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4:5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轨道滑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滑行车”游艺机整个列车由前后两个传动部驱动,沿着两个螺旋形轨道行驶,时而盘旋而上,时而急速下降,既有娱乐性、趣味性,又具有刺激性,老幼皆宜。乘坐过程中给游客带来新奇、快乐的感觉。典雅的龙造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更增添游人的兴致。
[0003]
而现有的高空轨道滑行车通常使用档杆和填充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对乘客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包括座舱、座槽、转杆和档杆,所述座槽开设于座舱的内部,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座舱的外壁,所述档杆固定连接于转杆的外壁,所述座舱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组件。
[0006]
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内槽、气泵、输入管、输出管、折叠软管、连接管和气囊,所述内槽开设于座舱的内部,所述气泵固定连接于内槽的内部,所述输入管固定连接于气泵的右侧,所述输出管固定连接于气泵的左侧,所述折叠软管固定连接于输出管远离气泵的一端,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于折叠软管远离输出管的一端,所述气囊固定连接于档杆的外壁。
[0007]
优选的,所述座槽分布于座舱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座槽的内部固定连接于有横杆,所述横杆分布于座槽的内部正面和座槽的内部背面,可以对乘客起到阻挡的效果。
[0008]
优选的,所述内槽分布于座舱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气泵的启动开关与外界控制器信号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外界控制器完成对气泵的控制,所述座舱的内部开设有气孔。
[0009]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远离气泵的一端与气孔连通,气泵启动后,可以通过输入管和气孔将外界空气吸入,并进行加压,所述输出管与折叠软管连通,气泵内部的高压气体通过输出管输送至折叠软管的内部。
[0010]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折叠软管连通,折叠软管内部的高压气体可以输送至连接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远离折叠软管的一端与气囊的底部连通,连接管内部的高压空气可以输送至气囊的内部。
[0011]
优选的,所述档杆的内部设置有泄气组件,所述泄气组件包括泄气孔、泄气槽和启闭阀门,所述泄气孔开设于气囊的内部右侧顶部,所述泄气槽开设于档杆的内部,所述启闭阀门安装于档杆的外壁。
[0012]
优选的,所述泄气孔与泄气槽连通,气囊内部的高压气体可以通过泄气孔进入泄
气槽的内部,所述泄气槽贯穿档杆的底部,并与外界连通,方便排出高压气体。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该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该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通过气泵对外界空气进行加压,随后通过输出管、折叠软管和连接管输送至气囊的内部,直至气囊的外壁与乘客的胸腔部位紧密贴合,从而加强了该座舱的安全性,并且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乘客。
[0015]
2、该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在下车时,通过开启启闭阀门,便可以将气囊内部的高压空气排出,方便乘客下车。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面剖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档杆结构顶部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软管结构正面放大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档杆结构正面放大剖视图。
[0020]
图中:1、座舱;2、座槽;3、横杆;4、转杆;5、档杆;6、充气组件;601、内槽;602、气泵;603、输入管;604、输出管;605、折叠软管;606、连接管;607、气囊;7、泄气组件;701、泄气孔;702、泄气槽;703、启闭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3]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空轨道滑行车座舱结构,包括座舱1、座槽2、转杆4和档杆5,座槽2开设于座舱1的内部,座槽2分布于座舱1的内部左右两侧,座槽2的内部固定连接于有横杆3,横杆3分布于座槽2的内部正面和座槽2的内部背面,可以对乘客起到阻挡的效果,转杆4转动连接于座舱1的外壁,档杆5固定连接于转杆4的外壁,座舱1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组件6,档杆5的内部设置有泄气组件7。
[0024]
充气组件6包括内槽601、气泵602、输入管603、输出管604、折叠软管605、连接管606和气囊607,内槽601开设于座舱1的内部,内槽601分布于座舱1的内部左右两侧,气泵602固定连接于内槽601的内部,气泵602的启动开关与外界控制器信号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外界控制器完成对气泵602的控制,座舱1的内部开设有气孔,输入管603固定连接于气泵602的右侧,输入管603远离气泵602的一端与气孔连通,气泵602启动后,可以通过输入管603和气孔将外界空气吸入,并进行加压,输出管604固定连接于气泵602的左侧,折叠软管
605固定连接于输出管604远离气泵602的一端,输出管604与折叠软管605连通,气泵602内部的高压气体通过输出管604输送至折叠软管605的内部,连接管606固定连接于折叠软管605远离输出管604的一端,连接管606与折叠软管605连通,折叠软管605内部的高压气体可以输送至连接管606的内部,气囊607固定连接于档杆5的外壁,连接管606远离折叠软管605的一端与气囊607的底部连通,连接管606内部的高压空气可以输送至气囊607的内部,通过气泵602对外界空气进行加压,随后通过输出管604、折叠软管605和连接管606输送至气囊607的内部,直至气囊607的外壁与乘客的胸腔部位紧密贴合,从而加强了该座舱1的安全性,并且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乘客。
[0025]
泄气组件7包括泄气孔701、泄气槽702和启闭阀门703,泄气孔701开设于气囊607的内部右侧顶部,泄气槽702开设于档杆5的内部,泄气孔701与泄气槽702连通,气囊607内部的高压气体可以通过泄气孔701进入泄气槽702的内部,泄气槽702贯穿档杆5的底部,并与外界连通,方便排出高压气体,启闭阀门703安装于档杆5的外壁,在下车时,通过开启启闭阀门703,便可以将气囊607内部的高压空气排出,方便乘客下车。
[0026]
在使用时,乘客坐在座槽2的内部,并将档杆5卡合固定完毕后,操作人员通过外界控制器启动气泵602,气泵602通过输入管603和气孔将外界空气吸入,并进行加压,随后通过输出管604、折叠软管605和连接管606输送至气囊607的内部,直至气囊607的外壁与乘客的胸腔部位紧密贴合,随后便可以关闭气泵602,从而加强了座舱1的安全性,在需要下车时,操作人员或乘客可以通过旋转启闭阀门703,使得气囊607内部的高压气体通过该泄气孔701和泄气槽702排出,随后乘客便可以将档杆5通过旋转的方式取下,随后便可以下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