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21:40: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组件,所述变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耦合器主体,该耦合器主体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轴耦联,其中,所述变速器组件具有滑动套筒,该滑动套筒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可脱开地耦联或者将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耦合器主体可脱开地耦联。


背景技术:

2.这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组件基本由现有技术公知,其中,第一传动轮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二传动轮或耦合器主体耦联。为此,变速器组件具有滑动套筒,该滑动套筒在相应的状态下可以运动,例如以便在第一耦联状态或切换状态中使第一传动轮与耦合器主体耦联并且在第二耦联状态中使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耦联。最后,由此可以将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或耦合器主体选择性地耦联进而与轴耦联,该轴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耦合器主体连接。
3.在这种变速器组件中,追求尽可能节省位置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追求整体上需要尽可能小的结构空间的变速器组件的各个元件的相应的部件或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组件,所述变速器组件需要较少的结构空间。
5.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变速器组件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6.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组件,所述变速器组件具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耦合器主体,所述耦合器主体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轴耦联。此外,变速器组件具有滑动套筒,借助于该滑动套筒可以选择性地将第一传动轮可拆卸地与第二传动轮耦联或者将第一传动轮可拆卸地与耦合器主体耦联。
7.本发明基于如下认识,即,滑动套筒借助于第一齿部区段与第一传动轮的齿部耦联并且借助于第二齿部区段选择性地与第二传动轮或耦合器主体的齿部可耦联或耦联,其中,同步装置沿轴向方向布置在耦合器主体和第二传动轮之间。因此,所描述的变速器组件允许,尤其在耦联状态变换时,执行参与的元件的同步化,因为变速器组件具有在耦合器主体和第二传动轮之间的同步装置。由此可能的是,在沿轴向方向移动滑动套筒时,在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或耦合器主体耦联时实现同步化。
8.通过设计所述变速器组件、尤其是第一传动轮的齿部(该齿部与滑动套筒的第一齿部区段有效连接)以及滑动套筒的第二齿部区段(第二齿部区段选择性地与第二传动轮的齿部或与耦合器主体的齿部有效连接),可以通过滑动套筒的轴向移位相应建立期望的耦联状态或切换状态。换言之,通过在滑动套筒侧提供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可以实现,滑动套筒要么建立第一传动轮与耦合器主体的连接要么建立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
轮的连接。滑动套筒在此可以相应地具有两个齿部区段作为内齿部,所述内齿部嵌接到传动轮或耦合器主体上的相应的外齿部中。
9.所述变速器组件此外能够被改进成,使得滑动套筒的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在轴向方向上以滑动套筒中的空隙间隔开。如前所述,滑动套筒具有两个齿部区段,利用所述齿部区段可以建立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或者与耦合器主体的选择性连接。根据所描述的设计方案,滑动套筒的齿部在轴向方向上中断,这意味着,滑动套筒的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不是连续地彼此过渡,而是以滑动套筒中的空隙彼此间隔开。在此,该空隙尤其能够理解为滑动套筒的内直径关于滑动套筒的两个齿部区段的齿的直径的增大。最后,在两个齿部区段之间的空隙因此是滑动套筒中的凹陷或滑动套筒的内齿部的释放部。
10.所描述的空隙或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彼此间隔开的布置方式允许第一齿部区段始终保持与第一传动轮耦联,而第二齿部区段可以选择性地与耦合器主体的齿部或第二传动轮的齿部耦联。如果为此例如第二齿部区段与第二传动轮的齿部耦联,该第二传动轮例如沿轴向方向布置在耦合器主体之后,耦合器主体相应地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传动轮之间,则耦合器主体的齿部嵌入空隙中或者耦合器主体的齿部沿轴向方向布置在与空隙相同的位置上,从而耦合器主体不耦联到所述滑动套筒上进而既不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耦联也不与所述第二传动轮耦联。因此,耦合器主体的沿轴向方向处于传动轮的齿部之间的齿部通过滑动套筒中的空隙“跨接”。当然,变速器组件的各个元件在轴向方向上的布置是可互换的或者可任意选择的。
11.按照所述变速器组件的另一种设计方案可以规定,滑动套筒的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沿轴向方向布置在滑动套筒的彼此对置的端部上。如之前描述的那样,在此可能的是,在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之间布置有空隙,滑动套筒因此在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之间在轴向方向上不具有齿部。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之间的空隙也可以理解为“缺口”。在此例如可行的是,滑动套筒被构造有连续的齿部并且在空隙的区域中去除齿部,使得最终第一齿部区段和第二齿部区段在滑动套筒的彼此对置的端部上沿轴向方向构造或者由此得到这种齿部区段。
12.所述滑动套筒在此尤其可以运动到至少三个切换状态中,这些切换状态沿轴向方向依次布置。在此,滑动套筒可以在第一切换状态中使第一传动轮与耦合器主体耦联并且在第二切换状态中使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耦联。如前所述,在此在第一切换状态中,第一传动轮或第一传动轮的齿部可以与滑动套筒的第一齿部区段连接并且滑动套筒的第二齿部区段可以与耦合器主体的齿部有效连接。耦合器主体或耦合器主体的齿部沿轴向方向布置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
13.如果滑动套筒从所描述的状态出发沿轴向方向、即朝向第二传动轮运动,那么能够占据第三切换状态,在所述第三切换状态中,滑动套筒的第二齿部区段沿轴向方向运动远离耦合器主体的齿部。因此,在第三切换状态中,第二齿部区段沿轴向方向布置在耦合器主体的齿部和第二传动轮的齿部之间,从而第二齿部区段最终不与另外的元件中的一个元件耦联,即不与所述耦合器主体或所述第二传动轮耦联。因此,第三切换状态可以理解为“中立位置”。因此,在第三切换状态中,滑动套筒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的滑动套筒的轴向位置之间。在此,在第三切换状态中,第一传动轮与耦合器主体和第二传动轮脱耦。
14.如果滑动套筒从中立状态出发继续在之前描述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即朝向第二传动轮移动,则滑动套筒的第二齿部区段与第二传动轮的齿部耦联,从而最后可以在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建立耦联,所述第一传动轮的齿部还总是与滑动套筒的第一齿部区段耦联。第一传动轮的齿部相应地通过轴向区段构造,该轴向区段允许轴向移动滑动套筒并且始终保持第一传动轮的齿部和第一齿部区段之间的嵌接。
15.在此,第一齿部区段可以具有连续的齿部。第二齿部区段能够尤其在两侧上实施成尖的。这允许在同步过程期间在两个切换方向上满足“锁止功能”。
16.如上所述,布置有在耦合器主体和第二传动轮之间同步装置。在滑动套筒移位时,相应于切换状态引起同步装置在轴向方向上的带动或运动,所述带动或运动在建立耦联状态或切换状态时实现同步或使同步装置保持在耦合器主体和第二传动轮之间的中立状态中。相应可能的是,通过滑动套筒的轴向移位来接通各个切换状态,尤其可以通过移动到滑动套筒的各个轴向位置来实现相应的切换状态。
17.之前描述的同步装置尤其可以具有两个同步环,其中,第一同步环的第一摩擦面、尤其是第一摩擦锥配属于耦合器主体的对应的摩擦面,并且第二同步环的第二摩擦面、尤其是第二摩擦锥配属于第二传动轮的对应的摩擦面。换句话说,同步装置可以理解为两件式的同步装置,该同步装置具有两个在轴向方向上相邻的同步环。在此,第一同步环能够具有第一摩擦面,尤其是第一摩擦锥。第一摩擦面在该情况下配属于耦合器主体的对应的摩擦面。第二同步环相应地具有第二摩擦面,尤其是第二摩擦锥,该第二摩擦面相应地配属于第二传动轮的对应的摩擦面。
18.根据已知的同步装置,在此通过同步装置的轴向移位,相应的同步环与待耦联的耦合器主体或待耦联的第二传动轮贴靠。相应地,第一摩擦面接触耦合器主体的对应的摩擦面,以便建立耦合器主体与滑动套筒的同步,该滑动套筒与同步环或同步装置耦联。相应地,在同步装置反向运动时,即朝向第二传动轮的方向,第二摩擦面与第二传动轮的对应的摩擦面耦联,因为同步装置与滑动套筒一起运动。
19.同步装置的两个半部、即两个在轴向方向上相邻构造的同步环在轴向方向上耦联,从而两个同步环始终与滑动套筒沿轴向方向一起运动。相应地,在建立同步装置和耦合器主体之间的耦联时,仅第一同步环借助第一摩擦面与耦合器主体的摩擦面耦联,其中,第二摩擦面或第二同步环一起运转。这同样适用于第二同步环与第二传动轮的第二摩擦面的耦联。代替设置两个彼此耦联的半部,同步环也可以实施为一个构件。在环周方向上可以区分为至少两个区域,即压力件区域,在该压力件区域中没有设置棘齿。通常,三个压力件区域在环周上分布地设置。其余的区域,即在压力件区域之间延伸的区域具有棘齿。
20.同步装置还具有压力件,该压力件布置在同步装置中、尤其是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同步环中。压力件例如至少由容纳元件、弹簧元件和压力元件构造,其中,压力元件朝向滑动套筒的内侧定向并且通过弹簧元件弹簧加载地支撑在容纳元件上。换言之,容纳元件径向地贴靠在同步装置的外表面上或者能够被构造为同步装置的相应成形的区域部分。弹簧元件处于压力元件(例如相应成形的板材)与容纳元件之间。因此,弹簧元件将支撑在容纳元件上的压力元件径向向外压靠到滑动套筒中的内周上。
21.同步装置在此尤其在横截面中观察可以具有u形,压力件布置在该u形中。容纳元件布置在所述u形的底部上。滑动套筒可以在其内周上具有相应的造型部,这些造型部是同
步装置的限定位置,压力件可以以压力元件嵌接到这些限定位置中。由此滑动套筒可以实现带动功能,这意味着,在滑动套筒轴向移动时,压力件轴向移位并且同步装置与压力件被一起带动进而轴向移动。
22.如上所述,同步装置中的第一同步环和第二同步环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彼此耦联,从而使得两个同步环在滑动套筒运动时始终与滑动套筒一起运动。同步环彼此的耦联尤其能够通过压力件来承担,所述压力件如之前描述的那样能够支撑在同步装置的外表面上。压力件相应地将两个同步环沿轴向方向耦联。尤其,同步环的耦联可以通过压力件的容纳元件引起。
23.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其包括所描述的变速器组件。当然,关于变速器组件描述的所有优点、细节和特征都可以完全转用到机动车上。
附图说明
24.下面借助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阐述。附图是示意性的图示并且示出了:
25.图1是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组件;以及
26.图2是图1所示的变速器组件的同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示出了用于未详细示出的机动车的变速器组件1的截取区段。所述变速器组件1具有第一传动轮2、第二传动轮3和耦合器主体4,所述耦合器主体4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轴5耦联。第一传动轮2、第二传动轮3、耦合器主体4和轴5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6可旋转地布置。
28.此外,变速器组件1具有滑动套筒7,该滑动套筒被构造用于占据不同的切换状态,在所述切换状态中滑动套筒7可以将第一传动轮2选择性地与耦合器主体4或第二传动轮3耦联。为了与滑动套筒7耦联,第一传动轮2具有齿部8,该齿部与滑动套筒7的第一齿部区段9连接。滑动套筒7可沿着齿部8轴向运动。第二传动轮3具有齿部10,该齿部可与滑动套筒7的第二齿部区段11耦联。同样,第二齿部区段11能够与耦合器主体4的齿部12耦联。滑动套筒7的第一齿部区段9和第二齿部区段11在滑动套筒7的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彼此对置的端部上。在第一齿部区段9与第二齿部区段11之间设有空隙13,该空隙最终将第一齿部区段9与第二齿部区段11分开。
29.在所示出的情况下,滑动套筒7处于中立位置中,在该中立位置中,第一传动轮2既不与耦合器主体4耦联也不与第二传动轮3耦联。如果滑动套筒7沿轴向方向朝向第一传动轮2运动,则第一齿部区段9在第一传动轮2的齿部8上运动,其中,维持滑动套筒7到第一传动轮2上的耦联。通过在该方向上移动滑动套筒7,能够使滑动套筒7的第二齿部区段11与耦合器主体4的齿部12嵌接。如果滑动套筒7沿相反的方向移动,那么第二齿部区段11能够与第二传动轮3的齿部10嵌接。在所有切换状态中,第一齿部区段9在此与第一传动轮2的齿部8耦联,从而最后,第一传动轮8可以选择性地与第二传动轮3和耦合器主体4脱耦,或者可以建立第一传动轮8选择性地与第二传动轮3或耦合器主体4的耦联。
30.此外,在耦合器主体4和第二传动轮3之间还布置有同步装置14。同步装置14在图2中详细示出。同步装置14具有两个半部,即两个同步环15、16,这两个半部在轴向方向上彼此耦联,但在环周方向上关于旋转轴线6可相对彼此旋转。在此,同步环15具有第一摩擦面
17并且第二同步环16具有第二摩擦面18。两个摩擦面17、18被设置用于与耦合器主体4的相应的对应的摩擦面(在摩擦面17的情况下)有效连接并且与第二传动轮3的相应的对应的摩擦面(在摩擦面18的情况下)有效连接或者建立摩擦配合。
31.换言之,在滑动套筒7运动到第一切换状态中时,同步装置12在轴向方向上与滑动套筒7一起运动,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中,第二齿部区段11与耦合器主体4的齿部12耦联。在此,为了同步,同步环15经由第一摩擦面17与耦合器主体4、尤其与为此设置的摩擦面19接触。通过将同步装置14耦联到滑动套筒7上,在建立第一传动轮2通过滑动套筒7与耦合器主体4之间的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之前,借助于同步环15执行同步。随后,第二齿部区段11可以与耦合器主体4的齿部12耦联。
32.相应地可以占据第二切换状态,在该第二切换状态中第一传动轮2与第二传动轮3耦联,尤其是在该第二切换状态中第二齿部区段11与第二传动轮3的齿部10耦联。在此,滑动套筒7相应地沿轴向方向带动同步装置12,使得第二同步环16实现同步。为此,第二摩擦面18与第二传动轮3的相应摩擦面20耦联,以便使转速同步并且接着使滑动套筒7的第二齿部区段11与第二传动轮3的齿部10嵌接。
33.如前所述,所述同步装置14具有两个同步环15、16,该同步装置还具有压力件21,该压力件具有压力元件22、例如板材、弹簧元件23和容纳元件24。在这种情况下,容纳元件24将两个同步环15、16在轴向方向上彼此耦联,然而允许两个同步环15、16在环周方向上的旋转。
34.附图标记列表:
[0035]1ꢀꢀꢀꢀꢀ
变速器组件
[0036]2ꢀꢀꢀꢀꢀ
第一传动轮
[0037]3ꢀꢀꢀꢀꢀ
第二传动轮
[0038]4ꢀꢀꢀꢀꢀ
耦合器主体
[0039]5ꢀꢀꢀꢀꢀ

[0040]6ꢀꢀꢀꢀꢀ
旋转轴线
[0041]7ꢀꢀꢀꢀꢀ
滑动套筒
[0042]8ꢀꢀꢀꢀꢀ
第一传动轮的齿部
[0043]9ꢀꢀꢀꢀꢀ
滑动套筒的第一齿部区段
[0044]
10
ꢀꢀꢀꢀ
第二传动轮的齿部
[0045]
11
ꢀꢀꢀꢀ
滑动套筒的第二齿部区段
[0046]
12
ꢀꢀꢀꢀ
耦合器主体的齿部
[0047]
13
ꢀꢀꢀꢀ
滑动套筒的空隙
[0048]
14
ꢀꢀꢀꢀ
同步装置
[0049]
15、16 同步环
[0050]
17、18 同步环的摩擦面
[0051]
19、20 耦合器主体和第二传动轮的摩擦面
[0052]
21
ꢀꢀꢀꢀ
压力件
[0053]
22
ꢀꢀꢀꢀ
压力元件
[0054]
23
ꢀꢀꢀꢀ
弹簧元件
[0055]
24
ꢀꢀꢀꢀ
容纳元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