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4:5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


背景技术:

2.枕头,通常是指人睡觉时垫在头下并具有一定柔软度的物品。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们睡眠时必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和枕套两个部分构成。
3.常规枕头根据不同人的睡眠习惯分为高枕和低枕,习惯平躺的人更适合低枕,喜欢侧躺的人更适合高枕,但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不会保持一成不变的姿势;所以低枕在侧躺的时候会导致脊椎侧弯,高枕在平躺的时候会导致颈椎反曲;现有少数智能枕,但是大多为枕头本体连接压力传感带,通过在枕头的前部连接压力传感带,通过压力传感带感知肩部的压力值,判断出人的睡姿,此方法依托于压力传感带的准确性,并且压力传感带基于枕头绘成性强烈的异物感,影响睡姿,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用来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解决了现有的头枕因大多无法调节头枕的高度,导致用户在以不同睡姿枕在枕头上容易伤害颈椎和落枕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包括:记忆棉枕芯,所述记忆棉枕芯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气囊,且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气囊内设置有压力调控机构,所述记忆棉枕芯内设置有吸湿机构,且所述吸湿机构位于压力调控机构的上方,所述记忆棉枕芯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气囊滑动插接在安装口内。
6.优选的,所述压力调控机构包括进气管、排气管、控制盒、气泵、压力传感器组件、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和两个通气嘴,两个所述通气嘴对称滑动插接在记忆棉枕芯的一侧,且所述通气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气囊的一侧并与空腔相贯通,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固定设置在空腔内,且所述进气管与排气管分别与两个通气嘴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盒固定连接在空腔内,且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远离通气嘴的一端与控制盒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腔,所述气泵和压力传感器组件均设置在固定腔内,且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件位于气泵的上方,所述气泵与压力传感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和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分别设置在控制盒的一侧和底部,且所述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与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与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分别设置在控制盒远离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的一侧和控制盒的底部,所述气泵与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
阀、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和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均电性连接,用户平躺睡姿,此时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的下压力较大,使气泵同时开启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和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将气囊内部空气排出外界,当用户改变睡姿使身体侧翻时,此时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的下压力较小,使气泵同时开启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和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使外界空气吸入气囊内,即可使记忆棉枕芯升高,缓解头部对颈椎的压力,该智能枕通过传感器检测识别人体的睡姿,在睡眠中自动调节枕高,以适应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各种姿势;整个过程轻柔,缓慢,不影响用户睡眠,并且提升睡眠质量。
7.优选的,所述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且所述海绵垫的高度为10mm,用于对气囊支撑,有助于气囊正常充气和排气。
8.优选的,所述吸湿机构包括安装槽、吸湿棉和多个导汗孔,所述安装槽开设在记忆棉枕芯的一侧,所述吸湿棉滑动插设在安装槽内,多个所述导汗孔均开设在记忆棉枕芯的顶部,且所述安装槽与导汗孔相贯通,首先汗水会顺着头部流入导汗孔内,然后汗水顺着导汗孔内壁滴入安装槽内,最后汗水会被吸湿棉吸附,每隔一段时间后,拉动封堵片,使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分离,然后拉动吸湿棉,即可将吸湿棉从安装槽内抽出,然后选择清洗吸湿棉或跟换吸湿棉即可,可对用户头部留下的含水进行吸附,有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9.优选的,多个所述导汗孔的直径相同,且多个所述导汗孔等间距分布在记忆棉枕芯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记忆棉枕芯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封堵片,所述封堵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所述记忆棉枕芯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母魔术贴,所述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相粘接,可稳定将气囊和吸湿棉限位在记忆棉枕芯内。
11.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件由pcb板和压力传感器组成,且所述pcb板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记忆棉枕芯整体高度为13cm,且所述气囊高度最高为7cm,枕头的整体高度为13cm,可调节范围最多为5cm,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对于高度的选择。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用户在第一次接触枕头时可通过app设置适合自己的平躺高度及侧躺高度,确定后通过记录压力值的形式记录枕高,并在睡眠中在不影响睡眠质量的情况下随着用户的翻身状态,自动调节枕头高度,保护颈椎,控制盒由5伏弱电接入,由于5伏弱电为安全电压,所以提高了安全性,枕头的整体高度为13cm,可调节范围最多为5cm,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对于高度的选择,通过枕头内部气囊连接到控控制盒的压力传感器组件的气压值,通过算法解析,来判断人的睡姿,再反馈给压力传感器组件内的气气泵,来调节枕头内气囊的整体气压值,调节枕头高低,反馈给人体,通过压力传感器组件来判断人体的睡姿,再通过云数据库记录翻身数据,体动次数等信息,通过算法分析,生成睡眠报告,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睡眠状态,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15.2、本实用新型中,用户平躺睡姿,此时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的下压力较大,使气泵同时开启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和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将气囊内部空气排出外界,当用户改变睡姿使身体侧翻时,此时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的下压力较小,使气泵同时开启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和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使外界空气吸入气囊内,即可使记忆棉枕芯
升高,缓解头部对颈椎的压力,该智能枕通过传感器检测识别人体的睡姿,在睡眠中自动调节枕高,以适应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各种姿势;整个过程轻柔,缓慢,不影响用户睡眠,并且提升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记忆棉枕芯外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气囊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控制盒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中标号:1、记忆棉枕芯;2、安装口;3、气囊;4、通气嘴;5、进气管;6、排气管;7、控制盒;8、气泵;9、压力传感器组件;10、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11、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2、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13、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4、安装槽;15、吸湿棉;16、导汗孔;17、封堵片;18、子魔术贴;19、母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一种可感知睡姿并自动调节的智能枕头,包括:记忆棉枕芯1,记忆棉枕芯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气囊3,且气囊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气囊3内设置有压力调控机构,记忆棉枕芯1内设置有吸湿机构,且吸湿机构位于压力调控机构的上方,记忆棉枕芯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2,气囊3滑动插接在安装口2内;
25.压力调控机构包括进气管5、排气管6、控制盒7、气泵8、压力传感器组件9、第一电
磁单向进吸气阀10、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12、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3和两个通气嘴4,两个通气嘴4对称滑动插接在记忆棉枕芯1的一侧,且通气嘴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气囊3的一侧并与空腔相贯通,进气管5和排气管6固定设置在空腔内,且进气管5与排气管6分别与两个通气嘴4固定连接,控制盒7固定连接在空腔内,且进气管5和排气管6远离通气嘴4的一端与控制盒7固定连接,控制盒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腔,气泵8和压力传感器组件9均设置在固定腔内,且压力传感器组件9位于气泵8的上方,气泵8与压力传感器组件9电性连接,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10和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分别设置在控制盒7的一侧和底部,且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10与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分别与进气管5和排气管6连接,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12与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3分别设置在控制盒7远离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10的一侧和控制盒7的底部,气泵8与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10、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12和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3均电性连接,首先用户平躺睡姿,使得用户后脑勺压在记忆棉枕芯1的顶部,由于平躺时头部高度较矮,且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9的下压力较大,以压力传感器组件9将信号发送给气泵8,使气泵8同时开启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3和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将气囊3内部空气通过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和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3吸入排气管6内,最后将气体通过位于下方的通气嘴4排出外界,当用户改变睡姿使身体侧翻时,此时由于肩膀的高度,会将头部带动上升,以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9的下压力较小,随后压力传感器组件9将信号发送给气泵8,使气泵8同时开启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10和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12,使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5吸入气泵8内,最后空气注入气囊3内,即可使记忆棉枕芯1升高,缓解头部对颈椎的压力,该智能枕通过传感器检测识别人体的睡姿,在睡眠中自动调节枕高,以适应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各种姿势;整个过程轻柔,缓慢,不影响用户睡眠,并且提升睡眠质量
26.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气囊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且海绵垫的高度为10mm,用于对气囊3支撑,有助于气囊3正常充气和排气。
2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吸湿机构包括安装槽14、吸湿棉15和多个导汗孔16,安装槽14开设在记忆棉枕芯1的一侧,吸湿棉15滑动插设在安装槽14内,多个导汗孔16均开设在记忆棉枕芯1的顶部,且安装槽14与导汗孔16相贯通,首先汗水会顺着头部流入导汗孔16内,然后汗水顺着导汗孔16内壁滴入安装槽14内,最后汗水会被吸湿棉15吸附,每隔一段时间后,拉动封堵片17,使子魔术贴18和母魔术贴19分离,然后拉动吸湿棉15,即可将吸湿棉15从安装槽14内抽出,然后选择清洗吸湿棉15或跟换吸湿棉15即可,可对用户头部留下的含水进行吸附,有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28.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多个导汗孔16的直径相同,且多个导汗孔16等间距分布在记忆棉枕芯1的顶部,提高了记忆棉枕芯1的美观性。
29.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记忆棉枕芯1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封堵片17,封堵片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18,记忆棉枕芯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母魔术贴19,子魔术贴18与母魔术贴19相粘接,可稳定将气囊3和吸湿棉15限位在记忆棉枕芯1内。
30.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压力传感器组件9由pcb板和压力传感器组成,且pcb板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31.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记忆棉枕芯1整体高度为13cm,且气囊3高度最高为7cm,枕头的整体高度为13cm,可调节范围最多为5cm,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对于高度的选
择。
32.工作原理:
33.当需要智能调节枕头高度时:
34.第一步:首先用户平躺睡姿,使得用户后脑勺压在记忆棉枕芯1的顶部;
35.第二步:由于平躺时头部高度较矮,且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9的下压力较大,以压力传感器组件9将信号发送给气泵8,使气泵8同时开启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3和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将气囊3内部空气通过第一电磁单向排气阀11和第二电磁单向吸气阀13吸入排气管6内,最后将气体通过位于下方的通气嘴4排出外界;
36.第三步:当用户改变睡姿使身体侧翻时,此时由于肩膀的高度,会将头部带动上升,以头部对压力传感器组件9的下压力较小,随后压力传感器组件9将信号发送给气泵8,使气泵8同时开启第一电磁单向进吸气阀10和第二电磁单向排气阀12,使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5吸入气泵8内,最后空气注入气囊3内,即可使记忆棉枕芯1升高,缓解头部对颈椎的压力。
37.当需要将用户头部留下的含水吸附时:
38.第一步:首先汗水会顺着头部流入导汗孔16内,然后汗水顺着导汗孔16内壁滴入安装槽14内,最后汗水会被吸湿棉15吸附;
39.第二步:每隔一段时间后,拉动封堵片17,使子魔术贴18和母魔术贴19分离,然后拉动吸湿棉15,即可将吸湿棉15从安装槽14内抽出,然后选择清洗吸湿棉15或跟换吸湿棉15即可。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