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油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22:22: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油门装置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6年4月5日,申请号为201680028496.0,发明名称为“接合体以及使用该接合体的油门装置”的原申请的分案申请。
2.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3.本技术基于2015年5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07203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4.本技术涉及油门装置。


背景技术:

5.在二个部件通过压入接合而成的接合体中,被压入二个部件之中的一个部件所具有的孔中的另一部件欲恢复原本的形状的回复力作用于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正抵接的部位,从而限制另一部件针对一个部件的相对移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具有孔的主体、以及形成为筒状并被压入到该孔中的筒状部件的接合体。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89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接合体所具备的筒状部件,具有在径向外侧与孔的内壁抵接的抵接面、以及形成于一方的端部的外缘部且以随着离开连接于抵接面的一侧而接近筒状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面。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合体中,被压入孔中的筒状部件欲恢复原本的形状时,倾斜面与形成孔的主体的内缘部卡合,限制筒状部件相对主体的向压入方向的相对移动。此时,筒状部件的变形量越大、主体与筒状部件的接合力越增大,但为此需要增大筒状部件的直径即压入余量。然而,若增大压入余量,则筒状部件可能会因压入而破损。
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受部件的大小影响地使多个部件被可靠地压入接合的接合体以及使用该接合体的油门装置。
11.在本技术的一方式中,接合体具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槽部、插入部、以及卡合部。
12.第一部件具有孔。
13.第二部件具有与形成孔的第一部件的内壁抵接的第二抵接面,并被压入到孔中。
14.槽部设置在不同于与第二抵接面抵接的第一部件的内壁即第一抵接面的第一部件的内壁、或与第二抵接面不同的第二部件的外壁,并具有在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压入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槽。
15.插入部形成为从与第二抵接面不同的第二部件的径向外侧的外壁或与第一抵接
面不同的第一部件的径向内侧的内壁沿径向突出,并被插入槽。
16.卡合部被设于槽部,并能够与插入部的压入方向的端部卡合。
17.接合体在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具备槽部,该槽部具有沿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压入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槽。槽部设于与第一部件的第一抵接面不同的第一部件的内壁、或与第二部件的第二抵接面不同的第二部件的外壁。插入部以从第二部件的与第二抵接面不同的外壁或第一部件的与第一抵接面不同的内壁向径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并被插入槽。由此,即使第二部件欲相对第一部件旋转,也由于插入部与槽部接合而能够限制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旋转。
18.此外,在槽部中设有能够与插入部的压入方向的端部卡合的卡合部。由此,即使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向压入方向移动,也由于卡合部与插入部接合而能够限制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向压入方向的相对移动。
19.仅凭借通过在与第一部件的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部件的第二抵接面不同的位置设置的槽部、插入部、以及卡合部而被压入孔中的第二部件的回复力,来使两个部件被压入接合的情况相比,根据本技术,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相对旋转以及向压入方向的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与决定第二部件的回复力的大小的压入余量无关地,可靠地压入接合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
附图说明
20.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的示意图。
21.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23.图4为图3的iv-iv线剖视图。
24.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具备的轴与操作部件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25.图6为从图5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图。
26.图7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具备的轴与操作部件的接合位置的剖视图,(a)为表示将轴与操作部件压入固定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b)为图5的vii部的剖视图并且为表示将轴与操作部件压入固定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27.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具备的轴与操作部件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28.图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具备的轴与操作部件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基于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0.(第一实施方式)
31.基于图1~7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1为用于决定未图示的车辆用发动机的节流阀的阀开度而供车辆的驾驶者操作的输入装置。油门装置1为电子式,向未图示的电子控制装置传递基于油门踏板37的踩下量的电信
号。电子控制装置基于该踩下量、其他的信息,通过未图示的节流驱动器来驱动节流阀。
32.油门装置1具备:作为“支承部”的壳体10、第一罩18、第二罩19、轴20、操作部件30、油门踏板37、踏板臂38、作为“施力部件”的踏板弹簧39、作为“旋转角检测部”的旋转角传感器25、以及磁滞机构部40等。以下,以图1~3的上侧为“天侧”、图1~3的下侧为“地侧”进行说明。然而,油门装置1中的天地方向不限定于此。轴20以及操作部件30相当于“接合体”。
33.壳体10由树脂形成为有底筒状。壳体10以在水平方向上开口的方式通过三个固定用基座111、112、113被安装于车体5。壳体10具有对轴20、踏板弹簧39、旋转角传感器25的一部分以及磁滞机构部40等进行收纳的内部空间100。壳体10在地侧具有将内部空间100与外部连通、并与操作部件30的可动范围对应的连通孔101。在壳体10上、连通孔101的地侧设置有全开止动部11,其在油门全开位置限制操作部件30以及与操作部件30一体旋转的轴20等的旋转。在此,油门全开位置是指,驾驶者踩下油门踏板37的程度即油门开度被设定为100[%]的位置。
[0034]
第一罩18以及第二罩19以覆盖壳体10的开口的方式设置。内部空间100通过壳体10、第一罩18、以及第二罩19而仅经由连通孔101与外部连通。第一罩18通过螺栓181、182、183被固定在壳体10。第二罩19被固定于第一罩18。第一罩18以及第二罩19防止异物进入内部空间100。
[0035]
轴20形成为大致棒状,以能够在内部空间100中旋转的方式设置。轴20具有作为“第二部件”的轴部21、槽部22、作为“限制部”的传感器收纳部23、作为“卡合部”的轴卡合部24等。轴部21、槽部22、传感器收纳部23、以及轴卡合部24由树脂一体形成。
[0036]
轴20根据伴随驾驶者的踩下操作而从操作部件30输入的转矩,在从油门全闭位置至油门全开位置的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旋转。油门全闭位置是指,驾驶者踩下油门踏板37的程度即油门开度被设定为0[%]的位置。以下,如图2所示,将操作部件30从油门全闭位置朝向油门全开位置侧的旋转方向记作“油门开方向”。此外,将操作部件30从油门全开位置朝向油门全闭位置侧的旋转方向记作“油门闭方向”。在后详细叙述轴20的形状。
[0037]
操作部件30由作为“第一部件”的踏板凸部31、插入部32、臂连结部34、踏板弹簧承受部35、以及全闭止动部36等构成。踏板凸部31、插入部32、臂连结部34、踏板弹簧承受部35以及全闭止动部36由树脂一体形成。
[0038]
踏板凸部31被设于形成内部空间100的底的壳体10的底部12与第一罩18之间。踏板凸部31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具有作为能够供轴20插通的“孔”的插通孔310。在插通孔310的内壁设有插入部32(参照图4)。在后详细叙述插入部32的形状。
[0039]
在踏板凸部31的第一罩18侧,一体地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一斜齿。第一斜齿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斜齿在周向上随着朝向油门闭方向而向磁滞机构部40的磁滞旋转部件45侧突出,并具有在前端部具有随着朝向油门闭方向而接近磁滞旋转部件45的倾斜面。
[0040]
在踏板凸部31与底部12之间设有第一摩擦部件301。第一摩擦部件301被设置在轴20的径向外侧。踏板凸部31被推向底部12侧时,与第一摩擦部件301摩擦卡合。
[0041]
臂连结部34形成为其一端与踏板凸部31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连接,另一端穿过连通孔101向壳体10的地侧延伸。臂连结部34的另一端与踏板臂38连接。臂连结部34的油门开方向侧的端面341能够与全开止动部11抵接。
[0042]
踏板弹簧承受部35被设置成其一端与踏板凸部31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连接,另一端向内部空间100中的天方向延伸。踏板弹簧承受部35卡止踏板弹簧39的一方的端部。
[0043]
全闭止动部36形成为比踏板弹簧承受部35更向天方向延伸。全闭止动部36形成为能够抵接于壳体10的内壁。全闭止动部36在油门全闭位置限制操作部件30向油门闭方向的旋转。
[0044]
轴20与操作部件30通过轴20向踏板凸部31所具有的插通孔310的压入而被接合。在后详细叙述轴20与操作部件30的接合状态。
[0045]
油门踏板37与踏板臂38的一方的端部连接。踏板臂38的另一方的端部固定于臂连结部34的另一端。油门踏板37将驾驶者的踩下转换为以轴20的旋转轴c1为中心的旋转转矩,并向轴20传递。
[0046]
油门踏板37向油门开方向旋转时,以油门全闭位置为基点的轴20向油门开方向的旋转角度增加。油门开度与该轴20向油门开方向的旋转角度对应地增加。此外,油门踏板37向油门闭方向旋转时,轴20向油门闭方向的旋转角度减少,油门开度与该轴20向油门闭方向的旋转角度对应地减少。
[0047]
踏板弹簧39例如为线圈弹簧,对操作部件30向油门闭方向施力。踏板弹簧39作用于操作部件30的作用力随操作部件30的旋转角度即轴20的旋转角度增大而增大。此外,该作用力不局限于操作部件30的旋转角度,也被设定成能够使操作部件30以及轴20向油门全闭位置恢复。
[0048]
旋转角传感器25由磁轭26、磁极不同的一对磁石271、272以及霍尔元件28等构成。由磁性体形成的磁轭26被固定于传感器收纳部23的内部。磁石271、272被固定成在磁轭26的径内方向夹着轴20的旋转轴c1而对置。霍尔元件28设置在磁石271与磁石272之间。
[0049]
旋转角传感器25对根据磁界的变化而在霍尔元件28产生的电压进行检测,从而检测出霍尔元件28与磁石271、272的相对旋转角度即轴20相对壳体10的旋转角度。旋转角传感器25经由设置在油门装置1的上部的外部连接器29向未图示的外部的电子控制装置传输基于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的电信号。
[0050]
磁滞机构部40由磁滞旋转部件45、中间部件48、第二摩擦部件401、以及磁滞弹簧49等构成,磁滞旋转部件45由磁滞凸部41,磁滞弹簧承受部43等一体形成。
[0051]
磁滞凸部41在轴20的径外方向上设置于踏板凸部31与第一罩18之间。磁滞凸部41能够相对轴20以及踏板凸部31旋转,且能够相对踏板凸部31接近或离开。
[0052]
磁滞弹簧承受部43以在内部空间100中从磁滞凸部41沿天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磁滞弹簧承受部43在与磁滞凸部41连接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对磁滞弹簧49的一方的端部进行卡止的卡止部431。
[0053]
中间部件48设置在磁滞凸部41与踏板凸部31之间。中间部件48与磁滞旋转部件45成为一体且能够相对轴20以及踏板凸部31旋转,并且能够相对踏板凸部31接近或离开。在中间部件48的踏板凸部31侧,一体地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二斜齿。第二斜齿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二斜齿在周向上随着朝向油门开方向而向踏板凸部31侧突出,在前端部具有随着朝向油门开方向而接近磁滞凸部41的倾斜面。第一斜齿以及第二斜齿在周向上,倾斜面彼此相互抵接。第一斜齿以及第二斜齿能够经由中间部件48在踏板凸部31与磁滞凸部41之间传递相互的旋转。
[0054]
此外,第一斜齿以及第二斜齿在踏板凸部31的旋转角度与油门全闭位置相比靠油门全开位置侧时,倾斜面彼此卡合,并使踏板凸部31与中间部件48以及磁滞凸部41相互离开。此时,踏板凸部31的从油门全闭位置起的旋转角度越增加,第一斜齿越以更大的力将踏板凸部31推向底部12侧。此外,踏板凸部31的从油门全闭位置起的旋转角度越增加,第二斜齿越以更大的力将磁滞凸部41推向第一罩18侧。
[0055]
第二摩擦部件401在轴20的径外方向上设置在磁滞旋转部件45与第一罩18之间。磁滞旋转部件45在磁滞旋转部件45被从踏板凸部31推向离开方向即第一罩18侧时,与第二摩擦部件401摩擦卡合。磁滞旋转部件45与第二摩擦部件401之间的摩擦力成为磁滞旋转部件45的旋转阻力。
[0056]
磁滞弹簧49例如为线圈弹簧,对磁滞旋转部件45向油门闭方向施力。磁滞弹簧49的作用力随磁滞凸部41的旋转角度增大而增大。磁滞凸部41因磁滞弹簧49的施力而受到的转矩,经由第二斜齿以及第一斜齿被传递至踏板凸部31。
[0057]
油门装置1在轴20以及操作部件30的形状上具有特征。因此,轴20的形状、操作部件30的形状、以及轴20与操作部件30的接合状态,主要基于图5~7详细说明。图5表示被压入接合的状态的轴20与操作部件30的剖视图。在图5、6中为了方便说明,以双点划线表示操作部件30中的踏板凸部31与插入部32的边界,将该双点划线作为踏板凸部31所具有的插通孔310的内壁示出。
[0058]
首先,对轴20的形状进行说明。
[0059]
轴部21是大致棒状的部位。轴部21形成为,与旋转轴c1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大致圆形状(参照图6)。轴部21被压入插通孔310。由此,轴20与踏板凸部31被接合而能够一体地旋转。轴部21在径向外侧具有作为“第二抵接面”的抵接面213,该抵接面213与形成插通孔310的踏板凸部31的内壁抵接。轴部21的一端2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第一罩18所具有的凹状空间180(参照图3、4)。即,形成凹状空间180的第一罩18的内壁成为轴20的一方的轴承。在轴部21的另一端212设置有传感器收纳部23。在轴部21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槽部22。
[0060]
槽部22设置于轴部21的径向外侧且不同于抵接面213的部位。槽部22具有在旋转轴c1方向上从一端211延伸至另一端212而形成的槽220。在槽部22中设有轴卡合部24。
[0061]
轴卡合部24与形成槽220的作为“槽部的径向壁面”的底面221以及形成槽220的作为“槽部的周向壁面”的侧面222、223连接。轴卡合部24形成为在旋转轴c1方向上能够与插入部32卡合。轴卡合部24在压入方向的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侧具有倾斜面241,倾斜面241形成为随着从传感器收纳部23侧朝向传感器收纳部23的相反侧而接近旋转轴c1。轴卡合部24在传感器收纳部23侧具有能够与设置在踏板凸部31的插入部32抵接的端面242。
[0062]
传感器收纳部23的外径形成为大于轴部21的外径。传感器收纳部23从轴部21的另一端212侧起由小径部231、连接部232、大径部233等构成。
[0063]
小径部231在轴卡合部24侧具有能够与踏板凸部31抵接的端面234。
[0064]
连接部232形成为,与旋转轴c1垂直的截面积随着从小径部231朝向大径部233而增大。
[0065]
大径部233是具有比小径部231以及连接部232的外径大的外径的有底筒状的部位。大径部233在与轴部21相反一侧具有开口的空间235。在空间235中收纳有磁轭26以及磁石271、272(参照图3、4)。大径部2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底部12所具有的开口120(参照
图3、4)。即,形成开口120的壳体10的内壁成为轴20的另一方的轴承。
[0066]
接着,对操作部件30、特别是对设置于踏板凸部31的内壁的插入部32的形状进行说明。
[0067]
插入部32以朝向不同于抵接面311的内壁且在径内方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作为“第一抵接面”的抵接面311为插通孔310的内壁且与轴部21的抵接面213抵接。插入部32被压入槽220。插入部32具有主体部321以及突出部322。
[0068]
主体部321形成为在旋转轴c1方向上从插通孔310的一方的开口延伸至另一方的开口。主体部321的传感器收纳部23侧的端面323能够与传感器收纳部23的端面234抵接。
[0069]
突出部322形成为,在主体部321的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侧的端部中从主体部321进一步向径内方向突出。突出部322在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的一侧具有能够与轴卡合部24的端面242抵接的端面325。在突出部322的传感器收纳部23侧具有以从传感器收纳部23侧起随着朝向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一侧而接近旋转轴c1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面326。
[0070]
在插入部32的周向的两侧,设置有作为“间隙形成部”的凹部313、314。在凹部313、314与轴部21的径向外侧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作为“间隙”的空间315、316。
[0071]
在油门装置1中,如图5所示,轴卡合部24的端面242与传感器收纳部23的端面234之间的距离l1比主体部321的旋转轴c1方向的长度l2长。此外,如图7(b)所示,轴20被压入操作部件30时的槽220的底面221与突出部32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327之间的距离l3,比轴卡合部24的径向的高度h1小。
[0072]
接着,说明油门装置1的制造工序。
[0073]
首先,通过压入将轴20与操作部件30接合。图7表示轴20与操作部件30的压入接合的状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轴20与操作部件30压入接合时,从轴部21的一端211侧向插通孔310插入。
[0074]
如图7(a)所示,轴20被压入操作部件30的中途,突出部322位于轴卡合部24的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的一侧。从图7(a)所示的状态起将轴20向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一侧的方向移动时,轴卡合部24的倾斜面241与突出部322的倾斜面326抵接。在倾斜面241与倾斜面326抵接后,进一步将轴20向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一侧的方向移动时,突出部322沿轴卡合部24的外壁移动,成为图7(b)的状态。
[0075]
进而,从图7(b)的状态起即使将轴20向轴卡合部24与突出部322离开的方向移动,传感器收纳部23的端面234也与插入部32的端面323抵接。由此,轴20与操作部件30的压入接合结束。
[0076]
接着,向壳体10内配置轴20与操作部件30被接合而成的作为“接合体”的部件、踏板弹簧39、以及磁滞机构部40等。此时,将传感器收纳部23向底部12的开口120插入。
[0077]
接着,向壳体10组装第一罩18以及第二罩19。此时,将轴部21的一端211向凹状空间180插入。
[0078]
此外,旋转角传感器25被向底部12的外部侧组装。此时,磁轭26以及磁石271、272被向传感器收纳部23的空间235中组装。
[0079]
最后,向操作部件30组装踏板臂38以及油门踏板37,油门装置1完成。
[0080]
接着,对油门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
[0081]
当油门踏板37被踩下时,操作部件30根据向油门踏板37施加的踏力而与轴20一起
绕轴20的旋转轴c1向油门开方向旋转。此时,对于操作部件30以及轴20的旋转,需要产生大于因踏板弹簧39以及磁滞弹簧49的作用力而产生的转矩与因第一摩擦部件301以及第二摩擦部件401的摩擦力而产生的阻力矩之和的转矩的踏力。
[0082]
例如,在驾驶者踩下油门踏板37后,为了维持油门踏板37的踩下,只要施加产生大于因踏板弹簧39以及磁滞弹簧49的作用力产生的转矩与因第一摩擦部件301以及第二摩擦部件401的摩擦力产生的阻力矩之差的转矩的踏力即可。即,在驾驶者踩下油门踏板37后,在欲维持油门踏板37的踩下时,可以适当放松踏力。
[0083]
此外,对于使油门踏板37的踩下返回油门全闭位置侧,需要施加产生小于因踏板弹簧39以及磁滞弹簧49的作用力产生的转矩与因第一摩擦部件301以及第二摩擦部件401的摩擦力而成的阻力矩之差的转矩的踏力。在此,在使油门踏板37迅速返回油门全闭位置的情况下,只要停止油门踏板37的踩下即可,不会对驾驶者带来负担。与此相对,在使油门踏板37的踩下逐渐减小的情况下,需要持续施加规定的踏力。此时,在使踩下逐渐减小时,所需的踏力为较小的值。
[0084]
以往,在压入接合油门装置1所具备的轴20与操作部件30这样的两个部件的情况下,为了增大两个部件的接合力,在通过压入而接合时,需要使被压入一个部件所具有的孔中的另一部件欲恢复原本的形状的回复力较大。然而,为了增大回复力就必须增大另一部件的形状,因此有可能发生压入破裂。
[0085]
(a)在油门装置1中,轴20与操作部件30被接合时,轴20的抵接面213与踏板凸部31的抵接面311抵接。即,轴20与操作部件30之间的由压入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于抵接面213与抵接面311之间。
[0086]
另一方面,轴20具有踏板凸部31所具有的插入部32被压入的槽220。由此,即使操作部件30欲相对轴20旋转,也由于插入部32与槽部22卡合而能够限制操作部件30相对轴20的旋转。
[0087]
此外,轴20在槽220具有轴卡合部24。由于轴卡合部24形成为能够在插入部32的旋转轴c1方向上与插入部32卡合,因此能够限制操作部件30相对轴20的在旋转轴c1方向上的移动。
[0088]
如此,在油门装置1中,通过槽部22、与槽部22卡合的插入部32、以及能够与插入部32卡合的轴卡合部24,来限制操作部件30相对轴20的相对旋转以及在旋转轴c1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槽部22、插入部32以及轴卡合部24形成于与作用有轴20的回复力的抵接面213、311不同的壁面,能够不受该回复力的大小影响地限制操作部件30相对轴20的移动。因此,能够不受被压入的部件的大小影响地可靠地将轴20与操作部件30接合。
[0089]
(b)此外,轴卡合部24设于槽220。由此,轴20与操作部件30能够不使轴卡合部24与抵接面311抵接地进行接合。因此,在将轴20压入操作部件30时,能够不损伤到操作部件30的具有抵接面311的部位地接合轴20与操作部件30。此外,能够防止由操作部件30的具有抵接面311的部位的变形导致的轴20与操作部件30的轴偏移。
[0090]
(c)轴卡合部24设置成与槽220的底面221以及侧面222、223连接。由此,能够使轴卡合部24较为强固,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操作部件30的向与传感器收纳部23相反一侧的方向移动。
[0091]
(d)在将轴20从一端211侧压入插通孔310时,一边使轴20的倾斜面241与操作部件
30的倾斜面326抵接一边使轴20在旋转轴c1方向上移动。由此,在将轴20压入操作部件30时,操作部件30能够容易地越过轴卡合部24。因此,能够比较顺畅地进行轴20向操作部件30的压入。
[0092]
(e)传感器收纳部23在插入部32的旋转轴c1方向上设置于轴卡合部24的相反侧。由此,能够通过轴卡合部24或传感器收纳部23限制操作部件30向传感器收纳部23侧方向的移动以及向传感器收纳部23的相反侧方向的移动这两方的移动。
[0093]
(f)此外,在将轴20从一端211侧压入插通孔310时,当插入部32与传感器收纳部23抵接时,视作轴20向操作部件30的压入结束,从而结束轴20的压入工序。如此,传感器收纳部23与插入部32还能够防止将轴20压入操作部件30时的轴20向压入方向的过度移动。由此,具有插入部32的操作部件30具有限制操作部件30相对轴20的相对旋转以及在旋转轴c1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功能、以及在压入时限制轴20向压入方向的过度移动的功能,并且能够简化形状。因此,能够降低油门装置1的制造成本。
[0094]
(g)此外,在插入部32的周向的两侧形成有空间315、316。在将轴20与操作部件30压入接合时,欲恢复原本的形状的轴20的壁的一部分能够向空间315、316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由压入时的变形而产生的应力所导致的轴20或操作部件30破损。
[0095]
(第二实施方式)
[0096]
基于图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轴以及踏板凸部的形状。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097]
在图8中示出从旋转轴c1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具备的轴50与操作部件60的踏板凸部61正接合的状态的示意图。轴50以及操作部件60相当于“接合体”。
[0098]
轴50形成为大致棒状,以能够在内部空间100中旋转的方式设置。轴50具有轴部21、插入部52、以及传感器收纳部23等。轴部21、插入部52、以及传感器收纳部23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0099]
插入部52设置于轴部21的径向外侧的不同于抵接面213的外壁,抵接面213是与作为踏板凸部61所具有的“孔”的插通孔610的内壁抵接的抵接面。插入部52被插入踏板凸部61所具有的槽620。
[0100]
在插入部52的周向的两侧,设置有作为“间隙形成部”的凹部214、215。凹部214、215形成有在与轴部21的径向外侧的外壁之间作为“间隙”的空间216、217。
[0101]
操作部件60由踏板凸部61、槽部62、作为“卡合部”的凸卡合部63、臂连结部34、踏板弹簧承受部35、以及全闭止动部36等构成。踏板凸部61、槽部62、凸卡合部63、臂连结部34、踏板弹簧承受部35以及全闭止动部36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0102]
踏板凸部61设置于底部12与第一罩18之间。踏板凸部61形成为环状,并具有能够供轴50的轴部21插通的插通孔610。在插通孔610的内壁设有槽部62。
[0103]
槽部62设置于踏板凸部61的径向内侧的与内壁611不同的内壁,内壁611是作为与轴部21的抵接面213抵接的“第一抵接面”的内壁。槽部62具有从插通孔610的一端的开口延伸至另一端的开口而形成的槽620。在槽620中设有凸卡合部63。
[0104]
凸卡合部63设置成与形成槽620的作为“槽部的径向的壁面”的底面621以及形成槽220的作为“槽部的周向的壁面”的侧面622、623连接。凸卡合部63形成为能够与插入槽
620中的插入部52接合。
[0105]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中,轴50所具有的插入部52被插入踏板凸部61所具有的槽620中。操作部件60具有在旋转轴c1方向上能够与插入部52接合的凸卡合部63。由此,能够不受轴50以及踏板凸部61的回复力的大小影响地限制操作部件60相对轴50的移动。因此,第二实施方式实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a)~(c)、(e)~(g)。
[0106]
(第三实施方式)
[0107]
基于图9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轴卡合部的形状。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108]
在图9中示出从旋转轴c1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门装置具备的轴70与操作部件30的踏板凸部31正接合的状态的示意图。轴70以及操作部件30相对“接合体”。
[0109]
轴70形成为大致棒状,以在内部空间100中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轴70具有轴部21、槽部22、传感器收纳部23、作为“卡合部”的轴卡合部74。轴部21、槽部22、传感器收纳部23、以及轴卡合部74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0110]
轴卡合部74形成为仅与形成槽220的槽部22的底面221连接,并沿与旋转轴c1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轴卡合部74形成为能够与插入部32抵接。
[0111]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轴70具有形成为从槽部22的底面向径外方向突出并能够与插入部32接合的轴卡合部74。由此,能够不受轴70以及踏板凸部31的回复力的大小影响地限制操作部件30相对轴70的移动。因此,第三实施方式实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a)、(b)、(e)~(g)。
[0112]
(其他的实施方式)
[011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接合体”被设为由油门装置所具备的轴与操作部件构成的构件。然而,应用“接合体”的装置不限于此。只要由具有孔的部件与被压入该孔的部件构成,并通过压入使两个部件被接合即可。
[0114]
在第一、二实施方式中,轴卡合部被设置成与形成槽的底面以及侧面连接。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轴卡合部被设置成仅与形成槽的底面连接。然而,轴卡合部被设置的面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成仅与形成槽的侧面连接。此时,为了防止轴与操作部件的轴偏移,优选与两个侧面连接。
[0115]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轴与操作部件压入接合时,轴以及操作部件设为具有相互抵接的倾斜面。然而,可以不设置倾斜面,此外也可以设于轴或操作部件的某一方。
[0116]
此外,在第二、三实施方式中,轴以及操作部件也可以具有在压入时相互抵接的倾斜面。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轴以及操作部件具有倾斜面的情况下,轴的插入部所具有的倾斜面在与凸卡合部相反的一侧,以随着从与凸卡合部相反的一侧朝向凸卡合部侧而从旋转轴离开的方式形成。此外,操作部件的凸卡合部所具有的倾斜面在与插入部相反的一侧,以随着从与插入部相反的一侧朝向插入部侧而接近旋转轴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比较顺畅地进行轴向操作部件的压入。
[011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插入部的周向的两侧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形成轴或操作部件的身体的一部分能够移动的空间。然而,也可以不设置凹部。此外,凹部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
[0118]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插入部的主体部被压入槽。然而,主体部也可以不被压入槽。在被插入槽、操作部件相对轴旋转时,能够限制操作部件相对轴的相对旋转即可。
[011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磁滞机构部。然而,也可以不设置磁滞机构部。
[0120]
以上,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