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22 21:51: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墙板安装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


背景技术:

2.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幕墙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外墙框架式支撑体系也是幕墙体系的一种。常规幕墙都是采用角码吊耳的方式进行安装,但是,近年来根据施工现场反应,对于角码式的安装往往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角码由于加工生产时出现数据错误导致现场拼装时两件板的角码会碰撞,此外,角码安装比较费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该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无需使用角码,能够防止拼装时角码发生碰撞的现象发生。
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包括骨架、龙骨和勾搭板,所述龙骨与骨架连接,所述勾搭板与龙骨卡持连接;所述勾搭板包括勾部和支撑部,所述勾部设置在支撑部上,所述龙骨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置有勾部安装位和支撑部安装位;所述勾部包括a段、b段和c段,所述a段的顶端和c段的顶端分别与b段的两端连接,所述c段的长度大于a段,所述支撑部包括d段和e段,所述c段的底端和e段的顶端分别与d段的两端连接;所述容纳槽的一侧为向内倾斜设置,所述容纳槽倾斜的一侧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呈弧形状设置,所述阻挡部的弧形凸出方向朝向骨架,所述阻挡部包括第一阻挡触点和第二阻挡触点,所述第一阻挡触点和第二阻挡触点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6.作为优选,所述勾部的顶端的位置高度位于第一阻挡触点的位置高度和第二阻挡触点的位置高度之间。
7.作为优选,所述龙骨包括第一龙骨构件和第二龙骨构件,所述第一龙骨构件和第二龙骨构件相互卡持后形成容纳槽。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龙骨构件包括连接部和卡持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卡持部和骨架连接,所述勾搭板与卡持部卡持连接;所述连接部和卡持部连接后,所述连接部和卡持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龙骨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上。
9.作为优选,所述卡持部靠近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龙骨构件与卡槽卡持连接后形成容纳槽。
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f段和g段,所述g段为水平设置;所述g段的一端与f段的底端连接,所述g段的另一端与卡持部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卡持部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与顶
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顶端与顶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底端与连接部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龙骨构件包括h段、i段和j段;所述i段的一端与h段的底部连接,所述i段的另一端与j段的底部连接;所述j段位于卡槽内。
13.作为优选,所述i段水平设置,所述h段与i段的夹角小于90
°

14.作为优选,所述h段包括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阻挡部位于h段上,所述前端部、阻挡部和后端部依次连接,所述前端部和后端部均呈线段状设置,所述后端部为倾斜设置,所述后端部与勾搭板的e段夹角为k,所述0
°
<k<90
°
设置。。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通过骨架、龙骨和勾搭板的配合设置,多块勾搭板勾搭连接完成墙板的拼装,无需使用角码,能够防止拼装时角码发生碰撞的现象发生。此外,本发明的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安装更便捷,拆卸方便,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龙骨构件和第二龙骨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勾搭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龙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龙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骨架;2、龙骨;3、勾搭板;4、勾部;5、支撑部;6、容纳槽;7、a段;8、b段;9、c段;10、d段;11、e段;12、阻挡部;13、第一阻挡触点;14、第二阻挡触点;15、第一龙骨构件;16、第二龙骨构件;17、连接部;18、卡持部;19、容纳空间;20、卡槽;21、f段;22、g段;23、顶板;24、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26、h段;27、i段;28、j段;29、前端部;30、后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图1-5对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23.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包括骨架1、龙骨2和勾搭板3,龙骨2与骨架1连接,勾搭板3与龙骨2卡持连接;勾搭板3包括勾部4和支撑部5,勾部4设置在支撑部5上,龙骨2上设置有容纳槽6,容纳槽6设置有勾部4安装位和支撑部5安装位,位于上方的勾搭板3的支撑部5会安装在支撑部5安装位上,位于下方的勾搭板3的勾部4会安装在支撑部5的安装位上;勾部4包括a段7、b段8和c段9,a段7的顶端和c段9的顶端分别与b段8的两端连接,c段9的长度大于a段7,支撑部5包括d段10和e段11,c段9的底端和e段11的顶端分别与d段10的两端连接;容纳槽6的一侧为向内倾斜设置,容纳槽6倾斜的一侧上设置有阻挡部12,阻挡部12呈弧形状设置,阻挡部12的弧形凸出方向朝向骨架1,阻挡部12包括第一阻挡触点13和第二阻挡触点14,第一阻挡触点13和第二阻挡触点14位于同一垂直线上。通过将容纳槽6的一侧设置成倾斜,当上方的勾搭板3安装到支撑部5安装位的部分宽度过大时,容纳槽6的倾斜的一侧能够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让勾搭板3顺利安装,勾搭板3安装后结构稳固,本实施例的易安装勾搭墙板结构安装完毕后,第一阻挡触点13和第二阻挡触点14会抵接在勾搭板3的支撑部5的表面上,固定勾搭板3,防止勾搭板3晃动。
24.勾部4的顶端的位置高度位于第一阻挡触点13的位置高度和第二阻挡触点14的位置高度之间,使得勾搭板3的安装更加稳固。该勾部4指的是下方的勾搭板3的勾部4,即下方的勾搭板3的勾部4安装到容纳槽6后,其勾部4的顶端的位置高度位于第一阻挡触点13的位置高度和第二阻挡触点14的位置高度之间。
25.龙骨2包括第一龙骨构件15和第二龙骨构件16,第一龙骨构件15和第二龙骨构件16相互卡持后形成容纳槽6,通过设置有第一龙骨构件15和第二龙骨构件16,使得安装更加容易。
26.第一龙骨构件15包括连接部17和卡持部18,连接部17分别与卡持部18和骨架1连接,连接部17和卡持部18为一体成型,勾搭板3与卡持部18卡持连接;连接部17和卡持部18连接后,连接部17和卡持部18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9,第二龙骨构件16设置在容纳空间19上,使得第一龙骨构件15和第二龙骨构件16结合后的结构更加紧凑,更加稳固。
27.卡持部18靠近连接部17的一侧设置有卡槽20,第二龙骨构件16与卡槽20卡持连接后形成容纳槽6,第一龙骨构件15和第二龙骨构件16通过卡槽20进行连接结合,该结构不易松动,稳定性好,安装更加容易。
28.连接部17包括f段21和g段22,g段22为水平设置;g段22的一端与f段21的底端连接,g段22的另一端与卡持部18连接,卡持部18相对于g段22为凸起的结构,勾搭板3的勾部4可以钩住凸起的卡持部18,起到固定勾搭板3的作用。
29.卡持部18包括顶板23、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第一侧板24的顶端与顶板23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25顶端与顶板2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侧板24的底端与连接部17连接,卡槽20设置在第一侧板24上,顶板23为水平设置,第一侧板24与顶板23的夹角为90
°
,第二侧板25与顶板23的夹角为90
°
,卡持部18的结构简单,勾搭板3的勾部4钩在卡持部18后结构稳固。
30.第二龙骨构件16包括h段26、i段27和j段28;i段27水平设置,i段27的一端与h段26的底部连接,h段26与i段27的夹角小于90
°
,h段26与i段27的夹角优选85
°
,i段27的另一端与j段28的底部连接,i段27与j段28的夹角为90
°
;h段26、i段27和j段28为一体成型。j段28位于卡槽20内。第二龙骨构件16能够将上方的勾搭板3和下方的勾搭板3进行固定,将h段26与i段27的夹角设置成小于90
°
,当上方的勾搭板3的支撑部5的e段11宽度过大时,h段26在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的情况下依然对e段11具有抵挡作用,从而使得勾搭板3的安装更加稳固。
31.h段26包括前端部29和后端部30,阻挡部12位于h段26上,前端部29、阻挡部12和后端部30依次连接,前端部29和后端部30均呈线段状设置,后端部30为倾斜设置,后端部30与勾搭板3的e段11夹角为k,0
°
<k<90
°
,在安装上方的勾搭板3时,后端部30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得上方的勾搭板3的e段11能够顺利进入容纳槽6内。
32.原理:骨架1固定在建筑的墙体上,第一龙骨构件15与骨架1固定连接,第二龙骨构件16卡接在卡槽20,使得第二龙骨构件16和第一龙骨构件15连接,第一龙骨构件15和第二龙骨构件16之间形成容纳槽6,位于上方的勾搭板3的支撑部5的e段11和位于下方的勾搭板3的勾部4的a段7分别安装在支撑部5安装位和勾部4安装位上。采用上述结构依次拼装勾搭板3从而得到整块墙板,无需使用角码,能够防止拼装时角码发生碰撞的现象发生。
3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