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调节松紧度的创面修复用敷料带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9:46: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松紧度的创面修复用敷料带。


背景技术:

2.敷料带是医生在对有创面的病人进行治疗时,对创面进行包裹来避免外界的细菌与创面接触导致创面感染恶化的情况出现,大多以医用棉布制成,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与一定的延展性。
3.现有的敷料带在对病人的创面进行包裹时由于需要止血,往往需要对在身体上多缠绕几圈进行固定,但在出现缠绕过紧和过松的情况时,往往需要将裹好的敷料带取下二次进行缠绕,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松紧度的创面修复用敷料带,具备可方便调节敷料带松紧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敷料带在调节松紧度时需要将裹好的敷料带解开再重新包裹,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调节松紧度的创面修复用敷料带,包括用于包裹病人创面的包裹带、将包裹带固定在病人肢体上的固定带与活动带,所述包裹带的一端顶部通过缝线缝制固定于固定带的表面,所述包裹带远离固定带的一端通过缝线缝制固定于活动带的一端,所述活动带远离包裹带的一端贯穿固定带的表面并延伸至固定带的外部,所述固定带远离活动带的一端与靠近活动带的一端均开设有以供活动带穿过的插接口。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在经由活动带将包裹带收紧在病人的创口处时,若需要调节包裹带的松紧度,只需将活动带不再固定在固定带之上,并通过对包裹活动的拉伸与释放,从而即可在不需解开缠绕在病人手上的包裹带的前提下,对包裹带的松紧度进行快速的调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带的一端叠放在其表面,所述固定带的弯折处开设有以供活动带穿过的通孔,且该处通孔和固定带上的插接口的内部均缝制有对通孔与插接口进行加固的固定环,所述活动带由两个宽度一致的绷带布组成,且两个绷带布均穿过固定环的内部,所述固定带叠放在其表面的一端通过缝线固定缝制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表面设有与单个活动带中的绷带布相适配的固定口,且该固定口的内部也缝制有固定环。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能够在需要对活动带进行固定时,让绷带可穿过连接带上的固定环并打结,以此来对包裹带此时收紧或放松的位置进行固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裹带的内部均匀粘接有若干医用棉球,且每个医用棉球均为一头大一头小的t字形结构,所述医用棉球小的一头与包裹带的内部粘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在包裹带将病人的创口处包裹需要调节松紧度时,
被活动带带着活动的包裹带不会直接与病人的肢体或创面接触,由医用棉球在包裹带与病人之间做相对运动来减少活动的包裹带对病人的伤害,方便调节整体的松紧度的同时,保证敷料带整体正常止血隔菌功能不受影响。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带叠放在其表面的一端与固定带表面之间包裹有用于吸收病人创面体液的卫生棉布。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对创口的体液进行吸收,并在需要对卫生棉布进行更换时,只需将活动带解开即可,避免创口直接与卫生棉布接触,防止在取出卫生棉布时对创口产生拉扯,降低病人的痛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设的固定带与活动带,使得在经由活动带将包裹带收紧在病人的创口处时,若需要调节包裹带的松紧度,只需将活动带不再固定在固定带之上,并通过对包裹活动的拉伸与释放,从而即可在不需解开缠绕在病人手上的包裹带的前提下,对包裹带的松紧度进行快速的调节。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设活动带的两个绷带,使得能够在需要对活动带进行固定时,让绷带可穿过连接带上的固定环并打结,以此来对包裹带此时收紧或放松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通过所设的t字形医用棉球,使得在包裹带将病人的创口处包裹需要调节松紧度时,被活动带带着活动的包裹带不会直接与病人的肢体或创面接触,由医用棉球在包裹带与病人之间做相对运动来减少活动的包裹带对病人的伤害,方便调节整体的松紧度的同时,保证敷料带整体正常止血隔菌功能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包裹带;2、固定带;3、活动带;4、固定环;5、连接带;6、医用棉球。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调节松紧度的创面修复用敷料带,包括用于包裹病人创面的包裹带1、将包裹带1固定在病人肢体上的固定带2与活动带3,包裹带1的一端顶部通过缝线缝制固定于固定带2的表面,包裹带1远离固定带2的一端通过缝线缝制固定于活动带3的一端,活动带3远离包裹带1的一端贯穿固定带2的表面并延伸至固定带2的外部,固定带2远离活动带3的一端与靠近活动带3的一端均开设有以供活动带3穿过的插接口。
24.通过所设的固定带2与活动带3,使得在经由活动带3将包裹带1收紧在病人的创口处时,若需要调节包裹带1的松紧度,只需将活动带3不再固定在固定带2之上,并通过对活动带3的拉伸与释放,从而即可在不需解开缠绕在病人手上的包裹带1的前提下,对包裹带1的松紧度进行快速的调节。
25.固定带2的一端叠放在其表面,固定带2的弯折处开设有以供活动带3穿过的通孔,且该处通孔和固定带2上的插接口的内部均缝制有对通孔与插接口进行加固的固定环4,活动带3由两个宽度一致的绷带布组成,且两个绷带布均穿过固定环4的内部,固定带2叠放在其表面的一端通过缝线固定缝制有连接带5,连接带5的表面设有与单个活动带3中的绷带布相适配的固定口,且该固定口的内部也缝制有固定环4。
26.通过所设活动带3的两个绷带,使得能够在需要对活动带3进行固定时,让绷带可穿过连接带5上的固定环4并打结,以此来对包裹带1此时收紧或放松的位置进行固定。
27.包裹带1的内部均匀粘接有若干医用棉球6,且每个医用棉球6均为一头大一头小的t字形结构,医用棉球6小的一头与包裹带1的内部粘接。
28.通过所设的t字形医用棉球6,使得在包裹带1将病人的创口处包裹需要调节松紧度时,被活动带3带着活动的包裹带1不会直接与病人的肢体或创面接触,由医用棉球6在包裹带1与病人之间做相对运动来减少活动的包裹带1对病人的伤害,方便调节整体的松紧度的同时,保证敷料带整体正常止血隔菌功能不受影响。
29.固定带2叠放在其表面的一端与固定带2表面之间包裹有用于吸收病人创面体液的卫生棉布。
30.通过所设的卫生棉布,能够进一步的对创口的体液进行吸收,并在需要对卫生棉布进行更换时,只需将活动带3解开即可,避免创口直接与卫生棉布接触,防止在取出卫生棉布时对创口产生拉扯,降低病人的痛苦。
3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活动带3从固定带2上的固定环4中抽出,随后将包裹带1包裹在病人的创口处附近,再将活动带3从固定带2拐角处的固定环4中穿出,从固定带2上另一处的固定环4传入,将活动带3中的两个绷带分开,其中一个绷带穿过连接带5上的固定环4,并在拉动至合适的位置后与另一个绷带进行打结,对病人创口的包裹即完成;
32.若需要对包裹带1的松紧度进行调节,需将活动带3从连接带5上的固定环4中所打的结解开,根据需要拉动或松动活动带3,进一步带动包裹带1活动,在医用棉球6的作用下,活动的包裹带1不会直接与病人的创口或身体接触,避免病人感觉不适,在调节至合适的松紧度后,重新在连接带5上系上活动带3,即可快速完成对松紧度的调节。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