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滤嘴及卷烟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18:21: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嘴及卷烟,属于卷烟过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者对卷烟安全性及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卷烟的降焦减害工作成为烟草企业的当务之急。据化学分析研究,卷烟主流烟气中含有焦油、烟碱、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焦油是主要的有害物质,其有害成分有苯并芘等稠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各种羟基自由基、硫化物和氮化物等,这些成分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致突变以及细胞毒性等危害。因此需要对烟气进行降焦减害处理。
3.目前,对卷烟的降焦减害主要是在滤棒中添加吸附性材料实现对烟气的过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但是往往吸附效果不佳,并且若吸附性材料添加量过高,会导致滤棒的吸阻增加,难以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行为的需求,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过滤嘴及卷烟,该过滤嘴由沉积段和过滤段组成,沉积段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成,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沉积腔,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在沉积腔内进行沉积,从而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段则对进入沉积腔和/或自沉积腔流出的烟气进行过滤,过滤段与沉积段配合在保留香气组分的同时能够对烟气快速高效过滤,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嘴,该过滤嘴包括:
6.沉积段,所述沉积段包括内壳体和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部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一端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通过连接面相连,所述内壳体内部形成缓冲腔,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沉积腔,所述沉积腔开设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出烟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端,烟气自所述进烟口流入至所述沉积腔并自所述出烟口流出;
7.过滤段,所述过滤段与所述沉积段相连,所述过滤段用于过滤流入所述沉积腔的烟气和/或自所述沉积腔流出的烟气。
8.可选地,所述过滤段包括初滤段和再滤段,
9.所述初滤段设置在所述沉积段的一端,并靠近所述进烟口,经所述初滤段过滤后的烟气自所述进烟口流入所述沉积腔,所述再滤段设置在所述沉积段的另一端,并靠近所述出烟口,所述再滤段用于过滤自所述沉积腔流出的烟气。
10.可选地,所述初滤段、所述沉积段和所述再滤段的长度为(1.2-1.5):1:(0.5-1.5),优选为(1.2-1.5):1:(0.9-1.1),更优选为1.2:1:0.9。
11.可选地,所述初滤段与所述再滤段为醋纤滤棒,所述醋纤滤棒内设置有吸附颗粒。
12.优选的,所述醋纤滤棒内还设置有增香颗粒。
13.可选地,所述内壳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壳体的高度,所述内壳体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端为封闭端;和
14.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内壳体之间的连接处;或
15.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侧壁。
16.可选地,所述进烟口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内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17.可选地,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全部开口,以形成所述出烟口。
18.可选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的高度比为(0.3-0.7):1。
19.可选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的共中心轴线设置。
20.可选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均为圆筒形,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直径之比为1.5-3:1。
21.可选地,所述出烟口的面积与所述进烟口的面积之比为(55-145):1。
2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烟,其包括烟丝段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嘴,所述烟丝段连接在所述过滤嘴靠近所述进烟口的一端。
23.其中,所述卷烟可以为传统卷烟,也可以为电子烟。
24.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25.1.本技术所提供的过滤嘴,设置的过滤段与沉积段配合,过滤段能够对进入沉积段的烟气或自沉积段流出的烟气进行过滤,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及杂质颗粒,避免杂质堵塞进烟口或出烟口,降低吸阻,在不降低烟气中香气成分的同时提高烟气的清洁度,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26.2.本技术所提供的过滤嘴,初滤段的设置能够降低进入沉积腔内烟气的杂质数量,避免杂质堵塞进烟口,利于烟气在沉积腔内自由运动,进而提高沉积腔内烟气的碰撞程度,使得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粘附在沉积腔内,再滤段的设置对经过沉积腔后烟气再一次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烟气的洁净度。
27.3.本技术所提供的过滤嘴,在初滤段和再滤段设施的吸附颗粒和增香颗粒,能够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还能够对烟气进行降温和增香,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28.4.本技术所提供的过滤嘴,内壳体远离连接面的一端为封闭端,内壳体内部形成缓冲腔,烟气在缓冲腔内实现第一碰撞,使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部分沉积,增加降焦减害的效果;另外缓冲腔的设置可以改变烟气路径,降低烟气温度,避免烟气温度过高,提升烟支抽吸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过滤嘴的侧截面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过滤嘴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过滤嘴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涉及的过滤嘴的侧截面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涉及的过滤嘴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涉及的卷烟的结构示意图;
36.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37.10、沉积段;11、外壳体;12、内壳体;13、沉积腔;14、缓冲腔;15、连接面;16、进烟口;17、出烟口;20、初滤段;21、再滤段;22、吸附颗粒;23、增香颗粒;30、烟丝段。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5.实施例1
46.参考图1-3,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滤嘴,该过滤嘴包括:沉积段10,沉积段10包括内壳体12和套设在内壳体12外部的外壳体11,内壳体12的一端开口设置并与外壳体11的一端通过连接面15相连,内壳体12内部形成缓冲腔14,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之间形成沉积腔13,沉积腔13开设有进烟口16和出烟口17,出烟口17设置在外壳体11远离连接面15
的一端,烟气自进烟口16流入至沉积腔13并自出烟口17流出;过滤段,过滤段与沉积段10相连,过滤段用于过滤流入沉积腔13的烟气和/或自沉积腔13流出的烟气。烟气自进烟口16进入沉积腔13内,并自出烟口17流出,沉积腔13为烟气的流动提供了空间,可以降低烟气的吸阻,还能保证一定的烟气浓度,增加烟气的香气成分;并且烟气能够在沉积腔13内进行短暂的停留,该短暂停留的烟气能够在沉积腔13内自由运动,烟气在碰撞至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的侧壁时,能够产生气雾沉积,从而将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沉积至沉积腔13内。设置的过滤段与沉积段10配合,过滤段能够对进入沉积段10的烟气或自沉积段10流出的烟气进行过滤,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及杂质颗粒,避免杂质堵塞进烟口16或出烟口17,降低吸阻,在不降低烟气中香气成分的同时提高烟气的清洁度,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47.本实施例中的吸阻是指用户抽吸烟气时的抽吸阻力。
48.具体的,外壳体11和过滤段为与现有烟支适配的圆柱体。过滤段可以设置在沉积段10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在沉积段10的两端,只要保证过滤段能够与沉积段10配合,对烟气进行双重过滤即可。
49.具体的,本实施例对内壳体12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套设在外壳体11内,并与外壳体11形成沉积腔13即可,例如可以为圆柱体、棱柱体或棱锥体等,优选为圆柱体。
50.具体的,本实施例对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远离连接面15一端的连接形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内壳体12的高度与外壳体11的高度相等,参考图3,则内壳体12与外壳体11远离连接面15的一端也相连,此时沉积腔13则是由内壳体12的外壁和外壳体11的内壁组成;再例如内壳体12的高度小于外壳体11的高度时,参考图2,则内壳体12远离连接面15的一端设置在外壳体11内部,此时沉积腔13由内壳体12的外壁、内壳体12的顶部和外壳体11的内壁组成。上述连接形式均能形成沉积腔13,可对烟气进行沉积过滤。
51.具体的,本实施例对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的材质不做限制,可以为硅胶、烟末、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等,只要能实现对有害物质的截留即可;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的材质均为硅胶。
5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对进烟口16的位置不作限定,只要能将烟支的烟丝段30产生的烟气引流至过滤嘴即可。
5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过滤段包括初滤段20和再滤段21,初滤段20设置在沉积段10的一端,并靠近进烟口16,经初滤段20过滤后的烟气自进烟口16流入沉积腔13,再滤段21设置在沉积段10的另一端,并靠近出烟口17,再滤段21用于过滤自沉积腔13流出的烟气。设置的初滤段20能够对进入沉积腔13内的烟气进行初步过滤,烟气中的杂质颗粒大部分残留在初滤段20中,再滤段21则是对经过沉积腔13后烟气再一次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烟气的洁净度。
5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初滤段20、沉积段10和再滤段21的长度为(1.2-1.5):1:(0.5-1.5),优选为(1.2-1.5):1:(0.9-1.1),更优选为1.2:1:0.9。设置的初滤段20的长度最长,能够对烟气中较大的杂质进行阻挡,降低进入沉积腔13内烟气的杂质数量,避免杂质堵塞进烟口16,利于烟气在沉积腔13内自由运动,进而提高沉积腔13内烟气的碰撞程度,使得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粘附在沉积腔13内;较短的再滤段21便于用户的夹持,同时还能进一步对烟气进行过滤,提高过滤嘴的降焦减害作用。
5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初滤段20与再滤段21为醋纤滤棒,醋纤滤棒内设置有吸附颗
粒22。醋纤滤棒的吸阻小,利于烟气的通过,热稳定性好,并且还能对烟气中的杂质颗粒进行阻挡,在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的同时还能降低烟气中香气组分的损失。另外在醋纤滤棒中还可以设置增香颗粒23,以增加烟气中的香味,该增香颗粒23优选为烟末和粘合剂制成的颗粒,烟气温度一般都比较高,较高的烟气在接触到烟末和粘合剂制成的颗粒时,烟末能够吸收烟气的热量,对烟气起到降温效果,同时还能释放气溶胶,对烟气进行增香。另外,再滤段21为卷烟中的近唇端,选择醋纤滤棒能够赋予再滤段21弹性,满足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5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2,内壳体12的高度小于外壳体11的高度,内壳体12远离连接面15的一端为封闭端,进烟口16设置在连接面15与内壳体12之间的连接处。通过设置内壳体12远离连接面15的一端为封闭端,且进烟口16设置在连接面15和内壳体1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使部分烟气在缓冲腔14内循环后再经进烟口16进入沉积腔13内,烟气能够在缓冲腔14内停留一定的时间,进而烟气在缓冲腔14内实现第一碰撞,使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部分沉积,增加降焦减害的效果;另外缓冲腔14的设置可以改变烟气路径,降低烟气温度,避免烟气温度过高,提升烟支抽吸的体验感。
5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烟口16至少为两个,且沿内壳体12的周向均匀分布,即进烟口16均匀分布在连接面15与内壳体12的连接处。该设置方式能够保证烟气通道内在径向方向上烟气浓度均匀,提高降焦减害效果,提升用户抽吸体验。
5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对进烟口16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只要能实现烟气经进烟口16进入沉积腔13即可。具体的,进烟口16为边长为0.424mm的正方形。
5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外壳体11远离连接面15的一端全部开口,以形成出烟口17。该设置方式下的出烟口17在用户抽吸时,为烟气在沉积腔13内的运动提供了流动空间,从而降低吸阻,保证烟气量的充足,进而提升用户抽吸体验。
6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内壳体12与外壳体11的高度比为(0.3-0.7):1,优选为0.4:1,通过设置内壳体12与外壳体11的高度之比,进而协调缓冲腔14和沉积腔13的体积比,可以使烟气具有足够长的流动路径,保证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截留效率。若内壳体12过短,则缓冲腔14体积过小,无法实现对烟气的初步沉积,而导致降焦效果差,若内壳体12过长,则沉积腔13的体积过小,无法起到降低吸阻的作用。
61.具体的,内壳体12的长度为0.9-13mm,优选7mm。
6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内壳体12与外壳体11的共中心轴线设置。该设置方式能够保证烟气通道内在径向方向上烟气浓度均匀,提高降焦减害效果,提升用户抽吸体验。
6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内壳体12与外壳体11均为圆柱体,外壳体11与内壳体12直径之比为(1.5-3):1。具体的,外壳体12的外周为与现有烟支适配的圆柱体,外壳体12的外周长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制造的烟支的粗细进行变化,外壳体12的外周长可以为17-50mm。与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的高度之比结合,可以进一步协调缓冲腔14与沉积腔13之间的体积比,提高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去除率,同时还能减小吸阻,满足用户的心理及生理需求。
6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出烟口17的面积与进烟口16的面积之比为(55-145):1,优选为(90-130):1,更优选为126.7:1。通过设置进烟口16与出烟口17的面积之比,从而保证沉积腔13内进烟量和出烟量,同时能够控制烟气在沉积腔13内的停留时间,提升用户抽吸体
验和对烟气的降焦减害效率。
65.实施例2
66.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烟口16设置在内壳体12的侧壁。该设置下烟气先进入缓冲腔14,再经过进烟口16进入沉积腔13,最后在出烟口17流出,烟气在缓冲腔14内进行第一次碰撞,改变烟气的运动速度及运动路径,使得烟气在缓冲腔14内初步沉积,烟气流动至进烟口16处,烟气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同时改变烟气的流速,增加烟气流动的动能,增加烟气碰撞外壳体11内壁的惯性力,使烟气在外壳体11内壁上进行沉积。同时,烟气在沉积腔13内流动,越靠近外壳体11处的散热条件最好,温度最低,因此烟气更倾向于向外壳体11的内壁运动,更有利于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沉积。
67.具体的,进烟口16可以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也可以不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时,可以均匀分布在内壳体12的侧壁,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在内壳体12的侧壁。具体的,每个进烟口16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例如进烟口16可以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三角形通孔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能保证烟气流经即可。本实施例中进烟口1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每个进烟口16的形状和大小一样。
6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烟口16沿内壳体12的周向均匀分布,该设置方式可以保证烟气均匀的从内壳体12的两侧流出,进入沉积腔13内,保证烟气流动过程的顺畅。
6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烟口16与连接面15之间的距离与内壳体12的高度之比为0.2-1:1,优选为0.6:1。该设置方式下可以延长烟气在缓冲腔14内的流动路径,同时防止烟气停留在进烟口16与外壳体11的连接面15之间而导致流动死角,使烟气中的有害组分更加有效地被截留在沉积腔13内,减少进入口腔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
70.实施例3
7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烟,其包括烟丝段30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过滤嘴,其中烟丝段30连接在过滤嘴靠近进烟口16的一端。其中,卷烟可以为传统卷烟,也可以为电子烟。优选为传统卷烟,在抽吸时,该卷烟的烟气经过卷烟滤嘴时被有效截留,大大减少了进入口腔的烟气中的有害组分。
7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7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