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21:16: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灭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文献cn212593614u公开了一种灭火容器及装置,包括螺钉锁紧的第一壳体和端盖,第一壳体具有开孔朝向相同的圆形的第一安装槽和环形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端口与端盖之间留有较大的气流通道,第一安装槽内放置灭火剂,在第二安装槽内放置冷却剂,灭火剂燃烧所释放的灭火物质首先向端盖所在方向喷射,接着便在气流通道内沿着端盖内表面横向流动,畅通无阻地进入第二安装槽内,通过第二安装槽内的冷却剂对灭火物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灭火物质从第二安装槽底部的喷孔向外喷出。
3.本领域中,对于此类灭火器,在灭火剂量一定的前提下,既希望灭火器的体积更小,又希望灭火剂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燃烧从而更快地释放出气溶胶,以提高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灭火器,既能够使得灭火器的体积更小,而且能够使得灭火剂在更短的时间内燃烧并释放气溶胶,从而提高灭火效果。
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内筒和设置于所述内筒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顶壁和自顶壁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内筒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底壁盖合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口,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顶壁抵接,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7.从所述顶壁到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侧壁依次分为第一环带区域、第二环带区域和第三环带区域,所述第二环带区域上设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在径向方向上贯通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环带区域与所述底壁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灭火剂;
8.所述气溶胶灭火器还包括热敏线,所述热敏线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灭火剂内,所述热敏线穿过其中一个所述排气口,在所述环形空间内围绕所述第二侧壁的周向绕行,并从所述第一侧壁的过线口穿出,所述过线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并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下沿;
9.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多个喷口,多个所述喷口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周向上分布,所述喷口与所述第三环带区域在径向上相对,以在所述热敏线点燃灭火剂后产生的气溶胶喷射至顶壁,经顶壁反弹至灭火剂处,再依次经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环形空间,最后从所述喷口喷出。
10.优选的,在所述内筒的轴向上,所述喷口与所述第三环带区域的轴向中部对应。
11.优选的,所述排气口的数量与所述喷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在所述气溶胶灭火器的周向上,相对应的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喷口的位置相同。
12.优选的,多个所述排气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排气口和若干个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周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周向长度,在所述气溶胶灭火器的轴向上,一个所述第一排气口与两个所述喷口的位置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排气口与一个所述喷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热敏线穿过所述第一排气口。
13.优选的,在所述内筒的轴向上,所述第三环带区域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环带区域、所述第二环带区域的轴向长度总和之比为3.5-4.2,所述第二环带区域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环带区域的轴向长度之比为1.8-2.2。
14.优选的,所述排气口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环带区域的轴向长度为2.5-3.5mm,在所述内筒的周向上,所述排气口的周向长度至少为8mm。
15.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带区域的外侧面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隙配合。
16.优选的,所述底壁上设有卡接结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卡槽卡接,以使得所述内筒与所述外壳相互连接。
17.优选的,所述气溶胶灭火器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灭火剂是否燃烧的传感器,所述顶壁的下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传感器的本体部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且部分裸露出所述安装槽,所述传感器的引线穿过一个所述排气口、经所述环形空间并从所述过线口穿出。
18.优选的,所述内筒和所述外壳均采用尼龙塑料制成。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在本发明中,内筒和外壳采用互相套装匹配的结构,二者之间仅保留可供安置热敏线的环形空间即可,因此在内筒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外壳体积较小,从而满足灭火器体积小的需求;同时,在灭火剂被热敏线点燃后,灭火剂燃烧所释放的气溶胶受第一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和顶壁所围成的空间的限制,可迅速增大灭火剂燃烧处的火焰压力,进而加快灭火剂的燃烧速率,从而使得灭火剂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充分燃烧并释放出足够的气溶胶,提升气溶胶在单位时间的喷射量和喷速,提升灭火器的灭火效果;再者,气溶胶从排气口进入到环形空间后,再经环形空间侧面中间部位的喷口横向喷出,如此形成的复杂路径能够有效的对气溶胶进行冷却,降低从喷口喷出的气溶胶的温度;且由于喷口在环形空间的侧壁上,即喷口的开口方向与气流在环形空间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从而使得残渣冲到环形空间的末端位置时会残存下来,因此还能消除气溶胶内的残渣,降低从喷口喷出的气溶胶内所含的残渣量。
附图说明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气溶胶灭火器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所示气溶胶灭火器的爆炸图;
24.图3是气溶胶灭火器的剖视图;
25.图4是内筒的剖视图;
26.图5是内筒的主视图;
27.图6是沿图5中y-y线的剖视图。
28.图中:1、外壳;2、内筒;3、热敏线;4、传感器;5、灭火剂;6、内筒空间;7、环形空间;
29.11、顶壁;12、第一侧壁;13、喷口;14、过线口;15、安装槽;
30.21、底壁;22、第二侧壁;23、排气口;24、凸环;
31.41、传感器本体;42、引线;
32.221、第一环带区域;222、第二环带区域;223、第三环带区域;
33.231、第一排气口;232、第二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35.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36.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8.参见图1-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灭火器,用于对小空间进行灭火,尤其是用于电控柜、电瓶充电箱的灭火。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内筒2和设置于内筒2外侧的外壳1,外壳1包括顶壁11和自顶壁11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12,即外壳的开口位于第一侧壁12的下端,即第一侧壁12的下端口;内筒2包括底壁21和自底壁21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22,底壁21盖合第一侧壁12的下端口,第二侧壁22与顶壁11抵接,且第二侧壁22与第一侧壁12之间形成环形空间7。
39.参见图4,从顶壁11到底壁21的方向上,第二侧壁22依次分为第一环带区域221、第二环带区域222和第三环带区域223,第二环带区域222上设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排气口23,排气口23在径向方向上贯通第二侧壁22,即排气口23在第二侧壁2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三环带区域223与底壁21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灭火剂5。
40.参见图1和图2,气溶胶灭火器还包括热敏线3,热敏线3的一端插入到灭火剂5内,热敏线3穿过其中一个排气口23,在环形空间7内围绕第二侧壁22的周向绕行,从第一侧壁12的过线口14穿出,过线口14位于第一侧壁12的下部并贯通第一侧壁12的下沿。
41.第一侧壁12上设有多个喷口13,多个喷口13在第一侧壁12的周向上分布,喷口13与第三环带区域223在径向上相对,以在热敏线点燃灭火剂5后产生的气溶胶喷射至顶壁11,经顶壁11反弹至灭火剂5处,再依次经排气口23和环形空间7,最后从喷口13喷出。
42.参见图1、2,本发明中的“上”、“下”只是以图中所示的位置进行描述的,是为了方便描述而定义的相对位置,对于气溶胶灭火器的使用时或者加工时的方位并未做限定,具体的可根据气溶胶灭火器的摆放状态确定内筒2与外壳1的相对位置,例如,顶壁11在上、底壁21在下,此时第一侧壁12就由顶壁11向下延伸形成,第二侧壁22由底壁21向上延伸形成;
如顶壁11在下,底壁21在上,此时第一侧壁12就由顶壁11向上延伸形成,第二侧壁22由底壁21向下延伸形成,当然,顶壁11可以在左,底壁21在右,或者顶壁11在右,底壁21在左。在本发明中,为了方便描述内筒2与外壳1之间的位置关系,内筒2在下,外壳1在上,外壳1从上往下套在内筒2的第二侧壁22的外侧。
43.顶壁11和底壁21均为平板结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22以上下方向为轴环绕一周形成,为筒状结构,如圆筒状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筒状结构,第一侧壁12的上端与顶壁11连接形成外壳1,第一侧壁12的下端开口形成下端口;第二侧壁22的下端与底壁21连接形成内筒2,第二侧壁22的上端开口形成上端口,第一侧壁12从外侧包围住第二侧壁22,且第一侧壁12的下端口被底壁21盖合,也即第一侧壁12的下端口被底壁21所封闭,第二侧壁22的上端口与顶壁11抵接,也即第二侧壁22的上端口与顶壁11贴合,甚至被顶壁11封闭,同时第二侧壁22的下端与底壁21连接,使得第二侧壁22的下端被底壁21封闭,使得第二侧壁22所围成的内筒空间6的上端和下端均被封闭。第一侧壁12位于第二侧壁22的外侧(径向方向),使得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22之间形成环形空间7,环形空间7的上侧为顶壁11,下侧为底壁21。
44.参见图3和图4,第二侧壁22从上到下分为第一环带区域221、第二环带区域222和第三环带区域223,在第二环带区域222上沿其周向设置多个排气口23,内筒空间6主要通过排气口23与环形空间7连通(第二侧壁22的上端口基本被顶壁11密封,也可以说,内筒空间6基本通过排气口23与环形空间7连通),在内筒空间6内设置有灭火剂5,灭火剂5设置在第三环带区域223所围成的空间内,以使得灭火剂5避开第二环带区域222的排气口23,灭火剂5可以为块状的灭火剂,且灭火剂5优选为一个整块的灭火剂5,其采用致密性结构,灭火剂5的外形与第三环带区域223所围成的空间相适配,从而在有限的体积内最大化的增加灭火剂5的容量,从而提高灭火剂5燃烧后释放气溶胶的总量,提高灭火效果。
45.灭火剂5可以包裹在硅胶壳内,硅胶壳上侧开口,以便于灭火剂5能够从其上端面点燃,硅胶壳容置于第三环带区域223所围成的空间;优选的,灭火剂5外侧未被硅胶壳包覆,而是将裸露的灭火剂5直接设置在第三环带区域223所围成的空间内,以进一步最大化地提高块状灭火剂5的体积,从而提升灭火剂5的总质量,提升灭火剂5然后所释放的气溶胶的释放总量。
46.优选的,排气口23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整个第二环带区域222,也即,第二侧壁22上位于排气口23上侧的部分为第一环带区域221,位于排气口23下侧的部分为第三环带区域223,排气口23所在区域的部分为第二环带区域222。从而使得排气口23的尺寸可以比较大,防止气溶胶内的残渣堵塞排气口23。
47.当然,排气口23也可以不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二环带区域222。
48.第一侧壁12上设有多个喷口13,在内筒空间6内的气溶胶最终从排气口23进入到环形空间7内,并经环形空间7从喷口13喷出,实现灭火的目的。
49.在内筒2的径向上,喷口13与第三环带区域223相对,也即,喷口位于第三环带区域的径向外侧,排气口23在上、喷口13在下,从排气口23喷出的气溶胶进入到环形空间7后,需沿着环形空间7的侧壁从上往下流动,最终从喷口13处喷出,增大了气溶胶在灭火器内部流动的路径,降低从喷口13处喷出的气溶胶的温度。
50.现有技术还在环形空间7处设置冷却剂,本发明所涉及的气溶胶灭火器中的环形
空间7中也可以设置冷却剂,但优选的,环形空间7内不再设置冷却剂。气溶胶在环形空间7内流动时,环形空间7内的冷却剂能够给气溶胶降温,但与此同时也会阻碍气溶胶的流动,影响从喷口13喷出的气溶胶的量和喷速,从而影响灭火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气溶胶灭火器的环形空间7内不再设置冷却剂,气溶胶在环形空间7内流动时不会受到任何的阻碍,从而确保了喷口13喷出的气溶胶的流速和喷射量,增大了气溶胶的喷射距离,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范围,确保灭火效果。
51.装配时,可先将热敏线3穿过排气口23,然后将热敏线3的一端插入到灭火剂5内,将灭火剂5设置在第三环带区域223所围成的空间内,将热敏线3沿第二侧壁22的周向绕行,再将外壳1从上向下装配至内筒2外侧,且使得热敏线3对准第一侧壁12上的过线口14,从而方便装配形成气溶胶灭火器。
52.热敏线3绕着第二侧壁22的周向绕行接近一周或更多,确保在外界往外拽热敏线3时,热敏线3的一端始终插在灭火剂5内,使得热敏线3的一端不会脱离灭火剂5,确保热敏线3能够正常引燃灭火剂5。
53.本发明中,内筒2和外壳1采用互相套装匹配的结构,二者之间仅保留可供安置热敏线的环形空间即可,因此在内筒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外壳体积较小,从而能够应用于没有足够空间安装体型较大的的气溶胶灭火器的场合,如应用于电瓶箱等小空间内,以满足灭火器体积小的需求。此外,灭火剂采用致密的块状灭火剂,提升了灭火剂的装填的质量,进而提升了灭火剂燃烧后所释放气溶胶的总量。本发明通过形成相对封闭的内筒空间6,在灭火剂5被点燃后,灭火剂5燃烧释放气溶胶,气溶胶向上(朝着顶壁11的方向)喷射,一部分气溶胶经顶壁11反弹,这部分气溶胶反弹至灭火剂5的燃烧处,另一部分气溶胶喷射到顶壁11后,沿着顶壁11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往外扩散,达到第一环带区域221处时,被第一环带区域221所阻挡,沿着第一环带区域221(第二侧壁22),从上往下流动也到达灭火剂5的燃烧处,这两部分的气溶胶迅速增大了灭火剂5燃烧处的燃烧压力,由于燃烧压力的增大,从而提升了灭火剂5的燃烧速率和效率,进而提升了气溶胶的单位时间的喷射量,使得灭火剂5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燃烧并释放出气溶胶(灭火剂5能够在3s内燃烧完毕),实现在短时间释放大量气溶胶的目的,提升配置块状灭火剂5的灭火器的灭火效果;再者,气溶胶从排气口23喷出打在第一侧壁12上,并经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22的引导、在环形空间7内向下流动,之后从位于侧面的喷口13横向对外喷出,即经环形空间后沿与原路径垂直的方向经喷口13喷出,增大了气溶胶在气溶胶灭火器内部流动的路径,从而对气溶胶进行有效降温,降低从喷口喷出的气溶胶的温度;同时,增大了灭火剂5燃烧处的燃烧压力,使得灭火剂5能够被充分地燃烧,增大了气溶胶的释放总量,也降低了气溶胶内的残渣量,再者,气溶胶从排气口23以近乎垂直的方向喷打在第一侧壁12上,气溶胶内的残渣会冲击粘粘在第一侧壁12上,气溶胶在环形空间内从上向下也以近乎垂直的方向喷打在底壁21上,使得气溶胶内的残渣也会在环形空间的底部残存下来,从而减少了最终从喷口喷出的气溶胶内所含的残渣量。
54.优选的,在内筒2的轴向上,喷口13的轴向长度与第三环带区域223的轴向长度之比为0.25-0.3,喷口13与第三环带区域223的轴向中部对应。
55.喷口13在上下方向(前述轴向)的长度远小于第三环带区域22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而且喷口13与第三环带区域223的轴向中部对应,使得在上下方向上,喷口13与第三环带区域223的上边沿的距离和喷口13与第三环带区域223的下边沿的距离基本相等,因而在
喷口13往下的部分环形空间7形成向上开口的环形槽。气溶胶从排气口23进入到环形空间7后,向下流动,到达喷口13位置时,小部分气溶胶从喷口13喷出,更多的气溶胶越过喷口13继续向下流动进入到环形槽内,并与底壁21接触,并经底壁21反弹向上流动再从喷口13喷出,使得气溶胶在环形空间7内进行折返流动,增大气溶胶的路径,从而为气溶胶降温,此外气溶胶内含有残渣,气溶胶先喷到顶壁11上改变气溶胶的流向,再达到灭火剂5处第二次改变气溶胶的流向,再从排气口23喷出至第一侧壁12上,第三次改变气溶胶的流向,气溶胶向下流动,经底壁21向上反弹,第四次改变气溶胶的流向,最终才从喷口13喷出;在以上四次气溶胶改变流向的过程中,气溶胶内残留的残渣也会冲击并粘附在相应的壁(例如为顶壁11、第一侧壁12、底壁21等)上,从而减少从喷口喷出的气溶胶内的残渣。此外,环形槽的设置,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残渣。
56.优选的,排气口23的数量与喷口1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在气溶胶灭火器的周向上,相对应的排气口23和喷口13的位置相同,即对应的一组排气口与喷口,二者处于同一径向上,但在轴向上排气口位于上方,喷口位于下方。
57.一个排气口23与一个喷口13对应,相对应的排气口23和喷口13为排气口23位于喷口13的正上方,因而从每个排气口23所喷出的气溶胶经环形空间7后最终基本均从对应的喷口13喷出,使得每个排气口23所喷出的气溶胶在气溶胶灭火器的内部路径基本上均相同,确保各喷口13所喷出的气溶胶的总量及喷速基本持平,进而使得气溶胶灭火器能够有效的对气溶胶灭火器的外围空间喷射气溶胶,实现灭火的目的。
58.优选的,多个喷口13沿第一侧壁12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气溶胶灭火器能够在周侧均匀的对外喷射气溶胶,确保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59.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气口2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排气口231和若干个第二排气口232,第二排气口232的数量可以为3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第一排气口231的周向长度大于第二排气口232的周向长度,在气溶胶灭火器的轴向上,一个第一排气口231与两个喷口13的位置对应,一个第二排气口232与一个喷口13的位置对应;热敏线3穿过第一排气口231。
60.第一排气口231的尺寸大于第二排气口232的尺寸,尺寸更大的第一排气口231也便于热敏线3的穿过,方便气溶胶灭火器的组装,“一个第一排气口231与两个喷口13的位置对应”是指这两个喷口13的中心位置在气溶胶灭火器的周向上位于第一排气口231的范围内,一个第二排气口232与一个喷口13的位置对应,使得每个喷口13均能够与一个排气口23对应,因而,从第一排气口231所喷出的气溶胶经环形空间7最终基本从所对应的两个喷口13喷出,从第二排气口232所喷出的气溶胶经环形空间7最终基本从所对应的一个喷口13喷出。
61.排气口23与排气口23之间是间隔设置的,也即不管第一排气口231的数量和第二排气口232的数量是多少个,任何两个排气口23之间是互不连通的。
62.参见图5和图6,喷口13的数量可以为八个,八个喷口13沿第一侧壁12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排气口23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排气口232的数量为四个,六个排气口23沿第二侧壁22的周向分布,且在第二侧壁22的周向上,两个第一排气口231之间有两个第二排气口232。
63.当然,喷口13的数量可以为六个,第一排气口23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排气口232的
数量也为两个,在第二侧壁22的周向上,两个第一排气口231之间有一个第二排气口232,也即任何一个第一排气口231的两侧均为第二排气口232。
64.优选的,参见图4,在内筒2的轴向上,第三环带区域223的轴向长度与第一环带区域221、第二环带区域222的轴向长度总和之比为3.5-4.2,第二环带区域222的轴向长度与第一环带区域221的轴向长度之比为1.8-2.2。
65.第一环带区域221的轴向长度为a、第二环带区域222的轴向长度为b、第三环带区域223的轴向长度为c,为3.5-4.2,可见,第三环带区域223所围成的空间占整个内筒空间6的77%-81%,因而内筒2内的绝大部分的空间均可用来容纳灭火剂5,以增大灭火剂5的装填量,增加气溶胶的释放总量,从而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0066]“第二环带区域222的轴向长度与第一环带区域221的轴向长度之比为1.8-2.2”是指,b/a为1.8-2.2,使得排气口23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环带区域221的轴向长度,使得排气口23能够有足够的尺寸通过气溶胶,防止气溶胶内的残渣堵塞排气口23。
[0067]
优选的,排气口23的形状为矩形,第二环带区域222的轴向长度为2.5-3.5mm,在内筒2的周向上,排气口23的周向长度至少为8mm。
[0068]
排气口23的具体的尺寸使得气溶胶通过排气口23后,气溶胶内的残渣不会堵塞排气口23。
[0069]
优选的,第一环带区域221的外侧面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环24,凸环24与第一侧壁12间隙配合。
[0070]
凸环24位于第一环带区域221,也即凸环24位于排气口23的上侧,因而凸环24不会影响排气口23喷出的气溶胶在环形空间7内的流动。在外壳1与内筒2装配完成后,第一侧壁12的下侧与底壁21之间卡接,同时内筒2的上侧还通过凸环24与第一侧壁12间隙配合,因而使得内筒2的上下两部分均被限位,使得内筒2相对稳定的与外壳1连接。
[0071]
凸环24与第一侧壁12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5mm。
[0072]
整个第一环带区域221向外凸起形成凸环24,凸环24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第一环带区域221在上下方向的高度相同,且凸环24的上端面与第一环带区域221的上端面齐平,凸环24的下端面与第一环带区域221的下端面齐平。
[0073]
也可将凸环24替换为多个凸块,多个凸块沿第一环带区域221的周向分布,凸块的外侧与第一侧壁12间隙配合。
[0074]
优选的,底壁21上设有卡接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一侧壁12上设有与卡接结构相配合的卡槽(图中未示出),卡接结构与卡槽卡接,以使得内筒2与外壳1相互连接。
[0075]
在组装该气溶胶灭火器时,将外壳1从上往下套设在内筒2的外侧,在外壳1与内筒2装配到位后(底壁21盖合第一侧壁12的下端口),卡接结构与卡槽卡接,使得外壳1与内筒2相互固定形成气溶胶灭火器。
[0076]
优选的,参见图3,气溶胶灭火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灭火剂5是否燃烧的传感器4,顶壁11的下侧面设有安装槽15,传感器4的本体部嵌设于安装槽15且部分裸露出安装槽15,传感器4的引线42穿过一个排气口23、经环形空间7并从过线口14穿出。
[0077]
安装槽15并未贯通顶壁11,因而传感器本体41嵌设于安装槽15时,人们无法从外界直接观察到传感器本体41,传感器本体41与安装槽15之间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使得
传感器本体41相对安装槽15的位置不变,传感器本体41与安装槽15之间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传感器本体41的一面正面面对内筒空间6内的灭火剂5;在装配时,先将传感器本体41嵌设于安装槽15,在将传感器4的引线42穿过一个排气口23,优选传感器4的引线42所穿过的排气口23与热敏线3所穿过的排气口23为同一个排气口23,然后将外壳1与内筒2进行装配,同时将传感器4的引线42设置的位于外壳1上过线口14的位置,外壳1与内筒2卡接后,向外抽拉传感器4的引线42直至无法拉动引线42,由于传感器本体41嵌设于安装槽15,因而向外抽拉引线42时不会将传感器4拉出安装槽15。传感器4的引线42用于外接电路板,以将该传感器4所检测的温度信号对外发送。
[0078]
传感器4可以为检测温度的传感器,在灭火剂5燃烧时释放高温的气溶胶,且高温的气溶胶也会喷到传感器本体41上,传感器4检测到该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温度时,向外发出信号,外界接收到该信号后,予以提醒该气溶胶灭火器工作释放气溶胶,表明该气溶胶灭火器所在位置存在火情,该设定温度为150-180℃,例如150℃、160℃、170℃或180℃。
[0079]
气溶胶灭火器整体呈圆柱形,也即顶壁11和底壁21均为圆形,整个气溶胶灭火器的体积不大于60cm3,以使得其能够应用于小空间。此外在气溶胶灭火器的径向上,环形空间7的径向长度不大于3mm,内筒空间6为圆柱形,其半径不小于14mm,以使得气溶胶灭火器内部的空间中的绝大部分均用来填装灭火剂5,增大灭火剂5的填装量,确保灭火效果。
[0080]
优选的,内筒2和外壳1均采用尼龙塑料制成。在将气溶胶灭火器应用至电器中时,由于气溶胶灭火器的外界存在着电弧误点燃灭火剂5的风险,通过尼龙塑料制成的内筒2和外壳1,能够有效隔开外界的电弧,防止误点燃灭火剂5的情况;同时,尼龙塑料制成的内筒2和外壳1能够隔绝外界的温度对灭火剂的影响。
[0081]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