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尘式工控机机箱的制作方法

2022-07-22 22:27: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工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式工控机机箱。


背景技术:

2.工控机即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具总称。工控机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如具有计算机cpu、硬盘、内存、外设及接口,并有操作系统、控制网络和协议、计算能力、友好的人机界面。工控行业的产品和技术非常特殊,属于中间产品,是为其他各行业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工业计算机。目前的工控机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利用通风孔或通风口,散热速度慢、效率低,并且这种方式导致工控机内部容易积攒灰尘,对内部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尘式工控机机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尘式工控机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体的内壁紧贴有容纳腔框板,所述容纳腔框板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框板的两侧外部上部均设置有多组散热容纳腔板,所述散热容纳腔板内部连通容纳腔框板内部,所述散热容纳腔板贯穿箱体的一端外部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正后面均设置有网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风扇。
5.优选的,所述容纳腔框板的上端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
6.优选的,所述容纳腔框板的两侧下部均设置有储备容纳腔板,所述储备容纳腔板贯穿箱体的外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一壳体,两侧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连通有水管一端,所述水管设置有两组,一组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储水箱的隔板上方,另一组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泵出口端,所述水泵进口端连通储水箱的隔板上方。
7.优选的,所述容纳腔框板的内部底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储水箱位于隔板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管。
8.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所述加热管、水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9.优选的,所述容纳腔框板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容纳腔板,所述横向容纳腔板内部连通容纳腔框板。
10.优选的,所述横向容纳腔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箱体内壁上。
11.优选的,所述容纳腔框板的底部上端设置有竖向容纳腔板,所述竖向容纳腔板内部连通容纳腔框板。
12.优选的,所述散热容纳腔板的底面设置成斜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通过容纳腔框板、横向容纳腔板、竖向容纳腔板进行吸热,吸热后工作流体液态遇热挥发成汽态,挥发过程中会带走热量,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容纳腔板,
通过风扇吹风冷却,使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容纳腔板处遇冷转化成液体再沿散热容纳腔板下表面流下进入容纳腔框板中,再吸热转化成汽态,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液汽循环带走热量,从而保证工控机能够进行高效散热,散热快且效果良好,且工控机内部在散热过程中不与外界空气流通,从而使灰尘无法进入工控机内,从而保证了工控机不受灰尘影响,延长寿命。
15.2、本发明通过储备容纳腔板中的液态工作流体流下使之容纳腔框板内始终含有工作流体,使之不影响继续散热效果,同时,通过使第一壳体的水进行循环流动,使之第一壳体的水与容纳腔框板中工作流体的温度保持一致,防止工作流体受冷,不易转化成气态,影响其散热效率,通过其保持温度一致,从而保证了工作流体更好的带走热量,使之散热效率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尘式工控机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箱体;2、箱门;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网板;6、水管;7、储水箱;8、控制器;9、水泵;10、风扇;11、支撑板;12、竖向容纳腔板;13、容纳腔框板;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储备容纳腔板;16、第二温度传感器;17、散热容纳腔板;18、横向容纳腔板;19、加热管;2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2.实施例1
23.一种防尘式工控机机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正面铰接有箱门2,箱体1的内壁紧贴有容纳腔框板13,容纳腔框板13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填充有工作流体,容纳腔框板13的两侧外部上部均设置有多组散热容纳腔板17,散热容纳腔板17内部连通容纳腔框板13内部,散热容纳腔板17贯穿箱体1的一端外部设置有第二壳体4,第二壳体4的正后面均设置有网板5,第二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风扇10,为了快速使汽态工作流体转化成液态,容纳腔框板13的上端设置有储水箱7,储水箱7的内部设置有冷水,储水箱7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0;为了对箱体1进行分层,使之箱体1的工控机零件与容纳腔框板13接触面积更大,使之热量更易带走,容纳腔框板13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容纳腔板18,横向容纳腔板18内部连通容纳腔框板13;为了支撑横向容纳腔板18,使之牢固可靠,横向容纳腔板18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为了增大其接触面积,提供其散热效率,容纳腔框板13的底部上端设置有竖向容纳腔板12,竖向容纳腔板12内部连通容纳腔框板13;为了有助于工作流体汽态向上运动到散热容纳腔板17处遇冷转化成液体再沿散热容纳腔板17底部流下,
散热容纳腔板17的底面设置成斜面。
24.具体地,工控机放置在容纳腔框板13底部以及横向容纳腔板18上,工控机工作产生热量,容纳腔框板13、横向容纳腔板18、竖向容纳腔板12进行吸热,吸热后工作流体液态遇热挥发成汽态,挥发过程中会带走热量,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容纳腔板17,通过风扇10吹风冷却,使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容纳腔板17处遇冷转化成液体再沿散热容纳腔板17下表面流下进入容纳腔框板13中,再吸热转化成汽态,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液汽循环带走热量,从而保证工控机能够进行高效散热,散热快且效果良好,且工控机内部在散热过程中不与外界空气流通,从而使灰尘无法进入工控机内,从而保证了工控机不受灰尘影响,延长寿命。
25.实施例2
26.作为一种可选情况,一种防尘式工控机机箱,容纳腔框板13的两侧下部均设置有储备容纳腔板15,储备容纳腔板15贯穿箱体1的外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一壳体3,两侧第一壳体3通过支管连通,第一壳体3的后侧连通有水管6一端,水管6设置有两组,一组水管6的另一端连通储水箱7的隔板20上方,另一组水管6的一端连接有水泵9出口端,水泵9进口端连通储水箱7的隔板20上方;容纳腔框板13的内部底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一壳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储水箱7位于隔板20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管19;储水箱7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器8,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6连接控制器8的输入信号,加热管19、水泵9连接控制器8的输出信号。
27.具体地,当容纳腔框板13内的液态工作流体部分受热成气态时,储备容纳腔板15中的液态工作流体流下使之容纳腔框板13内始终含有工作流体,使之不影响继续散热效果,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容纳腔框板13中工作流体温度,使之传递给控制器8,控制器8控制加热管19加热,同时控制水泵9进行水循环流动,使第一壳体3的水进行循环流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6检测,使之第一壳体3的水与容纳腔框板13中工作流体的温度保持一致,防止工作流体受冷,不易转化成气态,影响其散热效率,通过其保持温度一致,从而保证了工作流体更好的带走热量,使之散热效率更加高效。
28.该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与其他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选择性的组合使用。
2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使用时,工控机放置在容纳腔框板13底部以及横向容纳腔板18上,工控机工作产生热量,容纳腔框板13、横向容纳腔板18、竖向容纳腔板12进行吸热,吸热后工作流体液态遇热挥发成汽态,挥发过程中会带走热量,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容纳腔板17,通过风扇10吹风冷却,使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容纳腔板17处遇冷转化成液体再沿散热容纳腔板17下表面流下进入容纳腔框板13中,再吸热转化成汽态,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液汽循环带走热量,从而保证工控机能够进行高效散热,散热快且效果良好,且工控机内部在散热过程中不与外界空气流通,从而使灰尘无法进入工控机内,从而保证了工控机不受灰尘影响,延长寿命;当容纳腔框板13内的液态工作流体部分受热成气态时,储备容纳腔板15中的液态工作流体流下使之容纳腔框板13内始终含有工作流体,使之不影响继续散热效果,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容纳腔框板13中工作流体温度,使之传递给控制器8,控制器8控制加热管19加热,同时控制水泵9进行水循环流动,使第一壳体3的水进行循环流动,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6检测,使之第一壳体3的水与容纳腔框板13中工作流体的温度保持一致,防止工作流体受冷,不易转化成气态,影响其
散热效率,通过其保持温度一致,从而保证了工作流体更好的带走热量,使之散热效率更加高效。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