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5:0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


背景技术:

2.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心脑血管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病因和预防措施的学科。并根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缺乏锻炼等。
3.而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通常全脑血管造影选用经股动脉入路,但选择该途径会带来如出血、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的并发症;处理以上并发症多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和输血,这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此外,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通常需卧床24小时,这会导致患者进食、上厕所等不便,对于下肢静脉存在血栓的患者则会加重血栓形成;对于在术中发现血管病变需在术中继续使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的患者,股动脉鞘必须等上述药物代谢后才能拔除;这无疑又延长了术后患者卧床的时间。
4.现有的造影导管的直导管段与短导管段的接合部位在弯折时容易发生管壁贴合的情况,导管在弯折段间隙变小,不利于导流,从而造成整个管路的堵塞,且短导管反勾结构无法改变方向,使用起来不方便。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7.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包括直导管1与短导管2,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内中部分别设有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连接贯通,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置物槽一5与置物槽二6,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连接贯通,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辅助机构,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内部设有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的两端与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外表面连接处设有外部支撑杆24,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上设有若干个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由支杆一25与支杆二26两者组成,所述支杆一25与所述支杆二26以及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
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包括若干个弧形架,所述弧形架的一侧中部设有承重杆,若干个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均与承重块连接,所述承重块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若干个所述承重杆之间设有辅助连接杆。
10.作为优选,若干个所述支撑件上的所述弧形架分别与所述导丝腔一以及所述导丝腔二两者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导丝腔一与所述导丝腔二两者的内壁上均设有润滑层。
11.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一侧中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中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套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牵引线绕过所述滑槽。
12.作为优选,所述牵引线靠近所述直导管一侧末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牵引线固定连接,所述卡块与所述直导管末端接触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卡块包括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与所述固定板二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板一与所述固定板二两者的外表面均设有若干个摩擦块。
1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一、所述固定板二、所述连接块以及所述摩擦块四者为一体式结构。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通过牵引线与卡块的设计,从而使得牵引线缩短带动短导管回弹,使短导管进行弯曲,形成弯向反勾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拉动不同位置的牵引线,使短导管可以在不同方向进行弯曲,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17.通过连接座、支撑架、转轴、滚轮、滑槽的相互作用,从而方便牵引线在直导管与短导管两者连接处的移动,防止牵引线卡住;
18.在导丝腔一与导丝腔二两者的弯曲连接处设置支撑件,通过支撑件贴合导丝腔,保证导管弯曲时内壁不会贴合,避免造成造影导管堵塞,使导丝能够顺利进入导丝腔,不至于卡顿;
19.通过润滑层的设计,从而使导丝能够顺利进入导丝腔一与导丝腔二,不至于卡顿,并且导丝经过通孔或者导丝腔一与导丝腔二两者内壁上的润滑层时均可以顺畅通过;
20.通过摩擦块的设计,从而摩擦块的设计,从而方便使用者拉扯牵引绳。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的总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直导管;2、短导管;3、导丝腔一;4、导丝腔二;5、置物槽一;6、置物槽二;7、牵引线;8、连接座;9、支撑架;10、转轴;11、滚轮;12、滑槽;13、卡块;14、固定板一;15、固定板二;
16、连接块;17、摩擦块;18、弧形架;19、承重杆;20、承重块;21、通孔;22、辅助连接杆;23、润滑层;24、外部支撑杆;25、支杆一;26、支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
31.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导引系统,包括直导管1与短导管2,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内中部分别设有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连接贯通,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置物槽一5与置物槽二6,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连接贯通,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辅助机构,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内部设有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的两端与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外表面连接处设有外部支撑杆24,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上设有若干个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由支杆一25与支杆二26两者组成,所述支杆一25与所述支杆二26以及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
32.实施例二,包括直导管1与短导管2,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内中部分别设有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连接贯通,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置物槽一5与置物槽二6,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连接贯通,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辅助机构,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内部设有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的两端与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外表面连接处设有外部支撑杆24,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上设有若干个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由支杆一25与支杆二26两者组成,所述支杆一25与所述支杆二26以及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件包括若干个弧形架18,所述弧形架18的一侧中部设有承重杆19,若干个所述承重杆19的另一端均与承重块20连接,所述承重块20的中心处设有通孔21,若干个所述承重杆19之间设有辅助连接杆22,若干个所述支撑件上的所述弧形架18分别与所述导丝腔一3以及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的内壁上均设有润滑层23。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在导丝腔一与导丝腔二两者的弯曲连接处设置支撑件,通过支撑件贴合导丝腔,保证导管弯曲时内壁不会贴合,避免造成造影导管堵塞,使导丝能够顺利进入导丝腔,不至于卡顿。
33.实施例三,包括直导管1与短导管2,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内中部分别设有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连接贯通,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置物槽一5与置物槽二6,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连接贯通,所
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辅助机构,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内部设有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的两端与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外表面连接处设有外部支撑杆24,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上设有若干个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由支杆一25与支杆二26两者组成,所述支杆一25与所述支杆二26以及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连接座8,所述连接座8一侧中部设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的另一侧中部设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中部套设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的中部开设有滑槽12,所述牵引线7绕过所述滑槽12,所述牵引线7靠近所述直导管1一侧末端设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与所述牵引线7固定连接,所述卡块13与所述直导管1末端接触连接。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辅助机构的相互作用,从而方便牵引线7在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连接处的移动时,防止牵引线7卡住。
34.实施例四,包括直导管1与短导管2,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内中部分别设有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连接贯通,所述导丝腔一3与所述导丝腔二4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置物槽一5与置物槽二6,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连接贯通,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辅助机构,所述置物槽一5与所述置物槽二6两者的内部设有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的两端与所述直导管1与短导管2两者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导管1与所述短导管2两者的外表面连接处设有外部支撑杆24,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上设有若干个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由支杆一25与支杆二26两者组成,所述支杆一25与所述支杆二26以及所述外部支撑杆24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卡块13包括固定板一14与固定板二15,所述固定板一14与所述固定板二15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块16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板一14与所述固定板二15两者的外表面均设有若干个摩擦块17,所述固定板一14、所述固定板二15、所述连接块16以及所述摩擦块17四者为一体式结构。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牵引线7与卡块13的设计,从而使得牵引线7缩短带动短导管2回弹,使短导管2进行弯曲,形成弯向反勾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拉动不同位置的牵引线7,使短导管2可以在不同方向进行弯曲,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35.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过拉动卡块13,使得牵引线7缩短,从而带动带动短导管2回弹,使短导管2进行弯曲,形成弯向反勾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拉动不同位置的牵引线7,使短导管2可以在不同方向进行弯曲,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在直导管1和短导管2的弯曲处设置支撑件,通过支撑件贴合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承重杆19与承重块20进行支撑,可以保证导管弯曲时内壁不会贴合,避免造成造影导管堵塞,并且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内壁设有润滑层23,使导丝能够顺利进入导丝腔一3与导丝腔二4,不至于卡顿。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