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安全用防护帽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18:34: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安全用防护帽。


背景技术:

2.在新建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暂定名)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通常会佩戴安全帽,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当作业人员头部受到坠落物的冲击时,利用安全帽帽壳、帽衬在瞬间先将冲击力分解到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然后利用安全帽各部位缓冲结构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允许的结构破坏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后作用到人员头部的冲击力降低到4900n以下,从而起到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的作用。
3.传统的安全帽外壳通常为了达到抗冲击强的效果,往往会将外壳做成一体式封闭结构,散热效果差,作业人员的长时间佩戴容易导致头部出汗不透气,严重的会导致中暑,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传统的安全帽散热效果差,作业人员的长时间佩戴容易导致头部出汗不透气,严重的会导致中暑,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安全用防护帽,包括帽体和活动安装在帽体下端的收紧带,所述收紧带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扣合件,所述帽体的开合处设置有收边条,所述帽体的内壁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外边缘设置在收边条的内部,所述帽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多组,均贯穿于帽体,所述帽体上表面内嵌有反光条,所述通风口和反光条均以帽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人员佩戴好帽体,并利用收紧带和扣合件配合,将帽体进行稳固,帽体本身材质较为坚硬,通过安装在防护层,在作业人员的头部和帽体之间起到阻隔的效果,增加缓冲力,防护效果好,作业人员在灯光较昏暗的条件下作业时,经过灯光照射的反光条会反光,便于提高帽体的存在感,便于警示作业人员的位置,且通过开设通风口,帽体内部可透风,便于提高透气性,且通风口和反光条偏离了帽体的正上端,避免影响帽体上端的承重效果。
7.可选的,所述通风口贯穿有开合件,所述帽体的开口处内壁贴合安装有第一魔术贴,所述帽体的内腔中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在通风口的两侧,且与通风口相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口的设置方便进行通风,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
9.可选的,所述开合件包括与通风口贯穿的开合条和固定安装在开合条外壁的把手,所述开合条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槽相匹配,所述把手与开合条互相垂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与滑槽相匹配,且摩擦性较强,向上拨动把手时,开合条因摩擦性强而不会下落,需作业人员手动调节把手才能进行关闭工作,防意外触碰而
影响通风效果。
11.可选的,所述通风口和开合件均安装在帽体的侧壁,所述反光条设置在帽体的上表面,且其弧度延伸至帽体的后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帽体的上端和后端的视野盲区均起到警示效果,提醒效果好。
13.可选的,所述防护层包括与帽体内壁贴合的网格垫层和设置在网格垫层开口处前端的折叠布料,所述网格垫层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柔性内里层,所述网格垫层和柔性内里层之间开设有缓冲预留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柔性内里层,便于提高使用感,通过在网格垫层和柔性内里层之间开设缓冲预留腔,避免头部直接接触坚硬物品而引起不舒适感,同时为撞击起到缓冲空间,避免直接受力于头部,缓冲效果好。
15.可选的,所述折叠布料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刚性限位条,所述帽体的内壁设置有贯穿于网格垫层的铰接件,所述折叠布料和刚性限位条的两端均通过铰接件与帽体内壁两端铰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作业人员起到遮阳防尘的效果,同时遮阳防尘的范围可根据刚性限位条的开合而调节,便于适用各种工作环境。
17.可选的,所述柔性内里层的缝合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贴合连接,且第二魔术贴容纳在收边条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内里层通过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进行拆装,柔性内里层可随时替换,收边条可对两组魔术贴进行防护,收边条贴合作业人员头部的弧度,避免柔性内里层脱落。
19.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该建筑安全用防护帽,本防护帽由外到此依次安装有帽体、网格垫层和柔性内里层,采用外坚内柔的方式在确保强度足够的同时还能保证作业人员的佩戴舒适,整体结构较强,通过在网格垫层和柔性内里层之间开设缓冲预留腔,避免头部直接接触坚硬物品而引起不舒适感,同时为撞击起到缓冲空间,避免直接受力于头部,缓冲效果好,柔性内里层可拆卸安装在帽体内,可随意更换,减少细菌滋生,操作简单。
21.2、该建筑安全用防护帽,通风口和反光条均偏离帽体的正上端设置,避免影响帽体上端的承重效果,便于通风和反光,开合条后端安装的滑轨在滑槽内滑动,开合条与通风口滑动连接,把手设置在通风口的外端,即开合条的滑动可控制通风口的启闭,便于调节通风口大小,便于通风散热,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帽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的通风口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的开合件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帽体;11、通风口;12、开合件;121、开合条;122、把手;123、滑轨;13、反光条;14、第一魔术贴;15、滑槽;2、收紧带;3、扣合件;4、收边条;5、防护层;51、网格垫层;52、
折叠布料;53、刚性限位条;54、铰接件;55、柔性内里层;56、第二魔术贴;57、缓冲预留腔。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建筑安全用防护帽,包括帽体1和活动安装在帽体1下端的收紧带2,收紧带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扣合件3,帽体1的开合处设置有收边条4,帽体1的内壁设置有防护层5。防护层5包括与帽体1内壁贴合的网格垫层51和设置在网格垫层51开口处前端的折叠布料52,网格垫层51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柔性内里层55,网格垫层51和柔性内里层55之间开设有缓冲预留腔57。网格垫层51的强度较大,便于增加帽体1本身的强度,通过安装柔性内里层55,便于提高使用感,通过在网格垫层51和柔性内里层55之间开设缓冲预留腔57,避免头部直接接触坚硬物品而引起不舒适感,同时为撞击起到缓冲空间,避免直接受力于头部,缓冲效果好。防护层5的外边缘设置在收边条4的内部,帽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口11,通风口11设置有多组,均贯穿于帽体1,帽体1上表面内嵌有反光条13,通风口11和反光条13均以帽体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29.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通风口11贯穿有开合件12,帽体1的开口处内壁贴合安装有第一魔术贴14,帽体1的内腔中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设置在通风口11的两侧,且与通风口11相通,开合件12包括与通风口11贯穿的开合条121和固定安装在开合条121外壁的把手122,开合条121远离把手1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轨123,滑轨123与滑槽15相匹配,把手122与开合条121互相垂直。
30.开合条121通过滑轨123卡接在滑槽15内,开合条121与通风口11滑动连接,把手122设置在通风口11的外端,即开合条121的滑动可控制通风口11的启闭,当作业人员感到闷热时,通过把手122向上滑动开合条121,通风口11漏出,便于起到通风的效果,同时可调节通风处的面积,滑轨123与滑槽15相匹配,且摩擦性较强,向上拨动把手122时,开合条121因摩擦性强而不会下落,需作业人员手动调节把手122才能进行关闭工作,防意外触碰而影响通风效果。
31.如图1和图2所示,通风口11和开合件12均安装在帽体1的侧壁,反光条13设置在帽体1的上表面,且其弧度延伸至帽体1的后端,便于对帽体1的上端和后端的视野盲区均起到警示效果,提醒效果好。通风口11和反光条13均远离帽体1的上中心,若存在高空坠物的情况,物品从上往帽体1上施力,不影响帽体1的承受效果,若物品从帽体1两侧的下落,物体直接接触把手122,把手122受到向下的力而主动关闭通风口11,保证了帽体1的强度。
32.如图2所示,折叠布料52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刚性限位条53,帽体1的内壁设置有贯穿于网格垫层51的铰接件54,折叠布料52和刚性限位条53的两端均通过铰接件54与帽体1内壁两端铰接。刚性限位条53可沿着铰接件54在帽体1外边缘旋转,旋转时,刚性限位条53和帽体1连接处之间安装的折叠布料52可舒展开,便于对作业人员起到遮阳防尘的效果,同时遮阳防尘的范围可根据刚性限位条53的开合而调节,便于适用各种工作环境,且刚性限位条53的结构较强,不会发生形变,使用效果好。
33.如图2所示,柔性内里层55的缝合有第二魔术贴56,第二魔术贴56与第一魔术贴14贴合连接,且第二魔术贴56容纳在收边条4内。柔性内里层55通过第二魔术贴56与第一魔术贴14进行拆装,柔性内里层55可随时替换,收边条4可对两组魔术贴进行防护,收边条4贴合
作业人员头部的弧度,避免柔性内里层55脱落。
34.本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安全用防护帽的实施原理为:
35.作业人员佩戴好帽体1,并利用收紧带2和扣合件3配合,将帽体1进行稳固,帽体1本身材质较为坚硬,通过安装在防护层5,在作业人员的头部和帽体1之间起到阻隔的效果,增加缓冲力,防护效果好,作业人员在灯光较昏暗的条件下作业时,经过灯光照射的反光条13会反光,便于提高帽体1的存在感,便于警示作业人员的位置,且通过开设通风口11,帽体1内部可透风,便于提高透气性,且通风口11和反光条13偏离了帽体1的正上端,避免影响帽体1上端的承重效果。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