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9:32: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在传统房屋建筑施工中,通常混凝土地坪平整度控制方法,常规的做法是采用激光扫平仪控制标高,做灰饼、冲筋、浇筑找平层混凝土,其缺点是该方法施工灰饼,灰饼存在塌落问题,造成标高控制不准,成型后平整度差等质量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3.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施工速度快、操作简单、成型质量好、地坪精度高,而且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解决了常规施工方法中针对传统地面冲筋工艺技术的不足,为高精度地面找平提供了新的施工方式,尤其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精度要求较高的地面找平。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包括:
7.混凝土结构基层;
8.多排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垂直地植入所述混凝土结构基层;
9.至少一对找平部件,其为相对布置的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边和沿所述第一边垂直延伸的第二边,所述第二边为水平边且短于所述第一边,至少一对找平部件的第一边限定待找平地面的宽度和长度;至少一对找平部件的第二边均水平对齐且限定待找平地面的高度;
10.至少一对木方,其相对布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基层上,所述木方置于所述第二边下侧且紧贴所述第一边内侧,木方与混凝土结构基层贴合面设有水泥砂浆层;
11.木楔,其填充于所述木方与定位器之间的间隙且顶紧所述木方。
12.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木楔为梯形体。
13.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定位器为柱状体。
14.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第二端设有固定所述第一边的安装件。
15.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第二端设有表示高度的刻度。
16.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水泥砂浆层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17.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为对称结构。
18.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第一边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
19.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定位器至少包括四排。
20.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所述木方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的高度。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角钢的找平部件及木方形成一种可周转定位装置替代传统地面冲筋施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传统施工工艺繁琐,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工艺针对地面平整度控制精度差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并且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2.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中,
33.混凝土结构基层5;
34.多排定位器3,所述定位器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垂直地植入所述混凝土结构基层5;
35.至少一对找平部件1,其为相对布置的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边和沿所述第一边垂直延伸的第二边,所述第二边为水平边且短于所述第一边,至少一对找平部件1的第一边限定待找平地面4的宽度和长度;至少一对找平部件1的第二边均水平对齐且限定待找平地面4的高度;
36.至少一对木方2,其相对布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基层5上,所述木方2置于所述第二边下侧且紧贴所述第一边内侧,木方2与混凝土结构基层5贴合面设有水泥砂浆层6;
37.木楔7,其填充于所述木方2与定位器3之间的间隙且顶紧所述木方2。
38.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木楔7为梯形体。
39.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器3为柱状体。
40.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设有固定所述第一边的安装件。
41.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设有表示高度的刻度。
42.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泥砂浆层6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43.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为对称结构。
44.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
45.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器3至少包括四排。
46.所述的一种地面找平可周转定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木方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的高度。
47.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金属的定位器3第一端垂直地植入混凝土结构基层5中,至
少两个l型角钢的找平部件1长边与金属的定位器3第二端焊接固定,至少两个木方2置于l型角钢的短边下侧紧贴l型角钢的长边内侧,木方2与混凝土结构基层5贴合面有水泥砂浆层6填缝,多个金属的定位器3平行于木方2长度方向且垂直地植入混凝土结构基层5中,金属的定位器3与木方2之间具有空隙,多个梯形体的木楔7穿过所述空隙并顶紧。所述l型角钢是具有短边,长边垂直于短边的l形结构,短边平齐待浇筑混凝土的找平地面的顶面,至少两个l型角钢对称布置,所述木方2置于l型角钢短边下侧紧贴l型角钢长边内侧,至少两个木方2对称布置,所述金属定位器3具有第一端,与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的“|”形结构,所述定位器3顶面低于混凝土面,所述至少两个l型角钢平行于混凝土结构基层5方向可拼接延伸,所述至少两个木方2贴合于混凝土结构基层5方向可拼接延伸。
48.最后应该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