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

2022-07-20 03:37: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号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


背景技术:

2.患者在进行肺部手术后,会携带引流管,引流管通常位于腋中线的第4-5肋间,在日常的检查中,需要经常对引流管以及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进行观察,而患者日常是穿着病号服,在进行查看时,就需要患者解开病号服上的扣子进行观察,这样就容易使患者暴露隐私部位,从而造成不便;
3.进而对病号服上衣进行改进,将病号服的两个侧面用扣子间断隔开,引流管可从空中引出,观察时解开侧边就行,不影响美观,适合肺癌及胸部手术携带胸腔引流管患者使用。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病号服上衣在进行引流观察时易使患者暴露隐私,从而造成不便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包括设置的病服上衣,且病服上衣腰部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布片,病服上衣腰部位置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连接纽扣,用于与开合布片上的扣孔进行连接,而且开合布片的内侧安装有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
7.所述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的一端开合布片的内侧连接,所述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u型固定夹和c型固定夹,且所述u型固定夹的一端与c型固定夹的一端转动铰接连接,在转动预设角度后c型固定夹的另一端插入u型固定夹的另一端的卡槽内构成卡扣配合形成的固定夹用于形成对引流管一次固定动作;
8.所述病服上衣的前侧下方对称安装有固定带,且固定带上连接有粘黏带;所述固定带扣合在粘黏带表面上用于夹持所述引流管形成二次固定动作;
9.所述病服上衣的前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引流袋承载袋,且引流袋承载袋连接于固定橡胶条的前侧,固定橡胶条安装于病服上衣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c型固定夹的一端的具体插接在u型固定夹的左侧一端的侧壁处,且所述c型固定夹的另一端的则具体插接在u型固定夹的右侧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卡槽则具体安装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夹的右侧一端的端面上;
11.且所述c型固定夹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位于所述u型固定夹的左右两个侧壁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的顶部偏左侧位置处;所述c型固定夹的内壁形成的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u型固定夹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尺寸。
12.优选的,所述开合布片的一侧与病服上衣为一体连接,且病服上衣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纽扣与病服上衣进行连接,开合布片设置为方形或是圆形。
13.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与粘黏带之间通过魔术贴进行连接,且固定带与粘黏带对引流管进行固定。
14.优选的,所述引流袋承载袋的后侧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设置为“t”形结构,连接块的中部设置为半球形结构,而且连接块的中部连接于卡合槽中,同时卡合槽开设于固定橡胶条的前侧。
15.优选的,所述卡合槽等间距开设于固定橡胶条的前侧,且固定橡胶条成组设置。
16.优选的,所述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与开合布片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该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通过设置的开合布片可以将病号服上衣两侧用连接纽扣进行隔开,患者的引流管可从连接的空隙中引出,在进行日常检查时,只需解开左边或右边的开合布片即可,操作便捷且不影响美观,也不会暴露患者的隐私;而且开合布片打开后也便于医务人员对引流管周围的伤口进行检查和消毒的操作,同时开合布片上还固定有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在将患者身上的置留管与引流管进行连接导出患者体内的积液时,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可以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在具体固定时: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夹(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的弹性绳体作用可以允许固定夹具有一定弹性伸缩位置,但是伸缩量则不是很大;随后由固定夹实施真正的紧固固定引流管的一次固定作用);该固定夹包括u型固定夹和c型固定夹,且u型固定夹的一端与c型固定夹的一端转动铰接连接,在转动铰接预设角度后c型固定夹的另一端插入u型固定夹的另一端构成卡扣配合形成的固定夹用于形成对引流管一次固定动作;
19.同时上述防止引流管由于重力作用而滑脱,开合布片的下方还设置有固定带和粘黏带,可以对引流管进行二次限位固定,防止滑动;
20.该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当患者需要进行引流时,为不影响正常的活动,可将引流袋放置在承载袋承载袋中,而后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引流袋承载袋的位置进行调节,此时将引流袋承载袋后侧的连接块与固定橡胶条上开设的卡合槽进行对接即可,从而便于对引流袋进行固定,避免人为拿取易造成疲劳的现象。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中的卡合布片展开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中的固定夹打开与闭合后对比效果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中的固定夹闭合后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病服上衣与引流袋承载袋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橡胶条与卡合槽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病服上衣;2、开合布片;3、连接纽扣;4、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41、固定夹;411、u型固定夹;412、c型固定夹;5、固定带;6、粘黏带;7、引流袋承载袋;8、连接块;9、卡合槽;10、固定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一
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包括设置的病服上衣1,所述病服上衣1腰部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布片2,且所述病服上衣1腰部位置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连接纽扣3,用于与开合布片2上的扣孔进行连接;
32.且所述开合布片2的内侧安装有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4,所述开合布片2的一侧与病服上衣1为一体连接,且所述病服上衣1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纽扣3与病服上衣1连接,上述开合布片2设置为方形,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4与开合布片2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
33.所述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4的一端开合布片2的内侧连接,所述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4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夹41;所述固定夹41包括u型固定夹411和c型固定夹412,且所述u型固定夹411的一端与c型固定夹412的一端转动铰接连接,在转动铰接预设角度后c型固定夹412的另一端插入u型固定夹411的另一端构成卡扣配合形成的固定夹41用于形成对引流管一次固定动作;
34.所述病服上衣1的前侧下方对称安装有固定带5,且固定带5上连接有粘黏带6;所述固定带5扣合在粘黏带6表面上用于夹持所述引流管形成二次固定动作;
35.如图1-4所示,首先,在术后对患者的胸腔引流管进行日常查看时,将病服上衣1侧面的开合布片2与连接纽扣3进行分离,而后即可打开开合布片2,从而可以对引流管的颜色、性、质量以及伤口的周围进行查看,看伤口周围有没有出现渗液的现象,进而进行清理与消毒检查完之后,闭合开合布片2,整个过程可以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保护,避免暴露,且不会影响日常的检查工作;
36.上述病服上衣1的前侧下方对称安装有固定带5,且固定带5上连接有粘黏带6,固定带5与粘黏带6之间通过魔术贴进行连接,且固定带5与粘黏带6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如图1-2所示,当需要对患者体内的积液进行引流时,将引流管与患者身上的置留管进行对接,而后将开合布片2上的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4以及固定夹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防止其因重力而发生滑脱;在具体固定时: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夹(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的弹性绳体作用可以允许固定夹具有一定弹性伸缩位置,但是伸缩量则不是很大;随后由固定夹实施真正的紧固固定引流管的一次固定作用);该固定夹包括u型固定夹和c型固定夹,且u型固定夹的一端与c型固定夹的一端转动铰接连接,在转动铰接预设角度后c型固定夹的另一端插入u型固定夹的另一端构成卡扣配合形成的固定夹用于形成对引流管一次固定动作;
37.且外部则通过固定带5和粘黏带6进行二次固定,从而使得引流管更加稳定;
38.参见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夹41具体技术方案中,所述c型固定夹412的一端的具体插接在u型固定夹411的左侧一端的侧壁处,且所述c型固定夹412的另一端的则具体插接在u型固定夹411的右侧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卡槽则具体安装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夹411的右侧一端的端面上;
39.且所述c型固定夹412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位于所述u型固定夹411的左右两个侧壁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的顶部偏左侧位置处;所述c型固定夹412的内壁形成的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u型固定夹411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尺寸。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c型固定夹412的一端的具体插接在u型固定夹411的左侧一端的侧壁处,且所述c型固定夹412的另一端的则具体插接在u型固定夹411的右侧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卡槽则具体安装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夹411的右侧一端的端面上;且所述c型固定夹412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位于所述u型固定夹411的左右两个侧壁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的顶部偏左侧位置处。
41.利用上述结构就可以实现双夹持空间的固定夹41,该固定夹41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利用第一夹持空间或是第二夹持空间进行相应的引流管的管壁夹持。一般说来,由于c型固定夹412的内壁形成的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u型固定夹411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尺寸,所以引流管的直径尺寸稍大的可以使用第一夹持空间夹持,对于引流管的直径尺寸稍小的型号可以选择使用第二夹持空间夹持,上述固定夹41不仅结构形式新颖而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确保了大小不同尺寸的引流管夹持适配。
42.在本技术实施例具体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合布片2的一侧与病服上衣为一体连接,且病服上衣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纽扣与病服上衣进行连接,开合布片设置为方形或是圆形,使得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查看时,将开合布片上的连接纽扣解开,而后即可对引流管进行观察。
43.在本技术实施例具体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带5与粘黏带6之间通过魔术贴进行连接,且固定带与粘黏带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使得在对体内的积液进行引流时,固定带和粘黏带可以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引流管滑脱。
44.具体详见图5-图7,上述病服上衣1的前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引流袋承载袋7,且引流袋承载袋7连接于固定橡胶条10的前侧,固定橡胶条10安装于病服上衣1的外侧,引流袋承载袋7的后侧固定有连接块8,且连接块8设置为“t”形结构,连接块8的中部设置为半球形结构,而且连接块8的中部连接于卡合槽9中,同时卡合槽9开设于固定橡胶条10的前侧,卡合槽9等间距开设于固定橡胶条10的前侧,且固定橡胶条10成组设置;如图5-7所示,当在引流的过程中,可将引流袋放置在引流袋承载袋7中,而后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引流袋承载袋7的高度进行调节,此时,将引流袋承载袋7端部的连接块8与卡合槽9进行卡合,卡合槽9在固定橡胶条10上等间距分布,进而可以在不同位置进行对接,进而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从而避免患者手提引流袋,易造成疲劳。
45.在本技术实施例具体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合槽等间距开设于固定橡胶条的前侧,且固定橡胶条成组设置,使得需要调节引流袋的放置高度时,将连接块与固定橡胶条上相应位置的卡合槽对接即可。
46.在本技术实施例具体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与开合布片的数量与
位置相对应,使得在引流时,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也会对引流管进行限位固定。
47.在使用该携带胸腔引流患者用病号服上衣时,首先,在术后对患者的胸腔引流管进行日常查看时,将病服上衣1侧面的开合布片2与连接纽扣3进行分离,而后即可打开开合布片2,从而可以对引流管的颜色、性、质量以及伤口的周围进行查看,看伤口周围有没有出现渗液的现象,进而进行清理与消毒检查完之后,闭合开合布片2,整个过程可以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保护,避免暴露,且不会影响日常的检查工作;
48.当需要对患者体内的积液进行引流时,将引流管与患者身上的置留管进行对接,而后将开合布片2上的弹性引流管固定带绳4以及特定结构形式的固定夹对引流管进行绑定,防止其因重力而发生滑脱,且外部则通过固定带5和粘黏带6进行二次固定,从而使得引流管更加稳定;然后将引流袋放置在引流袋承载袋7中,而后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引流袋承载袋7的高度进行调节;此时,将引流袋承载袋7端部的连接块8与卡合槽9进行卡合,卡合槽9在固定橡胶条10上等间距分布,进而可以在不同位置进行对接,进而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从而避免患者手提引流袋,易造成疲劳,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49.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5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