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21:48: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


背景技术:

2.后浇带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施工中常常设置,其设置是为了避免建筑自身由于不均匀沉降或者在受力不均衡的下不均匀沉降从而产生的对建筑结构自身有害的裂缝。由此,在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根据设计和相关规范,常常要求在底板、顶部、墙和梁的相应位置留置后浇带。一般的顶板后浇带设计其厚度与顶板类似,属于直线型连接,但是对于异形后浇带的设置、其连接以及防水等均需要进行针对性性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用以解决t型承插式后浇带设计、后浇带防水以及保温板的设置等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包含连接于顶板之间的t型后浇带、连接于t型后浇带与两侧顶板之间的止水钢板、连接于t型后浇带和顶板之上的混凝土保护层;
6.所述顶板包含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连接有t型后浇带;
7.所述t型后浇带包含横部和竖部,竖部高度适应顶板厚度,横部压接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顶面;横部分别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顶面阴角处连接有泡沫棒;所述横部的水平向侧面设置有聚苯保温板,所述聚苯保温板顺接连接t型后浇带和顶板顶部的混凝土保护层。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分别与t型后浇带连接处设置有凿毛部,所述凿毛顶部高不少于200mm,宽度沿后浇带宽度向两侧各外延200mm。
9.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条为膨胀止水条,止水条连接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分别与t型后浇带横部一侧连接的中部;所述止水条沿施工缝伸展方向展开,通过水泥钉固定在施工缝的中间位置,接头处搭接不小于5cm。
10.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钢板连接于t型后浇带竖部的中部,止水钢板的迎水面向上;且止水钢板在第一顶板或第二顶板内伸入长度超过止水条距第一顶板或第二顶板外侧面的距离。
11.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分别与第一顶板或t型后浇带之间连接有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所述防水卷材位于防水涂料上方;泡沫棒连接于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之间,泡沫棒处空隙填充有水泥砂浆抹平层。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涂料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厚度不少于2mm;搭压宽度宜30-50mm。
13.进一步的,防水卷材为耐根穿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少于4mm;两幅卷材
的横向接缝,应彼此错开1500mm以上,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的防水卷材的接缝设置在结构板的平面上,距离立面不小于600mm;大面积的防水卷材纵横接缝宽度2-3mm。
14.进一步的,所述聚苯保温板连接于防水卷材外侧,聚苯保温板底部为半弧形,半弧形适应泡沫棒直径,聚苯保温板顶部顺接t型后浇带顶部的混凝土保护层。
15.进一步的,所述t型后浇带至少设置有三层钢筋网片,顶层钢筋网片设置于t型后浇带的横部,下两层钢筋网片分别对应顶板的顶钢筋网片和底钢筋网片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t型后浇带横部和竖部之间设置有箍筋,箍筋连接于钢筋网片之间并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t型后浇带的设置,利于后浇带与顶板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止水钢板和止水条的设置保证了后浇带与顶板之间的内部防水,通过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设置,保证了外部防水;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聚苯保温板的设置,不仅顺接了顶部的混凝土保护层而且利于t型后浇带的竖部保温;
21.此外,通过泡沫棒的设置利于转角处的防水弧形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2.图1是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
23.图2是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局部一;
24.图3是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局部二。
25.附图标记:1-第一顶板、2-第二顶板、3-t型后浇带、4-止水钢板、5-止水条、6-泡沫棒、7-聚苯保温板、8-混凝土保护层、9-防水卷材、10-防水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某工程为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住宅楼(地下2层,地上14-18层)、公寓(地下2层,地上9层)、附属设施(地上1-4层)及其地下车库(地下一层)。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车库为框架结构。
27.在主楼楼层顶板处设置有后浇带,后浇带样式为t型。结合图1至图3,所示,顶板t型承插式防渗漏后浇带结构,包含连接于顶板之间的t型后浇带3、连接于t型后浇带3与两侧顶板之间的止水钢板4、连接于t型后浇带3和顶板之上的混凝土保护层8;顶板包含第一顶板1和第二顶板2,第一顶板1和第二顶板2之间连接有t型后浇带3。
28.t型后浇带3包含横部和竖部,竖部高度适应顶板厚度,横部压接于第一顶板1和第二顶板2顶面;横部分别与第一顶板1和第二顶板2顶面阴角处连接有泡沫棒6;横部的水平向侧面设置有聚苯保温板7,所述聚苯保温板7顺接连接t型后浇带3和顶板顶部的混凝土保护层8。
29.本实施例中,t型后浇带3至少设置有三层钢筋网片,顶层钢筋网片设置于t型后浇
带3的横部,下两层钢筋网片分别对应顶板的顶钢筋网片和底钢筋网片设置。t型后浇带3横部和竖部之间设置有箍筋,箍筋连接于钢筋网片之间并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
30.后浇带内的钢筋安装前,先对后浇带两侧留槎钢筋已经锈蚀的部分进行除锈处理,然后根据后浇带两侧钢筋留槎,绑扎顶板后浇带下层钢筋。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放置马凳、垫块,铺设顶板范围内上层下部钢筋,再铺设顶板范围内上层上部钢筋,绑扎上层钢筋。当板底与梁标高一致时,板的下层钢筋应置于梁内底筋之上。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深化图纸绑扎顶部加强部位钢筋,顶部加强部位钢筋应锚入顶板钢筋,使顶部加强部位与顶板后浇带形成一个整体。
31.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和第二顶板2分别与t型后浇带3连接处设置有凿毛部,所述凿毛顶部高不少于200mm,宽度沿后浇带宽度向两侧各外延200mm。
32.本实施例中,止水条5为膨胀止水条5,止水条5连接于第一顶板1和第二顶板2分别与t型后浇带3横部一侧连接的中部;所述止水条5沿施工缝伸展方向展开,通过水泥钉固定在施工缝的中间位置,接头处搭接不小于5cm。为充分保证凿毛部位的严密程度,防止施工缝部位漏水,在后浇带沿宽度方向向两侧外延100mm处设置20mm
×
30mm膨胀止水条5。将遇水膨胀止水条5沿施工缝伸展方向展开,用水泥钉固定在施工缝的中间位置,接头处搭接不小于5cm,不得留有断点。放置膨胀止水条5前应在相应位置剔除出20mm宽,15mm深的凹槽,凹槽内部需平齐、无碎渣。
33.本实施例中,止水钢板4连接于t型后浇带3竖部的中部,止水钢板4的迎水面向上;且止水钢板4在第一顶板1或第二顶板2内伸入长度超过止水条5距第一顶板1或第二顶板2外侧面的距离。
34.支设模板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后浇带采用c40p6微膨胀混凝土一并浇筑成整体。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必要时还需平板振捣器配合使用。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最大距离为500mm。板混凝土浇筑时应摊铺均匀,不能堆放过多,防止顶板模变形。顶板较厚需分层浇筑时,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0mm,振捣至上层出现浮浆,且浮浆不下沉为好,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两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应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使塑料薄膜内保持有凝结水。浇筑完成8-12h内派专人开始洒水养护,根据天气情况间隔2~6h一次,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养护不少于14天。
35.本实施例中,混凝土保护层8分别与第一顶板1或t型后浇带3之间连接有防水卷材9和防水涂料10,防水卷材9位于防水涂料10上方;泡沫棒6连接于防水卷材9和防水涂料10之间,泡沫棒6处空隙填充有水泥砂浆抹平层。聚苯保温板7连接于防水卷材9外侧,聚苯保温板7底部为半弧形,半弧形适应泡沫棒6直径,聚苯保温板7顶部顺接t型后浇带3顶部的混凝土保护层8。
36.防水施工前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灰疙瘩、水泥浆等杂物用扫帚或吹风机清理干净,用扫帚把垫层表面尘土清扫干净。阴角采用泡沫棒6做圆角,圆角半径为50mm,基层平立面及阴阳角处均应平滑过渡,不应出现尖棱突角。基层表面明显凹凸不平时宜先用水泥砂浆抹平。验收的基层应平整、坚实,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基层可潮湿,但不得有明水。
37.本实施例中,防水涂料10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10,厚度不少于2mm;搭压宽度宜30-50mm。施工前,应将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10放在在加热设备中加热呈液体状态,达到规定的热用温度时才能施工,手工刮涂的加热温度≥120℃,喷涂温度≥150℃。将加热融化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10用刮涂或喷涂等方法均匀地涂刮于防水附加层上,并与周边车库顶板防水甩槎相互融合形成一个防水整体。
38.防水涂料10喷涂应喷涂均匀,厚薄一致。喷枪距离喷涂基面距离宜为600-800mm,2-3mm厚的涂层可一次纵横交错连续4-5遍喷涂完成,每遍喷涂时应交替改变喷涂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30-50mm。
39.本实施例中,防水卷材9为耐根穿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聚酯胎ii型,厚度不少于4mm;两幅卷材的横向接缝,应彼此错开1500mm以上,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的防水卷材9的接缝设置在结构板的平面上,距离立面不小于600mm;大面积的防水卷材9纵横接缝宽度2-3mm。喷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10后,及时覆盖防水卷材9,避免过多的灰尘粘结于涂料表层而降低涂料与防水卷材9的粘结性。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的横向接缝,应彼此错开1500mm以上,避免接缝部位集中。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结构板的平面上,距离立面应不小于600mm。大面积的卷材纵横接缝处必须溢出不间断的沥青条,宽度2-3mm为宜;然后用喷灯均匀热熔卷材搭接缝用小抹子把边抹好。
40.此外,在平立面交接处、转折处、阴阳角等部应设置防水附加层,附加层采用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加设范围为顶部加强层宽度两侧向外各250mm范围,附加层卷材铺贴前先在基层均匀喷涂冷底油,后采用热熔法粘贴卷材。
41.对于混凝土保护层8施工,保护层施工前先铺设一道0.4mm厚聚乙烯薄膜作为隔离层。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及时浇筑保护层,立面张贴50mm厚挤塑聚苯板,平面上浇筑50mm细石混凝土作为保护层。在浇筑细石混凝土的过程中,切勿损伤保护隔离层和卷材防水层,如有损伤必须及时对卷材防水层进行修补,修补后再浇筑,以免留下渗漏隐患。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