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0:05: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体育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


背景技术:

2.仰卧起坐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同时也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仰卧起坐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试受测者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的体育设施。
3.相关技术中,仰卧起坐测试仪一般包括供受测者躺坐的测试垫、用于固定受测者脚部的脚钩及用于检测受测者动作是否达到指定位置的检测器,检测器对称放置于沿测试垫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检测器对受测者的动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无线传输至主机及显示器,再通过主机将受测者的所做的仰卧起坐的个数进行计数,通过显示器对受测者的所做的仰卧起坐的个数进行显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受测者的身高不同,不同身高的受测者在测试过程时,操作者需要根据受测者的身高对检测仪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而两侧的检测仪需要对齐才能检测,从而增加两个受测者之间的准备时间,减慢多个受测者的总体检测速度,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两个受测者之间的准备时间,提高多个受测者的总体检测速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包括供受测者躺坐的测试垫、设置于所述测试垫上且用于固定受测者脚部的固定架及用于检测受测者动作是否达到指定位置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对称设置于所述测试垫的两侧,所述测试垫上滑移连接有沿所述测试垫长度方向移动的控制机构,且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以实现将所述固定架的安装位置进行锁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垫上滑移连接有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机构带动固定架在滑移垫上滑移,且通过控制机构将固定架滑移至一定位置后进行固定,从而改变固定架的安装位置,方便操作者根据受测者的身高对固定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减少两个受测者之间的准备时间,提高多个受测者的总体检测速度。
9.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限位件、操作柱及固定盖,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测试垫的一侧,所述测试垫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件滑移的滑移槽,所述固定盖用于将所述限位件限位于所述滑移槽内,所述固定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架滑移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所述滑移槽互相连通;
10.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操作柱穿设的穿设孔,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操作柱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操作柱靠近所述测试垫的一侧与所述滑移槽的槽底抵接,所述操作柱用于将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测试垫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在滑移槽内滑移,从而带动固定架进行移动,并通过固定盖将限位件限位于滑移槽内,使限位件不容易从滑移槽中脱落,当限位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操作柱与滑移槽的槽底抵接,从而将限位件及固定架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受测者进行测试。
12.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滚动轮,所述测试垫上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位于所述滑移槽内,所述滚动轮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柱上,所述滚动轮用于跟随所述限位件的滑移而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槽的槽底上设置转动柱,通过将滚动轮套设于转动柱上,使限位件在滑移时与滚动轮进行抵触并带动滚动轮进行滚动,从而减少限位件在滑移时受到的摩擦,方便操作者对进行固定架进行移动。
14.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滚动轮抵触的抵触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件上设置抵触块,通过抵触块与滚动轮抵触,从而使限位件与滚动轮之间不直接接触,减少限位件与滚动轮之间的磨损,延长限位件与滚动轮的使用寿命。
16.可选的,所述抵触块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置有插入块,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插入块插入并滑移的插入槽,所述插入块远离所述抵触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入并滑移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插入槽互相连通,所述插入槽与所述限位块互相限位,所述插入槽及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测试垫的一侧均与外界互相连通;
17.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插入块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插入槽内,所述复位弹簧驱使所述限位块向靠近所述滚动轮的方向移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触块上设置插入块,在插入块上设置限位块,通过复位弹簧驱使限位块向靠近滚动轮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抵触块与滚动轮始终处于抵触状态,减少磨损对抵触块的影响,方便操作者对进行固定架进行移动。
19.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用于将所述限位块及所述插入块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件上设置限位盖,通过限位盖将限位块及插入块限位于限位槽内,从而使限位块及插入块不容易从限位件上脱落。
21.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用于套设并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插入槽的槽壁上;
22.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插入块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复位弹簧放置并固定的放簧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件上设置固定柱,通过将复位弹簧套设并固定于固定柱上,使复位弹簧不容易发生垂直于形变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复位弹簧进行固定;在限位件上开设放簧槽,通过将复位弹簧放置于放簧槽内,使复位弹簧不容易发生垂直于形变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复位弹簧进行固定。
24.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盖设所述滑移孔的防尘板。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架上设置防尘板,通过防尘板盖设于滑移孔上,使灰尘等异物不容易进入滑移槽内,从而使灰尘等异物不容易对限位件的滑移产生影响。
26.可选的,所述操作柱远离所述测试垫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块,所述操作柱靠近所述
测试垫的一侧设置有摩擦件,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摩擦件放置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所述螺纹孔互相连通。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柱上设置操作块,操作者通过操作块对操作柱进行转动,方便操作者不需要采用其他工具对固定架进行固定,从而减少两个受测者之间的准备时间,提高多个受测者的总体检测速度;在操作柱上设置摩擦件,通过摩擦件增加滑移槽的槽底与操作柱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操作柱不容易与滑移槽的槽底之间发生侧滑。
28.可选的,所述摩擦件上设置有检测报警装置;
29.所述检测报警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供电模块、连接于所述供电模块以接收电能并实现报警的报警模块及连接于所述供电模块且用于启闭供电回路的控制模块;
30.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放置槽的槽底与所述摩擦件之间压力值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提供基准信号的基准单元、连接于所述压力检测单元与所述基准单元以接收检测信号及基准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单元、连接于所述比较单元并控制供电回路启闭的控制单元;
31.当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所述比较单元输出低电平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开启,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报警模块不连通,所述报警模块不发出警报;
32.当检测信号小于基准信号时,所述比较单元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控制单元闭合,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报警模块连通,所述报警模块发出警报。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力检测单元对放置槽的槽底与摩擦件之间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信号,再通过比较单元将压力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与基准单元输出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对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控制单元对供电回路的启闭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供电模块对报警模块是否进行供电,方便操作者对放置槽的槽底与摩擦件之间的抵接程度进行了解。
3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5.1.通过控制机构将固定架的安装位置进行改变后固定,方便操作者根据受测者的身高对固定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减少两个受测者之间的准备时间,提高多个受测者的总体检测速度;
36.2.通过将滚动轮套设于转动柱上,使限位件在滑移时与滚动轮进行抵触并带动滚动轮进行滚动,从而减少限位件在滑移时受到的摩擦,方便操作者对进行固定架进行移动;
37.3.通过复位弹簧驱使限位块向靠近滚动轮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抵触块与滚动轮始终处于抵触状态,减少磨损对抵触块的影响,方便操作者对进行固定架进行移动;
38.4.通过报警模块的是否工作,方便操作者了解是否对固定架进行锁定。
附图说明
3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仰卧起坐测试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测试垫、固定架、控制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41.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4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抵触块、插入块及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操作柱、固定架及摩擦件的爆炸示意图一。
4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操作柱、固定架及摩擦件的爆炸示意图二。
4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检测报警装置的电路图。
46.附图标记说明:1、测试垫;2、固定架;3、检测器;4、控制机构;5、限位件;6、操作柱;7、固定盖;8、滑移槽;9、滑移孔;10、螺纹孔;11、穿设孔;12、滚动轮;13、转动柱;14、抵触块;15、插入块;16、插入槽;17、限位块;18、限位槽;19、复位弹簧;20、限位盖;21、固定柱;22、放簧槽;23、防尘板;24、摩擦件;25、操作块;26、放置槽;27、第一放盖槽;28、第二放盖槽;29、检测报警装置;30、供电模块;31、报警模块;32、控制模块;33、压力检测单元;34、基准单元;35、比较单元;36、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8.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其包括供受测者躺坐的测试垫1、用于固定受测者腿部的固定架2及用于检测受测者的动作是否到达指定位置的检测器3。检测器3位于沿测试垫1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架2安装于测试垫1远离地面的一侧。测试垫1上滑移连接有用于固定固定架2的控制机构4。通过控制机构4对固定架2的安装位置进行移动,并在移动后对固定架2进行固定,使多个受测者在进行仰卧起坐的锻炼计数时,通过对固定架2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方便不同身高的受测者的躺坐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在保证不同身高的受测者均能通过检测器3进行检测的同时,减少两个受测者之间的准备时间,提高多个受测者的总体检测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2为t型柱,检测器3为红外传感器。
49.参照图2与图3,控制机构4包括限位件5、操作柱6、固定盖7及用于跟随限位块17的滑移而转动的滚动轮12。固定架2焊接于限位件5远离测试垫1的一侧。测试垫1上开设有供限位件5放置并滑移的滑移槽8,滑移槽8的深度大于限位件5的厚度,滑移槽8的长度大于限位件5的长度,且滑移槽8的长度方向与测试垫1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使限位件5沿测试垫1的长度方向滑移。固定盖7通过螺栓固定于测试垫1上,固定盖7用于将限位件5限位于滑移槽8内,从而使固定盖7不容易从滑移槽8内脱落。测试垫1上开设有供固定盖7放置的第一放盖槽27,第一放盖槽27的深度等于固定盖7的厚度,从而减少固定盖7与测试垫1所占的总体体积,且使固定盖7与测试垫1平齐。固定盖7上开设有供固定架2滑移的滑移孔9,滑移孔9的长度方向与测试垫1的长度方向一致,滑移孔9与滑移槽8互相连通,且滑移孔9沿测试垫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外界互相连通,从而方便操作者将固定架2穿过滑移孔9并将固定盖7安装于测试垫1上。
50.参照图2与图3,固定架2上焊接有用于盖设滑移孔9的防尘板23,防尘板23靠近测试垫1的一侧与固定盖7抵接,防尘板2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架2的移动方向一致,且在固定架2移动时,通过防尘板23使外界的灰尘等异物不容易进入滑移槽8内,从而减少灰尘等异物对限位件5移动的影响。
51.参照图2与图3,测试垫1上一体设置有转动柱13,转动柱13位于滑移槽8的槽底,滚动轮12套设并转动连接于转动柱13上,滚动轮12的轴线外侧面与限位件5的周向侧面抵触,滚动轮12对称设置于限位件5沿滑移槽8长度方向的两侧,从而使限位件5在移动时,使限位件5与滑移槽8的槽壁不直接抵触,减少限位件5与滑移槽8的槽壁之间的摩擦,方便操作者对固定架2进行移动。
52.参照图2与图3,限位件5靠近滚动轮12的一侧安装有抵触块14,通过抵触块14使限
位件5与滚动轮12不直接抵触,减少限位件5与滚动轮12之间的摩损,从而延长限位件5的使用寿命。
53.参照图2与图3,抵触块14靠近限位件5的一侧一体设置有插入块15,限位件5上开设有供抵触块14插入并滑移的插入槽16,插入槽16远离测试垫1的一侧与外界互相连通。插入块15远离抵触块14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的横截面积大于插入块15的横截面积,限位件5上开设有供限位块17放置并滑移的限位槽18,插入槽16与限位槽18互相连通,限位槽18远离测试垫1的一侧与外界互相连通。通过限位块17与插入槽16互相限位,从而使限位块17不容易从限位槽18内移出。限位块17远离插入块15的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位于限位槽18内,且复位弹簧19的一侧与限位槽18的槽壁抵接,复位弹簧19的另一侧与限位块17抵接,复位弹簧19驱使限位块17向靠近滚动轮12的方向移动。限位件5上通过环氧树脂胶水安装有限位盖20,限位盖20用于将限位块17限位于限位槽18内,限位件5上开设有供限位盖20放置的第二放盖槽28,第二放盖槽28的深度等于限位盖20的厚度。通过复位弹簧19驱使限位块17向靠近滚动轮12的方向移动,使抵触块14始终与滚动轮12抵接,从而使限位件5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减少,方便操作者对固定架2进行移动。
54.参照图3与图4,限位件5上一体设置有供复位弹簧19套设并固定的固定柱21,固定柱21位于限位槽18的槽壁上,且固定柱21的长度方向与插入块15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固定柱21对复位弹簧19进行固定,使复位弹簧19不容易发生移动。限位块17远离插入块15的一侧开设有供复位弹簧19放置的放簧槽22,通过放簧槽22对复位弹簧19进行固定,使复位弹簧19不容易发生移动。
55.参照图5与图6,在固定架2上开设有供操作柱6穿设的穿设孔11,限位件5上开设有用于与操作柱6螺纹连接的螺纹孔10。当操作柱6上的螺纹为外螺纹时,穿设孔11的直径大于螺纹孔10的直径,从而在操作者安装操作柱6时,操作柱6与固定架2不互相干涉;当操作柱6上的螺纹为内螺纹时,穿设孔11的直径等于螺纹孔10的直径。通过操作柱6与限位件5螺纹连接,方便操作者对操作柱6进行转动并使操作柱6与滑移槽8的槽底抵触,从而将限位件5进行固定。
56.参照图5与图6,操作柱6远离测试垫1的一侧一体设置有操作块25,通过操作块25增加操作者与操作柱6之间的接触面积,且通过操作柱6使操作者不需要采用其他工具,方便操作者对操作柱6进行旋转。
57.参照图5与图6,操作柱6远离操作块25的一侧通过环氧树脂胶水安装有摩擦件24,摩擦件24上设置有花纹,限位件5上开设有供摩擦件24放置并滑移的放置槽26,放置槽26的深度大于摩擦件24的厚度。通过摩擦件24增加与滑移槽8的槽底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滑移槽8的槽底与操作柱6之间的摩擦力,使操作柱6与滑移槽8的槽底之间不容易产生滑移。
58.参照图5与图6,摩擦件24上安装有检测报警装置29,检测报警装置29用于检测滑移槽8的槽底与摩擦件24之间的抵接程度并报警。在对固定架2进行固定时,通过检测报警装置29使操作者及时了解滑移槽8的槽底与摩擦件24之间的抵接程度,方便操作者对固定架2进行固定。
59.参照图7,检测报警装置29包括供电模块30、报警模块31及控制模块32,供电模块30包括电池e1及电阻器r1,电池e1为纽扣电池且型号为cr2450,在使用过程中,供电模块30的型号由本领域人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作赘述。报警模块31为蜂鸣器m1
且型号为8530,在使用过程中,报警模块31由本领域人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替换成指示灯或者其他警示元器件,在此不作赘述。
60.控制模块32包括压力检测单元33、基准单元34、比较单元35及控制单元36。控制单元36包括三极管vt1及电阻器r5,三极管vt1的型号为s8550且三极管vt1为npn型,电阻器r5型号为0402。
61.基准单元34包括电阻器r1、电阻器r2及电阻器r3,且型号均为0402;压力检测单元33包括电阻器r4及力敏电阻器rf1,电阻器r4的型号为0402,力敏电阻器rf1为的型号为fsr402;比较单元35为比较器n1且型号为lm393。
62.供电模块30为电源vcc提供电能,电阻器r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的一端及电阻器r3的一端连接,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电阻器r3另一端与比较器n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力敏电阻器rf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力敏电阻器rf1的另一端与比较器n1的反相输入端及电阻器r4的一端连接,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比较器n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b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c与蜂鸣器m1的一端连接,蜂鸣器m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e连接。
63.参照图7,当滑移槽8的槽底与摩擦件24之间的压力值增加时,力敏电阻器rf1的电阻值逐渐增加,且使电阻器r4上的电压增加,此时检测信号增加,比较器n1对比检测信号与基准信号,当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n1的反相输入端电压大于比较器n1的同相输入端电压,从而输出比较信号即比较器n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从而使三极管vt1为截止状态,蜂鸣器m1失电停止转动,从而提示操作者已经完全固定。
64.当滑移槽8的槽底与摩擦件24之间的抵接程度降低时,力敏电阻器rf1的电阻值逐渐降低,且使电阻器r4上的电压降低,此时检测信号降低,比较器n1对比检测信号与基准信号,当检测信号小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n1的反相输入端电压小于比较器n1的同相输入端电压,从而输出比较信号即比较器n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从而使三极管vt1饱和导通,蜂鸣器m1得电运转。
6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的安装过程为:
66.1.将操作柱6穿过固定架2并螺纹连接于限位件5上。
67.2.将复位弹簧19套设于固定柱21上,且将限位块17放置于限位槽18内,此时复位弹簧19的一端放置于放簧槽22内,再将限位盖20放置于第二放盖槽28内,并将限位盖20固定于测试垫1上。
68.2.将限位件5放置于滑移槽8内,此时限位件5的周向侧壁与滚动轮12的周向外侧壁互相抵接,再将固定盖7上的滑移孔9与固定架2对应放置,且将固定盖7放置于第一放盖槽27内,并将限位盖20固定于测试垫1上,此时防尘板23与固定盖7紧密抵接。
6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仰卧起坐测试仪的使用过程为:
70.1.转动操作块25,使摩擦件24与滑移槽8的槽底不紧密抵接,此时蜂鸣器m1工作,从而提示操作者未达到预定压力。
71.2.再推动固定架2移动,此时的周向侧壁与滚动轮12的周向外侧壁互相抵接且带动滚动轮12转动,直至固定架2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72.3.转动操作块25,使摩擦件24与滑移槽8的槽底紧密抵接,此时蜂鸣器m1不工作,
且提示操作者达到预定压力,从而将固定架2进行固定。
7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