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壶盖及茶壶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6:50: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壶盖及茶壶。


背景技术:

2.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冲泡咖啡等饮品,而壶盖则是用来与茶壶匹配设置,用以封堵住茶壶开口的器具。
3.现有的壶盖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现有茶壶都是是壶盖表面简单的开几个出气孔,水烧开时水蒸气向外喷出,人手去提水壶时容易被水蒸气烫伤;另一方面水壶中的水装太满,在水开是开水容易喷出,使得水壶中的水不能装太满,水壶空间无法充足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茶壶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不易被烫伤和空间能充足利用的壶盖及茶壶。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壶盖,包括壶盖本体,所述壶盖本体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壶盖本体上方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与出气孔相对,所述挡片通过多个支脚与壶盖本体连接,相邻支脚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孔。本实用新型中大口径出气孔的设置,使得水开时,茶壶本体中的水蒸气能够及时从出气孔处排出,茶壶本体中可以盛装相对较满的水,茶壶本体空间能够得到充足利用;本实用新型中挡片的设置,使得从出气孔排出的水蒸气不会直接向上排出,当人手提茶壶本体时不会被烫伤;本实用新型中相邻支脚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孔,水蒸气是沿着与壶盖本体表面相齐平的方向被排出的,不会烫伤提拿水壶的人手。
6.作为优选,所述挡片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为中空结构,且手柄内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输出轴向下依次贯穿挡片和出气孔后固定连接有转筒。
7.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孔位于壶盖本体的中心位置。
8.作为优选,所述转筒的顶端为封堵设置。
9.作为优选,所述转筒侧壁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
10.作为优选,所述转筒侧壁铰动连接有磁性板,所述转筒侧壁设置有与磁性板匹配的钢片。
11.作为优选,所述转筒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遮挡件,所述转筒下端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向上贯穿转筒下端壁与遮挡件固定连接,所述遮挡件上开设有多组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泡茶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相应的调整茶水的浓度。
12.作为优选,所述转筒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搅拌杆,多组所述搅拌杆均位于第一通孔下方。可以直接利用微型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对咖啡或茶等饮品进行搅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混合,较为方便。
13.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成喇叭形,且第二通孔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开口处直径与第一通孔一致,所述第二通孔远离第一通孔一端开口处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另一端开口处的直径。确保茶壶本体内的水能够快速浸泡茶包,转筒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二通孔快速扩散到茶壶本体内。
14.作为优选,所述微型电机输出轴与转筒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成t字型,所述连接件位于转筒内。提高了微型电机输出轴与转筒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微型电机输出轴与转筒脱离。
15.作为优选,所述壶盖本体下侧壁边缘处固定连接有配合圈,所述配合圈外表面靠近壶盖本体下侧壁的一端垫设有厚度均匀的橡胶软垫。当壶盖本体与茶壶本体配合时,二者能够紧密配合,避免茶水从二者连接处泄露。
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壶盖,包括壶盖、茶壶本体、手提柄和壶嘴,所述手提柄两端下侧壁与茶壶本体两侧壁转动连接,且壶嘴固定设置在茶壶本体一侧外壁。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壶盖,使得水开时,茶壶本体中的水蒸气能够及时从出气孔处排出,茶壶本体中可以盛装相对较满的水,茶壶本体空间能够得到充足利用;从出气孔排出的水蒸气不会直接向上排出,当人手提茶壶本体时不会被烫伤;水蒸气是沿着与壶盖本体表面相齐平的方向被排出的,不会烫伤提拿水壶的人手。
17.作为优选,所述茶壶本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中间腔和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中间腔同心圆排布,且环形腔位于中间腔外侧。一个茶壶本体内对多种茶叶进行冲泡,使用者无需使用过多的茶壶本体便可同时品尝多种茶叶,较为方便,在实际使用时,壶盖本体与茶壶本体紧密配合。
18.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腔与壶嘴通过第一通液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液管上端固定设置有匹配的第一手控阀。
19.作为优选,所述环形腔与壶嘴通过第二通液管连通,所述第二通液管上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二手控阀。
20.作为优选,所述手提柄设置为开口朝下的倒u型,且手提柄表面包裹有一层隔热橡胶圈。隔热橡胶圈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使用者握住手提柄的时候手指被烫伤,降低了本实用装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大口径出气孔的设置,使得水开时,茶壶本体中的水蒸气能够及时从出气孔处排出,茶壶本体中可以盛装相对较满的水,茶壶本体空间能够得到充足利用;
23.(2)挡片的设置,使得从出气孔排出的水蒸气不会直接向上排出,当人手提茶壶本体时不会被烫伤;
24.(3)相邻支脚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孔,水蒸气是沿着与壶盖本体表面相齐平的方向被排出的,不会烫伤提拿水壶的人手。
附图说明
25.图1为实施例一的壶盖本体与转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实施例一的遮挡件与调节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实施例一的壶盖本体与转筒正面剖视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5为实施例一的茶壶本体与手提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7为实施例二的加强杆与调节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的标记为:1-壶盖本体;2-手柄;201-挡板;202-支脚;203-出气孔;204-导气孔;3-微型电机;4-转筒;5-连接件;6-第一通孔;7-遮挡件;8-第二通孔;9-搅拌杆;10-调节杆;11-磁性板;12
‑ꢀ
茶壶本体;13-手提柄;14-壶嘴;15-中间腔;16-加强杆;17-第一通液管;18-第二通液管;19-第一手控阀;20-第二手控阀;21-环形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34.如图1和图3所示的一种壶盖,包括壶盖本体1,壶盖本体1上开设有出气孔203,壶盖本体1上方设置有挡片201,挡片201与出气孔203相对,挡片201通过多个支脚202与壶盖本体1连接,相邻支脚 202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孔204。挡片201上设置有手柄2,手柄2为中空结构,且手柄2内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3,微型电机3输出轴向下依次贯穿挡片201和出气孔203后固定连接有转筒4。出气孔203位于壶盖本体1的中心位置。转筒4的顶端为封堵设置。转筒4侧壁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如图4所示的第一通孔6。转筒4侧壁铰动连接有磁性板11,转筒4侧壁设置有与磁性板11匹配的钢片。转筒4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遮挡件7,转筒4下端壁转动连接有如图2所示的调节杆10,调节杆10向上贯穿转筒4下端壁与遮挡件7固定连接,遮挡件7上开设有多组与第一通孔6对应的第二通孔8。转筒4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搅拌杆9,多组搅拌杆9均位于第一通孔6下方。每个第二通孔8均设置成喇叭形,且第二通孔8靠近第一通孔6的一端开口处直径与第一通孔6一致,第二通孔8远离第一通孔6一端开口处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8另一端开口处的直径。微型电机3输出轴与转筒4通过连接件5固定连接,连接件 5设置成t字型,连接件5位于转筒4内。壶盖本体1下侧壁边缘处固定连接有配合圈,配合圈外表面靠近壶盖本体1下侧壁的一端垫设有厚度均匀的橡胶软垫。
35.如图5所示的一种茶壶,包括壶盖、茶壶本体12、手提柄13和壶嘴14,手提柄13两端下侧壁与茶壶本体12两侧壁转动连接,且壶嘴14固定设置在茶壶本体12一侧外壁。茶壶本体12内通过隔板分隔成中间腔15和环形腔21,环形腔21与中间腔15同心圆排布,且环形腔21位于中间腔15外侧。中间腔15 与壶嘴14通过第一通液管17连通,第一通液管17上端固定设置有匹配的如图6所示的第一手控阀19。环形腔21与壶嘴14通过第二通液管18连通,第二通液管18上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二手控阀20。手提柄 13设置为开口朝下的倒u型,且手提柄13表面包裹有一层隔热橡胶圈。
36.实施例1:
37.一种壶盖,包括壶盖本体1,壶盖本体1中心处开设有出气孔203,壶盖本体1上方设置有挡片201,挡片201与壶盖本体1之间通过多个支脚202固定连接,相邻支脚202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孔204,挡片 201上侧壁中心处设置有手柄2,手柄2为中空结构,且手柄2内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3,微型电机3输出轴向下依次贯穿挡片201和出气孔203固定连接有转筒4,转筒4顶端封堵设置,转筒4侧壁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6,且转筒4侧壁铰动连接
有磁性板11,转筒4侧壁设置有与磁性板11匹配的钢片,该钢片采用亲磁性较强的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马氏体不锈钢作为制作餐具的常见材料,无毒无害;大口径出气孔203的设置,使得水开时,茶壶本体12中的水蒸气能够及时从出气孔203处排出,茶壶本体12中可以盛装相对较满的水,茶壶本体12空间能够得到充足利用,挡片201的设置,使得从出气孔203 排出的水蒸气不会直接向上排出,当人手提茶壶本体12时不会被烫伤,在支脚202上开设导气孔,水蒸气是沿着与壶盖本体1表面相齐平的方向被排出的,不会烫伤提拿水壶的人手,无需在壶盖本体1上开设别的孔,提高了壶盖本体1的整体美观性,更换茶包较为方便,只需打开磁性板11便可,避免茶叶分散在茶壶本体12内,影响使用者品茶。
38.转筒4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遮挡件7,转筒4下端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0,调节杆10向上贯穿转筒4 下端壁与遮挡件7固定连接,遮挡件7上开设有多组与第一通孔6匹配的第二通孔8;通过转筒4、遮挡件7、调节杆10、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8的配合使用,泡茶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相应的调整茶水的浓度,具体的是茶包浸泡一段时间之后,转动调节杆10,调节杆10带动遮挡件7转动,遮挡件7完全封堵住第一通孔6,此时茶壶本体12内的水不再浸泡茶包,茶水浓度随之不会增加,从而实现茶水浓度的控制。
39.转筒4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搅拌杆9,多组搅拌杆9均位于第一通孔6下方;通过多组搅拌杆9配合转筒4以及微型电机3的使用,冲泡咖啡或奶茶等饮品时,可以直接利用微型电机3驱动搅拌杆9转动,对咖啡等饮品进行搅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混合,较为方便,该手柄2内安装有用以对微型电机3供电的电子。
40.每个第二通孔8均设置成喇叭形,且第二通孔8靠近第一通孔6的一端开口处直径与第一通孔6一致,第二通孔8远离第一通孔6一端开口处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8另一端开口处的直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茶壶本体12内的水能够快速浸泡茶包,转筒4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二通孔8快速扩散到茶壶本体 12内。
41.微型电机3输出轴与转筒4通过连接件5固定连接,连接件5设置成t字型,且连接件5位于转筒4 内;连接件5的设置提高了微型电机3输出轴与转筒4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微型电机3输出轴与转筒4 脱离。
42.壶盖本体1下侧壁边缘处固定连接有配合圈,配合圈外表面靠近壶盖本体1下侧壁的一端垫设有厚度均匀的橡胶软垫;通过配合圈与橡胶软垫的配合设置,当壶盖本体1与茶壶本体12配合时,二者能够紧密配合,避免茶水从二者连接处泄露。
43.实施例2:
44.一种茶壶,包括壶盖、茶壶本体12、手提柄13和壶嘴14,手提柄13两端下侧壁与茶壶本体12两侧壁转动连接,且壶嘴14固定设置在茶壶本体12一侧外壁,茶壶本体12内通过隔板分隔成中间腔15和环形腔21,环形腔21与中间腔15同心圆排布,且环形腔21位于中间腔15外侧,中间腔15与壶嘴14通过第一通液管17连通,第一通液管17上端固定设置有匹配的第一手控阀19,环形腔21与壶嘴14通过第二通液管18连通,第二通液管18上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二手控阀20;通过在茶壶本体12内设置中间腔15和环形腔21配合第一通液管17和第二通液管18,在实际冲泡茶叶时,中间腔15和环形腔21可以冲泡不同品类的茶叶,从而实现一个茶壶本体12内对多种茶叶进行冲泡,使用者无需使用过多的茶壶本体12便可同时品尝多种茶叶,较为方便,在实际使用时,壶盖本体1与茶壶本体12紧密配合。
45.手提柄13设置为开口朝下的倒u型,且手提柄13表面包裹有一层隔热橡胶圈;隔热
橡胶圈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使用者握住手提柄13的时候手指被烫伤,降低了本实用装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46.实施例3:
47.如图7所示,对比实施例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遮挡件7下侧壁与调节杆10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如图7所示的加强杆16;通过多组加强杆16的设置,提高了遮挡件7与调节杆1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遮挡件7在长期使用之后发生偏心,影响对于第一通孔6的封堵。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49.冲泡茶叶时,热气经由出气孔、导气孔扩散到外界,水蒸气不会直接上升,茶壶本体12中可以盛装相对较满的水,水蒸气是沿着与壶盖本体1表面相齐平的方向被排出的,不会烫伤提拿水壶的人手,放茶包时,打开磁性板11,将茶包放入转筒4内,然后盖上磁性板11,磁性板11与转筒4配合,浸泡一段时间之后,转动调节杆10,调节杆10带动遮挡件7转动,遮挡件7完全封堵住第一通孔6,此时茶壶本体 12内的水不再浸泡茶包,茶水浓度随之不会增加,从而实现茶水浓度的控制,冲泡咖啡或奶茶等饮品时,可以直接利用微型电机3驱动转筒4转动,固定设置在转筒4侧壁的多组搅拌杆9随之对咖啡和奶茶进行均匀搅拌混合,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混合,较为方便。
5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