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气管切管用导管

2022-07-20 23:49: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气管切管用导管。


背景技术:

2.因病情重呼吸困难、排痰困难的病人,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进行辅助治疗。气管切开术是在病人颈部前方切开一个小口,置入一根气管导管,一方面保证气道通畅,防止病人缺氧窒息;另一方面让病人气管内的分泌物容易吸出。现目前的气管切管用导管,通常是一个固定片固接一根圆管,圆管内套装一根内圆管然后再在内圆管套装内芯的结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而且位于患者外部的此端通常还需要用棉签封堵来训练病人用鼻腔进行自主呼吸,这种封堵管口方式,不能进行气流的调节,病人无法从封闭管口就能直接适应自主呼吸,最好是可以缓慢调节气流直至完全封闭。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功能单一,外端端口直接封堵,不便于调节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气管切管用导管。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功能气管切管用导管,包括留置端具有气囊的管体、与所述管体非留置端连接的软胶固定座、设于所述软胶固定座上并与所述管体内部相通的连接管以及套装在所述管体内的内芯,所述管体内部由注气腔、吸引腔和工作腔构成,所述注气腔连接有注气管用于为所述气囊注气,所述吸引腔一端设有吸引孔分布于所述管体外侧壁上,另一端连接有下声门吸引管,内芯套装在工作腔内,所述工作腔连接有用于向所述工作腔内给氧和湿化的输送管,所述软胶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带,所述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有能够调节气流大小直至将所述连接管完全封闭的封闭塞。
6.进一步地,所述软胶固定座上开设有圆形通过口,所述通过口与圆柱形结构的所述连接管呈同心分布,所述通过口内固接两个相对布置的侧翼分布在所述通过口与所述连接管之间,两个所述侧翼均开设有通过腔,所述注气管从其中一个所述通过腔内通过,所述输送管从另一个所述通过腔内通过。
7.进一步地,所述软胶固定座外壁具有两个外凸的圆弧状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呈相对分布,每个所述连接部均假设有一个纵向贯穿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口,每个所述连接口内可拆卸连接一条具有魔术贴的固定带。
8.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孔朝向远离留置端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气囊的一侧分布。
9.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呈“v”字型结构,其中一端为给氧连接端头,另一端为湿化连接端头。
10.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留置端具有穿刺辅助段,所述穿刺辅助段为由靠近气囊的一端至另一相对端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变截面结构;所述内芯具有圆弧状穿刺端,且长于所述穿刺辅助段1cm~2cm。
11.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塞包括第一封闭件以及通过硅胶带与所述第一封闭件连接的第二封闭件,所述第一封闭件包括硅胶软带以及固接在所述硅胶软带上的第一硅胶柱塞,所述硅胶软带通过硅胶环与所述连接管外壁固接,所述第一硅胶柱塞与所述连接管端口卡接,并在所述第一硅胶柱塞上开设有纵向贯穿所述第一硅胶柱塞的调节圆孔,所述调节圆孔的内径小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径;所述第二封闭件上固接有第二硅胶柱塞,所述第二硅胶柱塞与所述调节圆孔卡接。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管体的留置端伸进颈部前方的切口后,退出内芯,用固定带缠绕颈部加固整个导管,利用注气管将气囊充盈,顺利的将管体留置在切口位置处;充盈有气囊后,下声门吸引管外接吸附装置,吸附留置位置处的积液;长时间进行留置后还能利用输送管为患者给氧或者湿化,让长期留置的患者能够更舒适。另外连接管的管口连接有可以调节气流的封闭塞,不会一步到位便将连接管端口完全封闭,可调节气流给病人以缓冲过程,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力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气管切管用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管体未安装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封闭塞将连接管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00-管体、110-气囊、120-穿刺辅助段、130-吸引孔、140-注气管、150-输送管、151-给氧连接端头、152-湿化连接端头、160-下声门吸引管、200-软胶固定座、210-连接管、220-通过口、221-侧翼、230-连接部、231-连接口、300-内芯、310-穿刺端、400-固定带、500-封闭塞、510-第一封闭件、511-硅胶软带、512-第一硅胶柱塞、5120-调节圆孔、5121-硅胶环、520-硅胶带、530-第二封闭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气管切管用导管,包括留置端具有气囊110的管体100、与所述管体100非留置端连接的软胶固定座200、设于所述软胶固定座200上并与所述管体100内部相通的连接管210以及套装在所述管体100内的内芯300。所述管体100内部由注气腔、吸引腔和工作腔构成,所述注气腔连接有注气管140用于为所述气囊110注气。所述吸引腔一端设有吸引孔130分布于所述管体100外侧壁上,另一端连接有下声门吸引管160。所述内芯300套装在所述工作腔内,所述工作腔连接有用于向所述工作腔内给氧和湿化的输送管150。所述软胶固定座200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带400,所述连接管210可拆卸连接有能够调节气流大小直至将所述连接管210完全封闭的封闭塞500。
19.采用以上结构,管体100的留置端伸进颈部前方的切口后,退出内芯300,用固定带400缠绕颈部加固整个导管,利用注气管140将气囊110充盈,顺利的将管体100留置在切口位置处;充盈有气囊110后,下声门吸引管160外接吸附装置,吸附留置位置处的积液;长时间进行留置后还能利用输送管150为患者给氧或者湿化,让长期插管的患者能够更舒适。另外连接管210的管口连接有可以调节气流的封闭塞500,不会一步到位便将连接管210端口完全封闭,可调节气流给病人以缓冲过程,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力方便实用。
20.如图2所示,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软胶固定座200上开设有圆形通过口220,所述通过口220与圆柱形结构的所述连接管210呈同心分布,所述通过口220内固接两个相对布置的侧翼221分布在所述通过口220与所述连接管210之间,当固定带400缠绕在颈部将管体100进行加固后,软胶固定座200此时贴在颈部,通过口220与连接管210之间缝隙,为贴在颈部的软胶固定座200通风透气。两个所述侧翼221均开设有通过腔,所述注气管140从其中一个所述通过腔内通过,所述输送管150从另一个所述通过腔内通过,此状态下留置端有多种管路,其中注气管140和输送管150均通过腔限制位置,且分别位于连接管210两侧,下声门吸引管160在管体100的一侧,多条管路位置不同,也并不邻近,能避免留置端管路杂乱,进一步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所述软胶固定座200外壁具有两个外凸的圆弧状连接部230,两个所述连接部230呈相对分布。每个所述连接部230均假设有一个纵向贯穿所述连接部230的连接口231,每个所述连接口231内可拆卸连接一条具有魔术贴的固定带400。软胶固定座200优选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整个软胶固定座200能够任意弯曲,更贴合颈部切口使用,外凸的连接部230是向外凸出结构,方便安装在连接口231的固定带400缠绕颈部固定。
21.所述吸引孔130朝向远离留置端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气囊110的一侧分布。此位置的吸引孔130,才能便于吸附气囊110与颈部切口之间的积液。
22.所述输送管150呈“v”字型结构,其中一端为给氧连接端头151,另一端为湿化连接端头152。v字型管内部相连通,在给氧同时,还能湿化管路,提高舒适度。湿化管壁后,基本不会经常有痰痂附着在管壁,减少设置一个内圆管,降低自重,为长期留置的病人减负以及能够更耐受。
23.所述管体100的留置端具有穿刺辅助段120,所述穿刺辅助段120为由靠近气囊110的一端至另一相对端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变截面结构;所述内芯300具有圆弧状穿刺端310,且长于所述穿刺辅助段1201cm~2cm。圆弧状穿刺端310长于管体100穿刺辅助段120,端头便于穿刺进入切口,而管体100留置端进入切口有穿刺辅助段120引导,穿刺辅助段120接触切口,相当于是横截面积最小这端首先进入然后逐渐接触面扩大,给病人一个适应性的过渡,插管能够更顺畅,减少病人的不适。
2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封闭塞500包括第一封闭件510以及通过硅胶带520与所述第一封闭件510连接的第二封闭件530,所述第一封闭件510包括硅胶软带511以及固接在所述硅胶软带511上的第一硅胶柱塞512,所述硅胶软带511通过硅胶环5121与所述连接管210外壁固接。所述第一硅胶柱塞512与所述连接管210端口卡接,并在所述第一硅胶柱塞512上开设有纵向贯穿所述第一硅胶柱塞512的调节圆孔5120,所述调节圆孔5120的内径小于所述连接管210的内径。所述第二封闭件530也优选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背面固接有第二硅胶柱塞(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硅胶柱塞与所述调节圆孔5120卡接。硅胶软带511可以任意拉伸和折叠,训练病人自主呼吸时,将硅胶软带511上的第一硅胶柱塞512卡在连接管210管口,而调节圆孔5120内径小于连接管210口,此状态从调节圆孔5120进入的气体流量变小,当病人适应少量的气体从管体100进入后,可将第二封闭件530翻折,利用第二硅胶柱塞卡进调节圆孔5120内,完全将连接管210口封闭,整个过程,采用改变气流进入流量大小的方式,给病人以适应过程,达到训练自主呼吸的目的。另外可根据实际需要,不限于只设计一个第二封闭件530,还能在第二硅胶柱塞上设计调节圆孔5120,其内径小于第一硅胶柱塞
512上调节圆孔5120的内径,然后再添加一个或者n个设有第二硅胶柱塞的第二封闭件530,来封闭邻近的调节圆孔5120,进一步细腻的进行气体量的调节。此封闭塞500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
2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