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巨膜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5:14: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巨膜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2.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所以广泛用于净水设备中;由于净水设备中的反渗透膜竖直设置在处理池中以将处理处一分为二,所以反渗透膜的面积较大,由于反渗透膜的面积较大,因此又被称为“巨膜”,现有的净水设备为了适应面积较大的反渗透膜就必须配备专用的支撑架,这就导致净水设备的整体体积较大,运输和拆装均较为不便,而且反渗透膜的面积受处理池的宽度和高度限制,水处理量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所以净化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减小了净水设备的整体体积以极大的方便了运输和拆装,而且显著的提升了净化效率的巨膜净水设备。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巨膜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支撑架以及若干个设于立式支撑架中并从下往上依次分布的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多个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反渗透膜板,所述反渗透膜板的内部形成有扁平状膜腔,所述反渗透膜板的前后两侧还分别插接有原水接口和污水接口,所述原水接口和所述污水接口均与扁平状膜腔相互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板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还固定有多个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分隔条和多个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二分隔条,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条与多个第二分隔条相互间隔分布,每个所述第一分隔条的上端均密封固定在反渗透膜板的上侧内壁上,每个所述第一分隔条的下端均与反渗透膜板的下侧内壁间隔一定距离,每个所述第二分隔条的下端均密封固定在反渗透膜板的下侧内壁上,每个所述第二分隔条的上端均与反渗透膜板的上侧内壁间隔一定距离,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条和多个所述第二分隔条在扁平状膜腔内形成了迂回状轨迹流道,所述原水接口通过迂回状轨迹流道与污水接口相互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板的截面形状为v字型以使任意两个相邻的反渗透膜板均能在排列时自动对中。
5.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前侧还设有横向分布的第一原水管,所述第一原水管的一端封闭,对应的一个反渗透膜组件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上的所述原水接口均并联在第一原水管上,所述第一原水管固定在立式支撑架的前侧。
6.优选地,其余的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前侧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原水管,所述第二原水管的一端封闭,其余的每个反渗透膜组件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上的所述原水接口均并联在对应的一个第二原水管上,每个所述第二原水管的另一端均插接在第一
原水管上,每个所述第二原水管均固定在立式支撑架的前侧。
7.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后侧还设有横向分布的第一污水管,所述第一污水管的一端封闭,对应的一个反渗透膜组件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上的所述污水接口均并联在第一污水管上,所述第一污水管固定在立式支撑架的后侧。
8.优选地,其余的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后侧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污水管,所述第二污水管的一端封闭,其余的每个反渗透膜组件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上的所述污水接口均并联在对应的一个第二污水管上,每个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另一端均插接在第一污水管上,每个所述第二污水管均固定在立式支撑架的后侧。
9.优选地,所述第一原水管上还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设于每个第二原水管插接处的上游侧,所述第一原水管上还插接有短接管,所述短接管设于第一截止阀的下游侧以及每个第二原水管插接处的上游侧,所述短接管上还设有第二截止阀。
10.优选地,所述立式支撑架的底部还穿插设置有横向分布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设于最下方的一个反渗透膜组件的下方,所述曝气管上还插接有多个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曝气头单元,所述曝气头单元包括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曝气头。
11.优选地,所述立式支撑架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分别与曝气管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出气管上还设有第三截止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大面积的反渗透膜化整为零并进行合理排布,无需将处理池一分为二,只需要放置在处理池中即可,进而大幅减小了净水设备的整体体积以极大的方便了运输和拆装;而且如果在净水设备整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若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拼接起来后,其总面积是传统反渗透膜面积的数倍,所以使水处理量获得了突飞猛进,进而显著的提升了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侧俯视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组件的右前侧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板的内部结构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侧仰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8.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
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9.如图1~4所示,一种巨膜净水设备,包括立式支撑架1以及若干个设于立式支撑架1中并从下往上依次分布的反渗透膜组件2,反渗透膜组件2包括多个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反渗透膜板21,反渗透膜板21的内部形成有扁平状膜腔211,反渗透膜板21的前后两侧还分别插接有原水接口22和污水接口23,原水接口22和污水接口23均与扁平状膜腔211相互连通;反渗透膜板2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还固定有多个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分隔条24和多个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二分隔条25,多个第一分隔条24与多个第二分隔条25相互间隔分布,每个第一分隔条24的上端均密封固定在反渗透膜板21的上侧内壁上,每个第一分隔条24的下端均与反渗透膜板21的下侧内壁间隔一定距离,每个第二分隔条25的下端均密封固定在反渗透膜板21的下侧内壁上,每个第二分隔条25的上端均与反渗透膜板21的上侧内壁间隔一定距离,多个第一分隔条24和多个第二分隔条25在扁平状膜腔211内形成了迂回状轨迹流道26,原水接口22通过迂回状轨迹流道26与污水接口23相互连通;反渗透膜板21的截面形状为v字型以使任意两个相邻的反渗透膜板21均能在排列时自动对中。
20.其中一个反渗透膜组件2的前侧还设有横向分布的第一原水管3,第一原水管3的一端封闭,对应的一个反渗透膜组件2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21上的原水接口22均并联在第一原水管3上,第一原水管3固定在立式支撑架1的前侧。
21.其余的每个反渗透膜组件2的前侧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原水管4,第二原水管4的一端封闭,其余的每个反渗透膜组件2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21上的原水接口22均并联在对应的一个第二原水管4上,每个第二原水管4的另一端均插接在第一原水管3上,每个第二原水管4均固定在立式支撑架1的前侧。
22.其中一个反渗透膜组件2的后侧还设有横向分布的第一污水管5,第一污水管5的一端封闭,对应的一个反渗透膜组件2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21上的污水接口23均并联在第一污水管5上,第一污水管5固定在立式支撑架1的后侧。
23.其余的每个反渗透膜组件2的后侧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污水管6,第二污水管6的一端封闭,其余的每个反渗透膜组件2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21上的污水接口23均并联在对应的一个第二污水管6上,每个第二污水管6的另一端均插接在第一污水管5上,每个第二污水管6均固定在立式支撑架1的后侧。
24.第一原水管3上还设有第一截止阀7,第一截止阀7设于每个第二原水管4插接处的上游侧,第一原水管3上还插接有短接管8,短接管8设于第一截止阀7的下游侧以及每个第二原水管4插接处的上游侧,短接管8上还设有第二截止阀9。
25.立式支撑架1的底部还穿插设置有横向分布的曝气管10,曝气管10设于最下方的一个反渗透膜组件2的下方,曝气管10上还插接有多个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曝气头单元,曝气头单元包括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曝气头14。
26.立式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出气管12和进气管11,出气管12和进气管11的下端分别与曝气管10的左右两端相连,出气管12上还设有第三截止阀13。
27.工作原理:
28.将立式支撑架1吊装到处理池中并固定以防止其倾倒,再将带有一定压力的原水接入到第一原水管3的另一端,接着,打开第一截止阀7并关闭第二截止阀9,第一原水管3和每个第二原水管4中的原水就会经由每个原水接口22进入到每个对应的反渗透膜板21中的
扁平状膜腔211中,进而沿迂回状轨迹流道26流动到每个对应的污水接口23处,此过程中,原水中的滤水通过反渗透膜板21的内部而进入到处理池中,而原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则从污水接口23出来并均汇入到第一污水管5和每个第二污水管6中,每个第二污水管6中的污水再汇入到第一污水管5中,最后从第一污水管5的另一端向外排出。
29.若第一截止阀7发生故障时,打开第二截止阀9并关闭第一截止阀7,再将带有一定压力的原水接入到的短接管8的端部,就能将原水送入到第一原水管3中。
30.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将氧气接入到进气管11的上端,之后,氧气就会经由进气管11进入到曝气管10中,再经由每个曝气头14进入到位于处理池中的滤水中以进行曝气。
31.本实用新型将大面积的反渗透膜化整为零并进行合理排布,无需将处理池一分为二,只需要放置在处理池中即可,进而大幅减小了净水设备的整体体积以极大的方便了运输和拆装;而且如果在净水设备整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若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反渗透膜板21拼接起来后,其总面积是传统反渗透膜面积的数倍,所以使水处理量获得了突飞猛进,进而显著的提升了净化效率。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