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壁构件以及壁构件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24 03:1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壁构件以及壁构件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有时通过将多个壁构件上下左右接续而构成建筑物的外壁。作为外壁用的壁构件,已知有以水泥及纤维质为主要原料而成形为板状的陶瓷系壁构件。陶瓷系壁构件对于花纹、颜色等而言容易变化丰富地制造,大多用作外壁用的壁构件。
3.构成外壁的陶瓷系壁构件等壁构件在室外环境下暴露于紫外线、二氧化碳、因降雨产生的水等。关于水对陶瓷系壁构件等壁构件造成的影响,近年来正在进行研究。例如,水可能成为壁构件表面的涂膜褪色、剥离的原因,也可能成为构成壁构件的内部组织中的裂纹的产生、中性化的进展的原因。另外,根据环境的冷暖差,基于水的冻结和融解的反复的作用、即冻结融解作用会促使壁构件的局部破坏、上述的涂膜剥离等,从而使壁构件劣化。
4.因此,在陶瓷系壁构件等外壁用壁构件中,有时采取关于耐水性的对策。关于与外壁用壁构件的耐水性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2中有记载。
5.在先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39944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40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0.近年来,住宅的长寿命化的要求提高,期望耐水性更优异的壁构件及使用该壁构件的壁构件施工结构。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情况而想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的壁构件、以及使用该壁构件的壁构件施工结构。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壁构件。该壁构件具有前表面和与该前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且具备:表面侧接合部,其位于第一方向上的一方侧;背面侧接合部,其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方侧;至少一个第一树脂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树脂膜。
13.表面侧接合部具有:第一端面,其朝向第一方向的一方侧;以及第一伸出面,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比第一端面靠另一方侧的位置,并朝向背面侧。背面侧接合部具有:第二端面,其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以及第二伸出面,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比第二端面靠另一方侧的位置,并朝向表面侧。第一树脂膜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之上。第二树脂膜位于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中的至少一方之上。
14.另外,在一个壁构件的表面侧接合部与另一个壁构件的背面侧接合部在第一方向上接续的情况下的接续部位处,以至少第一树脂膜填充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且第一端
面与第二端面对置的方式配置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第一树脂膜。与此同时,在接续部位处,以至少第二树脂膜填充第一伸出面与第二伸出面之间且第一伸出面与第二伸出面对置的方式配置第一伸出面、第二伸出面及第二树脂膜。
15.在本壁构件中,如上所述,第一树脂膜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之上,且第二树脂膜位于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中的至少一方之上。在将两张这样的壁构件通过经由它们的表面侧接合部及背面侧接合部对合而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接续的状态下,在该接续部位处,如上所述,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由至少第一树脂膜填充的配置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置,并且以第一伸出面与第二伸出面之间由至少第二树脂膜填充的配置使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对置。这样的结构适于防止、抑制雨水等水向壁构件的接续部位处的背面侧(室内侧)浸入(即,适于确保阻水性),因此,适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
16.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壁构件适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
17.优选的是,第一树脂膜和第二树脂膜中的至少一方含有从由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者。这样的结构适于确保树脂膜的阻水功能。
18.在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一树脂膜和第二树脂膜中的至少一方是树脂片。树脂片容易高精度地制造其厚度尺寸,因此,容易准备厚度均匀地成形的片材,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本壁构件中以良好的厚度精度设置树脂膜。
19.在一个优选方案中,表面侧接合部在第一端面与第一伸出面之间具有倒角形状部,表面侧接合部中的树脂膜形成于位于第一端面上、倒角形状部上和第一伸出面上的区域。这样的结构适于在表面侧接合部中的预定形成树脂膜的区域上形成以充分的厚度连续的树脂膜。
20.优选的是,树脂膜包含作为下层的第一层和该第一层上的第二层。更优选的是,第一层包含气泡,且第二层不包含气泡,或者第二层内的气泡比第一层内的气泡少。
21.这样的结构适于在形成树脂膜时,通过粘度相对低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而形成第一层,然后在该第一层上通过粘度相对高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而形成第二层。通过粘度相对低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该组合物容易部分地渗透到壁构件表面,虽然由于壁构件表面的微细凹凸形状而使气泡容易进入该组合物,但容易形成对壁构件表面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一层。通过在这样的第一层上的、粘度相对高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容易防止或抑制气泡混入该组合物,并且容易形成对第一层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二层。另外,树脂膜具有混入其中的气泡越少则耐水性越高的倾向。因此,树脂膜具有多层结构的上述的结构适于在规定区域以良好的密合性形成耐水性优异的树脂膜。
22.在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一层和第二层是热固性树脂涂膜。热固性树脂涂膜存在耐水性及耐候性优异且相对于壁构件的密合性良好的倾向,因此树脂膜通过热固性树脂涂膜而具有多层结构这样的结构适于以良好的密合性形成除了耐水性之外耐候性也优异的树脂膜。
23.在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一层是热塑性树脂涂膜,第二层是热塑性树脂片。这样的结构可以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通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形成作为热塑性树脂涂膜的第一层,然后在该第一层上利用热塑性树脂片形成第二层。通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的涂布、干燥,该组合物容易部分地渗透到壁构件表面,因此容易形成相对于壁构件表面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一层。通过粘度相对低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该组合物容易部分地渗透到壁构件表面,虽然由于壁构件表面的微细凹凸形状而气泡容易进入该组合物,但容易形成相对于壁构件表面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一层,故而优选。通过相对于这样的第一层进行热塑性树脂片的贴合,容易形成相对于第一层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二层。另外,热塑性树脂片容易高精度地制造其厚度尺寸,容易准备厚度均匀地成形的片材,上述结构适于以良好的厚度精度形成耐水性及密合性优异的树脂膜。
24.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本壁构件还具备第一敛缝部。第一敛缝部位于第一伸出面上的第二树脂膜和第二伸出面上的第二树脂膜中的至少一方之上。
25.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本壁构件还具备第二敛缝部。第二敛缝部在第一伸出面上位于比第一伸出面上的第二树脂膜靠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且比该第二树脂膜厚。
26.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本壁构件还具备第三敛缝部。第三敛缝部在第二伸出面上位于比第二伸出面上的第二树脂膜靠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且比该第二树脂膜厚。
27.利用敛缝部的上述各结构适于在将两片本壁构件通过经由它们的表面侧接合部及背面侧接合部对合而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接续的情况下,在该接续部位处,由第二树脂膜和敛缝部填充第一伸出面与第二伸出面之间(即,适于获得基于第二树脂膜与敛缝部的协同作用的阻水功能)。因此,该结构有助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
28.优选的是,本壁构件构成为:表面侧接合部具有:槽部,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比第一伸出面靠另一方侧的位置;以及第一被卡止部,其位于比该槽部靠背面侧的位置且隔着该槽部与第一伸出面相邻。与此同时,背面侧接合部具有第二被卡止部,所述第二被卡止部位于比第二端面靠背面侧的位置且比第二端面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伸出。与此同时,在一个壁构件的表面侧接合部与另一个壁构件的背面侧接合部在第一方向上接续的情况下的接续部位处,第一被卡止部和第二被卡止部在第一方向上分离地对置。
29.在将两片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壁构件如上述那样通过对合而接续的状态下,在该接续部位处,至少包含有表面侧接合部中的第一伸出面与第一被卡止部之间的槽部的内部空间形成于壁构件厚度方向的中途位置。与此同时,在接续部位处,如上所述,第一被卡止部和第二被卡止部在第一方向上分离地对置。即,在接续部位处,在第一被卡止部与第二被卡止部之间形成有与上述内部空间相连的空隙。这样的结构适于确保上述内部空间的通气性并抑制在该空间内产生结露,也适于在内部空间内产生了结露的情况下将该结露水从壁构件内部经由所述空隙排出,因此,有助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
30.在本壁构件中,优选的是,在第一被卡止部和第二被卡止部未形成有树脂膜。
31.在将两片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壁构件如上述那样通过对合而接续的状态下形成的上述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即上述槽部的内表面未被树脂膜覆盖。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内部空间内产生了结露的情况下,容易得到使该结露水的至少一部分被表面侧接合部中的第一伸出面等壁构件表面吸收的效果。该吸收适于抑制由于内部空间内的结露水等水的冻结融解作用而在壁构件产生例如局部破坏,因此,有助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
3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壁构件施工结构。该壁构件施工结构具备支承件、第一壁构件、第二壁构件、以及用于将该第一壁构件及第二壁构件安装于支承件的安装
件。
33.本壁构件构成为:第一壁构件及第二壁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相邻地安装于支承件。第一壁构件和第二壁构件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上述的壁构件。第一壁构件的表面侧接合部与第二壁构件的背面侧接合部在第一方向上接续,在该接续部位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由至少第一树脂膜填充表面侧接合部的第一端面与背面侧接合部的第二端面之间的配置对置,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以由至少第二树脂膜填充表面侧接合部的第一伸出面与背面侧接合部的第二伸出面之间的配置对置。另外,安装件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支承件;以及卡止结构部,其对第一壁构件和第二壁构件进行卡止。
34.在本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如上所述,在第一壁构件与第二壁构件的上述接续部位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由第一树脂膜填充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配置对置,并且,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以由第二树脂膜填充第一伸出面与第二伸出面之间的配置对置。这样的结构适于防止、抑制雨水等水向第一壁构件及第二壁构件的接续部位处的背面侧(室内侧)浸入,因此,适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
35.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壁构件施工结构适于实现高耐水性。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壁构件的剖视图。
37.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壁构件施工结构的一个纵剖面。
38.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壁构件施工结构的另一纵剖面。
39.图4表示用于壁构件施工结构的安装件的一例。
40.图5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41.图6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42.图7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43.图8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44.图9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45.图10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46.图11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47.图12表示图1所示的壁构件的一个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48.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壁构件x的剖视图。壁构件x是用于构成建筑物的外壁的建筑用板材,在外壁的施工时,多片壁构件x在上下方向(纵向)、左右方向(横向)上接续,并且借助安装件安装于建筑物主体所具备的规定的支承件。
49.壁构件x具有前表面f1和与该前表面f1相反的一侧的背面f2。在前表面f1形成有装饰面。装饰面在主视时例如具有矩形形状(省略图示),由在图1所示的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一对端缘和在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端缘限定外廓形状。关于这样的装饰面,第一方向d1的尺寸例如为400~1000mm,第二方向的尺寸例如为900~3100mm。优选为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正交。另外,壁构件x的厚度、即前表面f1与背面f2之间的尺寸为例如12~25mm。
50.壁构件x具有位于第一方向d1上的一方侧(图1中为下方侧)的表面侧接合部10和位于第一方向d1上的另一方侧(图1中为上方侧)的背面侧接合部20。表面侧接合部10在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沿着上述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背面侧接合部20在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51.表面侧接合部10是具有适于壁构件x彼此接续的形状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具有上实心结构的端部。具体而言,表面侧接合部10具有表面侧伸出部11、被卡止部12(第一被卡止部)、以及槽部13。表面侧伸出部11及被卡止部12在壁构件x的厚度方向上隔着槽部13相邻。表面侧伸出部11位于比被卡止部12及槽部13靠前表面f1侧的位置。被卡止部12位于比表面侧伸出部11及槽部13靠背面f2侧的位置。
52.表面侧伸出部11比被卡止部12向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伸出。表面侧伸出部11具有端面11a(第一端面)及伸出面11b(第一伸出面)。端面11a位于表面侧伸出部11的第一方向d1的伸出端,并朝向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伸出面11b位于第一方向d1上的端面11a与槽部13之间(即,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比端面11a靠另一方侧的位置),并朝向背面f2侧。
53.被卡止部12是用于供向支承件进行壁构件安装用的安装件卡止的部位,具有端面12a及倾斜面12b。端面12a朝向第一方向d1上的一方侧,且位于比表面侧伸出部11的端面11a向第一方向d1上的另一方侧退避的位置。倾斜面12b以越远离端面12a的部位越接近前表面f1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方向d1倾斜。这样的倾斜面12b构成槽部13的内表面的一部分。
54.背面侧接合部20是具有适于壁构件x彼此接续的形状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具有下实心结构的端部。具体而言,背面侧接合部20具有端面21(第二端面)及背面侧伸出部22。
55.端面21位于背面侧伸出部22的前表面f1侧,且朝向第一方向d1上的另一方侧。
56.背面侧伸出部22位于比端面21靠背面f2侧的位置,且比端面21向第一方向d1上的另一方侧伸出。背面侧伸出部22包括具有端面22a的被卡止部22a,且具有伸出面22b(第二伸出面)。被卡止部22a是用于供向支承件进行壁构件安装用的安装件卡止的部位,位于背面侧伸出部22的第一方向d1的前端部。被卡止部22a的端面22a位于背面侧伸出部22的第一方向d1上的另一端,且朝向第一方向d1上的另一方侧。另外,伸出面22b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被卡止部22a与端面21之间(即,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比端面21靠另一方侧的位置),并朝向前表面f1侧。
57.具有以上那样的形状的壁构件x是陶瓷系壁构件(陶瓷系壁板)。另外,壁构件x优选为被涂膜覆盖的陶瓷系壁构件。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暴露于室外环境下的壁构件x中得到良好的防水性,因此,有助于在包含该壁构件x而构成的壁构件施工结构中实现高耐水性。
58.陶瓷系壁构件例如是以水泥及纤维质为主要原料而成形为板状的无机质板。作为陶瓷系壁构件,可以举出例如:木纤维增强水泥板、纤维增强水泥板、以及纤维增强水泥/硅酸钙板。
59.上述涂膜例如通过含有树脂成分的涂料的涂布及干燥而形成。作为涂料的树脂成分,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硅酮树脂、硅酮树脂、氟树脂、聚氨酯树脂以及环氧树脂。树脂成分根据涂膜的功能来选择。涂膜形成用涂料或由其形成的涂膜可以含有颜料。作为该颜料可以举出例如:碳酸钙、粘土、氧化钛、炭黑、铁丹、铬黄、氧化铁、群青、酞菁蓝、钴以及氧化铬。涂料的涂布可以使用例如流涂及辊涂机。涂料也可以通过喷涂来制膜。
另外,涂膜根据涂膜的种类或含有树脂成分的种类,在常温下进行干燥、或者在50℃~120℃的干燥机内进行干燥。涂膜的厚度例如为50~100μm。
60.涂膜可以具有多个层的层叠结构。例如形成于前表面f1的涂膜具有从基材侧起依次包含密封层、底涂膜、中涂膜和透明涂膜的层叠结构。
61.密封层例如通过含有丙烯酸系树脂和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要成分的涂料的涂布及干燥而形成。密封层可以含有颜料。底涂膜及中涂膜分别通过含有从例如由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硅酮树脂、氟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及环氧树脂构成的组选择的至少一者作为主要成分的涂料的涂布及干燥而形成。中涂膜可以含有颜料。透明涂膜通过含有从例如由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硅酮树脂、氟树脂、聚氨酯树脂及硅酮树脂组成的组选择的至少一者作为主要成分的涂料的涂布及干燥而形成。
62.壁构件x具备第一树脂膜31及第二树脂膜32。在本发明中,第一树脂膜31位于表面侧接合部10的端面11a(第一端面)和背面侧接合部20的端面21(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之上。第二树脂膜32位于表面侧接合部10的伸出面11b(第一伸出面)和背面侧接合部20的伸出面22b(第二伸出面)中的至少一方之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形成在上述的涂膜之上或之下,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所在的部分与仅形成涂膜的其他部分相比膜厚变厚,耐水性优异,并且适于防止、抑制施工时雨水等水从壁构件的接续部位浸入。
63.在本实施方式中,壁构件x具有位于端面11a上的第一树脂膜31和位于伸出面11b上的第二涂膜32,它们连续而构成树脂膜30。本实施方式的壁构件x具有位于端面21上的第一树脂膜31和位于伸出面22b上的第二涂膜32,它们连续而构成树脂膜30。
64.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壁构件x中,在表面侧接合部10的、表面侧伸出部11的端面11a上和伸出面11b上的整个区域(第一区域)设置有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且在背面侧接合部20的、端面21上和背面侧伸出部22的伸出面22b上的整个区域(第二区域)也设置有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树脂膜30是在两张壁构件x通过经由它们的表面侧接合部10及背面侧接合部20对合而在第一方向d1上接续的状态下夹设于这些表面侧接合部10与背面侧接合部20之间的规定区域的要素。
65.这样的树脂膜30、即第一树脂膜31及第二树脂膜32可以通过例如含有树脂成分作为主剂的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而形成。作为树脂成分,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及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举出: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及热固化性聚氨酯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含有基础聚合物、环氧单体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树脂组合物。另外,树脂膜30的厚度例如为50~800mm。
66.或者,第一树脂膜31及第二树脂膜32中的至少一方可以是树脂片。作为树脂片,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片。作为热塑性树脂片的主要成分,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及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树脂片的厚度例如为50~400μm。对于树脂片,其厚度尺寸容易高精度地制造,因此,容易准备厚度均匀地成形的片材,所以上述结构适于在壁构件x中厚度精度良好地设置树脂膜30。
67.壁构件x被设计成两张壁构件x能够通过经由它们的表面侧接合部10及背面侧接合部20对合而在第一方向d1上接续。具体而言,在一个壁构件x的表面侧接合部10与另一个壁构件x的背面侧接合部20在第一方向d1上接续的情况下的该接续部位处,壁构件x被设计或构成为实现如下的对置关系。
68.在上述接续部位处,以一个壁构件x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端面11a与另一个壁构件x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端面21之间至少由第一树脂膜31填充的配置使端面11a与端面21对置。在上述接续部位处,以一个壁构件x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伸出面11b与另一个壁构件x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伸出面22b之间至少由第二树脂膜32填充的配置使伸出面11b与伸出面22b对置。另外,在上述接续部位处,一个壁构件x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被卡止部12与另一个壁构件x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被卡止部22a在第一方向d1上分离地对置。关于这些对置关系,针对其他实施方式的壁构件施工结构,参照图2及图3在后面叙述。
69.图2及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壁构件施工结构y。图2表示壁构件施工结构y的局部纵剖面,图3表示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的其他部位的局部纵剖面。图2及图3以上述的第一方向d1在上下方向上取向的方式进行图示。
70.壁构件施工结构y具备支承件40、安装件50和多个上述壁构件x。
71.支承件40是建筑物主体所具备的支承件,例如是主体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件40,例示性地示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主体边缘。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多个支承件40在横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72.安装件50是用于将壁构件x安装于支承件40的部件,如图2所示,安装件50具有固定于支承件40的固定部51、以及卡止结构部52。卡止结构部52包括卡止部52a、52b。卡止部52a具有从固定部51伸出而能够卡止壁构件x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被卡止部12的弯曲形状,且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局部地进入壁构件x1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槽部13。卡止部52b具有从固定部51伸出而能够卡止壁构件x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被卡止部22a的弯曲形状,且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局部地进入壁构件x2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被卡止部22a与壁构件x1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表面侧伸出部11之间。作为这样的安装件50的结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不锈钢。另外,图4表示安装件50的具体例。
73.如图2及图3所示,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所包含的多个壁构件x中,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壁构件x1、x2以通过经由壁构件x1的表面侧接合部10及壁构件x2的背面侧接合部20对合而在第一方向d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下方向)上接续的状态经由安装件50安装于支承件40。
74.在壁构件x1、x2的接续部位处,在壁构件x1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端面11a与壁构件x2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端面21之间由第一树脂膜31填充了的状态下,端面11a与端面21对置。在该接续部位处,在壁构件x1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伸出面11b与壁构件x2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伸出面22b之间由第二树脂膜32填充了的状态下,伸出面11b与伸出面22b对置。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的表面侧接合部10与背面侧接合部20之间的树脂膜3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参照图1关于壁构件x在以上所述的表面侧接合部10上的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与背面侧接合部20上的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组合而一体化的结构。
75.另外,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的上述接续部位处,壁构件x1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被
卡止部12与壁构件x2的背面侧接合部20的被卡止部22a在第一方向d1上分离地对置。
76.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在壁构件x1、x2的接续部位处,如上所述,在端面11a、21之间由第一树脂膜31填充的状态下端面11a与端面21对置,且在伸出面11b、22b之间由第二树脂膜32填充的状态下伸出面11b与伸出面22b对置。这样的结构适于防止、抑制雨水等水向壁构件x1、x2的接续部位处的背面侧(室内侧)浸入,因此,适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实现高耐水性。
77.另外,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在壁构件x1、x2的接续部位处,包含有壁构件x1的表面侧接合部10的表面侧伸出部11与被卡止部12之间的槽部13的内部空间s形成在壁构件厚度方向的中途位置。与此同时,在接续部位处,如上所述,表面侧接合部10的被卡止部12与背面侧接合部20的被卡止部22a在第一方向d1上分离地对置。即,在接续部位处,例如如图3所示,在被卡止部12、22a之间形成有与内部空间s相连的空隙g。这样的结构适于确保内部空间s的通气性而抑制在空间s内产生结露,也适于在内部空间s内产生了结露的情况下将该结露水从壁构件内部经由空隙g排出,因此,有助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实现高耐水性。
78.此外,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作为内部空间s的一部分的槽部13的内表面未被树脂膜30覆盖。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内部空间s内产生了结露的情况下,容易获得使该结露水(即使是一部分)被表面侧伸出部11的伸出面11b等壁构件表面吸收的效果。该吸收适于抑制由于内部空间s内的结露水等水的冻结融解作用而在壁构件x产生例如局部破坏,因此,有助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实现高耐水性。
79.在这样的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的壁构件x中,也可以代替在上述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这两方形成有树脂膜30的结构,而如图5所示那样,采用树脂膜30形成于第一区域(表面侧接合部10的、表面侧伸出部11的端面11a上和伸出面11b上的整个区域)且未形成于第二区域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第一区域上的树脂膜30的厚度例如为50~400mm。
80.或者,也可以代替在上述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这两方形成有树脂膜30的结构,而如图6所示那样,采用树脂膜30形成于第二区域(背面侧接合部20的、端面21上和伸出面22b上的整个区域)且未形成于第一区域的结构。在图6所示的壁构件x中,具体而言,第一树脂膜31形成于端面21上且未形成于端面11a上,第二树脂膜32形成于伸出面22b且未形成于伸出面11b上。在该情况下,第二区域上的树脂膜30的厚度例如为50~400mm。
81.根据图5及图6所示的变形例,在两张壁构件x通过经由它们的表面侧接合部10及背面侧接合部20对合而在第一方向d1上接续的状态下,树脂膜30能够适当地夹设于上述表面侧接合部10与背面侧接合部20之间。
82.在上述的壁构件x中,表面侧接合部10的表面侧伸出部11也可以在端面11a与伸出面11b之间具有例如图7所示那样的倒角形状部11c。倒角形状部11c例如可以是相对于端面11a及伸出面11b倾斜的倾斜平面,也可以是在端面11a与伸出面11b之间向外侧鼓出的弯曲面,还可以由在端面11a与伸出面11b之间依次改变倾斜方向而相连的多个平面构成。在图7中,例示性地表示倒角形状部11c为上述倾斜平面的情况。表面侧伸出部11具有倒角形状部11c的该结构适于在表面侧接合部10的预定形成热塑性树脂膜的区域上形成以充分的厚度连续的树脂膜30。
83.壁构件x的上述树脂膜30也可以具有包含预定形成树脂膜的区域上的第一层和该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的多层结构(表面侧接合部10的预定形成树脂膜的区域为上述第一区
域,背面侧接合部20的预定形成树脂膜的区域为上述第二区域)。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层包含气泡,且第二层不包含气泡、或者第二层内的气泡比第一层内的气泡少。
84.这样的树脂膜30适于在通过粘度相对低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而形成第一层的基础上,在该第一层上通过粘度相对高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而形成第二层。通过粘度相对低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该组合物容易部分地渗透到壁构件表面,因此虽然因壁构件表面的微细凹凸形状而使气泡容易进入该组合物,但容易形成对壁构件表面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一层。通过在这样的第一层上的粘度相对高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防止或抑制气泡混入该组合物,并且容易形成对第一层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二层。另外,树脂膜存在混入其中的气泡越少则耐水性越高的倾向。因此,树脂膜30具有多层结构的该结构适于在规定区域以良好的密合性形成耐水性优异的树脂膜30。
85.上述的第一层及第二层优选含有相同的树脂作为主剂。这样的结构适于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得到高密合性。
86.在一个优选方案中,上述的第一层及第二层是热固性树脂涂膜。热固性树脂涂膜的耐水性及耐候性优异且相对于壁构件的密合性良好,因此树脂膜通过热固性树脂涂膜而具有多层结构这样的结构适于以良好的密合性形成除了耐水性之外耐候性也优异的树脂膜。
87.在一个优选方案中,上述的第一层是热塑性树脂涂膜,第二层是热塑性树脂片。这样的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通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形成作为热塑性树脂涂膜的第一层,然后在该第一层上利用热塑性树脂片形成第二层。通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该组合物容易部分地渗透到壁构件表面,因此容易形成相对于壁构件表面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一层。通过粘度相对低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该组合物容易部分地渗透到壁构件表面,因此虽然由于壁构件表面的微细凹凸形状而使气泡容易进入该组合物,但容易形成相对于壁构件表面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一层,故而优选。通过相对于这样的第一层贴合热塑性树脂片,容易形成相对于第一层显示良好的密合性的第二层。另外,热塑性树脂片容易高精度地制造其厚度尺寸,容易准备作为厚度均匀地成形的片材,因此上述结构适于以良好的厚度精度形成耐水性及密合性优异的树脂膜。
88.壁构件x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敛缝部。具体而言,壁构件x也可以具有位于表面侧接合部10的伸出面11b上的第二树脂膜32及背面侧接合部20的伸出面22b上的第二树脂膜32中的至少一方之上的敛缝部。
89.敛缝部在伸出面11b或伸出面22b上以沿着它们的延伸方向(上述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例如具有半圆的截面形状。另外,敛缝部是能够按压变形的树脂制要素。作为敛缝部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系嵌段共聚树脂及烯烃系树脂。作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丁烯-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共聚树脂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作为烯烃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含有作为基体树脂的聚丙烯树脂和微分散于该基体树脂中的乙烯丙烯橡胶树脂的烯烃系树脂。
90.图8示出图1所示的壁构件x在伸出面11b上的第二树脂膜32及伸出面22b上的第二树脂膜32这两者上具有敛缝部70(第一敛缝部71)的情况。图9示出图5所示的壁构件x在伸出面11b上的第二树脂膜32之上具有敛缝部70(第一敛缝部71)的情况。图10示出图6所示的壁构件x在伸出面22b上的第二树脂膜32之上具有敛缝部70(第一敛缝部71)的情况。
91.如图11所示,壁构件x也可以在表面侧接合部10具有位于端面11a及伸出面11b的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在背面侧接合部20具有位于端面21及伸出面22b的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在伸出面11b上具有敛缝部70(第二敛缝部72)。第二敛缝部72在伸出面11b上位于比伸出面11b上的第二树脂膜32靠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且比该第二树脂膜32厚。
92.图11所示的壁构件x中的伸出面22b上的第二树脂膜32与图1所示的壁构件x中的伸出面22b上的第二树脂膜32相比,第一方向d1的尺寸短(在第一方向d1上,另一方侧缘端的位置靠一方侧)。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在通过对合而在第一方向d1上接续的情况下,伸出面11b上的敛缝部72能够与另一个壁构件x中的伸出面22b的表面抵接。
93.如图12所示,壁构件x也可以在表面侧接合部10具有位于端面11a及伸出面11b的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在背面侧接合部20具有位于端面21及伸出面22b的树脂膜30(第一树脂膜31、第二树脂膜32),在伸出面11b上具有敛缝部70(第三敛缝部73)。第三敛缝部73在伸出面22b上位于比伸出面22b上的第二树脂膜32靠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且比该第二树脂膜32厚。
94.图12所示的壁构件x中的伸出面11b上的第二树脂膜32与图1所示的壁构件x中的伸出面11b上的第二树脂膜32相比,第一方向d1的尺寸短(在第一方向d1上,另一方侧缘端的位置靠一方侧)。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在通过对合而在第一方向d1上接续的情况下,伸出面22b上的敛缝部73能够与另一个壁构件x中的伸出面22b的表面抵接。
95.对于利用敛缝部70的上述各结构,在将两张壁构件x2通过经由它们的表面侧接合部10及背面侧接合部20对合而在第一方向d1上接续的情况下,适于在该接续部位处,敛缝部70在伸出面11b与伸出面22b之间按压变形,且伸出面11b与伸出面22b之间由第二树脂膜32和敛缝部70填充(即,适于获得基于第二树脂膜32与敛缝部70的协同作用的阻水功能)。因此,利用了敛缝部70的上述的结构有助于在壁构件施工结构y中实现高耐水性。
96.附图标记说明:
97.x 壁构件
98.f1 前表面
99.f2 背面
100.d1 第一方向
101.d2 第二方向
102.10 表面侧接合部
103.11 表面侧伸出部
104.11a 端面(第一端面)
105.11b 伸出面(第一伸出面)
106.11c 倒角形状部
107.12 被卡止部(第一被卡止部)
108.12a 端面
109.12b 倾斜面
110.13 槽部
111.20 背面侧接合部
112.21 端面(第二端面)
113.22 背面侧伸出部
114.22a 被卡止部(第二被卡止部)
115.22a 端面
116.22b 伸出面(第二伸出面)
117.31 树脂膜(第一树脂膜)
118.32 树脂膜(第二树脂膜)
119.y 壁构件施工结构
120.40 支承件
121.50 安装件
122.51 固定部
123.52 卡止结构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