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喷淋管路循环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7:1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喷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淋管路循环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室内喷淋加湿、喷淋降温,及喷淋消毒系统,喷淋管路中因水压、水温、设备维修等原因会导致气体进入喷淋管路,因喷淋运行压力较大,一般为0.15mpa——0.25mpa,所以当较多气体进入喷淋管路后,喷淋启动气体体积被压缩,当喷淋停止时气体体积因外部压力降低而膨胀,形成水中“气囊”,造成喷淋延时,在喷淋开关阀关闭后,喷淋头会继续喷淋一段时间。有时喷淋阀开启5s后关闭,而实际喷淋时间甚至达到45s,造成无法精确控制喷淋时长,进而无法精确控制空气湿度或室内温度。
3.目前已有排气方法为喷淋管道末端手动排气,此方法需要人工定期观察室内喷淋延时情况,发生喷淋延时时,需要人工开启管道末端排水阀进行排水排气,此方法人为操作较多且会浪费大量的水。而单纯加装自动排气阀:因喷淋主管内流速从起始端至末端流速逐渐降低,当流速降至一定数值以下时气体便不会随水流动,所以排气阀只能排主管内一定流速以上的管道内气体,对较低流速管道内气体及自动排气阀之后的气体无法排出,增加较多自动排气阀不经济,且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现自动高效排气,解决喷淋延时问题的喷淋管路排气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高效排气的喷淋管路循环排气系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淋管路循环排气系统,包括:首末端相连的供水管道回路,供水管道回路上设置有数个喷淋支管;供水管道回路上并联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的进水端设置有用以排出气体的缓冲排气机构。
7.可选地,缓冲排气机构包括:缓冲罐和连通在缓冲罐上方的自动排气阀;
8.缓冲罐的底部分别连通供水管道回路和循环泵。
9.可选地,自动排气阀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排气孔、设置在其内部的浮子和设置在其底部的连通口;
10.自动排气阀通过连通口连通在缓冲罐上方,浮子的直径大于排气孔的孔径和连通口的口径。
11.可选地,自动排气阀的顶端设置有气体单向阀。
12.可选地,循环泵的两端设置有球阀。
13.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技术设置有首末端相连的供水管道回路,供水管道回路上设置有数个喷淋支管,喷淋支管用于实现喷淋作业。且供水管道回路并联设置有循环泵,连接循环泵进水端的管路上设置有缓冲排气机构,缓冲排气机构可将管路内部气体排出,防止出现喷淋延时现象。本技术实现了喷淋系统的自动排气,使排气更彻底,为精准控制喷
淋时间、定量喷淋提供了保障;避免人工排气时造成的水浪费,减少人工工作量,实现系统全自动高效排气,实现喷淋时长的精准控制。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喷淋管道循环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排气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排气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其中:
19.1-供水管道回路、2-喷淋支管、3-循环泵、4-缓冲罐、41-进水口、42-出水口、5-自动排气阀、6-浮子、7-气体单向阀、8-球阀、9-喷淋头、10-液体单向阀、11-供水源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2.参考说明书附图1,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喷淋管道循环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喷淋管道通过将同管径管道的首端和末端相连成供水管道回路1,供水管道回路1上设置有数个喷淋支管2,喷淋支管2通过其末端设置的喷淋头9实现喷淋作业。上述供水管道回路1的一条并联支路上设置有循环泵3,连接循环泵3进水端的管路上设置有缓冲排气机构,缓冲排气机构可将管路内部气体排出,防止出现喷淋延时现象。
2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采用plc系统进行控制:当一次喷淋作业结束后,控制循环泵3开启,根据需求,循环泵3的开启可使系统内管道流速达到0.5m/s,并将供水管道回路1内部的气体通过水流赶至缓冲排气系统内,并将气体储存;在下一次喷淋开启时,带压力的喷淋水迅速进入缓冲排气系统内,将其内部气体排出,并在气体彻底排出后停止排气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的循环泵3和喷淋作业不同时启动,直至喷淋结束后循环泵3才开始启动。根据测试所得的理想控制方式为:每次循环泵3的开启时长与供水管道回路1内水流循环1.5圈的时长相等,同时设定每日需要开启的次数。从而为精准控制喷淋时间、定量喷淋节约使用成本提供了保障。当然,具体的控制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决定,不仅限于上述,本文不再展开。
24.当然,本系统不仅限于通过plc一种控制系统实现上述操作,本技术选用plc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操作使整体喷淋管路循环排气系统的使用更加便捷智能。
25.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循环泵3和缓冲排气机构并联在供水管道回路1内部的喷淋支管2和供水源头11之间,并且在循环泵3输出端管路连通供水源头11的一端设置液体单向阀10,液体单向阀10设置为确保喷淋水从喷淋源头11到喷淋支管2单项流动,并截止从循环泵3输出端流向供水源头11的液体。如此设置,可确保循环泵3输出的液体定向流动,减少分流;当循环泵3在同等驱动功率下,减少分流的设置可使缓冲排气系统更快的收集管路内的气体,从而增加排气工作效率。当然,循环泵3和缓冲排气机构的设置结构不仅限于上述一种,此处只提供了其中一种实施例,本文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26.进一步地,参考说明书附图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排气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排气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包括:上述缓冲排气机构包括缓冲罐4,缓冲罐4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进水口41连接上述循环泵3,并通过设置在底部的出水口42连接上述供水管道回路1形成一个连接通路,缓冲罐4可将进入连接通路内的水和气体集中收集在罐内,且气体进入后会集中在缓冲罐4的上部。同时,上述缓冲罐4的上方连通设置有自动排气阀5,自动排气阀5可将缓冲罐4内流经的气体从其上部排出,同时防止缓冲罐4内的液体排出。
27.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排气阀5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排气孔和设置在其底部的连通口,连通口用于与缓冲罐4的顶部连通,同时,自动排气阀5的内部还设置有可随液体液面上下浮动的浮子6,浮子6的直径大于排气孔的孔径和连通口的口径,因此排气孔和连通口均设置为收口结构,确保将浮子6限制在自动排气阀5内部。
28.在使用过程中:气体从缓冲罐4的进水口41进入,将液体从出水口42排出,缓冲罐4内的液位降低,气体升至自动排气阀5内,浮子6随液位下降,上部排气孔敞开;随着循环泵3的运行,供水管道回路1的全部气体都进入缓冲罐4内。随后,进入排气阶段,即下一次喷淋开启后,带压力的喷淋水冲入缓冲罐4内,将气体从缓冲罐4挤压到自动排气阀5内,喷淋水在充满缓冲罐4之后进入自动排气阀5,液体的浮力带动浮子6上升至自动排气阀5的顶部,直至气体完全排出后浮子6的上端刚好堵住上部的排气孔,防止喷淋水排出。
29.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排气阀5的顶端还设置有气体单向阀7,从而防止排气过程结束后外部的气体重新进入系统内部。
30.进一步地,上述循环泵3两端的通路上均设置于球阀8,球阀8可调节系统内喷淋水道流量和流速,从而控制排气系统中的喷淋水按照需求流速流动,确保排气作业进行稳定。当然,系统内液体的流速控制不仅限于设置球阀8这一种结构,其他现有的调节阀结构均可实现替换,本文不再展开赘述。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2.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喷淋管路循环排气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