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20:51: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睡眠质量逐渐被人们关注并重视。而在睡眠过程中,床垫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好的床垫不仅可以使人拥有更加优良的睡眠质量,对身体的舒适性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特别是气垫床的引入,不仅可以使人身体放松,还有助于进入深度睡眠。
3.现有气垫床垫在内置气囊,调节后在顶面会形成圆弧形,顶面不够平整,影响床垫平整度。
4.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在可以调节高度、硬度基础上保持顶面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高度与硬度调节的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
6.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7.一种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包括定型气囊单元和充气气囊单元,定型气囊单元设置两组,使定型气囊单元居外,充气气囊单元居内,充气气囊单元充、放气,以调节气囊组件的高度与硬度。
8.本案以定型气囊单元和充气气囊单元为作用单元,借助于充气气囊单元的充气或放气,将充气气囊单元调至适宜气压,即可实现不同软硬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气囊组件的高度与硬度改变。上述气囊组件应用于床垫等产品上,可以实现床垫上不同位置的高度与硬度调节,保持顶面平整,从而满足适用性与舒适性上的针对性要求。
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10.所述定型气囊单元中装有固定片,定型气囊单元可以采用开放气囊,定型气囊单元居外,是气囊组件与外界接触的主要接触部位,定型气囊单元内置固定片,可以保证定型气囊单元顶、底面平整,赋予定型气囊单元定型效果,使之与底部的床板、顶部的人体贴合良好,同时,也保证居内的充气气囊单元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缓冲外压对囊体中气体的冲击。更优选的:所述固定片为塑料片或橡胶垫,在赋予定型与顶面平整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弹性与可行变形,避免出现折断、造成身体磕碰。
11.本案中,定型气囊单元与充气气囊单元可以采用两种形式:
12.方式一:所述定型气囊单元包括气囊片一和气囊片二,气囊片一、气囊片二可以采用开放气囊,端部开口方便插入固定片使之内置在内置片一、气囊片二中,进行底面、顶面的辅助定型,气囊片一、气囊片二也可以采用封闭气囊作为辅助或备用气囊,在满足基本定型的同时,也可以辅助充气;充气气囊单元位于气囊片一与气囊片二之间,通过充气气囊单元的充放气,实现气囊组件整体高度与硬度的调节。更优选的:
13.所述充气气囊单元至少有一个,各充气气囊单元之间相互不通或相互连通。根据不同高度要求,在两组(但不限于两个)定型气囊单元之间设置1-n(n为≥2的整数)个充气气囊单元,充气气囊单元之间可以采用相互不通的结构,充放气时进行分别控制,也可以采用相互连通的结构,采用一个或少量的几个充放气口即可完成整体充放气。
14.所述气囊片一与充气气囊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片一连接,连接片一至少设置有一个;充气气囊单元与气囊片二之间通过连接片二连接,连接片二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片的设置将定型气囊单元与充气气囊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避免受力不匀时定型气囊单元或充气气囊单元滑移。
15.所述定型气囊单元底部通过固定胶或固定套固定,实现整体稳定性。固定胶或固定套优选设置有多个(如三个),对定型气囊单元进行多点固定。此时,所述充气气囊单元设置有气道,气道与固定胶或固定套对应设置,将气道设置在与固定胶或固定套对应的位置附近,该部位的位置稳定性相对最好,而气道作为空气传递的枢纽部位,上述稳定环境更利于控压稳定。
16.方式二:包括定型气囊单元和充气气囊单元,定型气囊单元和充气气囊单元分布于两个双层气囊上,双层气囊包括外囊片和内囊片,第一个双层气囊的外囊片、第一个双层气囊的内囊片、第二个双层气囊的内囊片、第二个双层气囊的外囊片顺次设置,第一个双层气囊的外囊片和第二个双层气囊的外囊片位于外侧构成定型气囊单元,第一个双层气囊的内囊片和第二个双层气囊的内囊片位于两个外囊片之间构成充气气囊单元,包括气囊片一和气囊片二,气囊片一是由一体结构的外囊片一和内囊片一拼合而成,气囊片二是由一体结构的外囊片二与内囊片二拼合而成,外囊片一与外囊片二位于外侧并构成定型气囊单元,内囊片一和内囊片二位于内侧并构成充气气囊单元,充气气囊单元充、放气,调节气囊组件的高度与硬度。其中内囊片一和内囊片二可以分别充放气,也可以将两者连通,采用一个充放气口进行充放气,以实现气囊组件高度与硬度的调节。
17.本技术上述方案所提供的一种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气囊组件可实现160-200mm的拉升高度,使用中,借助于充气量的改变,实现高度与软硬度的改变,保持顶面平整,以此实现人与床垫的不同贴合度与接触角度的精确调控,分别实现躺卧中的脖颈后仰、腰部垫高、单侧翻身等功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气囊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气囊组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气囊组件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套的第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中固定套的第二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中固定套的第三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1.定型气囊单元;11.气囊片一;12.气囊片二;13.外囊片一;14.外囊片二;2.充气气囊单元;21.气囊片三;22.气囊片四;23.气囊片五;24.内囊片一;25.内囊片二;3.充气孔;4.气道;5.连接片;51.连接片一;52.连接片二;6.固定片;7a.固定胶;7b.固
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一种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结合图1,包括定型气囊单元1和充气气囊单元2,定型气囊单元1设置两组,使定型气囊单元1居外,充气气囊单元2居内,充气气囊单元2设置有充气孔3,借助于充气孔3实现充气气囊单元2的充、放气,以调节气囊组件的高度与硬度。
28.本案以定型气囊单元1和充气气囊单元2为作用单元,使用中,可以定型气囊单元1表面设置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可以采用常规压力传感器如片状压力传感器即可),检测定型气囊单元表面的压力,根据该压力,调节充气孔3的气流,完成充气气囊单元2的充气或放气,还可以设置气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可以采用常规气压传感器),检测充气气囊单元2内的气压,根据气压传感器监测数据调整内部气压来调节高度,如此将充气气囊单元2调至适宜气压,即可实现不同软硬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气囊组件的高度与硬度改变。上述气囊组件应用于床垫等产品上,可以实现床垫上不同位置的高度与硬度调节,从而满足适用性与舒适性上的针对性要求。
29.优选的:
30.上述方案中,定型气囊单元1和充气气囊单元2可以选择下述任一种结构:
31.结构一:结合图1-图2,定型气囊单元1包括气囊片一11和气囊片二12,气囊片一11、气囊片二12可以采用开放气囊,也可以采用封闭气囊作为辅助或备用气囊,在满足基本定型的同时,也可以辅助充气;充气气囊单元2位于气囊片一11与气囊片二12之间,通过充气气囊单元2的充放气,实现气囊组件整体高度与硬度的调节。
32.优选的:充气气囊单元2至少有一个,各充气气囊单元之间相互不通或相互连通。
33.以图1为例,充气气囊单元2包括有两个,即气囊片三21、气囊片四22,气囊片一11、气囊片三21、气囊片四22、气囊片二12自上而下顺次设置,气囊片三21设置充气孔3,气囊片三21、气囊片四22之间以气道4连通,使气囊片三21与气囊片四22相互连通。
34.亦或,以图2为例,充气气囊单元2包括有三个,即气囊片三21、气囊片四22、气囊片五23,气囊片一11、气囊片三21、气囊片五23、气囊片四22、气囊片二12自上而下顺次设置,气囊片四22设置充气孔3,气囊片三21、气囊片五23、气囊片四22、气囊片五23之间以气道4连通,使气囊片三21、气囊片五23与气囊片四22相互连通。
35.根据不同提升高度h要求,在两组(但不限于两个)定型气囊单元之间设置1-n(n为≥2的整数,不局限于上述案例中的两个、三个)个充气气囊单元2,充气气囊单元2之间可以采用相互不通的结构,充放气时进行分别控制,也可以如上述具体案例一样,充气气囊单元2之间采用相互连通的结构,采用一个(如上文的充气孔3)或少量的几个充放气口即可完成整体充放气。
36.优选的:结合图1和图2,定型气囊单元1与充气气囊单元2之间以连接片5连接,将定型气囊单元1与充气气囊单元2连接为一个整体,避免受力不匀时定型气囊单元1或充气气囊单元2滑移。
37.如图1所示,在气囊片一11与充气气囊单元2之间通过连接片一51连接,充气气囊
单元2与气囊片二12之间通过连接片二52连接。
38.连接片一51、连接片二52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有两组甚至更多,也可以如图1所示仅设置一组。
39.方式二:定型气囊单元1和充气气囊单元2只需要两个双层气囊就可实现。
40.以图3为例,第一个双层气囊包括外囊片一13、内囊片一25以及两者之间的气囊腔(图中未示出,主要起基本定型与支撑效果,也可以作为辅助气囊使用),第二个双层气囊包括外囊片二14、内囊片二26以及两者之间的气囊腔(图中未示出,主要起基本定型与支撑效果,也可以作为辅助气囊使用),外囊片一13与外囊片二14位于外侧构成定型气囊单元1,内囊片一25和内囊片二26位于内侧构成充气气囊单元2,在内囊片一25设置充气孔3(设置在内囊片二26上也可以),在内囊片一25与内囊片二26之间设置气道4使两者连通,通过充气孔3对内囊片一25充、放气,基于气道4的连通作用,内囊片二26随之进行充放气,两者的高度均发生变化,即充气气囊单元2高度与硬度发生变化,并表现为调节气囊组件的高度与硬度。
41.其中,内囊片一25和内囊片二26也可以分别设置充气孔进行独立充放气,此时,可以不设置气道,两者为不连通状态。
42.实施例2
4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设置相同,区别在于:定型气囊单元1中装有固定片6,赋予定型气囊单元1定型效果,使之与底部的床板、顶部的人体贴合良好,同时,也保证居内的充气气囊单元2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缓冲外压对囊体中气体的冲击。固定片6优选采用塑料片或橡胶垫等板材,在赋予定型与平整表面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弹性与可行变形,避免出现折断、造成身体磕碰。
44.以图1、图2所展示方案为例,在气囊片一11与气囊片二12中插入固定片6,配合顶部与底部实现定型与平整。
45.亦或,以图3所展示方案为例,在外囊片一13、外囊片二14中插入固定片6,配合完成顶部与底部的定型与平整。
46.固定片6可以仅在顶部或底部进行定型或平整,也可以如上文所述在顶部与底部均进行定型和平整,此时可以配合将内置固定片6的定型气囊单元使用开放气囊。
47.实施例3
4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设置相同,区别在于:定型气囊单元1底部通过固定胶7a或固定套7b固定,实现整体稳定性。
49.以图4为例,在气囊片二12底部设置固定胶7a,将整个气囊组件固定在定位板(图中未示出)等气囊组件的安装基座上,固定胶7a可以仅设置一个进行单点固定,也可以设置多个,对气囊组件进行多点定位。
50.当充气气囊单元2设置有充气孔3和气道4,气道4与固定胶7a如图4所示对应设置,将气道4设置在与固定胶7a对应的位置附近,该部位的位置稳定性相对最好,而气道作为空气传递的枢纽部位,上述稳定环境更利于控压稳定。
51.以图5、图6、图7为例,定型气囊单元1配套设置固定套7b时,可以设置一个进行单点固定,也可以设置多个,对气囊组件进行多点定位。
52.固定套7b下端固定在定位板(图中未示出)等气囊组件的安装基座上,上部呈环
状,安装时,既可以如图5所示,环状部位套装在气囊片一11上,通过固定气囊片一11将整个气囊组件进行固定;也可以如图6所示,环状部位套装充气气囊单元2的气囊片三21、气囊片四22或气囊片五23上,通过固定气囊片三21、气囊片四22或气囊片五23将整个气囊组件进行固定,还可以如图7所示,环状部位套装在气囊片二12上,固定气囊片二12将整个气囊组件进行固定。
53.同理,采用图3所示定型气囊单元1和充气气囊单元2结构即由两个双层气囊实现时,可以如图5所示在外囊片二14的底部装入固定胶7a固定,也可以将固定套7b套在外囊片一13上,或者套在内囊片一24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