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触觉再现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与流程

2022-07-23 12:3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觉再现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2.触觉反馈技术为现今科技开发的重点,其概念为透过触觉,使设备终端跟人体产生交互。触觉反馈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振动反馈,一类为触觉再现技术。表面触觉再现技术可通过裸指触摸屏幕来感知物体特性,在多媒体终端实现高效自然的交互,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而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表面触觉在物理意义上,是指物体表面粗糙度与皮肤(如指尖)产生作用,因表面结构不同形成不同的摩擦力。因此,通过控制表面摩擦力,即可实现不同触觉或触感的模拟。
3.目前,基于压膜效应的触觉再现结构在触控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结构利用终端表面的高频振动与手指表面产生高压空气膜,改变手指与终端表面摩擦力大小,进而实现表面触感模拟。然而,该结构受到振动体刚度的限制,多用在具有刚性衬底基板如玻璃衬底上的产品中,难以满足柔性衬底产品的触觉再现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触觉再现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觉再现结构,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与所述衬底基板连接的致动器,其中:
6.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柔性膜层、第二柔性膜层、磁场产生结构以及磁流体,所述第一柔性膜层与所述第二柔性膜层相对设置,所述磁流体填充在所述第一柔性膜层与所述第二柔性膜层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磁场产生结构用于产生磁场,所述磁场用于控制所述磁流体中磁性颗粒的排布,以调整所述衬底基板的刚度;
7.所述致动器用于产生驻波,带动所述衬底基板振动。
8.进一步地,所述磁场产生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膜层的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柔性膜层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为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
9.进一步地,所述磁场产生结构包括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所述第一磁性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膜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磁性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膜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磁性层与所述第二磁性层的磁极相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磁性单元,所述第二磁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磁性单元,每个第一磁性单元与一个第二磁性单元在所述第二柔性膜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1.进一步地,所述磁场产生结构为电磁感应结构,用于在加电的情况下产生所述磁场。
12.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磁性材料层、绝缘层以及导电线圈。
13.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结构包括压电层以及设置在压电层上的磁致伸缩材料。
14.进一步地,所述致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膜层或所述第二柔性膜层的远离所述磁流体的表面,用于带动所述衬底基板沿垂直于衬底基板表面的方向振动。
15.进一步地,所述衬底基板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膜层与所述第二柔性膜层之间的四周边缘区域,用于使得所述第一柔性膜层与所述第二柔性膜层之间形成空腔以填充所述磁流体;
16.所述致动器在所述第二柔性膜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密封层在所述第二柔性膜层上的正投影内。
17.进一步地,所述致动器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侧面,用于带动所述衬底基板沿平行于衬底基板表面的方向振动。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觉再现结构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触觉再现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19.获取用户的触控信息;
20.基于所述触控信息,向磁场产生结构发送第一驱动信号,以控制衬底基板的刚度,以及向致动器发送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衬底基板的振动状态。
2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层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触觉再现结构,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触觉再现结构中的衬底基板层叠设置。
22.进一步地,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显示结构,所述显示结构层叠设置在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觉再现结构,对衬底基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置了两层柔性膜层,在第一柔性膜层和第二柔性膜层之间填充磁流体,通过磁场产生结构产生磁场来控制磁流体中磁性颗粒的分布,以调整整个衬底基板的刚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连接衬底基板的致动器产生驻波,使得衬底基板发生共振。这样,一方面可以在通过驱动磁场产生结构将衬底基板调整到所需刚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致动器的振动来调整压膜效应,以控制手指与触控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从而实现基于柔性衬底的触觉再现;另一方面可以在用户按压触控表面过程中,通过驱动磁场产生结构产生的磁场大小来控制衬底基板的刚度,使得衬底基板产生垂直于触控表面方向上的形变,实现类似于按压按钮时的触感模拟,有效地丰富了触觉再现结构的触感模拟功能,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真实的触觉体验。
2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触觉再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导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性导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磁感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性磁感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性颗粒的排布状态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衬底基板在不同杨氏模量下的应力-形变关系示意图;
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性触觉再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触觉再现结构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3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滑动触摸行为的受力分析图;
3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按压触摸行为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对于基于压膜效应的触觉再现结构来讲,要形成压膜效应,对振动体的刚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来讲,振动体发生共振时的频率即谐振频率的公式如下式所示:
[0039][0040]
式中,fr表示谐振频率,λ表示触觉半波长,也就是致动器产生的驻波的半波长,gb表示振动体的刚度,mb表示振动体的质量。
[0041]
由于人耳听觉对于小于20khz的振动较为敏感,触觉再现结构在设计振动时,需让谐振频率fr大于20khz。柔性衬底的刚度远小于玻璃,例如,一般玻璃刚度》40gpa,而pi(聚酰亚胺)衬底的刚度<2gpa。若触觉再现结构使用柔性衬底,柔性衬底的谐振频率会因刚度gb的减小而变得很小,且柔性衬底多为超弹性体,因此无法形成良好的压膜效应。
[0042]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觉再现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该触觉再现结构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与衬底基板连接的致动器,其中: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柔性膜层、第二柔性膜层、磁场产生结构以及磁流体,第一柔性膜层与所述第二柔性膜层相对设置,磁流体填充在第一柔性膜层与第二柔性膜层之间的空腔内,磁场产生结构用于产生磁场,该磁场用于控制磁流体中磁性颗粒的排布,从而调整衬底基板的刚度;致动器用于产生驻波,使得衬底基板发生共振。这样,通过控制磁场产生结构产生的磁场,调整衬底基板的刚度,可以有效地补偿柔性衬底刚度对谐振频率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柔性衬底上的触觉再现。另外,通过调整衬底基板刚度还能够实现垂直于触控面方向上的形变,即实现类似于按压按钮时的触感模拟,有效地丰富了触觉再现结构的触感模拟功能,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真实的触觉体验。
[0043]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技术提供的触觉再现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术语“多个”包括两个或大于两个的情况。
[0044]
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觉再现结构,如图1所示,该触觉再现结构
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与衬底基板100连接的致动器140。其中,衬底基板100包括:第一柔性膜层101、第二柔性膜层102、磁场产生结构110以及磁流体120。
[0045]
具体地,第一柔性膜层101与第二柔性膜层102相对设置。例如,第一柔性膜层101和第二柔性膜层102可以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i、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为亚克力)等柔性薄膜材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确定。
[0046]
磁场产生结构110可以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与第二柔性膜层102之间,例如,为了方便加工,可以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柔性膜层102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表面为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
[0047]
从具体结构层面上来讲,例如,磁场产生结构110可以为电磁感应结构,通过加电来产生磁场,实现电磁铁控制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下面主要列举了两种能够达到电磁铁控制效果的电磁感应结构,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适用的电磁感应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48]
第一种,类似于电磁铁的结构,电磁感应结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磁性材料层、绝缘层以及导电线圈。例如,可以通过半导体加工工艺,在绝缘层上形成线圈图案的金属层,即形成导电线圈。如图2所示,导电线圈具有第一电极端a和第二电极端b,在第一电极端a和第二电极端b上加电,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磁性材料在该磁场作用下磁化,从而产生磁场叠加到线圈产生的磁场上,得到所需强度的磁场,具体可以参见相关技术。
[0049]
例如,磁性材料层可以采用钴铁硅氧(cofesio)材料制成,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适用的材料如nizncufeo、cofehfo、cofealo、bacofeo等磁性材料。加工过程中可施加磁场使铁磁性材料的磁矩沿统一方向排列。
[0050]
绝缘层可以采用诸如氧化物或氮化物等的介电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二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
[0051]
导电线圈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金。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使用的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例如,导线线圈可以是方形线圈,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圆形线圈,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能够通电产生所需磁场即可,本实施例对线圈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导电线圈省略了导线200的宽度。
[0052]
第二种,电磁感应结构可以包括压电层以及设置在压电层上的磁致伸缩材料。例如,压电层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上电极、锆钛酸铅薄膜(pzt)以及下电极,磁致伸缩材料可以为:呈现为单一磁域的镍纳米结构阵列。单一磁域的镍纳米结构阵列能够产生微弱的磁场,使得单一磁域的能量变化;接着,在压电层的上、下电极上加电形成电场,该电场使锆钛酸铅薄膜因压电效应产生应变,应变透过机械耦合传递至镍纳米结构阵列,使镍纳米结构阵列因逆磁致伸缩效应改变磁化状态,进一步使得单一磁域的能量变化,将镍纳米结构阵列自身产生的微弱磁场与电场作用下单一磁域的能量变化相结合,即可产生所需强度的磁场,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电场方向控制磁极翻转,达到电磁铁控制效果,具体可以参见相关技术。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纳米级的“电磁铁”,有利于减小电磁感应结构的厚度。
[0053]
可以理解的是,磁场产生结构110需要具有两个磁极。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磁极可以分布在不同柔性膜层的表面。例如,磁场产生结构110包括第一磁性层和第二
磁性层,第一磁性层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的第一表面,第二磁性层设置在第二柔性膜层102的第二表面,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的磁极相反。
[0054]
以上述第一种电磁感应结构为例,可以通过改变加电方向即改变电流方向,控制磁极方向,例如,在第一磁性层中,将第一电极端a作为正极,第二电极端b作为负极,在第二磁性层中,将第一电极端a作为负极,第二电极端b作为正极。以上述第二种电磁感应结构为例,可以通过改变电场方向,控制磁极方向,例如,在第一磁性层中,将上电极作为正极,下电极作为负极,在第二磁性层中,将上电极作为负极,下电极作为正极。
[0055]
当然,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若磁场产生结构110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的第一表面,或,第二柔性膜层102的第二表面,两个磁极也就分布在同一柔性膜层上,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要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56]
进一步地,为了在第一柔性膜层101与第二柔性膜层102之间产生较为均匀的磁场,以方便控制,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磁性层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磁性单元111,相应地,第二磁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磁性单元112,每个第一磁性单元111与一个第二磁性单元112相对设置且在第二柔性膜层10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的磁性单元数量仅为示意,不作为限制,磁性单元的具体数量以及尺寸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衬底基板100的尺寸以及所需磁场分布等因素确定。
[0057]
由于第一磁性单元111与第二磁性单元112的磁极是相反的,二者成对设置,相对的两个磁极之间就可以形成磁场。例如,第一磁性层包括m*n个阵列排布的第一磁性单元111,相应地,第二磁性层也包括m*n个阵列排布的第二磁性单元112,每个第一磁性单元111与一个第二磁性单元112相对设置。
[0058]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单元111与第二磁性单元112的排布位置、尺寸大小以及间隔距离均相等,即每个第一磁性单元111与相应第二磁性单元112在第二柔性膜层102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这样可以使得每对磁性单元均产生垂直于衬底基板100表面方向的磁场。
[005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单元111和第二磁性单元112的结构和材料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加电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得二者呈现的磁极相反。例如,如图4所示,以上述第一种电磁感应结构为例,第一磁性单元111包括第一磁性材料层1110、第一绝缘层1111和第一导电线圈1112,第二磁性单元112包括第二磁性材料层1120、第二绝缘层1121和第二导电线圈1122。如图5所示,以上述第二种电磁感应结构为例,第一磁性单元111包括:第一压电层1113以及设置在第一压电层1113上的第一磁致伸缩材料1114,第二磁性单元112包括:第二压电层1123以及设置在第二压电层1123上的第二磁致伸缩材料1124。其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区分两种磁性单元,并不作为其他限定。
[0060]
磁流体120填充在第一柔性膜层101与第二柔性膜层102之间的空腔内。可以理解的是,磁流体120是胶体溶液,通常是将纳米数量级的磁性粒子包裹一层长链的表面活性剂,均匀的分散在基液中形成。例如,磁性粒子可以为四氧化三铁(fe3o4)颗粒,外层包覆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为pmma。磁流体120在静态时无磁性吸引力,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121表现出磁性。
[0061]
使用时,通过磁场产生结构110可以控制磁场的开闭以及所生成的磁场大小。在磁场关闭状态下,磁流体120中的磁性颗粒121随机分布,如图6中的(a)图所示,此时,磁流体
120的杨氏模量较小。在磁场开启状态下,磁场产生结构110的不同磁极间分布的磁性颗粒121受磁场作用产生排列,如图6中的(b)图所示(图中的虚线箭头方向表示磁场方向),使得磁性颗粒121的排布密度提升,磁流体120的杨氏模量也就相应提升。杨氏模量衡量的是一个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刚度,杨氏模量提升,即衬底基板100的刚度提升。因此,通过控制磁场产生结构110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小,可以控制磁流体120中磁性颗粒121的排布,从而调整衬底基板100的刚度。
[0062]
图7示出了衬底基板100在不同杨氏模量下所产生的形变与应力的对应关系,其中,曲线a表示图6中的(b)图状态下,衬底基板100产生的形变与应力的对应关系,曲线b表示图6中的(a)图状态下,衬底基板100产生的形变与应力的对应关系。对比曲线a和b可知,杨氏模量越小,在受到相同应力时,所产生的形变就越大。因此,通过控制磁场产生结构110产生的磁场,调整衬底基板100中磁流体120的杨氏模量,可以实现不同刚度特性的物体的按压触感模拟。
[0063]
进一步地,为了将磁流体120封装在第一柔性膜层101与第二柔性膜层102之间,衬底基板100还包括:密封层130。密封层130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与第二柔性膜层102之间的四周边缘区域,用于使得第一柔性膜层101与第二柔性膜层102之间形成空腔以填充磁流体120。例如,密封层130可以采用密封胶材料固化形成。
[0064]
致动器140用于产生驻波,带动衬底基板100振动。例如,致动器140可以为压电元件,压电元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41、压电材料薄膜142和第二电极层143。压电材料薄膜142具有压电效应,在第一电极层141与第二电极层143上施加电压,产生的电场作用在压电材料薄膜142上,使得压电材料薄膜142发生形变。施加的电场强度越强,压电材料薄膜142的振动幅度也就越大。因此,通过控制施加到致动器140上的电压,能够控制压电材料薄膜142的振动频率以及幅度,形成指定波形的驻波,带动衬底基板100振动。
[0065]
具体地,致动器140相对于衬底基板100表面,可以垂直设置,也可以水平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66]
其中,垂直设置具体为:致动器140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或第二柔性膜层102的远离磁流体120的表面,用于带动衬底基板100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0表面的方向振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触控功能,具体应用时还需要在衬底基板100上层叠设置触控层。此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影响触控效果,致动器140和触控层可以分设在衬底基板100的不同表面,如致动器140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的远离磁流体120的表面,则可以在第二柔性膜层102的远离磁流体120的表面设置触控层。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致动器140可以设置在衬底基板100的边框区域,例如,致动器140在第二柔性膜层102上的正投影位于上述密封层130在第二柔性膜层102上的正投影内。此时,致动器140可以任意设置在第一柔性膜层101或第二柔性膜层102的远离磁流体120的表面。
[0067]
水平设置具体为:致动器140设置在衬底基板100的侧面,如图8所示,用于带动衬底基板100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0表面的方向振动。
[0068]
使用时,先通过控制磁场产生结构110所产生的磁场大小,将衬底基板100调整到指定刚度,即可有效改善诸如pi膜等柔性衬底刚度过低导致无法形成良好压膜效应的问题。其中,指定刚度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需要确定。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控制致动器140上施加的电压,调整衬底基板100的振动频率从而调整触控表面的摩擦力大小,使用户能够在触
控表面感受到指定的触感。
[0069]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触觉再现结构,当增大填充于两个柔性膜层之间的磁流体120的杨氏模量时,能够增大整个衬底基板100的刚度,改善柔性衬底过低的刚度带来的谐振频率左移(降低),从而在柔性衬底上形成良好的压膜效应,实现触觉再现。并且,在用户滑动触摸触控表面的过程中,通过调小填充于两个柔性膜层之间的磁流体120的杨氏模量,能够增大衬底基板100的振动阻尼,实现快速止震,有利于提高用户手指在触控表面滑动过程中的触感对比度,提供更真实的触觉体验。
[0070]
另外,当减小填充于两个柔性膜层之间的磁流体120的杨氏模量时,能够减小整个衬底基板100的刚度,这样在用户按压触控表面时,衬底基板100能够产生垂直于触控表面方向上的形变,实现类似于按压按钮时的触感模拟,有效地丰富了触觉再现结构的触感模拟功能,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真实的触觉体验。
[0071]
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觉再现结构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触觉再现结构。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2]
步骤s101,获取用户的触控信息;
[0073]
步骤s102,基于触控信息,向磁场产生结构发送第一驱动信号,以控制衬底基板的刚度,以及向致动器发送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衬底基板的振动状态。
[0074]
具体使用时,用户在触摸触控表面时,可以通过触控层获取用户的触控信息。触控信息包括用户在触控表面的触摸位置,通过识别触摸位置可以确定用户的触摸行为类型。例如,触摸行为类型可以包括滑动触摸和按压触摸。
[0075]
其中,滑动触摸也就是用户手指在触控表面滑动,此时,需要为用户提供所触摸物体的纹理触觉模拟。如图10所示,用户手指在触控表面300沿箭头方向以速度v滑动时,将受到平行于触控表面300的侧向摩擦力以及垂直于触控表面300的正向力fn,侧向摩擦力包括平行于滑动方向的摩擦力f
t
以及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摩擦力fo。通过控制衬底基板100的振动,调整手指与触控表面300形成的压膜效应以及拍击效应形成反向作用力,从而控制表面摩擦力,即可实现滑动触摸场景中不同触觉或触感的模拟。
[0076]
按压触摸为用户在触控表面上进行按压操作。例如,如图11所示,当需要进行触感模拟的物体为按钮400时,对用户按下按钮的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可知,用户按下按钮400的过程中,施加的力先是随着按钮形变的增加而增加,然后是随着形变的增加而降低,呈现负刚度特性,最后再随着形变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用户在触摸表面进行按压触摸行为时,若所按压物体为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按钮或其他软质材料时,需要调整衬底基板100的刚度特性,使得衬底基板100发生垂直于触控表面方向上的形变,为用户提供较为真实的按压触感。
[0077]
对于滑动触摸行为来讲,一方面,需要预先确定指定触感对应的衬底基板100刚度,从而确定要使得衬底基板100达到指定刚度,需要给磁场产生结构110发送的第一驱动信号。另一方面,还需要预先确定上述指定触感对应的衬底基板100振动状态,从而确定需要给致动器140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这样,在识别到用户具有滑动触摸行为时,就可以通过向磁场产生结构110发送预先确定的第一驱动信号,将衬底基板100调整到指定刚度,向致动器140发送预先确定的第二驱动信号,使得衬底基板100呈现指定振动频率,从而在触控表面实现指定触感的模拟。
[0078]
对于按压触摸行为来讲,可以根据触摸位置对应物体的刚度特性,即在受到按压时,所发生的形变与所受应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要模拟该刚度特性,需要向磁场产生结构110发送的第一驱动信号。在识别到用户具有按压触摸行为时,可以无需控制衬底基板100振动,通过向磁场产生结构110发送预先确定的第一驱动信号,即可将衬底基板100调整到相应刚度特性,使得按压位置呈现垂直于触控表面方向上的形变,给用户提供较为真实的按压触感。
[0079]
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层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触觉再现结构,触控层与触觉再现结构中的衬底基板100层叠设置。
[0080]
其中,触控层用于实现触控装置的触控功能,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例如,可以是电容式触控层、电阻式触控层或红外式触控层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电容式触控层可以包括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以及触控走线等。
[0081]
举例来讲,触控装置可以为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带有触控面板的终端设备如虚拟现实设备或者是触摸屏显示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82]
可以理解的是,当触控装置为还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时,触控装置还包括显示结构,显示结构层叠设置在触控层与触觉再现结构的衬底基板100之间。显示结构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例如,可以包括像素单元等,具体构成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此处不做详述。
[0083]
在以上的描述中,对于产品各层的构图等技术细节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形成所需形状的层、区域等。另外,为了形成同一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计出与以上描述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的方法。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
[0084]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85]
另外,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0086]
尽管已描述了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说明书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