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嵌式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7:2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刨槽机设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式蜂巢帘。


背景技术:

2.蜂巢帘又名风琴帘,是遮挡帘幕的一种,设置在门窗及采光玻璃面上,起遮挡阳光的作用,同时,由于其帘主体具有蜂巢结构,使空气存储于中空层,随窗蜂巢帘还具有显著的隔热效果,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现有的随窗蜂巢帘包括上轨、帘主体、移轨、下轨,随窗蜂巢帘安装时上轨、下轨通过胶粘、打螺钉等方式固定安装在上、下窗框上,安装过程繁琐,而且一旦安装完毕,很难再将随窗蜂巢帘拆下,不方便清洗。现有随窗蜂巢帘的帘主体四周,特别是两侧侧边与窗框之间容易出现缝隙(例如室内有风吹动或无意间碰到帘主体,导致帘主体晃动时,帘主体与窗框配合处容易出现缝隙),不利于遮光和防窥视。
3.现有的蜂巢帘在使用较长时间以后不能限定在预定位置,会向下掉落;另外由于外框需要直接贴合在玻璃上,玻璃与窗户之间会打胶密封,现有的外框要么直接挤压密封胶要么凸出窗框,既不安全又不美观。
4.专利号为202021955951.1,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随窗蜂巢帘的实用新型专利存在以下的缺陷:1、述安装框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连接件安装复杂,连接件和旋转卡轴结构复杂;2、安装的蜂巢帘的颜色和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维护便利、抽拉平稳、蜂巢帘展开位置一致的内嵌式蜂巢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内嵌式蜂巢帘,包括:外框组件、帘体组件、固定导向块和拉手,外框组件包括上框、下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固定导向块设置在上框、下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且限定上框、下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位置,帘体组件至少设有1个,帘体组件的顶部安装在上框或者下框,帘体组件的底部连接拉手。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手的两端设有限定块,拉手为”工”字型材,拉手两侧对称设有推拉槽,拉手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槽,拉手顶部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的顶部设有安装槽,第二固定槽通过第一安装槽与外部连通。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定块包括安装块、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和滚轮,安装块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的上方设有与安装块固定连接第二卡块,滚轮铰接在安装块上且位于第二卡块的背面,滚轮的上方设有第一导线槽,滚轮的而下方设有第二导线槽。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块形状与第一固定槽的截面相同,第二卡块的形状与第二固定槽相同,第一卡块安插在第一固定槽内,第二卡块安插在第二固定槽内。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外壁具有内凹的第三导线槽。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框、下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采用相同的型材制成,上框包括挡边以及与挡部垂直连接的接触片,挡边与接触片中间设置隔片,隔片将挡边与接
触片分隔成第三固定槽和滑动槽,隔片中间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三固定槽通过第二安装槽与滑动槽连通,第三固定槽远离挡边的一侧顶部设有避空斜边,挡边为斜角挡边,挡边与接触片之间具有加强腔。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导向块包括第三卡块、第四卡块和第四导线槽,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垂直设置,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设有第四导线槽,第四导线槽位于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形成的直角的外侧,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安插在第三固定槽。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帘体组件包括蜂巢帘、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第一平衡线和第二平衡线,蜂巢帘的顶部安插第一限位片,蜂巢帘的底部安插第二限位片,蜂巢帘竖直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平衡线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延伸出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第二平衡线的两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延伸出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第一平衡线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片限定在第一限位片的外侧,第一平衡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调整片限定在下框的第三固定槽内,第二平衡线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片限定在第一限位片的外侧,第二平衡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整片限定在下框的第三固定槽内。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蜂巢帘的顶部通过第一限位片安插在第三固定槽内,蜂巢帘的底部通过第二限位片安插在第一固定槽内,第一平衡线和第二平衡线交错且第一平衡线和第二平衡线安插在第一固定槽,第一平衡线和第二平衡线通过滚轮外壁的第三导线槽延伸出第一固定槽。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导向块为l型中空型材制成,固定导向块包括第五卡块、第六卡块、第一导线孔、第二导线孔和导线支撑块,第五卡块上设有第一导线孔,第六卡块上设有第二导线孔,第五卡块和第六卡块的直角连接处设有凸起的导线支撑块,导线支撑块具有光滑的圆弧表面;
16.第五卡块和第六卡块安插在第三固定槽。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安装维护便利、抽拉平稳、蜂巢帘展开位置一致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内嵌式蜂巢帘利用固定导向块实现对于上框、下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快速固定;利用帘体组件上的第一平衡线和第二平衡线的交错,首先够保证推拉式蜂巢帘的左右位置一致还能保证张力防止拉手下移;利用拉手两侧一致设置,配件一致安装更加便利;在第三固定槽内设置避空斜边防止外框直接挤压密封胶或者凸起在窗框上。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拉手的剖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限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上框的剖视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固定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帘体导向块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内嵌式蜂巢帘的帘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嵌式蜂巢帘,包括:外框组件1、帘体组件2、固定导向块4和拉手5,外框组件1包括上框11、下框12、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固定导向块4设置在上框11、下框12、第一导轨13 和第二导轨14之间且限定上框11、下框12、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之间的位置,帘体组件2至少设有1个,帘体组件2的顶部安装在上框11或者下框12,帘体组件2的底部连接拉手5。本实用新型利用固定导向块4实现对于上框11、下框12、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的快速固定;利用帘体组件2上的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的交错,首先够保证推拉式蜂巢帘201的左右位置一致还能保证张力防止拉手5下移;利用拉手5两侧一致设置,配件一致安装更加便利;在第三固定槽114内设置避空斜边117防止外框直接挤压密封胶或者凸起在窗框上。
31.蜂巢帘201通常采用无纺布、机织布、水刺布制成,通过材制的厚薄设置使蜂巢帘201能够部分透光或者不透光;通过在蜂巢帘201中间粘连铝箔,是蜂巢帘201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如图2所示,在外框组件1内设有一个帘体组件2,其中的蜂巢帘201单独选择具有透光、半透光或者隔热的功能。
32.如图3所示,在外框组件1内设有两个帘体组件2,具体实施时上框11 和下框12个固定一个连体组件,当然这两个蜂巢帘201颜色可以不同,功能也可以不同。两个帘体组件2的底部均设有拉手5,拉手5之间设有磁条使上下两段式蜂巢帘201在都展开的情况下拉手5相互连接,设置两个帘体组件2使蜂巢帘201的颜色和功能更加丰富。
33.如图4和图5所示,拉手5的两端设有限定块6,拉手5为”工”字型材,拉手5两侧对称设有推拉槽51,拉手5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槽52,拉手5 顶部设有第二固定槽53,第二固定槽53的顶部设有安装槽54,第二固定槽 53通过第一安装槽54与外部连通。在安装的过程中,帘体组件2的底部安插在第二固定槽53内,拉手5的两端卡合限定块6。由于推拉槽51使对称设置,因此生产过程中拉手5两端的限定块6的结构相同,安装也简便不需要左右对准安装,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即便位于外侧的拉手5由于磕碰掉漆影响美观,只需要拆下调转拉手5的位置即可。
34.如图6所示,限定块6包括安装块61、第一卡块62、第二卡块63和滚轮64,安装块61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卡块62,第一卡块62的上方设有与安装块61固定连接第二卡块63,滚轮64铰接在安装块61上且位于第二卡块 63的背面,滚轮64的上方设有第一导线槽65,滚轮64的而下方设有第二导线槽66。在具体安装时需要将交错的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通过第一导线槽65经过滚轮64再经过第二导线槽66引出。
35.第一卡块62形状与第一固定槽52的截面相同,第二卡块63的形状与第二固定槽53相同,第一卡块62安插在第一固定槽52内,第二卡块63安插在第二固定槽53内。当然第一卡块62略大于第一固定槽52的截面,第二卡块63略大于第二固定槽53的截面,通常在生产中一般会比固定槽大5丝,这样既能保持限定块6卡合状态,拔插也方便。
36.滚轮64外壁具有内凹的第三导线槽67。利用第三导线槽67便于将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在滚轮64中间位置。
37.如图7所示,上框11、下框12、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均采用相同的型材制成,上框11包括挡边111以及与挡部垂直连接的接触片112,隔片 113设置在挡边111与接触片112中间将挡边111与接触片112分隔成第三固定槽114和滑动槽115,隔片113中间设有第二安装槽116,第三固定槽 114通过第二安装槽116与滑动槽115连通,第三固定槽114远离挡边111 的一侧顶部设有避空斜边117,挡边111为斜角挡边,挡边111与接触片112 之间具有加强腔118。通过利用第三固定槽114和第二安装槽116安插帘体组件2的顶部,避空斜边117沿第三固定槽114中远离挡边111的一侧顶部 45
°
角设置,通过避空斜边117防止直接挤压玻璃与窗框之间的密封胶。通过加强腔118能够增加型材的强度,秦星的挡边111更加美观;当然为了适用不同的窗户,加强腔118的尺寸也相应发生变化,接触片112与挡边111 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成5mm-15mm。安装时限位块均设置在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的滑动槽115内,拉手5的推拉限位块在滑动槽115内上下移动,通过。
38.如图8所示,固定导向块4包括第三卡块401、第四卡块402和第四导线槽403,第三卡块401和第四卡块402垂直设置,第三卡块401和第四卡块402设有第四导线槽403,第四导线槽403位于第三卡块401和第四卡块 402形成的直角的外侧,第三卡块401和第四卡块402安插在第三固定槽114。当然第三卡块401和第四卡块402略大于第三固定槽114的截面,通常在生产中一般会比固定槽大5丝,这样既能保持固定导卡合状态,拔插也方便。利用第四导线槽403便于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穿过将线的末端固定在下框12。
39.为了加工和生产便利固定导向块4和限定块6均可以采用塑料件,为了简便生产,可以通过模具直接制成。
40.如图10所示,固定导向块4为l型中空型材制成,固定导向块4包括第五卡块411、第六卡块412、第一导线孔413、第二导线孔414和导线支撑块 415,第五卡块411上设有第一导线孔413,第六卡块412上设有第二导线孔 414,第五卡块411和第六卡块412的直角连接处设有凸起的导线支撑块415,导线支撑块415具有光滑的圆弧表面;第五卡块411和第六卡块412安插在第三固定槽114。为了考虑整体的强度,可以直接挤压出l型中空型材,在将型材截断成规定的尺寸用以固定上框11、下框12、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利用第一导线孔413和第二导线孔414将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穿过固定导向块4将线的末端固定在下框12内,通过导线支撑块415 给通过型材中空处的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提供支撑,导线支撑块415具有的光滑圆弧表面使推拉更加顺畅。本实施方式的导向固定块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在生产中需要的尺寸截断型材以后还需要打第一导线孔413和第二导线孔414。
41.如图9所示,帘体组件2包括蜂巢帘201、第一限位片202、第二限位片 203、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蜂巢帘201的顶部安插第一限位片 202,蜂巢帘201的底部安插第二限位片203,蜂巢帘201竖直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安装孔206和第二安装孔207,第一平衡
线204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孔 206延伸出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第二平衡线205的两端穿过第二安装孔207延伸出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第一平衡线204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片208限定在第一限位片202的外侧,第一平衡线20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调整片210限定在下框12的第三固定槽114内,第二平衡线 205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片209限定在第一限位片202的外侧,第二平衡线 20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整片211限定在下框12的第三固定槽114内。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采用铝片制成,在和第一安装孔206、第二安装孔207对应的位置也开孔,当然也可以采用塑料片制成,但是试验后在高温环境中使用寿命较短。安插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蜂巢帘201 相较于帘体本体更加短,为了便于固定导向块4和限定块6安装,如果长度均一致不可避免的会被内固定导向块4和限定块6进行挤压,而造成蜂巢帘 201扭曲变形,不便于安装更加不美观。
42.蜂巢帘201的顶部通过第一限位片202安插在第三固定槽114内,蜂巢帘201的底部通过第二限位片203安插在第一固定槽52内,第一平衡线204 和第二平衡线205交错且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安插在第一固定槽52,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通过滚轮64外壁的第三导线槽67 延伸出第一固定槽52。通过第一调整片210和第二调整片211,调整展开以后蜂巢帘201的底部位置,再通过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的交叉便于使蜂巢帘201在推拉过程中底部位置一致,同时再推拉过程中阻尼感更强,长期的使用也不会使拉手5下移。
43.为了防止灰尘落入再下框12上可以可拆卸设置盖板放置在下框12的滑动槽115内,盖住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
44.本实用新型进行安装生产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组装:
45.步骤(1)、帘体组件2组装:利用台钻将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 203打孔,蜂巢帘201的顶部安插第一限位片202,蜂巢帘201的底部安插第二限位片203,将第一安装孔206和第二安装孔207与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上的孔对准;将第一平衡线204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孔206延伸出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第二平衡线205的两端穿过第二安装孔207延伸出第一限位片202和第二限位片203,通过第一固定片208将第一平衡线204的一端通过限定在第一限位片202的外侧,第一平衡线204 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调整片210限定在下框12的第三固定槽114内,通过第二固定片209将第二平衡线205的一端限定在第一限位片202的外侧,第二平衡线20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整片211限定在下框12的第三固定槽114内;
46.步骤(2)、拉手5安装:将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的交叉存在一个交点,连同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以及第二限位片203一同插入拉手5的第二固定槽53,然后将限定块6卡合在第一固定槽52和第二固定槽53内,需要将第一平衡线204和第二平衡线205经过第一导线槽 65、滚轮64上的第三导线槽67和第二导线槽66;
47.步骤(3)、连接上框11:将蜂巢帘201的顶部利用第一限位片202安插到第三固定槽114内;
48.步骤(4)、外框组件1组装:在上框11和下框12的两端插入固定导向块4依次安装好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
49.步骤(5)、调整包装:下拉蜂巢帘201,观察蜂巢帘201底部位置是否平整,如果不平整调整第一调整片210和第二调整片211位置,使蜂巢帘201 底部位置水平再锁紧第一调整
片210和第二调整片211,盖上盖板,包装入库。
50.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有水平放置,通过水平推拉拉手5实现蜂巢帘201的启闭。
5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