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

2022-07-23 06:48: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包括:通过对美人蕉的自然结实种子的采集和消毒后,接种于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诱导种子萌发,再以无菌苗为外植体,进行无菌苗的切取,接种在不同基础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增殖培养、试管苗的生根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于美人蕉属植物种子成熟、种皮坚硬且呈黑褐色时,进行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的采收,将采收的种子放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并从中选择自然结实的种子;步骤二,将选择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种子接种于种子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无菌苗;步骤三,将得到的无菌苗切除种子部分,取健壮苗转接于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不定芽;步骤四,将得到的不定芽转分成单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生根苗;将得到的生根苗驯化后移栽温室即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选择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包括:首先,将选择的种子利用浓硫酸浸泡120min后再利用清水冲洗至中性;其次,在超净工作台上,利用75%乙醇对清洗后的种子浸泡30s,再利用无菌水冲洗所述种子4~5次;最后,利用hgcl2浸泡所述种子15min,再利用无菌水冲洗所述种子4~5次,并利用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得到预处理后的种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硫酸浓度为98%;所述hgcl2的浓度为0.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预处理后的种子接种于种子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包括:将预处理后的种子接种于种子离体萌发培养基中于25
±
2℃、光强2000lx~3000lx、光照周期16h/d下进行培养;所述种子离体萌发培养基由ms、1mg/l的6-ba、0.5mg/l的naa、1~3mm的2kg/l的玻璃珠以及30g/l蔗糖组成;所述种子离体萌发培养基ph为5.8~6.0。6.如权利要求2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健壮苗转接于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包括:取株高2~3cm的健壮苗转接于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中于25
±
2℃、光强2000lx~3000lx、光照周期16h/d下培养25~30d。7.如权利要求6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可为ms、3mg/l的6-ba、1.5mg/l的naa、2kg/l的1~3mm的玻璃珠以及30g/l蔗糖组成的培养基;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可为b5、3mg/l的6-ba、1.5mg/l的naa、2kg/l的1~3mm的玻璃珠以及30g/l蔗糖组成的培养基;
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可为n6、3mg/l的6-ba、1.5mg/l的naa、2kg/l的1~3mm的玻璃珠以及30g/l蔗糖组成的培养基;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6.0。8.如权利要求2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得到的不定芽转分成单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包括:将得到的不定芽转分成单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于25
±
2℃、光强2000lx~3000lx、光照周期16h/d下培养25~30d;所述生根诱导培养基由1/2ms、2kg/l的1~3mm玻璃珠以及15g/l的蔗糖组成;所述生根诱导培养基的ph为5.8~6.0。9.如权利要求2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包括:于驯化移栽基质中驯化7d。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移栽基质由泥炭土、珍珠岩、原土按6:3:1的比例混合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美人蕉属植物种子离体萌发及高效快繁的方法,包括:进行种子的采集、种子的消毒、接种、离体萌发、无菌苗的切取和不定芽增殖培养、试管苗的生根培养、试管苗的移栽驯化。本发明建立美人蕉种子组培快繁体系,可以加速美人蕉育种进程,加快获得优良杂种无性系,推进新品种的快速应用;同时可为优良杂交种质的离体保存提供优良材料和技术体系,对美人蕉的种苗繁育和生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采用玻璃珠 液体培养基作为培养基质,大大降低了琼脂和激素的使用,节约了培养成本;同时本发明大大缩短了美人蕉属植物种子萌发时间,缩短了育种进程,提高了不定芽增殖系数。提高了不定芽增殖系数。提高了不定芽增殖系数。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娥 李琴 潘学军 舒木林 甘祖燕 赵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5.06
技术公布日:2022/7/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