合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外壳的盖合设备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由继电器的外壳及内部的继电器其他配件组成,是当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3.继电器的外壳与内部的继电器其他配件的组装中,外壳的装配将很大影响继电器的使用,现有的继电器外壳盖合过程中出现盖合不合格的问题,出现盖反、以及盖合时出现对外壳造成刮伤划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继电器外壳的盖合设备,解决了继电器在盖合装配过程中的盖反问题。
5.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继电器外壳的盖合设备,包括:
7.设置有至少两个抓夹部的运送机械手、及沿着外壳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定向分料装置、输送装置、检测转向装置、组装机械手,所述检测转向装置用于检测并校正所述外壳工件的方向;
8.其中,所述输送装置、所述检测转向装置及所述组装机械手均位于所述运送机械手的运送范围内,且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及所述检测转向装置与所述组装机械手之间的距离均与两相邻所述抓夹部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9.综合上述,定向分料装置、输送装置与运送机械手组合使用,有效保证后续将外壳工件精准放置在后续的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上,并进行后续经由检测转向装置的辩向校正工序和经由组装机械手的套装工序,因此,外壳工件依次经定向分料装置、输送装置、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完成与继电器其他配件的组装,保证外壳工件在组装时方向的准确性。同时,在运送机械手的作用下,实现有效提高该盖合设备的效率的目的。
10.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转向装置包括检测部、用于夹持外壳工件的旋转夹头以及转向驱动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夹头传动连接,所述检测部位于所述旋转夹头的上方,所述转向驱动机构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驱动夹持有外壳工件的所述旋转夹头转动,以校正所述外壳工件的方向。不仅精准检测外壳工件的方向并校正外壳工件的方向以保证后续装配的准确性的目的,且同时,避免外壳工件在检测过程中造成刮伤磨损,在提高外壳工件的装配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保护外壳工件不受损坏。
11.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转向装置还包括防脱部件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
构或所述旋转夹头装配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且所述旋转夹头活动配合在所述防脱部件的内部,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使所述旋转夹头下降至所述防脱部件,以避免所述外壳工件在转向时脱离所述旋转夹头。通过升降驱动机构的作用,使得旋转夹头在需转动时可下降至防脱部件中,从而避免外壳工件在转向时脱离旋转夹头,则实现外壳工件在校正方向的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12.进一步地,所述运送机械手包括活动组件及驱使所述活动组件运动的动力组件,至少两所述抓夹部装配于所述活动组件上。则通过活动组件及动力组件的配合实现对外壳工件进行夹取的目的,解决现有通过拨叉进行卡接插取外壳工件而导致外壳工件表面划伤磨损的问题。
13.进一步地,所述运送机械手还包括运送部件及用以推送所述抓夹部靠近所述外壳工件的推进部件,所述活动组件及所述动力组件均装配于所述推进部件,所述推进部件装配于所述输送部件。
14.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计数开关装置,用以控制至少一所述外壳工件输送至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因此,实现仅有指定数目的外壳工件进入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的目的,便于后续运送机械手对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上的外壳工件进行夹取。
15.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限位组件,使相邻两所述外壳工件之间产生间隙以便于所述抓夹部抓取所述外壳工件。配合计数开关装置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抓夹部精准而稳定的抓取外壳工件,同时,还避免了抓夹部与两个外壳工件之间产生划痕或撞伤的问题。
16.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转向装置与所述组装机械手之间还设置有吹风除尘装置,所述检测转向装置与所述吹风除尘装置之间的距离、及所述吹风除尘装置与所述组装机械手之间的距离均与两相邻所述抓夹部之间的距离相适配。通过吹风除尘装置有效解决外壳工件的内部存在粉尘的问题。
17.进一步地,所述定向分料装置包括存放部及与所述存放部相导通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输出口与所述输送装置相导通。
18.还公开一种盖合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9.步骤s1,分料:若干所述外壳工件经所述定向分料装置有序定向排列后输送至所述输送装置;
20.步骤s2,辩向:定向排列的若干所述外壳工件逐一由所述运送机械手移送至检测转向装置,再经所述检测转向装置进行辨析并校正装配方向;
21.步骤s3,装配:经校正装配方向后的所述外壳工件经由所述运送机械手移送至所述组装机械手,并由所述组装机械手将所述外壳工件套设在继电器其他配件上进行组装。
22.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外壳的盖合设备,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3.外壳工件依次经由定向分料装置的排序分料、输送装置的导向输送、检测转向装置辩向校正、以及组装机械手的组装,使得外壳工件在定向分料装置、输送装置、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完成了正确组装,解决了现有继电器外壳装配方向有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装配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设置有至少两个抓夹部的运送机械手,不仅使得定向分料装置、输送装置、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同步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抓夹部对外壳工件进行夹取,避免了抓夹部插取的方式对外壳工件的表面造
成损坏,一定程度上达到保证继电器的外壳在盖合过程中对外盖进行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中的检测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中的b-b向的剖面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装配图;
29.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部分装配图;
30.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部分装配图;
31.图8为本发明中的活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2.图标:1-运送机械手,11-抓夹部,111-第一抓夹头,112-第二抓夹头,12-活动组件,121-第一活动件,122-第二活动件,13-动力组件,131-第一弹性复位件,132-第二弹性复位件,133-抓夹驱动件,14-运送部件,141-运送驱动件,142-运送滑座,143-运送滑块,144-运送滑轨,15-推进部件,151-推进驱动件,152-推进滑座,153-推进滑块,154-推进滑轨,2-定向分料装置,21-存放部,22-振动盘,3-输送装置,31-输送机,32-导向栏组件,4-限位组件,5-组装机械手,61-检测部,62-旋转夹头,63-转向驱动机构,631-齿轮,632-齿条,633-转向驱动件,64-容纳口,65-防脱组件,655-防脱腔,66-升降驱动机构,661-升降组件,662-升降驱动件,663-升降推杆,7-计数开关装置,8-吹风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3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装配图,为更清楚展示出动力组件13、防脱组件65、限位组件4、计数开关装置7及输送装置3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仅对上述的结构作局部展示,具体请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外壳的盖合设备,包括:
37.设置有至少两个抓夹部11的运送机械手1、及沿着外壳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定向分料装置2、输送装置3、检测转向装置、组装机械手5,检测转向装置用于检测并校正外壳工件的方向;
38.其中,输送装置3、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5均位于运送机械手1的运送范围内,且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与检测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及检测转向装置与组装机械手5之间
的距离均与两相邻抓夹部11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39.在本实施例中,运送机械手1上优选设置有三个抓夹部11,并以三个抓夹部11为示例,但不限于三个抓夹部11,其他数目的抓夹部11,如两个抓夹部11、四个抓夹部11、五个抓夹部11等均适用本实施例,若干外壳工件放置到定向分料装置2内进行整理排序,使得若干外壳工件有序地逐个输出到输送装置3上,如图5所示,此处所指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机31及导向栏组件32,导向栏组件32固定连接在输送机31的两侧上,若干外壳工件在导向栏组件32的作用下进一步更加整齐排列,以避免后续运送机械手1进行抓取时抓夹在外壳工件的边角处,从而压损外壳工件的外表面,实现有效保护外壳工件的目的,配合定向分料装置2,达到保证运送机械手1稳定抓取外壳工件的目的,此外,定向分料装置2、输送装置3与运送机械手1组合使用,有效保证后续将外壳工件精准放置在后续的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5上,并进行后续经由检测转向装置的辩向校正工序和经由组装机械手5的套装工序,因此,外壳工件依次经定向分料装置2、输送装置3、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5完成与继电器其他配件的组装,保证外壳工件在组装时方向的准确性。
40.在保证上述的精准输送外壳工件的前提下,运送机械手1通过三个抓夹部11实现检测转向装置及组装机械手5对应的工序同步进行的目的,也即运送机械手1从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夹取外壳工件后,在运送机械手1的运送范围内,将未经检测方向的外壳工件移送至检测转向装置,而下一个相邻的抓夹部11同步夹取检测方向完毕的外壳工件移送至组装机械手5上进行组装,从而实现有效提高该盖合设备的效率的目的,其中,组装机械手5为2018年11月09日公开的公告号cn106229219b的一种用于组装继电器外壳的机械手,该用于组装继电器外壳的机械手利用真空吸力的原理,将外壳工件的中间部位进行撑开,即使有外壳内凹变形也不会影响盖外壳的失误率,同时,外壳工件的空间增大,也避免外壳工件造成刮伤的危险,其具体结构可参考该专利文献内的描述,再次不再作重复描述。
41.图3为检测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请结合图1、图3及图4所示,检测转向装置包括检测部61、用于夹持外壳工件的旋转夹头62以及转向驱动机构63,转向驱动机构63与旋转夹头62传动连接,检测部61位于旋转夹头62的上方,转向驱动机构63根据检测部61的检测结果驱动夹持有外壳工件的旋转夹头62转动,以校正外壳工件的方向。具体的,旋转夹头62上设置有与外壳工件相适配的容纳口64,运送机械手1夹持外壳工件至检测转向装置并将其放置到容纳口64,检测部61对容纳口64进行扫描检测,此处检测部61优选ccd照相机,则外壳工件的方向检测的准确率高,且同时,避免了外壳工件在检测过程中造成刮伤磨损,在提高外壳工件的装配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保护外壳工件不受损坏。
42.其中,转向驱动机构63包括齿轮631、齿条632及转向驱动件633,齿轮631与齿条632啮合配合,齿条632的一端与转向驱动件63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齿轮631固定连接旋转夹头62,则当外壳工件的方向与设定方向不匹配时,转向驱动件633接受设备的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并启动,推动齿条632带动齿轮631转动,旋转夹头62随着转动,实现驱动转向驱动机构63使夹持有外壳工件的旋转夹头62转动,以校正外壳工件的方向的目的,此处转向驱动件633为气缸、电动缸等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器元件,则转向驱动件633的驱动端为活塞杆。
43.在上述转动旋转夹头62以校正外壳工件的方向的过程中,旋转夹头62转动速度
慢,则影响外壳工件装配的效率,转动速度快,外壳工件则容易脱离旋转夹头62,不仅严重外壳工件的装配效率,且脱离旋转夹头62的外壳工件容易产生磕伤或撞伤而造成外壳工件报废。而现有最常规的方式是将外壳工件夹紧在容纳口64上,但这使得外壳工件的外表面与容纳口64产生摩擦,明显与保护外壳工件的外表面的目的相违背,同时,外壳工件的型号尺寸并不唯一,多个外壳工件需要制造多个相适配的旋转夹头62也不切实际。
44.兹就上述外壳工件在转向过程中容易脱离旋转夹头62的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具体请结合图3及图4所示,检测转向装置还包括防脱部件及升降驱动机构66,转向驱动机构63或旋转夹头62装配于升降驱动机构66,且旋转夹头62活动配合在防脱部件的内部,驱动升降驱动机构66使旋转夹头62下降至防脱部件,以避免外壳工件在转向时脱离旋转夹头62。具体的,防脱部件优选由两个相对设置的防脱块,防脱块相对的内侧壁设置有防脱口,则相对的两防脱口形成防脱腔655,旋转夹头62位于防脱腔655的内部,则旋转夹头62转动于防脱腔655的内部,通过防脱腔655避免了外壳工件甩出的隐患。当然,防脱部件并不局限于两个防脱块组合,还可以为一设置有防脱孔的防脱块,旋转夹头62位于防脱腔655的内部亦可实现外壳工件防脱的目的。
45.其中,如图5所示,升降驱动机构66包括升降组件661及升降驱动件662,升降组件661固定连接在升降驱动件662的驱动端上,优选的,升降组件661内置有升降推杆663,升降推杆663贯穿转向驱动机构63并插接配合在旋转夹头62的内部,则当需要旋转夹头62时,升降驱动件662在转向驱动件633之前先接受设备的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并启动,拉动升降推杆663回缩,使得外壳工件下沉至防脱口的内部,直至转向驱动件633带动外壳工件转向后,升降驱动件662再次启动,推动升降推杆663上升复位,则外壳上升出防脱口,便于运送机械手1抓取外壳工件,此示例实现旋转夹头62装配于升降驱动机构66的目的。除此示例,升降组件661连接转向驱动机构63,使得转向组件及旋转夹头62一并上升下降,也可实现将外壳工件下沉至防脱口内转向及上升复位的动作效果。升降驱动件662为气缸、电动缸等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器元件,则升降驱动件662的驱动端为活塞杆。
46.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部分装配图,为清楚展示活动组件12与动力组件13之间的装配关系,该图示仅展示活动组件12与动力组件13的结构,并对活动组件12做剖面示意;图8为活动组件12的爆炸示意图,具体请结合图4、图7及图8所示,运送机械手1包括活动组件12及驱使活动组件12运动的动力组件13,至少两抓夹部11装配于活动组件12上。具体的,活动组件12包括第一活动件121及与第一活动件121滑动配合的第二活动件122,每个抓夹部11包括第一抓夹头111及第二抓夹头112,其中,第一抓夹头111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件121上,第二抓夹头112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件122上。动力组件13包括抓夹驱动件133、第一弹性复位件131及第二弹性复位件132,抓夹驱动件133螺栓连接在第一活动件121上,且抓夹驱动件133的驱动端可抵接第二活动件122,则通过抓夹驱动件133的伸缩运动驱动第一活动件121与第二活动件122相对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抓夹头111与第二抓夹头112向背运动,实现抓夹部11的松开放置外壳工件或张开以预备抓夹外壳的目的。
47.第一弹性复位件1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推进部件15的推进滑座15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件121,第二弹性复位件1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推进部件15的推进滑座15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件122,则当抓夹驱动件133撤销驱动力时,在第一弹性复位件131及第二弹性复位件132的弹性作用,第一活动件121与第二活动件122向背滑动,从而带动第
一抓夹头111与第二抓夹头112向背运动,实现抓夹部11夹取外壳工件的目的,此外,利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使得作用在运送机械手1上的多个外壳工件的夹紧力不会过大,进而避免了外壳工件被夹伤或挤压变形,从而有效保护了外壳工件不受抓夹部11的夹取而损坏,同时也解决现有通过拨叉进行卡接插取外壳工件而导致外壳工件表面划伤磨损的问题。
48.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部分装配图,为清楚展示运送部件14与推进部件15之间的装配关系,该图示仅展示运送部件14与推进部件15的结构,进一步的,具体请结合图5和图6所示,运送机械手1还包括运送部件14及用以推送抓夹部11靠近外壳工件的推进部件15,活动组件12及动力组件13均装配于推进部件15,推进部件15装配于输送部件。具体的,推进部件15还包括推进驱动件151以及设置有推进滑块153的推进滑轨154,推进滑座152螺栓连接在推进滑块153上,推进驱动件151的驱动端连接推进滑座152,且活动组件12及动力组件13均固定连接在推进滑座152上,则启动推进驱动件151将驱动推进滑座152朝向外壳工件的位置运动,直至抓夹部11夹取到外壳工件后,推进驱动件151再次驱动推进滑座152进行复位。
49.运送部件14包括运送驱动件141、运送滑座142以及设置有运送滑块143的运送滑轨144,运送滑座142螺栓连接在运送滑块143上,运送驱动件141的驱动端连接运送滑座142,且推进滑轨154垂直于运送滑轨144并固定连接在运送滑座142上,则启动运送驱动件141将驱使运送滑座142沿着运送滑轨144移动指定距离,直至抓夹部11上所夹取的外壳工件运送至下一工序的指定位置,运送驱动件141再次驱动运送滑座142进行复位,从而运送机械手1在运送范围内将外壳工件自定向分料装置2依次运送至组装机械手5进行装配的目的。
50.由于定向分料装置2对若干外壳工件整理排序后进入到输送装置3上的外壳工件的数目很多,则随着输送机31的持续输送,外壳工件逐一挨着进入到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则不便于运送机械手1的抓夹部11精准的抓取到外壳工件。
51.为保证运送机械手1更加精准的抓取到输送装置3上的外壳工件,发明人提出一种优化方案,图2为图1中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局部放大展示计数开关装置7及限位组件4,具体请结合图2及图5所示,输送装置3上设置有计数开关装置7,用以控制至少一外壳工件输送至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则计数开关装置7接收控制中心发送的数量信息并与经过计数开关装置7的外壳工件进行匹对,当计数开关装置7将匹对完成的信息反馈至控制中心后,控制中心发送控制指令至计数开关装置7,促使计数开关装置7弹出执行端拦截在输送装置3。除此方式外,还可以为计数开关装置7接收控制中心发送的数量信息及下一外壳工件的检测信息一并反馈至控制中心后,控制中心发送控制指令至计数开关装置7,促使计数开关装置7弹出执行端将下一外壳工件压在输送装置3,则仅有指定数目的外壳工件进入到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便于后续运送机械手1对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上的外壳工件进行夹取。
52.若干个外壳工件经由于定向分料装置2进行排序,输送装置3进行引导调整以及计数开关装置7的控制数目,以大大提高了运送机械手1在抓取过程中的准确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盖合设备整体的精准度及装配的准确性。但实际操作中仍发现,由于抓夹部11具有一定的宽度,当经进入到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的外壳工件的数目为两个以上时,就容易出现相邻两个外壳工件紧挨一起的问题,这不仅仍然不便于抓夹部11进行抓取,且抓夹部11在抓夹过程中容易产生对外壳工件进行碰撞而造成撞伤,或将外壳工件撞出输送装置3的危险。
53.兹就上述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输送装置3与计数开关装置7进行配合,输送装置3持续带动,而计数开关装置7逐个拦截,以使得相邻两个外壳工件之间产生间隙,对上述问题予以改善。但该方式产生的距离无法准确无误地保证相同,这使得当外壳工件一旦接触到抓夹部11时,容易产生偏位,因此,发明人提出了一个更优的方案如下:
54.具体请结合图2及图5所示,输送装置3上设置有限位组件4,使相邻两外壳工件之间产生间隙以便于抓夹部11抓取外壳工件。具体的,限位组件4由至少两电磁铁组成,相邻两个电磁铁之间的距离与外壳工件相适配或略大于外壳工件的尺寸大小。则当外壳工件进入到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时,位于输出端边缘的电磁铁伸出拦截,第一个外壳工件在输送装置3的输送下接触到该电磁铁,则相邻个电磁铁伸出拦截,则当计数开关装置7放出第二个外壳工件时,两个外壳工件之间由于电磁铁的作用存在可用以插入抓夹部11的第一抓夹头111或第二抓夹头112的宽度,有效地保证了抓夹部11精准而稳定的抓取外壳工件,同时还避免了抓夹部11与两个外壳工件之间产生划痕或撞伤的问题。
55.为使得外壳工件在装配至继电器其他配件时,保证外壳工件的内部干净,提高继电器产品的质量,具体请根据图1所示,检测转向装置与组装机械手5之间还设置有吹风除尘装置8,检测转向装置与吹风除尘装置8之间的距离、及吹风除尘装置8与组装机械手5之间的距离均与两相邻抓夹部11之间的距离相适配,通过吹风除尘装置8有效解决外壳工件的内部存在粉尘的问题。
56.具体的,假定从输送装置3上抓取外壳工件的抓夹部11为第一抓夹部,沿着外壳工件的输送方向的三个抓夹部则依次为第一抓夹部,第二抓夹部及第三抓夹部,则该运送机械手1的连贯输送效果在于:第一抓夹部抓取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上的外壳工件至检测转向装置,同步的,第二抓夹部从检测转向装置抓取检测完的外壳工件移送至吹风除尘装置8,第三抓夹部从吹风除尘装置8抓取清洁完毕的外壳工件移送至组装机械手5,从而完成了外壳工件与继电器其他配件准确地装配。
57.具体请根据图1所示,定向分料装置2包括存放部21及与存放部21相导通的振动盘22,振动盘22的输出口与输送装置3相导通。
58.综合上述,发明人提出一种基于该盖合设备的盖合工艺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9.步骤s1,分料:若干外壳工件经定向分料装置2有序定向排列后输送至输送装置3,具体的,将若干外壳工件放置到存放部21,再由存放部21移送至振动盘22的内部进行振动排序,经排序后的若干外壳工件定向输送至输送装置3,输送装置3上的计数开关装置7释放第一个外壳工件后,计数开关装置7将后续的第二个外壳工件进行拦截,同步的,限位组件4对第一个外壳工件进行限位,等待运送机械手1对第一外壳工件予以抓取;
60.步骤s2,辩向:定向排列的若干外壳工件逐一由运送机械手1移送至检测转向装置,再经检测转向装置进行辨析并校正装配方向,具体的,运送机械手1抓夹第一个外壳工件移送至旋转夹头62,通过检测部61对第一外壳工件进行检测辩向,当第一个外壳工件的方向错误时,通过转向驱动机构63及升降驱动机构66的配合使用,对第一个外壳工件予以校正;
61.进一步的,步骤s2中还可以包括:
62.清洁:运送机械手1抓夹第一个外壳工件移送至吹风除尘装置8进行除尘清洁,同步的,第二个外壳工件根据步骤s1及步骤s2抓夹至检测转向装置进行辩向校正。
63.步骤s3,装配:经校正装配方向后的外壳工件经由运送机械手1移送至组装机械手5,并由组装机械手5将外壳工件套设在继电器其他配件上进行组装。
64.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